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

到了這個時候,李文忠剛剛立下大功,回到應天晉升爲左都督,這條消息便在應天傳播起來。朱元璋立即就懷疑到了楊憲的身上。

就在朱元璋得知這個小道消息之後,李文忠便匆匆入宮進見了朱元璋。

李文忠顯得一副慌亂的樣子,說現在應天坊間到處流傳着他當初在福建私自招募養蠱人的消息……

朱元璋看李文忠這副慌亂的樣子,有些不屑道:“你小子慌什麼慌?這事兒我又不是不知道!”

李文忠連忙告訴朱元璋,當初常遇春在柳河川“暴亡”之後,隨行的軍醫曾推斷常遇春是中了蠱毒……

聞知此言,朱元璋也是心中一驚,他遂問道:“有這事兒?”

李文忠回道:“千真萬確!當時,我見這軍醫瞧出了端倪,怕此事敗露,便以這軍醫蠱惑軍心爲由,將其斬首。然後,我對外宣佈,常遇春是得了卸甲風……”

朱元璋點了點頭,陷入了深思。

李文忠繼續補刀,說道:“皇上,短短几天時間,這條消息幾乎傳遍了應天的大小角落。這可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夠做到的,這背後必有重要人物在幕後指揮。”

朱元璋還是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文忠則繼續說道:“這條消息,表面上看是中傷我。但如果任其發酵,一旦有人將此事與常遇春之死聯繫起來,那最終的矛頭必將指向皇上呀!”

李文忠說到這裡,朱元璋忽然一扭頭。朱元璋雙眼死死地盯着李文忠,雖然沒有說出一個字,但眼中的殺氣已經流露無遺。

李文忠還想繼續說下去,朱元璋朝他揮了揮手道:“你先下去吧!這事兒容朕再仔細琢磨琢磨……”

李文忠下去之後,朱元璋將此事好生琢磨了一番。當初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之事,還真是隻有楊憲知道。看來,這傳播此小道消息之人,十之八九就是楊憲了。

楊憲這人出身檢校,待人苛刻,錙銖必較,這些朱元璋都知道。但楊憲這人也有他的優點,就是敢於較真、敢於碰硬。朱元璋之所以把楊憲擺在左相這個位置之上,就是希望楊憲能扮演一個嚴苛的執法者的形象,達到亂世用重典的目的。

但是楊憲這小子這次竟然擅自抖露出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一事。正如李文忠所說,這事兒要任其發酵,不僅是李文忠最後要遭受嚴重打擊,他這個明朝開國皇帝的形象也將大大受到影響……

雖然李文忠來進見,說出這事兒之後,朱元璋就動了殺機,但是朱元璋覺得還是要慎重。

當初汪廣洋才任左相三個月,便被自己罷相。回到老家屁股還沒坐熱乎,便又被貶謫海南。這其中,雖然是楊憲推波助瀾,也可以說是楊憲一手促成,但最終卻是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受損。

且不說當時沒弄清情況,未徵求劉伯溫的意見,就是徵求了李善長的意見,當時李善長也認爲不該對汪廣洋處罰過重,而自己卻沒有聽進去。

最終,這些惡果卻是由自己承擔了。

因此,這次朱元璋雖然對楊憲動了殺心,他決定還是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朱元璋率先召見了劉伯溫,讓其對楊憲辦理劉炳一案之事發表意見。

自從汪廣洋被罷相之後,劉伯溫就已經感到朱元璋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竟然連罷相這麼大的事情都不徵求自己的意見。既然是這樣,劉伯溫便決定置身事外了。

面對朱元璋的垂詢,劉伯溫繞來繞去,就是不往正題上繞。反正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句話:劉炳糾結同夥狀告楊憲,大部分事情爲捕風捉影,並無真憑實據。楊憲殺劉炳,的確有操之過急之嫌……

反正按照劉伯溫的說法,這事兒雙方都有錯,至於誰的錯更多,他也說不清楚。

見一向能謀善斷的劉伯溫是這個和稀泥的態度,朱元璋覺得問多了也是白問,索性讓劉伯溫退下了。

緊接着,朱元璋又召見了胡惟庸。朱元璋讓胡惟庸對楊憲辦理劉炳一案,以及楊憲任丞相以來的表現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胡惟庸跟隨李善長多年,早已修煉成了人精。眼下,楊憲是自己的上級,讓自己這個下級來評判頂頭上司,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嗎?再說了,朱元璋向來是個極有主見之人,什麼事兒該怎麼辦,他早就有想法。以自己現在的地位、資歷,根本無法左右朱元璋的想法,何必往坑裡跳呢?

因此,胡惟庸的說法也跟劉伯溫差不多,態度模棱兩可,耍起了滑頭。

朱元璋見胡惟庸不就範,知道這小子在耍滑頭呢。於是,朱元璋便隨口放出一個十分具有爆炸性的消息:楊憲氣量過於狹小,可能真是不適合在左相這個位置上幹啊!

胡惟庸忽然間聽到這話,一下子就是“心潮起伏,目光澎湃”,聽朱元璋這話的意思,他是準備廢掉楊憲啦?

想當初,汪廣洋才任左相三月,並未犯下大錯,也未與人交惡,便被朱元璋以不孝爲名罷去左相。

這次,楊憲不僅殺掉御史劉炳,鬧得滿城風雨,還與李善長、李文忠等人鬧得不可開交,朱元璋要罷他的相,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呀!

想到了這些,胡惟庸隱隱地感覺到,機會來了。當初,他與李善長可是與李文忠達成了同盟的,一旦有扳倒楊憲的機會,就絕不能心慈手軟……

現在到了這種關鍵時刻,如果還不能在朱元璋面前表明一個明確的態度,要是讓李文忠知道了,必然遭其唾棄。再說了,就算是說錯了,也不怕,咱身後還有李善長呢!

況且,還有一個更大的誘惑就是,一旦這事兒成功了,那這中書省,以後是不是就該姓胡了呢?

當初汪廣洋爲左相,楊憲爲右相,胡惟庸爲參政,自己算是中書省三把手。後來,汪廣洋被罷相,楊憲升左相,自己雖然還是參政,但已是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現在,如果除去了楊憲,那,那……

胡惟庸一下子便覺得幸福的生活在向自己招手……

胡惟庸穩定了一下情緒,強壓住內心的激動,理了理思緒,說道:“要說楊丞相這人,只有一般不好,就是爲了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

忽然聽到胡惟庸這話,朱元璋“哦”了一聲,然後示意胡惟庸繼續講下去。

胡惟庸便將當初楊憲爲了擠掉汪廣洋,自己升任左相一事,添油加醋地說一遍。

朱元璋雖然後來也知道了當初彈劾汪廣洋並非劉伯溫授意,但沒想到這事兒是由楊憲一手策劃,劉伯溫都被楊憲給唬弄了。

雖然胡惟庸這番添油加醋,多少是放了些佐料的,但是楊憲彈劾掉汪廣洋,自己爬上左相的位置,是完全符合邏輯,也是有足夠的動機的。胡惟庸這一番添油加醋,直接是再次堅定了朱元璋內心早已萌生的殺掉楊憲的想法。

既然胡惟庸說楊憲當初彈劾汪廣洋是爲了自己上位,那今天胡惟庸說這番話,是不是爲了除掉楊憲,好讓自己上位呢?

朱元璋立即想到了這一層,便跟胡惟庸說道:“要是楊丞相走了,這中書省就得靠你啦!你可得早做準備呀!”

朱元璋這話是一語雙關,故意試探胡惟庸。如果胡惟庸立即跪下謝恩,或者是在朱元璋面前許下一些豪言壯語什麼的,那胡惟庸就慘了。

胡惟庸稱得上是李善長的高徒,雖然比李善長差那麼一點兒,但也就是差一點兒而已。聽聞朱元璋說出這話,胡惟庸心中大爲震驚。

他連忙跪在地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說道:“皇上萬萬不可!楊丞相雖然有錯,但錯不至於罷相走人。再說了,在下才疏學淺,在中書省當個參政尚且吃力,實在不敢作他想呀!”

朱元璋心想,這小子是不是跟自己客套呢?於是,繼續試探道:“楊憲彈劾汪廣洋,讓自己上位,其手段爲世人所不齒。即使他再有才能,也不宜繼續爲相了。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禍!你小子不要擔心,好好幹!有朕給你撐腰,你怕什麼?”

要說一般人到了這裡,必然是要感謝朱元璋的厚恩了。可是,胡惟庸卻沒有。他繼續跪在地上磕頭道:“承蒙皇上厚愛,臣感激不盡。但在下確實無宰相之才,也無宰相之德,還請皇上另請賢明!”

雖然朱元璋表面上對於胡惟庸在這事兒上跟自己擡槓有些不悅,但其實內心倒是滿心歡喜的。

朱元璋認爲,創業與守業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

先前的創業階段,他需要重用有才能之人。只有重用這些有才能之人,方能助自己開疆拓土,蕩平天下。

而現在是守業階段。守業階段,用人就要用聽話的、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反而是那些有才能的、有性格的,特別是不能保證絕對忠誠於自己的人,是萬萬不可用在重要崗位之上,否則,那就可能架空了自己。

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九十一章 營救思淑(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六百二十四章 韓林兒之死第三十六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聚遇襲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七百零七章 劉伯溫不願爲相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守定遠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兒有喜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六百九十三章 “燒死”陳曔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588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館兒有大作用第十五章 楊過的原型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六百九十三章 “燒死”陳曔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廣的計策第六百二十四章 韓林兒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爺子被囚第六百八十章 愛的代價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四百零六章 相約在應天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樞密院第二百二十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二章 地震來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一百零六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戰集慶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針第六百一十六章 陳維林大婚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六百三十三章 鬱悶的宋興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殞命第七百二十七章 賣僕求榮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見元帝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三百五十章 三線作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七百二十七章 賣僕求榮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