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

陸鴻忍不住緊張起來,自從南唐滅國之後,李嗣原便再也沒有了消息。陸鴻便一直猜測,此人要麼在伺機而動,要麼藉此銷聲匿跡、從此歸隱。

但是李嗣原花費如此大的精力,要搞垮整個南唐朝廷,爲陳州王創作機會,必然有後續的手段。

陸鴻絕對無法相信他是甘於歸隱,那就只有伺機而動這一個可能性!

但是他再也沒想到,今天一場看似毫無牽連的談話,居然就能夠牽扯到了李嗣原身上……

他不由得聚精會神,仔細地傾聽起來。

“是啊,就是李嗣原……你也知道?”張仲寬有些奇怪,“當年英宗身子不和,此人甚至曾經短暫地以皇子身份監國數月。這座梧慄園,就是他與親事府中臣下幕僚聚會宴飲、談論天下國事的地方。據說他們的聚會還有個名目,叫做‘集賢會’。當時許多十分中肯、有效的政令,都是從這梧慄園中發出,再推向全國。甚至有人說,英宗之治,有一半的功勞,要記在梧慄園之上——世人一度只知梧慄園,而不知有皇宮啊!”

這等情形,叫陸鴻聽了頭皮發麻!

這難道不是“桃李園案”的復刻嗎?!這梧慄園,不就是建鄴城的桃李園?

難怪李嗣原會與李安走得如此相近,而且親近得有些沒來由、沒道理……

原來這兩人的遭際、性格和人生軌跡,都是如此的相似!

他忽然澀聲問道:“那……是不是英宗康健之後,李嗣原便不再監國,並且突然遠走北國了?”

張仲寬有些驚奇地望着他,失聲道:“你猜的一點兒不錯!當年李嗣原風頭正勁,卻突然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當時聽說是他甘冒奇險,親自到北國刺探敵情,還引得許多人好生敬佩。不過時隔五年,杳無音信,再如何敬佩,也都淡了。等他回來之後,李輜已經做了太子, 他也不知爲何意志消沉,就聽之任之,隱居梧慄園中,後來索性徹底消失了……”

陸鴻已經實在是糊塗了。

他忽然想到一個可能性:莫非李嗣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對南唐的報復?

因爲他現在已經確認,那英宗說是南唐稍有的明君,但是在權利和慾望的問題上,始終無法做到超凡脫俗!

——李嗣原做得太好,正因爲如此,他纔不能見容於皇帝。

他纔在皇帝大病初癒、重掌權柄之後,便被迫遠走北國,並且拜在了老師的門下……

其實他一個皇子,何須以身犯險?

那自然是因爲,假如他不走,將面臨的危險,比他深入敵境的危險還要大!

陸鴻一時無法琢磨透那人的想法,也猜不到他的根本目的。

他曾經以爲,這個李嗣原,是爲了某種虛無縹緲的理想,纔會與具有同樣理想的李安結成同盟,甚至不惜毀滅了南唐,成爲李安達成他們共同理想的墊腳石……

可是現在,在他來到江南,並且知道了更多的過往之後,他卻無法確信自己的判斷了。

張仲寬看着他忽然深深鎖眉、滿臉憂色的模樣,張了張嘴,不知道自己“畫龍點睛”的最後一句話,到底還要不要說了。

剛纔被陸經略藉着李嗣原一路帶

偏了話題,此時再要說起那句話,顯然就有些突兀,有些着相了……

他撮着牙花子,在思慮着,怎樣能夠轉個彎兒,再將那句話平而順之地引出來。

誰知道這回陸鴻倒沒和他兜圈子,反而主動給了他一個臺階。

只聽陸鴻說道:“好了,仲寬兄,我知道你來是甚麼用意,借這芙蓉亭說話,又是甚麼意思。你有想說的,乾脆就直說罷——我洗耳恭聽!”

他這是給予張仲寬的“回饋”,以感謝他告知自己這麼多有關李嗣原的事情。

張仲寬沒想到最後得來全不費工夫,心中又驚又喜,連忙搓着手道:“那就實不相瞞——那位謝皇后,是江南百姓極其愛戴的,而她正是出自陳郡謝氏。所以……您今日若動了謝家莊,在下唯恐天下之民,難以見諒!”

他雖然迫於形勢,不得不來求情,但是最後說到“天下之民”的時候,卻是言辭懇切,神情肅穆,顯然是真心不願意朝廷再與百姓衝突。

陸鴻也感受到了他的拳拳之心,不由得便軟了下來。

就像張仲寬所料到的那樣,他是個吃軟不吃硬的脾氣,雖然謝家莊做下了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張仲寬既然拿了百姓來說事,又是如此殷殷勸諫,他還如何硬得起心腸?

“也罷……”陸鴻長嘆了一聲,說道:“那我通知陳將軍,這一回暫時繞過謝家莊,敲打敲打好了——不過下一次……”

他用眼神望着對方,並沒有明說下去,但是其中的意思,卻表達的清清楚楚。

張仲寬連忙斬釘截鐵地表態:“再有下一次,您不必姑息,張家也絕不會再來求這個情——而且我替老爺子擔保,顧家也不會多說半個字!”

陸鴻點點頭,“嗯”了一聲。看來這個張鎰,還是十分知曉進退的。

他今日所獲甚多,索性就賣了棟樑張一個面子,站起身十分大方地說道:“好,就這麼說!不過我這裡有一樁爲難事,不知道仲寬兄,能否出出主意啊?”他說話時面上已經帶着笑容,顯然這件麻煩事真正就算過去了。

張仲寬心中也輕鬆了不少,見他起身,便知是要送客,自己也站了起來,笑道:“陸經略有甚麼爲難,儘管說。”

他話一出口,又覺得自己口氣有些狂妄了,畢竟面前說話的這位,纔是如今江南說一不二的獨尊!

因此張仲寬連忙又加了一句:“張家上下,早已對陸經略候命多時,只等一聲令下,赴湯蹈火罷了!”

陸鴻見他說的好像唱大戲一般,衷情昭昭、可鑑日月,反而顯得有些故意做作了。因而哈哈大笑,搖着頭說道:“不要你們赴湯蹈火,只不過,這一次要放過謝家莊,句容縣令必然是要追責的——更何況此人本就是幫兇。我現在缺一個縣令,你說說看,找誰來補這個缺?”

一說到這個,張仲寬便不由得猶豫起來。如果陸經略想讓他使用張家過去留下來的影響力,爲大周官府和百姓走動、遊說,那是小事一樁,動動嘴皮子的事情而已。

但是現在要讓他到明面上來參與官政,那可爲難了……

對於這種事情,老爺子早就在家分析過了。朝廷是不會放任張家多清閒的,只不過能拖一刻

是一刻,不用在這種最敏感的關頭,當出頭鳥。

這是其中的一樁考慮,另外一層的考慮就是:張鎰在南唐中樞幾十年,有的是維持手段,但要老頭子從荊棘中,爲新朝開一條道路出來,那還真正非其所長!

所謂獻醜不如藏拙,要想維持超然的地位,自然要將羽翼愛惜一些……

當然了,張仲寬對這種說法,也並不完全贊同。可是老爺子定下來的方針,總是要聽從一二的。

因此他顯得有些躊躇,躊躇的是,要不要退一步,稍稍開個口子,畢竟剛纔陸經略如此爽快,自己如此推搪,豈不叫人小覷?

他咬咬牙,自作主張地道:“陸經略瞧上了誰,只管說,由在下去說通,保管不會誤了句容三十萬百姓的生計!”

陸鴻笑着拍拍他的手臂,戲謔地說道:“又不是攻城牆當排頭兵,何必說得如此慷慨!”他頓了頓,收起笑容,說了一個名字:“鍾秀兄……你覺得如何?”

所謂“鍾秀”,就是張鍾秀,即張仲寬的二弟、張家二郎。

其實這“仲寬”、“鍾秀”,都是表字,而非其名。

仲寬的名字叫做張璟、鍾秀叫張瑜。

張家在張鎰那一輩,皆以金字旁爲名;到了仲寬、鍾秀這一代,便以王字旁爲名。

“王”便是“玉”,這兩輩人的名,一金一玉,取得就是“金玉滿堂”的吉意。

張仲寬一聽他點了自己兄弟的表字,一時便猶豫起來。

陸鴻見他沉吟不語、面露難色,便不再勉強,笑道:“好了,你也不必自作主張,可以先請教一下老爺子的意思——朝廷再是蠻橫,也絕沒有強行綁人做官的,是不是啊?”

張仲寬陪着乾笑兩聲,倒稍稍有些放下心來,一拱手道:“那麼仲寬先行告辭,下午必送請帖過來。至於二郎……到時應當也有回覆。”

陸鴻點點頭,揮手道:“那我就不送了。”

張仲寬再拱手:“留步留步。”說着便退了下去。

陸鴻只見他的身影,在樹梢掩映之中,左轉右拐,漸漸消失不見,便重新坐了下來,端起茶碗淺飲,並望着這芙蓉亭,微微出神。

就在此時,忽覺一陣香風襲來,眼前青影閃過。他擡眼望去,李嫣不知何時回來的,已經款款坐到了對面,就坐在張仲寬剛剛離開的位置上。

陸鴻見她一身便服,又是男兒裝束,英姿颯爽,因笑道:“怎麼今日逃了差事,沒去軍營?”

李嫣瞅了他一眼,接過他的茶碗來連飲兩口,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笑道:“你不是也沒在衙門辦公?”

陸鴻搖頭道:“我剛剛纔見過張仲寬,好生打了一場機鋒,受益匪淺哪!”

李嫣放下茶碗,一雙圓圓的大眼睛一霎不霎地盯着他,忽然變成了兩隻彎彎的月牙兒,笑着說:“先不談張大郎,你猜我今日去了哪裡?”

陸鴻奇道:“去了哪?”

李嫣刻意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地道:“芙蓉娘娘廟……”

(推個朋友的《水滸天王傳》,書荒的可以試試——反正我沒看過。剛在辦公室碼完這章,現在回家,來得及的話再發一章。就醬紫……)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