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卌四章 鑄錢3

“等一等,等一等,狀元公,你說得太快了,別的不說,我就想知道這個南齊怎麼就完了?”陳顯祖問道。

韓瑾瑜說道:“南齊鑄造的南齊五銖錢,這是一種大錢,我想上官是明白的吧?”

“這個我懂,大錢會被回爐重鑄,變小錢。”

韓瑾瑜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僅如此。大錢變小錢,那是在大錢特別多的情況下更有說服力。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大錢特別少的時候就有另外一個事了。蕭齊王朝只有二十多年,期間也只有一次鑄幣。南齊五銖鑄造量相當小,所以,也就出奇地珍貴。物以稀爲貴,也就出奇的值錢。錢大有問題,小了有問題。錢過多,過少也都有問題。

蕭齊官價規定,一枚南齊五銖可以換三十枚左右完好的五銖錢。在實際流通中,南齊五銖的搶劫能力又遠遠高出規定的一比三十的兌換比例。如果以南齊五銖計價,永明年間,一石米的價格僅爲幾十錢,一匹絹的價格也僅爲三百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蕭道成‘黃金與土同價’的願望。物價下跌雖然可怕。手上擁有南齊五銖錢的不是皇帝就是達官顯貴,如此一來,百姓就被結結實實搶了一番。

但更可怕的是,蕭齊王朝維持了劉宋年間的稅率。劉宋年間一畝地要繳五百錢作爲稅款,蕭齊年間仍舊要繳納五百錢。劉宋的五銖錢不值錢,而蕭齊的五銖錢格外值錢。所以,蕭齊的賦稅遠遠重於劉宋,小女以爲當是三十倍不止。”

李茂之擰着眉毛說道:“如此說來,蕭齊鑄幣不就好了嗎?多多鑄造大錢。大錢多了就不會再出現物以稀爲貴的事了,這不就好了嗎?”

韓瑾瑜趕忙搖頭說道:“並非如此簡單!真正擁有南齊五銖的人是皇族和封建官僚。物價越低,他們手中的南齊五銖就越貴重,不是嗎?”

李茂之想了半天,眼珠翻來翻去,說道:“沒聽懂!”

韓瑾瑜嚥了一口唾沫說道:“比如:一匹布本來是三十錢,現在一匹布只要三個錢了,那麼豪族手中的錢在沒有增長的情況下,買的布就多了!”

“對,對對!”李茂之頻頻點頭,“這個對!”

韓瑾瑜繼續說道:“皇帝和官僚手中的錢更加值錢了,他爲什麼還要鑄造銅錢?如果造大錢讓大錢增多,使自己手中的錢變得更不值錢,豈非冒傻氣?不僅如此,大錢越是攥在手裡,不放出去,或者乾脆把大錢化成小錢,這都會導致大錢變得更少。如此一來,南齊五銖錢就更值錢了。”

李茂之氣呼呼地說:“所以,他們根本就沒鑄錢!所以,這羣王八羔子,就眼睜睜地看着老百姓沒錢?”

“是的!就是這樣!”韓瑾瑜兩手一攤說道,“人性貪婪,人新如此,又能如何?許多達官顯貴爲了一時的利益將大錢回爐重鑄爲小錢,掠奪物資。但是,他們發現大錢越來越少,便越來越值錢。那以後就不再把大錢回爐重鑄了,因爲不回爐重鑄,手中的錢仍然變得更加貴重了。只要攥在手裡不放出去,反而能夠買到更多的東西。再說,他們是官府,錢不會少的,百姓交稅需要把大錢給他們。百姓手裡的南齊五銖錢更少了,官府手中的錢更加值錢了,達官顯貴自然可以繼續掠奪。對於士族豪強來說,這是多好的事啊!”

衆人聽罷點了點頭。許多人聽得氣不打一處來。

韓瑾瑜繼續說道:“百姓上交不了稅款可是要掉腦袋的。這種情況之下便只有去借貸。借貸便是高利貸!只要借了,那就是一輩子也還不上。如此一來,要麼賣身爲奴,要麼就是逃往成爲流民。”

陳顯祖說道:“原來如此!小農還不了債就全都賣身爲奴去了,再不就跑路了。朝廷能夠徵稅的農戶就少了。朝廷就沒錢了,然後就垮臺了!”

韓瑾瑜稱讚道:“先生睿智!很多小農成爲了士族的家奴,這讓豪強勢力反而強大起來了。再說借貸,能夠借出錢來的一個是豪強,另一個就是寺院。很多小農成爲了寺院的奴隸,寺院富得流油。所以,南朝纔有四百八十寺,這麼多寺院就其實都是搶來的。”

此時李存真笑着說道:“蕭齊立國二十幾年,幾乎年年都有流民暴動,剛剛建立的蕭齊王朝,僅歷一帝就變得風雨飄搖。這確實和錢有莫大關係。這也難怪南北朝時候,北周武帝會滅佛。而隋朝會開科舉打擊士族。其實還是爲了錢啊!”

韓瑾瑜說道:“正是!隋文帝初年整頓幣制不順利,結合南北朝時的經驗,在開皇三年,隋文帝推出了自己的銅錢改革,宣佈禁止民間私鑄貨幣,並同時推出了官方鑄幣——隋五銖。隋五銖並非朝廷統一鑄造,而是要求各郡縣官府自行鑄幣,至於鑄幣標準,由各縣‘父老’自行議定。結果讓所有人瞠目結舌,隋朝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所有的郡縣無一例外選擇了同一個貨幣標準,這就是隋五銖錢。”

李存真修過中國金融史的課,知道這個事情,隋五銖錢的重量爲二點四二克。至於爲什麼是這個重量,當時李存真的老師說,這個重量能夠保證所有人都從中獲益。而且,二點四二克的隋五銖錢,也能夠很好地防止封建官僚的掠奪的。

老百姓雖然不聰明,但是也不是傻瓜。吃不吃虧終究還是知道的。那以後就不會再有人接受輕於二點四二克的小錢。而且門下省看着封建官僚,誰敢私鑄小錢,就幹掉誰,這保證了大隋的商業環境。而且,在原本歷史上的明清兩朝,一個主要的問題是貨幣的成色不同。這也制約了商業的發展,使資本積累困難重重。

“統一了貨幣,帝國自然就充滿了活力,所以大隋便富了起來。不然的話,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哪裡來的那麼多錢?”

“狀元公果然了不起啊,知道這麼多?”李存真稱讚道。

韓瑾瑜臉上一紅說道:“微臣……小女……微臣在元首面前不敢託大。這其實是我父多年研習而得的。”

“你父?是韓臨東嗎?”

“正是!”韓瑾瑜說道,“我父經商爲樂,特別稀罕擺弄錢幣。還蒐集了不少的古錢。我方纔所說,其實都是我父教授給我的。要說這錢幣,還是我父更有研究。若是元首想要鑄幣,想要富強,小女以爲我父能幫元首一臂之力。”

“好!”李存真點了點頭說道:“韓瑾瑜,你現在就修書一封,我要徵召你父爲官。”

韓瑾瑜當即跪倒在地說道:“多謝元首賞識!我父女二人願爲元首效犬馬之勞!”

第二十章 僞博果爾1第十八章 攻克大沽口第四十八章 新兵訓練第四十四章 煽動民團1第八十六章 鄙視順治第五章 心機第廿四章 貿易逆差第一章 歲月第一百圩三章 長矛對戰1第十七章 達素授首1第六十七章 又騷又猛第九十五章 戰役部署第二十五章 以海制陸1第一百圩三章 長矛對戰1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七十一章 出洞第四十九章 手雷失控1第二十八章 土擲彈筒第枠四章 吳王難測第七十四章 試探第一百零九章 鷹揚銃第一百卅三章 日月雙刀第六十四章 笨蛋第卌九章 誘捕永曆第十九章 獲贈忠義尺第十四章 山西商人第廿五章 錨定硬通貨第一百卌四章 乾坤一擲4第一百卅九章 退至高郵第八十一章 無名女將第一百枯一章 槍打順治第六十七章 叛徒索豐2第卌三章 債券狂熱第二十六章 以海制陸2第五十五章 商議第十七章 爭取馬逢知第三十章 攻打崇明1第二十五章 淮東軍淮西軍第七十九章 利誘第一百廿八章 痛斥第三十四章 花果從軍第五十一章 銅製臼炮第枯七章 瞻園之內第四十二章 逃跑第六十六章 再談1第五十九章 蒼水先生第一百卅三章 日月雙刀第圓一章 文人的態度第三十七章 開打第廿三章 大明星2第四章 慎思第六十八章 主動第一百進九章 蘇拜逃跑第廿八章 西營再起第四章 慎思第十三章 攻克南昌第七十一章 出洞第圩二章 一番爭執第卅七章 夔東這幾年第十二章 爭奪缺口第百二章 貨幣戰爭圖謀4第廿六章 不急於北上第枯七章 瞻園之內第五十三章 滿清反擊第卅一章 人壽保險第一百二十五章 活呂布1第十章 南路血拼2第六十一章 英國夏爾馬第二十章 僞博果爾1第三十章 攻打崇明1第八十八章 落花有意2第七十七章 凌遲處死2第一百枯二章 下雨了2第五十九章 蒼水先生第七十一章 出洞第六十六章 再談1第枠九章 貨幣戰爭圖謀1第七十八章 妥協2第圩一章 貿易和劫掠第三章 討論第四十章 南京攻略2第卅二章 緬甸形勢第七十二章 單挑第一百二十五章 活呂布1第進五章 福建茶葉第六十七章 叛徒索豐2第七十三章 賴塔被告第十一章 誰家讀書郎第十章 平定浙江1第四十三章 督撫失和2第廿六章 不急於北上第三十四章 一代仁君2第三十五章 中計第十九章 十兩一張第三十一章 攻打崇明2第一百卌六章 兩個滿兵第廿九章 包圍阿瓦第圩三章 財富來自海上第卅四章 鄭氏變亂第一百卌一章 乾坤一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