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節 大家擁護聯邦

果然是趙澤勇擔憂的那樣,要讓國黨那些大員接受聯邦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跟趙澤勇達成一致後,回到南京,宋子文在國會舌戰羣儒,他需要說服大家,他需要獲得同盟。在宋子文看來,只要元老賢達等議員執委們認同了趙澤勇的設想,那麼中國立刻施行那種有限聯邦制,就相當於是合理合法的了,因爲這些元老賢達等議員此時名義上法理上是代表人民的。

而讓宋子文來做這些事情倒也合適,別看他年紀還不大,可是也是一個國黨元老啊。當年孫中山革命還看不出什麼結果的時候,他老爸就把他送到孫中山身邊當秘書,一干就是這麼多年,黨齡比很多老傢伙都長。而且也是長期跟在孫中山身邊的人,背景相當深厚,更不用說他背後的江浙財閥、英美勢力了。

不過趙澤勇可不沒有讓宋子文去孤軍奮戰,自己也頻頻出手,派出使者前往聯絡各個軍閥,要說宋子文去遊說那些政客很合適,那麼趙澤勇去說服軍閥們自然更合適了。

恰好顧品珍回來了,索性給了他一個差使,讓顧品珍去遊說馮玉祥。顧品珍是一個堅決的革命者,沒有野心,沒有私心,黨內威望又夠,也是元老級的人物了。同時顧品珍又是一個比較單純的軍人,讓他去跟看似粗獷的馮玉祥打交道,反而能贏得對方的信任。

請岑春煊辛苦一趟去趟山西,他曾在山西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官。給山西人做了不少好事,山西大學都是他建立的。在山西他的威望尚存,也有一些老關係可供利用,讓他去跟閻錫山談,很合適。起碼閻錫山這個老摳不敢太過詐岑春煊這個老官僚,因爲做的太過面子上不好交代。

除了馮玉祥、閻錫山,中國大軍閥中,還有一個值得拉攏,那就是東北的張學良。張作霖被炸死後。張學良經過各種鬥爭,包括殺害東北軍元老等,終於震懾住了有小心思的軍官,在東北軍中站住了腳,成了名副其實的少帥。可以看得出此人還是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的。可惜膽子好像太小了些。多了些書生氣,少了些他老子那種草莽勁,不然能放着父仇不報,將東北讓給日本人,其實拋去軍閥的身份,張學良跟他父親張作霖關係是相當不錯的。應該算是個孝子。

派誰去跟張學良接觸,趙澤勇派了李宗仁,在聯省軍中,也就是李宗仁跟張學良有過接觸,不過不是什麼好的接觸。李宗仁在鄭州把張學良打跑了,但是中國不是有古話嗎。不打不相識,李宗仁去也合適。其實最關鍵的是李宗仁的性格,在聯省各個軍官中,他是不多見的那種政治和軍事能力都很強的人。歷史上,他能當桂系的首領,而白崇禧和黃紹宏只能當老二,就說明了他有過人之處,起碼在人情練達上相當不錯。

當然趙澤勇派李宗仁去東北,不是因爲李宗仁曾經在張學良面前展露過武力,是讓他嚇張學良去的,而是因爲李宗仁有能力讓他的手下敗將跟他冰釋前嫌,相信他去了張學良更能夠接受。當然派一個軍官去東北,其中不言自明是隱含着軍事意味的,這點上張學良也不得不考慮。畢竟北伐前他可是站在現在的南京政府的對立面的,而現在整個天下名義上都已經是南京政府統治了,東北如何自處張學良得掂量掂量,歷史上他們沒有選擇東北獨立割據爲王是很明智了,現在大概也不會做出傻事。

果然最後去的東北反而最先反饋回好消息,李宗仁是軍人,他選擇了軍人的作風,沒有跟張學良拐彎抹角,當然了,如果要玩手段,李宗仁也會,不然趙澤勇不會派他去了。李宗仁開門見山的將趙澤勇的聯邦制設想說了出來,表示趙澤勇希望,東北加入聯邦,但是考慮到東北長期孤立在中國主體之外的特殊位置,允許東北保持相當程度的自治。

東北自治的權力包括,稅收權,司法權,甚至軍權,暫時要付出的只是名義上的主權而已。也就是需要東北宣佈放棄獨立,服從南京政府領導,也就是要張學良易幟。

但也同時指出,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最終東北是要徹底融入國家主體政體的,特權遲早要廢除,之所以允許東北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是因爲考慮到現實實事求是,但是保證五年內不會動東北的獨立地位。

接着是馮玉祥,顧品珍在萬心思方面其實不是馮玉祥這個似粗實細的大塊頭的,在馮玉祥的忽悠下,顧品珍相信了馮玉祥確實很辛苦的說法。西北窮啊,河南和少了京津的河北也不是富省,只有一個山東還勉強可以,但是此時去被分裂的一塊一塊的,青島和膠濟鐵路兩側都是日本兵把守,而同蒲鐵路兩側則有蔣價石的中央軍,甚至濟南都是在中央軍控制之下,西北軍能控制的不過是些窮鄉僻壤,甚至連孫良誠辦公都只能在德州而不能在濟南。

通過顧品珍向趙澤勇發回來的電報趙澤勇就明白了,顧品珍都不過馮玉祥這個傢伙,肯定要吃虧啊。不過老人說,吃虧是福啊。現在就是要吃虧,不然怎麼引馮玉祥這個短視的傢伙上鉤呢。於是趙澤勇回電對西北軍的困難表示了體諒,同時答應五年內給予東北軍每年一千萬的援助,並且不在西北軍統治區抽走任何賦稅。所謂請君入甕,等入甕了慢慢收拾你不遲。

馮玉祥得知每年能白拿一千萬,而且還不像蔣價石那樣想要收走自己的稅權,當然了還能合理合法的割據,至於趙澤勇說的遲早是要收回自治權力,而且五年後中央就要開始進行集權的措施。馮玉祥則選擇性的忽略了。哼,沒有實力。想收誰的權都不好使,這小子倒是看的透徹。

但是閻錫山呢,遲遲不表態,儘管岑春煊已經給予他很多保證了,他目前的地位只會高不會低,得到的利益只會多不會少,可是這傢伙就是不表態,只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就是不跟岑春煊談論聯邦的問題。岑春煊也不着急,都是老狐狸,比耐心誰也不會輸給誰。

趙澤勇瞭解閻錫山這種人,不見兔子不撒鷹,見了兔子也不一定撒鷹,最煩的就是這種人,不過也正是因爲閻錫山是這種人。所以才能在袁世凱時期,在北洋時期,在南京時期,他都穩坐山西,號稱不倒翁。但是也正是因爲他是這種人,所以永遠沒有機會更進一步。一輩子也就老死山西了。一個不果斷的人,是做不出什麼大事業的。

好吧,沒等到閻錫山動手呢,趙澤勇先出手了。

高調的號召中國各界聯合起來,儘早的組織起新政府。一個民主的政府。

這號召早在一個月前他在武漢召開會議的時候就提出來了,算是老話重提。至於聯邦呢,卻反而不提。

趙澤勇不提自然有人提,宋子文在南京與十幾個元老共同提議,實現先總理孫中山遺志,在中國建立一個聯邦制政府。趙澤勇裝模作樣的表示擁護,接着是張學良也馮玉祥先後通電支持聯邦制,一時間在中國造成一種大家都擁護聯邦的聲勢出來。

現在唯一的懸疑是,誰將出來組建這個聯邦政府。

趙澤勇當然不會拒絕這個機會,這意味着自己可以主政中華了,這意味着自己的權力將在來到這個世界十五年之後終於達到頂峰。誰會拒絕權力的誘惑,誰能拒絕權力的誘惑呢,趙澤勇相比某些軍閥,可以說是很淡泊名利了,但是他已經蛻變了,蛻變成了一個政治人物。而對於一個政客,權力就是他的靈魂,君不見那些老幹部,在位的時候意氣風發幹勁十足精力旺盛,一旦退休,突然間就好像老了,失去了權力的政治人物等於喪失了靈魂。

如果不是想借機上位,趙澤勇犯得着跟宋子文密謀嗎,犯得着費勁去勾連軍閥嗎。

“我上臺後,將根除一切頑疾,腐敗、專制、野蠻、獨裁,都見鬼去吧。我將能夠造福祖國,我爲我能爲祖國強盛出一份力,而感到榮耀。也許只有我自己上臺纔是這個國家最幸運的事情,如果國家有朝一日需要我放棄權力,我會毫不猶豫,毫不貪戀,也只有我能夠做到這點吧,蔣價石不行,汪精衛不行,民國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物大概都無法做到吧。只有我纔是最合適的。”

趙澤勇如是想,誰也不敢肯定,他的想法是不是爲了自己謀求國器而尋找理由。

但是一個問題是,誰能保證趙澤勇會得到這個機會,誰能讓趙澤勇登上南京的寶座。

要知道宋子文能拉攏一批議員支持聯邦,但是卻不可能說服所有的議員,甚至都不能夠拉攏到大部分議員都支持聯邦。不能夠得到大部分議員的支持,趙澤勇就無法順利的上臺。當然了他可以通過武力,反正現在有馮玉祥、閻錫山甚至是張學良都支持自己,用兵動武的話好像沒什麼難度。

但是如果趙澤勇想要通過武力上臺,趙澤勇也就不用這麼費事了。提兵入南京多麼容易,聯省軍不需要太多,十萬足以。但是這真不是趙澤勇要的,不管他有沒有什麼小心思,但是他是認可文明的方式的,自己暴力上臺,他覺得是恥辱。英國人那樣的光榮革命纔是他認可的。而且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民主政權,這點上真是一點私心都沒有。通過武力建立一個民主政權?這真是諷刺。

爲了搞這個聯邦,趙澤勇派李宗仁去東北,派顧品珍去西北,可是自己最得力的干將,搞政治活動,搞陰謀詭計最有靈性和能力的王崇陽,趙澤勇自然不可能不用,不可能浪費這個人才。

王崇陽正是去對付南京那幫子老議員老政客的人選。

趙澤勇不會單純的認爲,憑藉宋子文的理想主義就能說服那些官場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的老官僚的,所以名面上是宋子文,背地裡真正發揮作用的其實是王崇陽。

但是王崇陽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在暗地裡冷冷的看着宋子文爲了聯邦而奔波,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徒勞。直到這邊趙澤勇發出了號召,張學良和馮玉祥宣佈擁護之後,王崇陽纔開始動手了。

因爲王崇陽需要一個機會,這機會正是趙澤勇製造出來的,國內強權人物都擁護聯邦的聲勢,他要借大勢行大計。經歷多年,王崇陽已經深諳權謀之道了,所謂的謀略,絕不是強行推動,而是趁勢而爲。

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65節 中國有我中國強第226節 捷報(1)第115節 軍事調動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32節 追擊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47節 獨掌滇省第65節 尼龍出馬第41節 剿匪第228節 誰報復誰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63節 女人問題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88節 他又跑了第169節 意大利人來了第109節 汀泗橋戰役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52節 福爾貝克第20節 遇刺第31節 火炮登場第155節 大胃口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80節 海軍班底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65節 尼龍出馬第87節 學習飛行第95節 內訌第27節 獲獎感言第12節 哈雷崛起第84節 點將第53節 身兼兩職第14節 三蹦子第11節 成都之戰第138節 達索第214節 坑兒的鑽石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203節 蔣價石是個忍者第14節 三蹦子第207節 北伐結束第126節 半壁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155節 大胃口第1節 穿梭門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79節 欽州港通車第19節 洋人求見第138節 達索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88節 昆明市井第26節 旅歐見聞第222節 我不是阿斗第82節 扶持乾兒子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2節 民國蒙自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218節 總統和總理第一百十一八節 通告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74節 立憲第228節 誰報復誰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100節 年輪第84節 點將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224節 偷襲日本(1)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51節 編練滇軍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12節 哈雷崛起第79節 三大軍閥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227節 捷報(2)第40節 張澈的實驗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40節 被發現了第150節 遭遇戰第13節 代理縣政第50節 進佔廣西第28節 去做特使第73節 襲營第160節 巴雷特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73節 襲營第51節 編練滇軍第45節 老總有請第83節 入國黨第96節 中糧公司第125節 屈原鎮慘案第72節 我愛中國第86節 充實軍備第26節 旅歐見聞第199節 巖白練兵第114節 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