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脈門

黃四方的旗衛頭領裡十幾個還能夠騎戰的退役老兵,他們分別帶一個總旗的鏢師結合演練。

沒幾天能夠各自爲戰的五六百鏢師就適應了結陣衝殺,這樣的陣勢嚇不住建奴和韃子,足以讓沒見識的山賊、流寇嚇破膽。

人情要經常欠,最後弄得還不清纔算是把關係網織結實了,黃四方厚着臉皮通過關係四處借鎧甲,明目張膽告訴合作伙伴們,四方快運將要聯合灤州守備營剿殺流寇。

鐵甲有的是從京營將領那裡借出,有的是衛指揮使家丁的裝備、有的是晉商私藏的違禁品,最後湊齊了五百餘副鎧甲,足夠裝備每一個將要騎戰的鏢師。

出發時早就聯絡好了的楊漢威出動了灤州守備營的一個把總騎兵,楊漢威得知黃四方借兵的目的是剿殺流寇親自帶領人馬參加行動,黃沂州集中了所有的鐵甲裝備了這三百六十騎。

黃四方前一段時間選擇隱忍是因爲商路之上的車馬行五花八門,他不想四方快運一家出力剿匪讓所有的商家都得利,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現如今已經是四方快運一家獨大,是時候把旗衛早就偵察準了,甚至於有旗衛已經入夥潛入的幾股流寇團伙一鍋端。

小一千鐵騎去剿滅在歷史上連外號或者名字都沒有留下記載的流寇絕對是殺雞用牛刀,七股曾經獨立或者跟其他賊寇聯手劫掠過四方快運的流寇被圍殲。

黃四方和楊漢威早就多次聽家主黃漢講課,在提及如何剿寇之時都給出了最好的方案。

其實也沒什麼高深的辦法,也有紙上談兵的嫌疑,總而言之就是必須打殲滅戰,不能讓有馬的匪徒逃之夭夭,要發動被俘虜的山賊、流寇指認大小頭目,只要是流寇的小隊長以上的頭目殺無赦。

除了旗衛裡的退役傷兵包括楊大年和楊漢威,小一千騎兵都沒有經歷過實戰,剿寇進行了一個多月時間,這些人馬在旗衛潛伏者指點下有的放矢,很舒心地打了七八次殲滅戰,立刻有了殺氣。

七股流寇被圍殲,繳獲了幾十匹戰馬、二百多匹挽馬,還繳獲了耕牛、驢子、騾子幾百。

四方快運被劫的三十幾架大車也被找到了,還收繳到了髒銀、贓物以白銀折價不下於四萬兩,減去陪給貨主的兩萬餘兩銀子,此戰獲利現銀接近兩萬兩,得到財貨的價值還得翻倍。

一共斬殺青壯年流寇八百餘,其中頭目有一半,俘虜了從賊的青壯年有一千多,老弱婦孺更多有兩千餘。

所有的俘虜經過細緻甄別,但凡手上有血債的全部殺無赦,餘下的人被黃四方判處三年勞動改造,他們被楊漢威帶走了,青壯年全部安置在開平煤礦挖煤,老弱婦孺去磚廠或者水泥廠勞改。

在勞改期間每天定量供應兩餐,足夠他們八成飽,表現積極可以獲得減刑的機會,可以獲得加餐的獎勵。

最後的結果黃沂州和楊漢威都沒想到,原來這些流寇就是因爲活不下去了而從賊,來到開平得到了遮風避雨的住房,可以吃到八成飽,人人都表態這輩子就在這裡勞動改造哪兒也不去了。

在京畿、山西之地形成了壟斷經營的四方快運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晉商的脈門,因爲要大規模運輸糧食,靠晉商自己組織的運輸隊絕對是杯水車薪,唯有委託四方快運才能夠成幾萬、十幾萬石千里運糧。

大晉商的商號和府邸也在不斷被旗衛滲透,有些防範很嚴格的晉商家裡收進傭人相當謹慎,不是族人或者知根知底的人根本不接受。

可惜摳門的晉商本性難移,他們有時候會在鬧災的外地逛人口市場討價還價撿便宜買家奴回來使喚,有些丫鬟、小廝甚至於花不了一石麥子錢就到手了,這就給旗衛滲透帶來了機會。

因此臥底大晉商根本難不倒有心人,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着就是這個道理。

因爲下人也是人,晉商如此摳門,憎恨他們刻薄的下人不知凡幾,小廝、丫鬟被旗衛收買就成爲了可能,也有了幾個頭腦靈活的下人被髮展成爲旗衛。

大明遭遇天災人禍糧食危機,晉商卻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節,他們什麼都敢往關外運,小到箭矢大到佛郎機炮,他們走私糧食、布匹、鐵器換回牛馬、金銀兩頭有得賺,財富的積累快得驚人。

黃四方刻意跟晉商保持互利互惠和睦相處的合作關係,甚至於參加他們的齷齪生意以自污,暗地裡把他們的黑賬記得明明白白,就等着家主說的“紅旗軍”具備一網打盡這些蠅營狗苟的時候。

四方快運本來就是聲名鵲起,現在又聯合朝廷官軍殲滅了七股爲禍京畿至山西商路的流寇更加如日中天。

即便如此,四方快運穿州過府之時該給多少孝敬依舊給足從來不仗勢欺人,但是誰敢獅子大開口也會遭到拒絕。

灤州守備營得到了八百餘流寇首級當然不能扔了,楊漢威寫信給了鄭秀娥,告知了剿寇成果。

鄭秀娥立刻明白了楊漢威的用意,她知道公公不善於跟文官打交道,也不會鑽營,她派出庶出的哥哥鄭孝章帶着一個總旗學生兵跑一趟開平後去京師請父親幫忙報捷。

鄭孝章來到虎穴城做事半年了,一直以吏員身份做文案工作,這一次得知有八百多青壯流寇的斬獲報功由自己來安排頓時高興得手舞足蹈。

京畿之地理論上左布政使鄭國昌都管得着,他派人送兒子去兵部報功,灤州守備營剿殺流寇得到的首級被兵部胥吏一一驗看過後全部簽收。

鄭孝章會來事,不僅僅仗着老爹的面子,該給的孝敬一份都不少,沒多久朝廷的封賞就兌現了,鄭孝章得到了正九品灤州守備營主簿的任命。

黃沂州官升一級擁有了正二品參將虛銜,楊漢威提一級得到了正三品衛指揮使的頭銜,這些都是虛的,給了四千餘兩斬首銀纔是最實惠,可惜到手之時就不足數被漂沒了三成足。

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八百七十九章: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四十章:傷亡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五百六十章:量力而行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四十章:傷亡第五十二章:奪城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三百三十八章: 狙擊第一百七十三章:英雄凱旋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懾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衝右突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一百五十五章:豎子敢爾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七百三十五章:賭一把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二百七十七章:擴軍第八百七十七章:戰術高手第一百一十三章:爆發邊緣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一百二十一章:實者虛之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四百六十四章:一箭雙鵰第六十八章: 報答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三百零二章:圍困復州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十三章:殺敵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五十八章:皇帝長了面子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四百一十六章:臭名昭著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襲青城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九百五十三章:圍住高迎祥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八百六十八章: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