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

梓潼之北,距離城池百里之外的一處山谷之中。張獻忠坐在一塊石頭上,下首位置坐着的是他的兩個軍師,徐以顯和潘獨鰲。緊接着的是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以及他所信任的王定國、馬元利、馮雙禮等將。

張獻忠身材雄偉,坐在那裡,猶如一座小山一般。“沒想到楊嗣昌這個王八蛋這次進軍會如此的迅速,雖然我們失去了梓潼,但實力沒有太大折損。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如此垂頭喪氣。關鍵是,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老徐、老潘,你們兩個先說說。”

徐以顯投靠張獻忠較早,深受其信任,爲他的首席謀士,資歷甚高。他歷來志存高遠,性情百折不撓,常常以諸葛亮自比,一心想要輔助張獻忠成就霸業。雖然遭遇多次失敗,但始終不改其初心。

此刻聽到張獻忠問策,知道自己此時的作用不是提出具體的方案,而是穩定軍心。他想了一會道:“大帥,雖然此次我軍此次失利,但尚有四萬之衆。楊嗣昌此次出擊迅速,我們在缺少防備之下,略輸一籌。但就像大帥剛纔所說,實力未損。接下來養精蓄銳,以求再戰,未必就一定會再次落於下風。但是,我們首先要先知道官軍的具體情況。”

張獻忠點了點頭,道:“老徐說的對,我也是這樣想的。之前我們屢次大敗官軍,是因爲情報準確及時。我欲增派斥候向梓潼、CD,一方面要弄清楊嗣昌這次帶了多少兵力前來,都由哪些將領統率。另一方面,要弄清楚官軍接下來準備怎麼辦。是像以前一樣圍追堵截,還是會採取其他的圍剿方案。老徐,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徐以顯點頭應命。

潘獨鰲和徐以顯以往的經歷有所不同,他是秀才出身,是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在農民軍四起的時候,他在家鄉組織鄉勇抵抗。後來,張獻忠率大軍攻打到他的家鄉,他在形勢不可爲的情況下選擇了歸降。自此,跟隨張獻忠南征北戰,屢次獻策,成爲軍中僅次於張獻忠和徐以顯的三號人物。

但馬有失蹄,後來張獻忠被左良玉擊敗,他以俘虜的身份被押往襄陽。但當時,楊嗣昌想從他那裡得到有關農民軍的情況,便饒了他一命。後來,他又趁官軍與農民軍混戰,逃回到張獻忠這邊。因而,他深知農民軍和官軍兩邊的情況。

他思考片刻,望向張獻忠道:“大帥,我們連破數城,得到金銀財寶無數,此刻該是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刻了。一、用他們購置糧食,以圖和官軍做長期周旋。二、派出善辯之士,前去官軍那邊。左良玉、賀瘋子、李國奇這些楊嗣昌能夠依靠的將領,都是陝西人,和大帥打斷骨頭連着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誘之以利,說之以情,相信他們不會太過爲難我們。”

張獻忠大笑道:“老潘慮的是。旺兒,去把我軍所有的財寶拿出一半,交給老潘。至於如果使用,你聽他吩咐就行。”

孫可望拱手應道:“孩兒聽命。”

張獻忠看李定國一直沉默不語,完全不似他平時的樣子。“國兒,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李定國站起來,躬身向張獻忠拜道:“父帥,之前楊嗣昌故意在湖北與四川邊境故意露出防守漏洞,故意引我們前往四川。他的本意是將我們堵在蜀地的崇山峻嶺間,以徹底剿滅我們。但邵捷春太過愚蠢,主動放棄險地要隘,從而導致我們入川成功。楊嗣昌可並非邵捷春,我們一個不慎,可能就會遭受全軍覆沒,父帥對此不可不慎。”

“楊嗣昌這個王八蛋,幾次都將我逼入絕境。都說吃一次虧,長一點智,我最不會做的就是看輕他。對於怎麼對付他,你是不是有其他的建議?”

李定國沉默片刻,道:“父帥,有兩個方法或許可以收到奇效。一是依靠本地的普通百姓充當我軍的斥候。蜀中富庶,但財富、土地都掌握在皇族,以及那些大族鄉紳手中。就這樣,他們仍然不知足,處處兼併小民的土地爲己所有。導致川地雖然未曾遭受饑荒,但到處都是饑民。如果我們所到之處,分以金銀,給以糧食,絕對可以收攬百姓之心。他們會心甘情願充當我軍斥候,爲我們提供官軍的一切情報,這比由我們派出斥候更加有效。”

張獻忠點了點頭,示意李定國繼續說。

“還有一個就是分兵。無論楊嗣昌這次帶了多少士卒前來川地,官軍的實力都遠超我們。他們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找到我軍主力以求決戰。我們現在有近四萬士卒,川中的小道雖然很多,但這樣大規模的行軍,不可能不被官軍探得蹤跡。只有分兵,四處出擊,讓蜀中遍地狼煙。才能完全打亂官軍的部署,讓他們搞不清我軍的主力到底是在何處,纔有機會逃出川地。”

衆將臉露驚愕,劉文秀首先出言道:“二哥,如若分兵,難道你就不擔心我們被官軍各個擊破嗎?”

李定國笑了笑,道:“三弟不用擔心這個。川中地形複雜,隨意一個地方便可隱藏數千大軍。只要我們將兵力分爲幾千幾千的,官軍想要徹底殲滅,至少要投入等量的士卒。而且分兵也不是全分,父帥帳下的兩萬精兵是不會分的,他們纔是我們以後逃出川地的最大保障。到時候,如果官軍同樣分兵,我們就聚兵殲滅他們的其中一部。如果他們不分兵,我們就四處出擊,不斷給他們造就壓力。”

張獻忠沉思良久,最終站起身子,說道:“就依國兒所言。全軍分爲六部,由我親自率領中軍兩萬人。剩餘的兩萬人分成五部,每部四千人。聚兵而攻,散兵而撤,一定要讓楊嗣昌這個王八蛋完全搞不清我們確切身在何處?”

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七十三章 郾城縣令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戰7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遼三途2第四百八十章 夜襲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十一章 決鬥第三百零五章 馳援寧海第六百三十二章 獻禮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四百六十章 開封戰啓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勢2第四百八十二章 兄弟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騎李彬第六百一十一章 松山之戰17第九十章 渾河血戰3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一百五十六章 說服楊嗣昌2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九百四十五章 兵興揚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名單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十三章 糖葫蘆第五百三十章 對峙3第八十七章 長居鹿兒島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五十七章 進京3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二十三章 一支奇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處置俘虜3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八百一十二章 震遼陽8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京聽宣第六百章 松山之戰6第一百五十三章 謀變小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二百七十二章 建萊州營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二百四十二章 相邀趙宇第944章 朱慈烺3第九十七章 五關城門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五百二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五十三章 兵起11第五百九十九章 松山之戰5第七百八十七章 送別3第一百五十七章 闖王入商洛山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去澳門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九十六章 朱以派身死第三百零五章 馳援寧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毒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襄陽斬刑第五百七十四章 狼驅虎金州破敵4第一百四十五章 聖旨到第八百八十五章 蹤影全無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來客2第三百三十九章 甩開杜勳第三百零三章第二十四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報紙傳播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九百五十章 陳名夏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二百三十八章 席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964章 川地形勢3第七十七章 出京5第944章 朱慈烺3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皇城島4第五百二十七章 後撤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四百九十七章 城中驚變2第八百七十七章 風三姐第一百零九章 夫妻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