第17章 意外之難

鬼使神差地讓朱永興來到了這個世界,又讓他不得不選擇了一個與衆不同、充滿荊棘的生活。他並不能預知,更不能避免在何處潛伏着的坎坷和暗礁,更不知道看似簡單的出緬入滇最後竟搞得驚天動地、轟轟烈烈!

上了竹樓的時候,大巫正坐在藤椅上,把一雙瘦骨嶙峋的手對稱地放在扶手上,象是剛剛睡醒的樣子。

“殿下請坐。”大巫眯着眼睛,打量着朱永興,伸手示意了一下,說道:“草民身有殘疾,不能行大禮參拜,請殿下恕罪。”

朱永興來自於後世,對封建社會的尊卑禮節當然沒有什麼要求,並不以爲意,只是大巫的形象讓他稍微愣了一下,便露出了笑容,隨便一坐,說道:“大巫不必在意,聽聞您智深如海,我是特來請教的。”

大巫似乎笑了一下,臉上的傷疤以及一隻眼睛的變形使得這笑容有些詭異,他衝着夢珠揮了揮手,說道:“阿珠,你且下去等候。”

夢珠顯然沒有想到會趕她走,垂下眼瞼有些不悅,腳下也沒有動彈。

“阿珠,你到下面等我,我和大巫很快就會談完的。”朱永興沒有想得太多,笑着衝阿珠點了點頭。

夢珠臉色稍霽,衝着朱永興一笑,以示寬慰,轉身離開。

隨着阿珠的腳步聲遠去,竹樓裡沉靜下來,朱永興沒有先開口,而是耐心等着這位大巫開口。既然讓阿珠離開,想必有一些機密的事情要說,或者是繼續討價還價,就象思威族長那樣,要自己作出什麼承諾吧!

天色漸暗,大巫坐着一動不動,只有眼睛不時眨動,爲這具蒼老而枯槁的軀體增添了一點生氣,象是一爐死灰裡的兩點孤獨的火花。

朱永興有些不自在了,終於開口說道:“我與思威族長已經初定出緬之事,護送之人也不必多,一、二百人足矣。當然,如果大巫有什麼疑慮,自可開誠佈公,我必不欺瞞。”

大巫的目光閃了一下,輕輕“嗯”的一聲,說出的話卻令朱永興大吃一驚,“一、二百人嗎?此事斷不可行。”

“爲何?”朱永興身體前傾,十分意外地問道:“可是擔心我毀諾,或是一去不返?”

“非此緣故。”大巫低沉地說道:“隨殿下出緬入滇的將不是一、二百人,而是猛山克全族近三萬之衆。”

朱永興以爲自己聽錯了,用力晃了晃頭,舉族遷移,這傢伙是不是吃錯藥了?

“緬派土司荒淫無恥,蠻莫土官貪得無厭。”大巫怨毒的聲音在黑暗中幽然響起,“猛山克族隱忍太久了,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然一擊。殿下爲宗室留守,又有監國之權,入滇後爲吾族尋一安身之地,諒也不難吧?”

朱永興終於確認自己沒有聽錯,但這突變大出他的預料,不禁皺眉思索,尋找推脫之辭。

“猛山克族也曾是大明子民,迴歸治下也是天經地義。只要殿下答應,立時便有數千戰士爲殿下興王圖霸而戰。”大巫繼續說着,他的目光閃閃,彷彿荒漠裡夜行的旅客看到了遠處的燈光。

“滇省正處戰亂,此時要爲好幾萬人尋一塊安居之所,談何容易?”朱永興抗聲爭辯道:“幾萬人遷移,緬人豈會答應,派兵阻攔,就必將是一場流血廝殺。”

“廝殺便廝殺,流血便流血,魚死網破也勝過忍着挨刀。”大巫的聲音激憤起來,“幾十年來猛山克族屢受緬人欺壓盤剝,死者無數,殿下可知其中苦痛?今緬派土司又欲開‘初掖權’,奇恥大辱,猛山克族又豈能再忍?”

“什麼?初掖權?”朱永興聞之一驚,聲音低了下去,囁嚅道:“思威族長並未說過此事啊?”

哼,哼,大巫冷哼了兩聲,沒有解釋,而是沉默下來。

真的,假的?朱永興難以想象這種野蠻的制度竟然會實行,出於現代人的思想,他不僅難以接受,更加深惡痛絕。但他隱約覺得有些可疑,卻又找不到其中破綻所在,畢竟他並不十分了解猛山克族的處境,也不知道之前所發生的事情。

朱永興不是歷史學家,只是爲了寫小說之便,對南明時期的歷史有所側重瞭解,這種野蠻的“初掖權”制度卻知之不詳,只以爲是外國的陋俗。其實,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存在着形式不一的,比如鄂西、四川酉陽、湖南永順、保靖、永綏,以及雲貴地區的一些土司都享有初×夜×權。

“如果,如果我不帶着你們全族人出緬,並尋一安居之地,你們也不會衛護我入滇,也不會爲我傳遞消息了。是這樣嗎?”朱永興沉默了半晌,試探着問道。

“正是如此。”大巫毫不猶豫地加以確定,停頓了一下,又緩和了口氣補充道:“此事殿下當無風險,廝殺戰鬥自不敢勞動千金之軀,只是入滇後還請殿下不負承諾。”

朱永興緩緩起身,說道:“此事吾須細思之。”他的腦子有點亂,特別是面對這詭秘的大巫的時候,他需要先使腦子冷靜下來,需要時間思考。

“殿下英明神武,又有興王圖霸之志,此等小事,必不能難倒殿下。”大巫的話象是在恭維,又象是在激將,在朱永興的身後幽幽響起。

是啊,連這點小事都辦不成,還怎麼興王圖霸,與滿清爭天下。朱永興的腳步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轉身而去。

……

夜深人靜,燈光閃爍,朱永興毫無睡意,時而託着下巴,時而輕撫額頭,深爲突然遇到的困難而苦惱。

夢珠輕手輕腳地進來,又給他換了新茶,然後乖巧地坐下相陪。

“阿珠,這大巫是什麼來歷?怎麼又會精通漢學?”朱永興心頭的疑惑不散,思路總也開闊不起來,不由得擡起頭,向夢珠詢問。

“大巫的來歷——”夢珠眨了眨眼睛,斟酌着說道:“我也知之不詳,只知他在我還未出生時便在寨子裡了,而且學識廣博,智深謀遠,在族中極受敬重。”

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92章 無題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6章 無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30章 暗戰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55章 無題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89章 勝利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06章 不負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73章 潰敗第2章 無題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38章 大海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7章 攻城第67章 梆子腔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99章 接戰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0章 緊鑼密鼓第47章 初勝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4章 封賞,臺灣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6章 提點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37章 李晉王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55章 無題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06章 不負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1章 川滇呼應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