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祝各位讀者朋友節日快樂!!!)

說完,楊憲就跪在地上,朝着朱元璋磕頭磕個不停。

朱元璋衝跪在地上的楊憲擺了擺手,說道:“退下吧!”

楊憲退下之後,朱元璋心中也是一陣難受。因爲他已經明白,汪廣洋不孝之事,算是實錘了!

接下來,朱元璋又單獨找胡惟庸談過此事。還到李善長府上,以探病爲由,就此事徵求過李善長的意見。

胡惟庸那裡,自然是不用說。竟然有人彈劾汪廣洋,那是好事呀!汪廣洋要是出了中書省,就只剩下一個楊憲了,局面對自己是有利的呀!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胡惟庸怎麼可能幫汪廣洋說話,不添油加醋就不錯了。

不過,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李善長的態度倒是有些反常。站在李善長的角度,汪廣洋被彈劾,李善長應該是趁勢再踹他一腳,以達到穩固淮西集團地位的目的。

可李善長竟然告訴朱元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汪廣洋多年未曾回老家探望年邁的母親,也能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他對工作盡心盡力,他爲了大明的江山鞠躬盡瘁呀!

最後,李善長竟然還請求朱元璋不要對汪廣洋處罰得太重,畢竟汪廣洋的才能是擺在這裡的,大明需要這種人才呀!

李善長說出這些話,不僅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也是顛覆了他之前的一些認知的。

也正是有了李善長爲汪廣洋求情之事,朱元璋覺得李善長肚量大,可以繼續信任,也爲後來淮西集團戰勝浙東集團埋下了伏筆。

七月初,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上朝,突然對身前的汪廣洋問道:“汪丞相,你有多久沒有回老家探望年邁的母親啦?你可知你的老母親現在身體狀況如何呀?”

朝堂之上,朱元璋竟然問起左相汪廣洋的家事,好多官員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而當事人汪廣洋更是雲裡霧裡。

汪廣洋不知朱元璋爲何有此一問,只得跪在地上老實回答,自從十六年前客居太平之後,再未回過老家高郵。

堂下百官聽聞汪廣洋十六年未曾還鄉,也是一片竊竊私語。當然,大部分還不知道即將會發生什麼,他們只是在小聲議論,這左相汪廣洋的品德甚高,堪比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呀!

朱元璋點了點頭,冷冷地說道:“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汪丞相,你自認爲自己對母親可夠孝順呀?”

汪廣洋哪曾料到朱元璋有此一問,立即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說道:“臣有罪!臣有罪!”

朱元璋仰天嘆了口氣,接着說道:“爲政以德,正己修身。你這個丞相自然應該是成爲百官的楷模,可是你竟然如此對待你年邁的老母親。你可曾知道有無數個日日夜夜,你的老母親在巴望着你回家看她一眼?”

朱元璋說到這裡,汪廣洋可嚇得不輕,那磕頭的聲音是更加響亮、更加急促了。

朱元璋看汪廣洋這副樣子,又想起先前李善長的話,便搖了搖頭,說道:“朕念你昔日有功,也不過多責罰你了。你立即回老家高郵,好生侍奉你年邁的母親吧!”

就這樣,汪廣洋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相就被朱元璋如此輕描淡寫地給罷免了。在場的官員,除了楊憲、胡惟庸等少數幾人,其餘的無不一片驚愕。

劉伯溫本欲跪下爲汪廣洋求情的,但轉念一想,這事兒有些不對頭。這朱元璋是怎麼知道汪廣洋多年未曾回家鄉的?這其中肯定然有人告密。

現在朱元璋正在氣頭上,在這告密之人還沒弄清楚之前,爲汪廣洋求情也是白搭,反而惹得朱元璋不高興。就這樣,劉伯溫忍住了,沒有作聲。

汪廣洋被罷相,退下之後,朱元璋接着宣佈,即日起,由楊憲暫代左相之職。這一下,不僅是衆一人愣,連楊憲也沒料到,幸福竟然來得如此突然。

就在衆人向楊憲道賀之時,朱元璋又高調地宣佈了一件大好事。李文忠奇襲應昌,收穫頗豐,目前正在班師迴應天的路上。李文忠迴應天之日,他將親率文武百官在奉天門迎接凱旋之師。

朱元璋既然要親自出城相迎,少不得要舉行一些儀式。考慮到楊憲新任左相,事務繁忙,這迎接李文忠一事,就由中書省參政胡惟庸全權負責。

話說早在洪武三年年初,一向“嗅覺靈敏”的李文忠探得逃往應昌的元順帝因憂鬱而病重,估計這哥們兒是活不長久了。

一旦元順帝病亡,北元內部必然有一番忙亂。李文忠便悄悄將兵力北移,做好了隨時偷襲應昌的準備。

果然如李文忠所料,四月二十八日元順帝病亡,其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應昌繼承皇位,史稱元昭宗。

李文忠當機立斷,率部立即北上。五月十六日,李文忠部奇襲應昌。

面對從天而降的明軍,剛繼位不到一月的元昭宗慌了神兒,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了,帶着少量精兵倉皇逃亡。元昭宗可是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他這一回是一口氣,跑到了和林。

雖然讓元昭宗給逃了,但這一回李文忠可謂是收穫頗豐。不僅有元宮后妃數人、昭宗的兒子買的裡八剌、還有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都被李文忠部俘虜,還繳獲宋、元玉璽金寶十五件,玉冊二件,鎮圭、大圭、玉帶、玉斧各一件。

元昭宗一逃,元兵哪有心思抵抗明軍,紛紛向北潰逃。李文忠派出精銳騎兵窮追不捨,一直北追到慶州才返回。追擊的過程中,李文忠不僅擒獲北元國公江文清等人、降服楊思祖等將領,還俘虜、收降元兵五萬餘人,斬殺元兵不計其數。

面對如此大的收穫,李文忠一面派人快馬加鞭嚮應天的朱元璋報捷,一面督率軍隊押解俘虜南返應天,準備親自向朱元璋獻捷。

朱元璋收到李文忠的捷報,十分高興。雖然前有李善長臥病在牀,不能理事,後有楊憲頻繁彈劾李善長,還有汪廣洋升任左相不久便被彈劾不孝等等一系列破事兒,但李文忠重創北元,那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朱元璋早已派人持聖旨北上,對李文忠多加讚賞,並讓李文忠加快行軍速度,爭取早日迴應天。朱元璋還讓傳旨的人給李文忠帶話,李文忠迴應天之日,他將率文武百官親往奉天門迎接。。。。。。

接到籌備在奉天門迎接李文忠凱旋的任務之後,胡惟庸一面加緊準備,一面去向病牀前的李善長“彙報”工作。

李善長得知汪廣洋被罷相,也是頗感意外。關鍵是他沒弄明白,劉伯溫爲什麼要指使人彈劾汪廣洋。

到底還是胡惟庸消息靈通,他已得知那兩名御史並非受劉伯溫指使,而是受楊憲所指使。

當李善長得知是楊憲指使人彈劾汪廣洋一事之後,是一邊搖着頭,一邊露出了笑容。

李善長告訴胡惟庸,楊憲雖然有些才能,但爲人心胸太狹窄,竟然連汪廣洋都彈劾。李善長甚至十分肯定地告訴胡惟庸,楊憲在這個左相的位置上坐不了多久了。

聽李善長如此一說,胡惟庸也是心中一驚。他不解地問道:“依大人的意思是,咱們現在該對楊憲發起反擊了?”

李善長又是一陣哈哈大笑,說道:“你這話說得對,也不對!”

什麼叫“說得對,也不對”?胡惟庸一時摸不着頭腦。

李善長告訴胡惟庸,他現在只需要悄悄地辦好兩件事就行了,一切靜觀其變。

李善長交待胡惟庸辦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派人通過各種關係,接近汪廣洋身邊的人,但不能讓汪廣洋識破自已這邊派出人員的身份。

汪廣洋現在突遭罷相,正所謂“人走茶涼”,估計應天城內除了劉伯溫,不會有第二個人會去找他。這個時候,派人接近汪廣洋,給予各種幫助,與其套近乎,是很容易取得汪廣洋的信任的。

咱們派去的人,只需要得到汪廣洋對楊憲彈劾他一事十分惱火的證據就足夠了。有了這些證據,再將這些證據悄悄地散佈到楊憲那邊,就萬事大吉了。

楊憲本就心胸狹隘,得知汪廣洋十分憎恨他,必然再次向朱元璋上奏。楊憲將汪廣洋整得越慘,淮西集團最終的勝算就越大。

至於李善長交待的第二件事,那就更加陰險了。當初,楊憲在浙東行省與李文忠鬧得十分不愉快,楊憲密奏李文忠不軌之事,導致李文忠的近臣屠性、孫履被殺,許元、王天錫、王橚三人被髮配充軍。

這一回,只要胡惟庸指使人以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近親屬的名義,檢舉揭發楊憲在浙東行省的不軌之事,就行了。

雖然楊憲當初在浙東行省並未有什麼出格的行爲,但檢舉揭發這種事,好多都是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添油加醋,甚至是捕風捉影、憑空臆斷。只要有這五人的近親屬檢舉揭發楊憲就行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價瘋漲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588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4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達蘇州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獻策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六百八十八章 陳叔明休妻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實力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雲樓第六百八十一章 捨車保帥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險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擊“五太子”第二十九章 逼婚藍玫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羅人才第五百一十二章 朱文正上位第四百五十章 劉基來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蕭何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沒死!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一百零六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戰張定邊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還是南下?第六百四十章 宋興反水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雲樓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線接頭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嘍!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五百九十章 挫敗東吳第一百七十五章 錐子山告急第七十四章 煙燻蒙古兵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七百章 朱升辭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漏嘴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紀律的張思淑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九十三章 陳理繼位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八十六章 倚雲樓的背景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