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

三旅駐地距此約莫三十里地,途中陸鴻向韓清打問高登,被告知突騎軍追擊契丹人的時候,似乎確有見到敵人裹挾着兩個人退走了,他們初來乍到不知敵情,也就沒敢深追。

韓清還問到陸鴻:“有個楊鯤鵬將軍是你們青州行營的罷?”

陸鴻說是的,並且告知是先鋒右軍的指揮將軍,他問韓清知不知道楊指揮的下落,行營已經好幾天沒有收到右軍的消息了。

接着韓清便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突騎軍在南下的途中已經與奚人遭遇過一會,雙方幹了一仗,後來輾轉到了幽州境內,才知道奚王已經帶兵攻破了居庸關,並將幽州團團圍困起來。

他從當地守軍那裡得到消息,平州在七天前就陷落了,從青州行營過來支援平州的一支軍隊在人困馬乏的情況下強行與攻打薊州敵軍接戰,結果被契丹人抄了後陣,一戰潰敗,逃出來的不到三千人!帶兵的楊將軍當場殉國,連屍首都沒找到。

第二天契丹人便帶着楊將軍的人頭攻打薊州,當夜破了城門,退在城裡的青州軍雖然拼死搶回了楊將軍的首級,可是也折損了大半。如今跟着敗兵退到了幽州的,也不過八九百人,而且聽說團校尉以上的軍官全都拼光了……

突騎軍這次的目標其實是救援徐州鄧錦,因此昨日一早便從幽州突圍出來,今天剛到的㶟水,恰好遭遇追殺陸鴻他們的契丹人,順便又幹了一仗……

陸鴻一面爲右軍的立功心切和倉促應戰而感到惋惜,同時爲殉國死難的同袍感到悲慟,也明白了爲甚麼右軍至今也沒有傳回來隻言片語:一來幽州被困,無從突圍;二來已無相當一級的軍官可以擬寫軍報……

同時令他感到憤怒和不解的是,平州居然七天前就陷落了。自隋至周,一個經營兩百年的北方重鎮,竟然如此得不堪一擊!武帝時橫掃八荒的大周神兵難道只是傳說嗎?大周在軍事上何時墮落到如此地步了?

他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半晌才吐出一口長氣,說道:“楊將軍他們,都是英雄。”

韓清對此表示同意,雖然從內心來說,他對楊鯤鵬的盲目和冒進很不以爲然,這也顯然是慘敗的主因,也是導致自己身死和數千屬下士卒殉國的罪魁禍首,這種不顧手下弟兄死活的做法讓他十分惱恨,但是右軍這種死烈的氣節和軍官的奮勇卻深深地打動了他,能帶出這樣一支軍隊的將軍又怎會是個只知邀功的庸才?

這個未曾謀面的楊將軍在韓清的心裡就這樣樹立起了如此矛盾的形象。

陸鴻知道,青州行營北援先鋒的任務已經徹底宣告失敗:右軍的覆滅和後軍四旅的被迫滯留,已經完全背離了原先既定的計劃。楊鯤鵬的激進和花源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導致右軍與後軍四旅早早分道揚鑣的直接原因。

但是陸鴻也大膽地認爲,這一切都應該歸咎於青州行營對形勢的錯估和兩將選擇的失誤——兩位行事作風完全相左的將軍,又互不統屬,卻被委派

各自率領一部、共同執行任務,根本就是兵家之忌!

他拿這件事請教了韓清,行營當初應當如何措置纔算得當。

韓清眼神複雜地瞧了這個年輕人一眼,搖頭道:“你們行營的決議我不能妄加評論,不過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會臨時委派後軍三五個團至多一旅人馬跟隨右軍行動,由右軍指揮暫時統一節制。

“或者兩軍分別委派任務,各不相干,便不存在相互掣肘的情況。楊將軍固然冒失,但是你們後軍被滯留在此完全是戰局變化導致,你們那位花副指揮的應對也是妥善之策——不死守成命、因勢利導,是個將才。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們右軍沒有冒進,而是跟隨後軍統一行進的話,有這一萬騎軍在側,那些潛入的契丹人根本算不上甚麼威脅,你們後軍也不至於被幾千偏師拖在㶟水動彈不得……”

他不知不覺侃侃而談,至此才發現自己有些多言,心中一驚,連忙剎住了口,並偷偷瞧了一眼身邊的陸鴻,見他似有所悟的樣子,才確信是誠心請教,稍稍放下心來。不過這一路上他也再沒多說甚麼,一直到轉過最後一片河灘,一座橫跨㶟水兩岸的龐然大寨赫然出現在眼前!

這寨子依託於三旅原先的三座品字形營寨,剛剛築起了一座雛形。由於大寨選址在這一片地勢最高之所,木柵以下又人爲壘了一圈土壠,因此從陸鴻和韓清所在之處看過去,根本無法清楚地觀察到寨中景象,只能透過木柵的間隙模糊地分辨出柵牆後來來去去的人影,和寨中高高豎起的一杆“周”字大旗。

韓清在離寨二里地外便下令停止前進,細細看了一遍,連連點頭:“只看這大寨佈置,便知這位花副指揮是個知兵之才。”說着命人緩緩前去通報。

對面三旅的駐軍顯然也發現了這一支騎軍,寨門一開,從中馳出一騎,穿過品字形當中一個小寨,在半路上與通報的突騎軍相遇。那兩人都止住馬,說了幾句話,又交換了憑信,後軍那騎兵才帶着這邊的通報兵策馬進了大寨。

不一會大寨轅門大開,從中呼啦啦魚貫而出數百府兵,當先一名軍官身披淺緋色戎常袍,騎了一匹灰鬃駿馬,當先馳了近來,正是大周左路軍青州行營後軍檢校副指揮花源。

韓清也約束部衆,緩緩迎上前去。

花源在三十步外便滾鞍下馬,一路小跑着來到韓清馬下,納頭便拜。

韓清吃了一驚,連忙下馬扶起,訝道:“何故如此大禮?”

誰知花源仰起頭來,竟然涕淚縱橫,又再拜道:“將軍切莫阻攔,我花家永感大將軍之德!”說着連拜了兩拜。

韓清此時已略知端的,任他拜完三拜,再伸手扶了起來,細細審視一番,只見這花源三十歲上下,眉宇之間既熟悉又陌生,彷彿觸動了他心底某一處深藏的記憶。他心中一片瞭然:“你是花判家的小子罷?”

花源伸袖子連鼻涕帶眼淚胡亂抹了一把,連連點頭:“叔叔猜的不錯!好教叔

叔知道:當年若不是叔叔高義,家父連個全屍也找不回來……”

韓清又記起了載道四十一年至豐慶元年在安西的歲月,除過連天的戈壁、起伏的沙丘、孤獨的土城,還有那些一連數年同吃同住的漢軍戰友,大家在一起同吐蕃人針鋒相對幹了五年。

直到載道四十四年文帝薨歿,吐蕃人趁着國君新喪、豐慶帝初登大寶之際突然組織了一次喪心病狂的猛攻,當年同他一起駐守安西邊境的花判將軍出兵抗敵,亂軍之中慘烈殉國,是他帶着突騎軍一路衝殺,將花判搶了回來。

可是花將軍被人一刀劈在了臉上,幾乎削掉了半個腦袋,救回來之前便已經斷氣了。

那段歲月雖然艱苦,卻是最意氣、最痛快的時光,老鄧頭、他、花判三個情逾手足的同袍兄弟,在安西早已打下了親比手足的烙印,如今花判英年早逝,他和老鄧頭各奔南北……

他這次千里迢迢從草原上趕來,矛不離手人不離鞍,半個月輾轉兩千裡,馬蹄下青草變成沙漠,沙漠變成沃土,帶着幾千族人翻山過河歷經辛苦,不就是爲了馳援徐州,去救老鄧頭?

韓清眼眶裡也轉着淚水,強行從思緒中回過神來,他拍了拍花源的肩膀,憮然說道:“我和你父親是生死弟兄,論關係我是你叔父,一切都是分所應當。再說咱們同袍上陣的,不是你拿命救我,就是我挺身護你,戰場上都是本能,談不上甚麼高義。”

花源抽抽噎噎好一會,才止住淚水,抱歉地笑了笑,伸手一引:“請叔叔進寨休息,這大寨新立,諸多簡慢,還望見諒。”

韓清點了點頭,有指着身後的陸鴻說道:“是了,這是你們後軍戊旅的兵,我替你帶回來了。”

陸鴻這才上前拜見,並且將經過約略說了一遍。花源此時已恢復了端凝穩重的風度,點了點頭,也不多問,只說:“咱們進寨再敘,本將會命人爲你們安排駐處。”說罷引着韓清,原路返回大寨。

一行人穿過小寨走進大寨轅門,眼前頓時一亮,恍如進了一座高大的圍城。寨中東一簇西一堆壘着許多木材,幾十個已經建好或正在搭建的簡易倉房、木棚散佈在四周,無數來來往往忙碌的兵卒便穿梭於大寨中間,或㶟水兩岸。

陸鴻看到這大寨是㶟水南北兩岸各佔一半,中間三座浮橋相連,兩座已然完工,只西側一座仍在搭建之中。北岸半座寨子空蕩蕩的,顯然並沒有更多的人手參與到此處的興建當中。

花源邊走邊向韓清介紹:這裡預備建成一座駐兵及輜重大庫,能容納三萬兵卒以及輜重若干,作爲青州到幽州大軍輜重的中轉站;外圍設立若干小營拱衛,一來屯兵,二來萬一幽州戰事不利,敵軍破城南下之時,可以作爲軍事據點拒敵——只要浮橋還在,則㶟水兩岸進可攻退可守.

而且未來預計這座大寨還要不斷擴建,以達到作爲獨立軍堡在十萬左右敵軍圍困的情況下堅守十五天以上的要求……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請假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四十一章 請君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三十九章 鄧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