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

?宋子文理所當然的回答道:“既然是聯省模式的放大,聯省當然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啊,這個地區性整體當然是需要解散的。總不能大聯邦制度下還存在一個小聯邦吧。?

趙澤勇笑着搖搖頭,還是太嫩啊,這政治智慧,難怪都鬥不過蔣價石。汪精衛政治威望很高,何應欽軍事實力很強,可是都不是蔣價石的對手,智慧太低了啊。解散聯省這都能想得出來,解散了聯省,一旦聯邦制又失敗,這是沒有後路啊,理想主義者做事情就是不計代價啊。?

“聯省制度運行了這麼多年,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解散的,一旦解散麻煩很大啊。”?

宋子文突現失望之色,也許他覺得趙澤勇跟其他軍閥原來沒有兩樣,也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力。這完全是在找藉口啊,馮玉祥也不願意放棄他的軍隊,更不願意放棄他的地盤。閻錫山更不用說了。一個個都是這樣,這樣的高層人物都是如此,民衆何時能得民主能得自由啊。?

宋子文冷冷道:“那督軍您的意思是聯邦制行不通了。”?

趙澤勇嘆道:“嗯,也不是,不嘗試嘗試,怎麼知道他行不通呢。”?

宋子文弄不懂了:“如果施行聯邦制,聯省卻又保持存在,是該如何存在呢,獨立於聯邦之外?這不是分裂國家了嗎?”?

趙澤勇笑了:“一國兩制沒聽說過嗎?”?

“一國兩制!”?

宋子文徹底懵了。?

趙本山曰:誰聽了誰懵。?

趙澤勇解釋道:“我們不妨換個你熟悉的例子,就像德國模式熟悉吧。”?

宋子文突然眼睛一亮:“您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統一模式?聯省比作巴伐利亞王國。”?

一國兩制是中國人提出來的,但是僅僅限於這個叫法,而作爲事實這種制度早就出現過了。1870年的時候,普魯士打敗法國,統一德意志帝國,許多邦國在加入以普魯士國王爲皇帝的帝國的時候,保留了大量的特權。巴伐利亞則是保留權力最大的一個邦國。他的王室繼續作爲巴伐利亞國王行使權力,甚至巴伐利亞還保留着自己的軍隊,並且在國外擁有派駐外交使節的權力。連軍隊和外交權都保留,這可相當的自治了,比之香港迴歸還要更獨立。宋子文顯然沒想過,中國也可以採用這種制度。?

趙澤勇來自後世,當然比宋子文更見多識廣了,他知道在中國這麼樣的一個大國,突然之間一下子設計一種新的制度,從來沒見過的制度。除非使用強權,比如暴力革命之類的,伴隨着大量留血,將反對者徹底消滅或者打擊的完全沒有對抗能力,不然是根本就沒有辦法推行下去的。?

而此時的民國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軍閥割據不一個個將軍閥完全消滅,就貿然行使一種制度,比如引起不同意見者的不滿,如果所行使的是一種民主制度。那就不能試用武力,只能通過自願原則,經過協商和談判最後達成一致,如果使用暴力。即便最後宣稱建立的是民主政權,也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趙澤勇可不希望中國必須經歷這麼一場暴力革命才能徹底的洗禮走向新生。能夠不流血,經過文明的和平的方式,漸進的走向現代。那真是民族的幸運,英國人一直津津樂道他們1688年的社會變更,不就是因爲是各派互相妥協達成的共識。乃至英國人將其稱作光榮革命,世界也將此看作民主的典範。?

反觀中國歷史,我們有太多機會了,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當時孫中山興奮異常,號稱中國要進入大建設時期了,要建立一百個上海。列寧給他的評價是,一百個上海是建立不起來的,只有通過革命才能革命出一百個上海來。事實按照列寧的說法來了,老孫發動二次革命,發動護法革命,發動護國革命,革來革去,革到了北伐才最終打到了北洋軍閥。但是時間呢,從1912年開始,中國就一直在動盪中,生產比滿清時期竟然都大後退。等到了蔣價石打敗其他軍閥,總算是能夠在中國推行一些政策搞建設的時候,已經晚了,日本人打過來了。?

試想一下,要是從辛亥開始,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孫中山放手讓袁世凱當政,就算老袁什麼都不幹,穩定上十年時間,中國起碼能恢復到滿清時期的水平,或者說孫中山乾脆一直革命到底,不讓袁世凱上臺,直接暴力推翻滿清和滿清的狗腿子袁世凱,自己掌權,怕是也要好的多。但是當時孫中山不相信自己手裡有足夠的實力,而袁世凱的政治智慧又比老孫高,成功竊取了政權,老孫又不滿意,從而讓中國進入了幾十年的民國亂世。?

現在北伐是成功了,但是按照歷史慣性發展,仗還有得打呢。以前是蔣價石爲了削藩集權,發動了蔣桂戰爭,發動了蔣馮戰爭,最後導致了中原大戰,一直打到了1929年。大仗才停止,可是安定沒兩年,日本人進入了東北搞了個九一八。第二年又打了上海,來了個一二八淞滬抗戰。接着是不斷的剿共。1935年長城抗戰。1937年全面抗戰。幾乎就沒有時間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建設。這就是爲什麼抗戰開始後,鋼產量還不如滿清時期的原因。?

這時代蔣價石不是最強的,聯省是最強的,可是要是聯省陷入了蔣價石的老路上,爲了平定地方收繳權力到中央,從而開始消滅一個個軍閥,先是蔣價石中央軍,馮玉祥西北軍,閻錫山晉綏軍,還有張學良東北軍,就算是聯省軍隊戰鬥力冠絕中國,但是要消滅一兩百萬的對手,得需要多少時間。打敗這些部隊,安定重建地方得多少時間,這還不算戰爭給地方的破壞,給生命的破壞。?

趙澤勇不想走這個老路子,所以他願意常識給地方更多的權力。?

宋子文顯然沒想過這種方式統一中國,雖然在美國待的時間很久了,但是仍舊是一箇中國人,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出現一個國家幾種體制的情況,因爲這種特例都是因爲特定的歷史情況纔會出現的。後世的中國之所以一國兩制,你是因爲國家不同地區間實行不同制度時間太久了,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強行進行統一條件不允許。而德國人之所以這樣,容忍不同的制度,同樣是由於他們分裂的時間太長了,爲了統一不得不進行的權宜之計,這就是民主妥協的後果。直到德國人一戰失敗,巴伐利亞王室才失去權力,接着又是二戰失敗,巴伐利亞才徹底成爲德國一個普通的州。?

現在的情況是,聯省模式運營也已經許多年了,開始顯現某種優勢,而全國剛剛統一,而且是名義上的統一,將聯省模式進行強行推廣合適不合適,誰心裡也沒有底,加上肯定有很多人不會同意這麼搞,因爲將損害他們的權力。所以趙澤勇寧可選擇,聯省作爲中國的巴伐利亞,暫時保持一定的特權,好作爲緩衝的餘地,一旦中國聯邦制度失敗,好歹還有一個聯省支撐着最後的民主陣地。當然也不能不說趙澤勇沒有一點私心,畢竟爲聯省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他可不想聯省承擔太多的風險了。?

“沒錯我是這樣設想的,你認爲如何呢?”?

所謂的一國兩制,也是趙澤勇臨時起意,也未必可行,因此對宋子文是商量的口氣。?

宋子文則神色一動,顯然他動心了,但是也有顧慮。?

“聯省可以作爲巴伐利亞,那麼其他的軍閥呢,馮玉祥、閻錫山甚至是張學良,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呢?”?

趙澤勇笑道:“聯省可以做巴伐利亞,他們也可以做巴伐利亞啊。聯省擁有的權力,同樣允許他們擁有。地位平等,人人平等,這不就是民主的真諦嗎。”?

宋子文眉頭微微一皺,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的聯邦制就有些不倫不類了,等於是給了馮玉祥等軍閥割據地方以合法的依據。那樣的話,中國的國家政治形態還真的,真的太過古怪了,恐怕全世界都不會出現這種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好處,起碼他的破壞力更小,先允許地方割據,接着通過談判,通過妥協,最後慢慢完成實質的統一,可比直接發動戰爭破壞小多了,也更文明多了,只是有點耗費時間。?

宋子文嘆道:“那我們等待統一,恐怕需要很多年吧。”?

趙澤勇笑道:“穩定大於一切,和平大於一切,爲了這些,哪怕我們這輩子看不到祖國統一,那也值得了。”?

宋子文道:“先培養民主思想,比什麼都重要啊,如果我們的人民將來學會了民主的,理性的解決方式,也許最後真的能夠有智慧和平統一。”?

趙澤勇:“也許未必,也許最終我們還是會通過暴力統一國家,畢竟這種傳統我們已經持續了幾千年。”?

宋子文突然堅定道:“但是值得一試,不是嗎。”?

宋子文說的看似堅定,其實是在徵詢趙澤勇的意見,他需要從趙澤勇這裡得到肯定。?

趙澤勇道:“值得一試!”???一個大章拆成了兩章大家見諒啊,剛剛回家路上耽誤兩天實在沒有存稿了。嗯,這一週糾結下,下週有可能就爆發。

第129節 收回英租界第76節 撣邦暴動第63節 張澈歸國第133節 勝敗第104節 軍事調整第99節 廣西龍頭第104節 軍事調整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36節 聯合艦隊第57節 北伐第132節 無助的英國步兵第67節 女人,香水口紅高跟絲襪第100節 年輪第5節 入川請願第3節 時空倒爺第62節 移風易俗第18節 護法戰爭結束第169節 意大利人來了第77節 工業發展第61節 懲惡揚善第42節 發現海盜第29節 欽州軍港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38節 平復第91節 馬幫傳奇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39節 海盜?海軍?第27節 組建工人聯合會第23節 事情大發了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25節 刺殺案第126節 半壁第10節 朱老總第43節 起伏第156節 瑞昌之戰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63節 張澈歸國第64節 全民習武第1節 穿梭門第100節 年輪第16節 缺錢了第7節 給我也來一套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1節 穿梭門第57節 北伐第95節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123節 獵殺英艦(5)第92節 超級奧哈默第72節 回滇目的第一百十一八節 通告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99節 廣西龍頭第199節 巖白練兵第57節 北伐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156節 瑞昌之戰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23節 獵殺英艦(5)第54節 烈馬奔騰第48節 檢查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133節 勝敗第94節 張富提親第45節 跳彈第78節 航母消息第24節 反帝運動第228節 誰報復誰第95節 內訌第65節 中國有我中國強第87節 學習飛行第36節 打造中國瑞士第13節 錢臣第5節 青黴素第53節 身兼兩職第1節 穿梭門第88節 昆明市井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25節 赴歐領獎第23節 事情大發了第77節 工業發展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23節 事情大發了第92節 廉價承攬合同第76節 撣邦暴動第23節 政治壓迫第35節 徐聞戰事第196節 先解除封鎖第142節 大戰爆發第35節 徐聞戰事第88節 他又跑了第109節 汀泗橋戰役第7節 外務司長第224節 偷襲日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