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

悲催的崇禎真的難得有一天開心,整日被瑣事所困,被軍國大事攪得無所適從,此時他又無能爲力空餘恨。

援遼人馬果然搭進去了,連帶着一萬餘遼東人馬,大淩河城如今還被圍着,朝廷救還是不救,究竟要往裡搭多少人馬纔是個頭?

孫師傅啊!孫師傅!你老人家害人不淺啊!崇禎無比憂憤,朝議如何解決遼東問題?問計羣臣何以收拾大淩河城這個爛攤子?

此時羣臣無人出謀劃策,一個個都在相互攻擊,爲什麼呢?

因爲勢大的東林黨再次吃癟,孫承宗督師遼東導致大明產生了自薩爾滸大戰後最大的一次損失,此次損失的人馬遠超過渾河血戰。

浙黨、楚黨、前閹黨等等包括無黨派人氏都紛紛口誅筆伐,矛頭直指東林黨,標靶就是位極人臣的太傅孫承宗。

大家都知道扳到了手握重兵的權臣孫承宗,以後遼餉就不會被東林黨瓜分大頭,首輔大臣周延儒會少了助力,東林黨的勢力也會被有效遏制。

明末的朝堂就是一幕鬧劇,絕大多數大臣不善長做事最擅長玩人,發展到了此時黨同伐異已經到了白熱化,沒有人關心國家利益、老百姓的生計,他們只爲了自己的小團體利益搖旗吶喊。

痛打落水狗所有的漢人都無師自通,上摺子陳奏督師孫承宗放任遼鎮驕兵悍將私吞軍餉、猖獗走私中飽私囊的言官多不勝數。

彈劾孫督師一意孤行修建大淩河城導致國家損失錢糧無算、丟了精銳邊軍數萬的奏本也不少。

牆倒衆人推,連東林黨人都無法辯解,因爲黃太保早在年初之時就言辭灼灼修建大淩河城乃是一廂情願,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勞民傷財導致大明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如今被黃漢不幸言中,損失至此爲止還沒有見底,因爲未知大淩河城的人馬還有多少,他們最後會不會被建奴吃掉?

接下來錦州保得住嗎?那裡還有接近兩萬關寧軍,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損失如此之大,沒有幾個高官承擔責任怎麼行?罷免孫承宗進入了倒計時,針對首輔周延儒的暗流涌動,身份尷尬的徐光啓在這微妙時刻只能選擇如同老僧入定一言不發。

歷史上的孫承宗由於崇禎三年取得四城大捷名望達到了峰值,其實他早就暮氣難鼓,當時各路勤王人馬彙集京師有十餘萬之多。

孫承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居然不給予建奴痛徹心扉的打擊。

如果他積極主動些,採取封堵邊牆把紅歹是留在關內經營四城的建奴全殲的計策,估摸着就不是斬獲一千餘級那麼少了。

斬獲建奴小一萬斬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都大有可能,如果建奴損失如此之大,恐怕就會受到了教訓,下次再出手就得悠着點。

熊廷弼、孫承宗、高第、袁崇煥這四人都曾經做過遼東經略。

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較悲催,他根本沒有集遼東兵權、財權於一身,那時有個東林黨的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完全跟他對着幹,最後熊廷弼功敗垂成令人惋惜。

高第擔任遼東經略乃是個擺設,處心積慮的袁崇煥跟遼鎮將領沆瀣一氣把他架空了,高第的軍令出了山海關全部無效。

而孫承宗和袁崇煥經略遼東之時都是實實在在的大權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給人,要錢糧,朝廷寧可剋扣其他營伍也要滿足遼鎮,他們的失敗其實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們玩不過紅歹是。

太傅孫承宗、兵部尚書熊明遇、首輔周延儒、遼東巡撫丘禾嘉等等十幾位重臣都面臨彈劾,朝廷總要有個了斷,現在之所以還沒有個定論是因爲大淩河城的情況不明。

但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看好祖大壽的命運,只不過是在等消息,他們內心裡認爲不外乎兩個選擇。

第一當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壽力戰而死爲國盡忠,第二個情況就比較尷尬了,祖大壽投降建奴氣節全無。

此時沒有人能夠想到還會有第三種選擇,而且是那麼荒誕離奇……

金州營地,東江兵跟紅旗軍在進行攻城演習,這樣的演練已經進行了半個月,每天都會安排兩次。

劉之綸、黃龍和鄭孝文、金聲等等文官武將知道東江兵散漫,都帶着親兵衛隊下到基層親自參與演習,經過多次棍棒教育,東江兵習慣成自然也就漸漸的不牴觸。

最近只要演習開始,東江兵都能夠條件反射般出現在自己應該攻擊前進的位置。

東江兵現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婦女組建的擔架隊,知道只要是受了傷的袍澤都會被及時擡到已經搭建完成的傷患營救治。

傷兵以後就在那裡休養,天天有肉湯、白麪炊餅吃,還有女人伺候,據說就是那些擡傷兵回來的女人照顧傷患。

“紅旗軍”的戰士沒有文盲,連剛剛火線轉爲正兵的五千以前拿衛所軍待遇的勞役都已經能夠識一些字。

剛剛招募的五千餘隨軍勞役都對加入“紅旗軍”這個大集體充滿了熱情,這些人特別聽話,人人都懂得服從命令。

凡事都是雙刃劍,這五千勞役無一例外是爲奴小兩年以上,早就習慣了服從,在生存條件大爲改觀,在獲得有限自由的軍營服從紀律對於他們來說太容易。

現在劉在旗帶着宣傳隊工作的重點就是東江鎮接近兩萬軍民,他們要把獎懲條例宣傳到位。

“戰死的兵丁會獲得三十兩撫卹銀,傷殘的不但有一年軍餉的補助,還會得到去撫寧衛落戶的批准,會得到足以養活三個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宣傳配合實際行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東江鎮軍民已經看到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都知道“紅旗軍”主將善待爲國征戰的袍澤,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

現在東江兵都在苦練,特別是步兵和毛承祿、陳有時等等當時沒有參加北上的東江鎮將佐們。

謝謝書友追更、投推薦票、月票,謝謝!

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四百五十三章:陣斬色楞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飆第五百四十四章:黃河冰封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將第七百八十九章:天羅地網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六百六十三章:一鼓而下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六百四十六章:謹慎小心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六十六章:抓狂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條第一百六十二章:選擇題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氣短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七百八十六章:憋悶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溝村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五百六十章:量力而行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十八章:佔便宜第十三章:殺敵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四百九十四章:匪過如梳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層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遼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一百六十章: 奪門而入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五百七十八章:鷹犬第一百二十四章:查殺奸細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祿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動性第七百六十五章:雙重禍害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四百五十九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第七十四章:顯擺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三十三章: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