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劉伯溫不願爲相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祝各位讀者朋友節日快樂!!!)

朱元璋思忖着,李善長這哥們兒一天病着,這左相的職責就一天沒有人來履行,這肯定是不行的。

Wωω.ttκǎ n.co

最終,朱元璋與李善長達成了一個折衷方案,李善長仍居左相之職,直到其康復之後,再入朝理政。但同時,爲了解決左相職位虛缺的問題,朱元璋決定再提拔一人爲左相。

朱元璋要提拔一人爲左相,劉伯溫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這個連咱們普通老百姓都能明白的道理,朱元璋豈能不明白?於是,朱元璋率先找到了劉伯溫。

不過讓朱元璋驚訝的是,當劉伯溫聽說朱元璋要提拔其爲左相的消息之後,並不是像他預想的那樣,立即跪下磕頭謝恩。

當然,劉伯溫跪倒是跪下了,頭也是磕個不停,但是劉伯溫堅稱自己沒有左相之能,如果擅據高位,那就是瓦釜雷鳴,必將給大明帶來禍患。

別人都是巴望着升官發財,這劉伯溫倒好,朱元璋要提拔他,他反而再三推辭。朱元璋不高興了,準備來點兒強硬的,說這個左相你劉伯溫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

這話一出,劉伯溫是將頭磕得更響了,他立即跟朱元璋掰扯起來。劉伯溫告訴朱元璋,他現在既是御史中丞,又兼太史令,還得幫着朱元璋謀劃軍機,本來就已經忙得團團轉了,要是再兼任左相,他實在是忙不過來。

劉伯溫再三聲明,他倒不是怕苦怕累,大不了也就是跟李善長一樣累得病倒了。他是怕這實在是手頭上的事情太多,萬一出了大的紕漏,給大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那就愧對皇上的厚恩了。

要說劉伯溫這話說得也是有道理。

雖然御史中丞和太史令都管理着許多繁雜事務,但這些事情只需要劉伯溫把握方向,抓住大事、抓住脈絡即可,具體事宜還有一些屬官辦理,劉伯溫也不至於忙得團團轉。

不過,劉伯溫最後所說的幫着朱元璋謀劃軍機,這倒是個屬官們無法代勞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自從朱升老爺子辭官了,李善長又病倒了,早先三大謀士共同承擔的任務,一下子全壓到劉伯溫身上了。況且,眼下正是徹底消滅北元殘餘勢力的關鍵時期,如果再將劉伯溫也累倒了,那朱元璋就傻逼了。

雖然朱元璋對劉伯溫堅持不受左相之職,有些不大高興,但細細一想,劉伯溫推辭得也有道理。最終,朱元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劉伯溫推薦一個左相的人選。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與李善長素來不和,這次讓其推薦一個左相人選,代替死對頭李善長,劉伯溫必然積極響應。

可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伯溫竟然跪在地上說,這左相之職還真是隻有李善長能夠勝任,其他人都沒有李善長那個本事。

朱元璋腦子轉得飛快,琢磨着劉伯溫這哥們兒是不是對自己不大信任,怕自己讓他推薦一個左相人選是在試探他?畢竟眼下正是浙東集團趁勢取代淮西集團的最佳時機。

於是,朱元璋又耐心細緻地跟劉伯溫講道理,說眼下李善長病重,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必須得先找一個人頂上。至於這左相的人選,還是要劉伯溫幫着斟酌斟酌,如果劉伯溫推薦的人選合適,與他這個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也能更好地配合工作。

朱元璋這話可以說是說得夠透亮了,以劉伯溫的機敏不至於不明白。朱元璋就是告訴劉伯溫,之前他與李善長不和,雙方在工作上互相掣肘。這會兒正好可以推薦一個浙東集團的人,更好地配合他的工作。

對於朱元璋拋出的這麼誘人的條件,劉伯溫並不爲所動。劉伯溫只是反覆跟朱元璋言明,眼下的確是找不出一個適合頂替李善長的人選。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朱元璋決定索性把話給挑開了,他就不相信這劉伯溫真的不爲所動。

朱元璋問劉伯溫,楊憲現在已是右相,對中書省的工作也算比較熟悉了,要不就讓他暫代左相之職?

楊憲與劉伯溫的私交可不一般,應天的大小官員都知道,朱元璋更是知道。朱元璋親自點名由楊憲出任左相,劉伯溫難道還有反駁的道理?

不過劉伯溫接下來所說的話,着實是讓朱元璋感到驚訝。

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楊憲是萬萬不可升任左相的。劉伯溫說,要論才能,楊憲當這個左相沒有問題,但要論胸懷,楊憲可是沒有宰相的肚量。

要說劉伯溫這話確實是說到了點子上,朱元璋對他這番對楊憲的評價是相當贊同的。因爲就在李善長病倒不久,楊憲就頻繁上奏李善長的過失,甚至有好多事情都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真憑實據。

朱元璋明白楊憲跟李善長不對付,但這麼頻頻地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打小報告,連朱元璋都有些打心眼兒裡看不起楊憲。

既然楊憲不合適,朱元璋立即跟劉伯溫提起另外一名人選,那便是汪廣洋。

這汪廣洋與劉伯溫、楊憲可以並稱浙東集團三巨頭,楊憲不合適,劉伯溫又不肯就任,朱元璋便只好提起汪廣洋了。

可誰知朱元璋剛剛提起汪廣洋,劉伯溫便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汪廣洋算得上是個能臣,但真要讓他出任左相,恐怕不光是他的才能不夠,他的德行也不夠呀!德不配位,可是爲政之大忌呀!

朱元璋接連提了浙東集團的兩個人選,劉伯溫都予以了否決,這確實是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

朱元璋心裡犯了嘀咕:這哥們兒今天是怎麼了?按說現在是他們浙東集團做大做強的最佳時機,這哥們兒怎麼反而變得如此謙讓起來呢?

朱元璋盯着跪在地上的劉伯溫看了許久,突然說道:“那你看胡惟庸這個人怎麼樣?”

朱元璋心想,讓你推薦浙東集團的人,你推推諉諉的。這會兒,我提名胡惟庸這個李善長的身邊人,看看你又是個什麼說法。

要說朱元璋的這個思維跳躍性實在是太大,提名浙東集團的人,你劉伯溫反對。那好,我索性提名淮西集團的,看看你怎麼說。

只見劉伯溫平靜地說道:“要論才能,胡惟庸也算是個能人。只是這升任左相,恐怕有些難爲他了。”

聽劉伯溫這麼一說,朱元璋“哦”了一聲,說道:“那你倒說說看,這胡惟庸又有何不可了?”

劉伯溫告訴朱元璋,如果把咱大明王朝比作一駕馬車的話,皇上就好比是駕馬車的人,而左相就好比是領頭之馬。如果胡惟庸出任左相,我擔心他會將整輛馬車都帶到溝裡去……

聽劉伯溫如此一說,朱元璋雖然面上表情沒什麼變化,但在內心深處他還非常贊同劉伯溫的說法的。只是這李善長病倒了,左相之職長期無人履職也是不行的。

朱元璋索性對劉伯溫說道:“眼下你不出任左相,餘下的人應該是無人出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三人之右了。要麼你就出任左相,要麼你就在這三人中選一個,你自己看着辦吧!”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伯溫也沒了辦法。自己出任左相,他是萬萬不會幹的。讓胡惟庸出任左相,那肯定也是不行的。經過綜合衡量,劉伯溫覺得三人之中汪廣洋算是最合適的,也是對浙東集團最有利的。

因爲如此一來,浙東集團三巨頭齊聚應天,一左相、一右相、一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應該是有資本跟樹大根深的淮西集團掰掰手腕了。

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下了。

第二天,朱元璋頒下一道聖旨,立即召回陝西參政汪廣洋,讓其頂替生病的李善長,出任左相一職。

這道聖旨一下,應天立即引起了轟動。汪廣洋爲左相,楊憲爲右相,劉伯溫爲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浙東集團三巨頭一下子齊聚應天,並佔據了重要位置。不少人紛紛猜測,皇上這是要幹什麼?難道是要對淮西集團下手了?

淮西集團的衆多成員更是一下子慌了神兒,紛紛借探望李善長之機,去請示李善長如何應對這場看似即將爆發的政治危機。

不過讓淮西集團的成員失望的是,李善長似乎對這事兒並無半點應對之策。他只是告誡衆人,不要想東想西,皇上是個念舊情的人,不會虧待大家的,幹好自己手頭的本職工作就行了。鑑於目前的大環境,不要有任何非分之舉,夾着尾巴做人就是了……

不僅是如此,李善長還授意胡惟庸、李存義二人,平常多盯着些淮西集團那幫小弟,千萬不要因爲眼下浙東集團似乎佔了上風就慌了神兒,萬萬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出什麼昏招兒,甚至幹出狗急跳牆之事……

經過李善長、胡惟庸、李存義以及淮西集團衆小弟的共同努力,淮西集團的衆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並未受到什麼影響。反而是浙東集團,錯誤地估計了當前的形勢,最終受到重創。

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四百章 砍價砍一半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見本家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六十章 古裝版《無間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定改革方案第九章 遇見了常遇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蒼天有眼!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四十二章 與陳叔明攤牌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五百五十六章 決戰鄱陽湖第四百八十三章 歐普祥的如意算盤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獻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碩躺槍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513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憤的張思淑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謀反?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四百零九章 “靈活”也是把雙刃劍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機遇到新問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三章 阿古達木受獎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二百六十一章 共同富裕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陳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十一章 參透玄機?第四百章 砍價砍一半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五百二十章 滅絕師太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馬雲非彼馬雲第七十九章 結交黑蛟幫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話別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筆私鹽生意第七百二十章 追殺恭定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六百五十章 見死不救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七百一十七章 楊憲的猜測第六百五十一章 謝再興復歸第七章 穿越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二十九章 逼婚藍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