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

18年3月22日。

天門號空間站的船塢剛剛改造完成,準備打造兩艘祝融級宇宙飛船。

與此同時。

航天部在月球背面的門捷列夫市,組裝了一艘拼湊出來的飛船——前鋒號宇宙飛船。

前鋒號宇宙飛船是一艘重達8500噸的大型飛船,而且很大一部分材料,是由廣寒宮市的工業區供應的。

飛船的八臺主發動機,緩緩噴吐着淡紅色火焰,爲了給前鋒號補給N30燃料,航天部還專門安排了運輸船,連續運輸了好幾次,纔給這艘飛船湊夠了燃料。

爲了保證前鋒號的速度,以及燃料的高比衝,也只能採用N30燃料了,畢竟月球本地的液氧液氫產量有限,同時液氧液氫的比衝,也只有N30的二分之一左右。

因此只能採用相對麻煩一點的N30燃料。

隨着淡紅色火焰的產生,重達8500噸的前鋒號飛船,緩緩脫離地面,向幽深漆黑的遠方飛去。

[報告,起飛成功。]

[報告,月球監控衛星系統,正持續監測前鋒號,目前一切正常。]

[報告……]

一道道電波,穿梭於空蕩蕩的深空之中。

前鋒號飛船本質上,是一艘實驗性質的測試飛船,主要是爲了驗證一些技術。

這些技術,現在都被用在祝融號飛船上,如果這一次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還可以及時修改祝融號的設計。

要是等到祝融號建成了,再進行測試,那不僅僅會拖慢整體進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根據航天部的規劃,載人登陸火星的正式計劃,第一步是發射一艘無人駕駛的祝融號,一方面作爲測試,另一方面是作爲物資儲備飛船,先到火星軌道等待。

第二艘祝融號,纔是真正的載人飛船。

而且根據規劃,月球專區這邊,也會陸續建設4艘前鋒級飛船,用於應對突發狀況。

顯然航天部將很多問題都思考到了。

參與到載人登陸火星項目的宇宙飛船,一共7艘,包括2艘1.3萬噸的祝融級飛船,5艘8500噸的前鋒級飛船。

如此一來,哪怕是運氣不好,2艘祝融級飛船都出問題了,還有5艘前鋒號飛船可以作爲備用。

前鋒號的工藝非常簡單,採用了大量的模塊化設計,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實現快速製造,而且維修也很方便。

如果有兩艘故障的前鋒級飛船,完全可以通過零件互換,拼湊出一艘完好的飛船。

祝融級現在還在建設之中,而前鋒號這種追求量產和性價比的飛船,自然要先一步測試。

前鋒號飛船的速度非常快,在連續不斷加速了30分鐘後,飛船速度被推高到15公里每秒,然後關閉主發動機,以這個速度巡航飛行。

對於沒有什麼障礙物、強引力的星際區域而言,前鋒號飛船的速度,並不會快速減少,而是會一直漂向火星。

此時的飛船內部,駕駛艙中陳列着三個特殊的箱子。

這是冷凍休眠艙,或者叫冬眠艙。

某種程度上,冬眠艙同樣可以延長人類在外太空的生活時間,特別是處於飛行狀態時,通常在巡航飛行狀態中,這段時間對於宇航員而言,其實是無效時間居多。

既然如此,何不讓宇航員進入冬眠狀態,在冬眠狀態下,宇航員的身體狀態,會被暫時定格起來。

通過這種方式,那就可以將飛行過程中的時間節約起來,讓宇航員可以在外太空生活工作更加久。

不過在外太空使用冬眠艙,目前還在做相關測試。

這一次前鋒號飛船的測試項目之中,就包含了冬眠艙的測試工作。

在前鋒號飛船內部的三個冬眠艙,裡面是三隻恆河猴,飛船的超級電腦持續監控着它們的生命體徵。

這些數據會每隔一段時間,打包發射給藍星,航天部的太空生活研究項目,可以通過這些數據,進一步完善人類在外太空使用冬眠艙的實驗結果。

另外,前鋒號飛船的最大有效載荷是350噸,最多可以容納5名宇航員,通常是作爲貨物運輸船使用。

不過考慮到應急,航天部計劃犧牲大約50噸的有效載荷,改造出一部分適合宇航員臨時使用的艙室。

爲了保證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順利進行,航天部也是煞費苦心了。

載人登陸火星,比載人登陸月球更加麻煩和危險。

這其中的危險,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第一,是火星的距離比較遠,萬一在火星出問題,藍星這邊也來不及救援。

第二,是火星沒有基礎設施,不像月球這邊,已經建立了基地和工業區。

第三,則是火星存在致命微生物,甚至不排除火星地下,可能存在多細胞生物。

這些原因,促使聯邦不得不考慮宇航員的生命安全,多準備幾手,總好過臨時抱佛腳。

另外聯邦也不打算直接登陸火星,而是計劃先在火星的近地軌道上,搭建一個火星空間站。

或者在火星的兩顆天然衛星中,設立前進基地,用於作爲登陸火星之前的落腳點。

其實隨着對熒惑真菌的研究深入,聯邦對於火星的警惕,或者說對於其他外星球的警惕,越發的高漲起來。

人類在研究外星球的時候,總是喜歡先入爲主的代入一個概念,那就是液態水、氧氣、溫度、光照之類的條件,都參照現在的藍星。

這是一種傲慢的行爲。

誰規定宇宙的生命形式,就一定是藍星這樣的?

更何況,藍星如今的生命形式,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

比如在寒武紀大冰期之前,其實藍星的主要生命,是厭氧微生物;直到藍藻大規模繁殖,釋放氧氣後,才讓厭氧微生物讓出主舞臺的。

藍星的生態,都經過多次改變。

就更別說其他外星球了。

經驗主義可不一定是準確的,過於自大,真會死人的。

因此聯邦已經計劃,重新審視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無論是類地行星,還是大型氣態行星,或者是天然衛星之類,都需要進行重新的評估。

增加一個外星生物調查項目,避免將未知的外星生物,帶入藍星的生態圈之中。

這也是爲宇航員的生命安全負責,畢竟NASA之前的慘痛教訓,就足以讓航天部提高警惕了。

前鋒號飛船繼續向火星衝刺。

另一邊,之前聯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15號,已經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上,持續工作了兩年多時間。

在臨近報廢的時刻,航天部決定啓動最後一項探測任務,尋找一個地熱豐富的區域,最大限度的向下鑽探。

15號探測器此時已經找到了一個適合的區域,開始展開鑽頭,向地下土層和岩層鑽探。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餐背後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七百四十三章 原罪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五百五十三章 艱難的路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四百九十九章 防禦系統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交通與小區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