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

對照眼見的發達的異國,想到自己祖國的衰敗、貧弱,和所遭受到的恥辱,則刻骨地刺痛着這些留學青年。

和胡適、趙元任同在康奈爾大學的任鴻雋耳濡目染過美國的強盛後,不由地感慨道:“高樓奇雲,蒸汽迷霧,鐵路蜿蜒,名城巨鎮,類如貫珠……見物質文明之發達,未有不變色卻步者。”

那懸如霄壤的落差和反襯,不由得讓青年們思考這其中的因由,求尋着中國向前跋涉的出口。

1962年7月,陳衡哲在夫君任鴻雋身後爲其撰寫的小傳中說:“那時在美國的中國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受過戊戌變法及庚子國難刺激的,故都抱着‘實業救國’的志願。”

陳衡哲是1914年秋到美國去讀書的。熟悉留學界的情形後,她明顯地感覺到,“科學救國”的普遍認識,早已在留學青年們的心中暗潮激盪了。

任鴻雋(1886—1961),字叔永,四川墊江縣人,祖籍浙江湖州。1904年,18歲的任鴻雋到巴縣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秀才。隨後,任鴻雋進入重慶府中學堂就讀,後留在當地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師。留學日本時擔任孫中山秘書,留學美國時創辦了中國科學社。1918年,先後擔任了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東南大學副校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幹事長、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等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作爲特邀代表出席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共商建國大計。此後,他熱忱參加新政權的建設,尤其在科學教育事業方面,繼續做出了積極貢獻。他歷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科聯常務委員,上海市科聯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上海科技圖書館館長和上海圖書館館長等職。

任鴻雋知識淵博,著述宏富,一生撰寫論文、專著和譯著300多篇(部),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化學、物理、生物、教育、政治、文學、科學思想、科學組織管理和科技史研究等多方面。他的學術思想和對科學事業的開拓精神,至今仍爲學術界所重視。

陳衡哲(1890—1976),筆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華留美學額後赴美,先後在美國瓦薩學院 、芝加哥大學學習西洋史、西洋文學,分獲學士、碩士學位。

1920年被聘爲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與任鴻雋結婚。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國立東南大學、四川大學。

著有短篇小說集《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史》、《西洋史》及《一箇中國女人的自傳》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76年去世;她是我國新文化運動中最早的女學者、作家、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稱。

任鴻雋認爲,中國的地理形勢同美國相似,其不能強盛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先進的科學。1914年6月,他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表文章說,自清末以來,吾國雖有數千博士碩士進士翰林,卻不過是飾己炫人,爲利而學而已,致使中國根本沒有一個“爲學而學”的學界,這是國家長期衰弱,國人“非愚則諛”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一個國家的盛衰強弱,與學界之有無成正比。他呼籲:要建立學界,增進知識,懂得科學。其實,這樣的觀點,在那時,幾乎是留美青年所皆有的同感了。

胡適曾經寫過一首《睡美人歌》,最足以代表他“西乞醫國術”的願望和愛國主義精神。詩是因爲法國拿破崙皇帝的一句話引起的。

拿破崙曾說中國像一頭睡獅,將來睡獅醒時,世界都會爲之震悚。後來世界上許多人都跟着這樣說。胡適卻認爲“以睡獅喻吾國,不如以睡美人比之之切也”,因爲我們是東方的文明古國,將來強盛了,能有所貢獻於世界,應該在文物風教方面,而不應在武力方面。

所以,他便寫了《睡美人歌》,來“祝吾祖國之前途”。

“東方絕代姿,百年久濃睡。一朝西風起,穿幃侵玉臂。碧海揚洪波,紅樓醒佳麗。昔年時世裝,長袖高螺髻。可憐夢迴日,一一與世戾。畫眉異深淺,出門受訕刺。殷勤遣羣侍,買珠入城市;東市易宮衣,西市問新制。歸來奉佳人,百倍舊姝媚。裝成齊起舞,主君壽百歲!”

從詩的寓意中不難看出,胡適希望學習西方的“新制”,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面貌,使中華民族振興富強起來,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睡獅和睡美人,雖然都可以表達對自己祖國的讚美和愛,但境界是大不一樣的。後者所表達的不是好鬥,不是稱霸,而是於文物風教方面“有所貢獻於世界”。在這裡,胡適的世界公民情懷已經在萌芽之中了。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另有兩個校區位於紐約市和卡塔爾教育城)。該校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個創始院校之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八成員之一。其辦學理念影響了全美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爲當時全美高校之最。

康奈爾大學的立校之本是任何人都有獲得教育的平等權利,是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實行性別平等的男女合校大學,在招生錄取上最早實行不計貴族身份,不分信仰和種族,並以創建學科齊全、包羅萬象的新型綜合性大學爲建校宗旨。

康奈爾大學採用公私合營的辦學模式,最初以農工學院爲特色而起家。

該校是由企業家埃茲拉•康奈爾和學者安德魯•迪克森•懷特兩人攜手合作創辦的一所獨具特色的大學,

創始人懷特時爲美國一著名學者,曾就讀於耶魯大學,並留學法國和德國,後任當時最富改革精神的密歇根大學文史教授。早期的美國高校不僅學術規模狹小,而且教學的內容也很單調,遠不及歐洲的學府,懷特一直設想改變美國高校的狀況。傳統的文科學府已經無法滿足美國機械化農業以及工業革命時代對技術人才的全面需求,聯邦政府遂於1862年通過了莫里爾法案,由聯邦政府贈地撥款支持美國各州興辦一兩所高校,除了經典的文理教學之外,還應至少包含面向農業和工業的新學科。

1864年,懷特當選爲紐約州參議員並任參議文教委員會主.席,主管紐約州聯邦贈地高校的創建工作。恰逢康奈爾在同一參議院任農業委員會主.席。

康奈爾基本上是個自學成才者,早年曾是木匠,最終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技術致富。他是紐約州的知名企業家和農場主,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股票的最大擁有者。作爲農場主和當地首富並任紐約州的農業主管,康奈爾親歷培養農工應用專業人才的緊迫感,便決定捐出盈餘個人資產(共50萬美元)用以創建一所高等學府。

康奈爾與懷特兩人一拍即合,規劃建立一所規模宏大、學術優秀、不受政治和宗教干擾、學科齊全、爲社會輸送實用技術人才的全新大學。懷特向紐約州議會遞交了以最大捐資者命名的“康奈爾大學”的建校計劃,並順利被紐約州參議院法案批准爲該州的贈地院校獲得資格接受州政府的長期資金贊助。

康奈爾大學坐落在紐約州西北部手指湖地區的伊薩卡小城(紐約市西北約四個小時的車程),當地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幅員遼闊。康奈爾的校園位於手指湖羣之中最長的卡尤加湖最南端的山頂上,俯撖大湖,雄輝壯觀,儼然一道世外桃源的風景線。校圖書館上方的鐘樓每天都由學生表演敲鐘音樂,每日太陽落山時敲響校歌及其它樂曲,迴盪在校園的山坡上和卡尤加大湖畔,很有視聽震撼效應。

康奈爾大學校園佔地面積2300英畝,與美國東北部典型的較爲擁擠的大學相比,呈現出一派開闊的宏大氣度。約700座建築呈現出各式的建築風格,包括哥特式、維多利亞式、新古典主義式及少量的現代風格建築,分佈在位於東山高地上的中央校區和北校區、位於山坡上的西校區和南鄰中央校區的大學鎮。緊鄰主校區,學校還擁有一塊11.7平方公里的康奈爾種植園。

康乃爾大學校園與伊薩卡城區現代生活是豐富健康而令人激奮的,這一切對於胡適都十分新鮮。求知慾、好奇心,覘國採風者的天職與參與意識大大開闊了年輕胡適的眼界,大大加了他的社交生活與課餘愛好內容。

比如胡適從小過於斯文不愛體育活動,在康乃爾大學卻成了體育競技比賽的熱心觀看者,他同美國大學生、老教授一樣,在看臺上激動地爲足球賽呼喊、跳躍,與運動場的緊張氣氛融爲一體。

他甚至首次參加了校運動會的百米賽跑,如他從小不諳音樂、舞蹈,也從沒有興趣於藝術表演,但在伊薩卡仲夏夜的公園裡,他生平第一次欣賞了二十對男女起舞。他還第一次“以英文稿賣文”,在一份叫觀點的報紙上發表他的中國女子參政權的文章,得稿費五元美金。

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30章 朋友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90章 內幕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28章 下重藥第84章 海軍起義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134章 較量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65章 模範團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609章 考據癖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7章 奇遇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章 科舉之路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4章 自保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