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

經略署的寢院之中,有座六角小亭,取了個挺雅緻的名稱,叫做“芙蓉亭”,究其名稱來歷,大約是因爲亭子後面的那口池塘中,曾經種過幾十株芙蓉,後來不知爲何銷聲匿跡了。

這是院中下人們的說法,具體真假,陸鴻也並不十分清楚,好在他並不打算常住,姑妄聽之而已。

這時張仲寬跟着那門房到了,就在亭外作了一揖,笑道:“陸經略,別來無恙?自上次酒宴過後,家父時時提及大人,很是掛念。”

他不說正事,先敘別情,也是他這一路走來,暗自定下的策略。

陸鴻起身將他迎入了亭中,也笑呵呵地道:“仲寬兄,我也久想再行登門拜訪,只是不得其便啊。”說着便虛拉着手,請對方在自己對面的石凳上入座。

此時春意尚且帶着兩三分料峭,因此石凳上罩了一隻布套,其中用棉絮密密縫了兩層,又暖和,又綿軟。

張仲寬不露聲色地打量一眼四周,認出這座亭子的來歷,心中靈機一動,忽然有了計較,此時卻不忙分說。他兜了個圈子道:“聽說尊叔青州洪公到了江南,家父今日想設宴款待,只是不知道洪公方不方便?”

陸鴻對這種邀請倒不怎麼忌諱,一來張鎰非官非商,來往之間別人並沒有閒話可說;二來陸鴻是打算放洪成在江南重用的,“棟樑”張鎰那裡,自然需要着意打點結交,今後洪成在江南的公務,還有許多明裡暗裡的地方,需要仰仗張、顧這種氏族大戶。

所以陸鴻索性就代洪成答應了下來,他說:“好,季權公盛情難卻,在此先行謝過,這個時間地點……”

他沒有說下去,不過其中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

他想問的是,這個宴會的時間地點,是張老爺子已有安排、此刻便定呢,還是先得到意向,然後等待正式的帖子。

張仲寬見他有此一問,自然是求之不得,忙道:“帖子下午由在下,或者舍弟親自送來!”

實際上他這個邀約,也是自己突然興起,就好像陸鴻代替洪成答應一樣,他也是借了老爺子的名頭,“假傳聖旨”罷了。

不過請客吃飯不是甚麼大事,他原是做的了主的,回去跟老爺子商量一句,由老爺子親筆寫個請帖送來就是了。

陸鴻聽了點點頭,他從來不在意這些虛禮,因此有沒有帖子,都是無所謂的小關節。

不過他笑了笑,有些調侃地說道:“我洪叔昨日剛到,還沒來得及見外人,沒想到季權公已經曉得了,消息真正是靈通啊!哈哈哈哈……”

張仲寬見他沒有怪罪的意思,鬆了一口氣,不好意思地笑笑,也沒有藏着掖着,很坦白地說道:“父親過去在朝中雖然得勢,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總須想方設法保全自己。因此嘛……防備之事,做得足了一些……”

“呵呵呵,沒事沒事。”陸鴻很大度地擺擺手,“不過我也需提醒一句,想到我這前後院來打聽事的人,還請多約束約束——我手下這些人,受不得驚,有點風吹草動的話,難免失手……”

他這句說的倒是實話,這些侍衛們

乾的就是保護陸鴻的工作,同時其中有一部分人還是斥候營的出身,對外界的動靜再是靈敏不過,到時候弩箭不長眼,死傷兩個蟊賊事小,萬一與張家有甚麼瓜葛,面子上總有些難看……

張仲寬瞧了左右的侍衛一眼,那個看上去好像個農家少年的金校尉最和氣,向他笑着點了點頭,另外幾人卻冷冰冰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

張仲寬見狀心中便打了個突,相信陸經略所言非虛,連忙搖手道:“不會不會,沒人有這個膽子!”

正在這話題說到僵持,而無以爲繼的時候,恰巧府下的茶工進了來,手中提着一壺煮成的茶湯,後面兩個僕役擡着小爐,一道兒進了亭子來。

那茶工給兩人沏上茶湯,將茶壺放到小爐上,用極小的火焰保溫,便帶着兩名僕役退了下去。

張仲寬趁着這個機會,將自己心中計較好的說辭,藉着這茶湯的由頭,順了出來:“嘖嘖,這茶湯不錯,入口純是清湯,毫無碎渣料末,卻是如何制的?”

陸鴻笑道:“這是茶包,我在安東的時候搗鼓出來的,後來將法子交給了青州朱氏商會,北邊的市面上已經很常見了,江南沒有嗎?”

張仲寬茫然道:“茶包?”他心中好奇,忍不住俯身去,揭開了茶壺蓋兒,果然見一隻黑乎乎的紗布包,懸浮在茶湯之中,一絲碎渣也不曾漏了出來。

他不禁恍然大悟,嘖嘖讚歎道:“原來是這麼個製法,說來全無稀奇,可誰又能想得到?”

陸鴻正要謙遜兩句,卻聽張仲寬話頭一轉,繼續說道:“今日在芙蓉亭中坐而吃茶,真正是好閒情,好逸緻。說起來,這芙蓉亭也有一番來歷,陸經略可曾聽聞?”

張仲寬說完之後,假裝飲茶,卻就着茶碗的上沿偷偷觀察陸鴻的臉色。

陸鴻倒是一派茫然無解的神情,說道:“好像聽說,是因爲這池塘中曾經種過芙蓉,才得了這個名字……”

張仲寬心中略略鬆了一口氣,打點精神,搖頭笑道:“這是謬傳,謬傳!這芙蓉亭之得名,絕非因爲甚麼池中之花,而是因爲一個人。”

“哦?”陸鴻不禁起了興趣,忙問:“是甚麼人?”

張仲寬道:“是英宗的芙蓉皇后!”

如果算上武晏在廣州扶持的那位傀儡皇帝的話,這英宗就是南唐倒數第四任皇帝,也就是李輜的父皇,在南唐幾代皇帝之中,算得上少有的一位開明君主。

只不過這位英宗皇帝身子一向不好,做了八年皇帝,便在病榻上躺了四年,時好時壞,因此縱有賢明之德,始終也沒能做出多大的事業來。

這些歷史陸鴻還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對這個“芙蓉皇后”,卻真正是聞所未聞了。

所以他不禁問道:“是哪位芙蓉皇后?”

張仲寬神情有些古怪,說道:“就是謝皇后……”

陸鴻一聽姓謝,心中便一片瞭然。原來這芙蓉皇后姓謝!

張仲寬拐彎抹角,究竟是拐到陳郡謝氏上來了。

不過這種宮闈秘史、帝王韻事,總是很令人好奇的。因此陸

鴻倒沒貿然打斷這個話題,反而頗有興味地問:“具體是怎麼回事?”

張仲寬自打說出“謝皇后”這三個字之後,便一直在留意觀察陸鴻的表情變化,見他只是神情微微惘然,卻沒刻意逃避,心中不由得大大放鬆下來。

他指着頭頂這芙蓉亭,一邊回憶一邊侃侃而談:“謝皇后有個小字叫做芙蓉,十二三歲的時候很有美名,再大一些因爲考《女經》而上達天聽,招給太子入了東宮。這位太子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

陸鴻越聽越奇了,忙問:“甚麼是《女經》?”

張仲寬笑道:“是一本女娃兒家讀的經典。南唐的皇室有個怪規矩,不論是皇帝還是東宮選妃,都要考《女經》,好像科舉一般,及第才能入選。其中無外乎是一些三從四德的把戲,在你們北人看來,自然是不值一哂了!”

陸鴻心中倒不由得泛起一絲自豪之意,笑道:“北邊確實沒有這種糟粕……”

不過他沒在這個問題上多談,是爲了不打斷對方的思路。

張仲寬便接着說下去:“芙蓉皇后在做太子妃的時候,就很有賢惠的名聲。後來英宗繼位,雖然另續妃子,卻只寵芙蓉皇后一人,也因此始終沒有親生子嗣。

“這芙蓉皇后主掌後宮之後,更加是母儀天下,不僅自己吃穿用度一概節約,而且常常勸諫皇帝禁奢禁慾,省卻的開支用來減免賦稅。當時南方百姓多受芙蓉皇后的德惠,各處都興建過‘芙蓉’之名的建築。”

陸鴻這才明白,原來這芙蓉亭,就是這麼來的。

誰知張仲寬搖了搖頭,說道:“後來芙蓉皇后芳年早逝,留下幾個過繼的皇子,其中一個李輜後來做了個荒唐皇帝,其他的有的封親王,有的封郡王,其中恩怨也是頗多。”

他頓了頓,擡起頭嘆了一聲,很是感慨地道:“芙蓉皇后薨後,英宗傷心欲絕,下旨命天下所有以‘芙蓉’爲名之建物,統統更名、拆除,只留下宮城內的一座芙蓉宮,和此處的一座芙蓉亭……”

這一下變故着實讓陸鴻意想不到,同時更加好奇的是,天下間以芙蓉爲名的建築都要更名、拆除,憑什麼唯獨這座芙蓉亭能夠與芙蓉宮相提並論,同時得以保存?

他將這個疑問提了出來。

張仲寬道:“具體情由知之不詳,只知道這園子以前叫梧慄園,是英宗賜給一位郡王的園子。那郡王是芙蓉皇后生前最疼愛的一位皇子,英宗愛屋及烏,便准許他留下這麼一座芙蓉亭也說不定。”

“一位郡王?”陸鴻有些奇怪,“皇子不是應該封親王嗎,怎麼又是郡王?”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剛剛不是說了,那幾位過繼的皇子,互相恩怨頗多……本來大家都推梧慄園的這位繼承大統,後來據說此人隻身去往神都探查敵國風物政情,數年之後回來,原本一個英武賢明的少年皇子,卻變成了一位終日鬱鬱寡歡的青年。後來這皇位終於落到了李輜的手中,梧慄園的郡王,卻被遠遠封到了劍南……”

說到此處,陸鴻忽然渾身劇震,大驚問道:“你說的是李嗣原?”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請假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十三章 徵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