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

“紅旗軍”收留人那是有原則的,不可能收留普通婦女。

劉之綸放老百姓回原籍之時,每一個成年人發了十五斤雜糧就打發了,沒有人能夠賴在城裡,因爲自四月一日起遵化就再也不是吃大鍋飯。

在四月份以前,由於遵化城裡糧食充足,也是爲了人心安定,城裡的老百姓每天都可以兩次免費按時領取兩碗稀粥和一個炊餅充飢,被守軍徵用的勞力可以每天吃三頓管飽。

劉之綸發現後金軍退兵了,當然不會再養着數萬老百姓,此時必須逼着他們自謀出路。

因此他宣佈分給老百姓糧食,拿上糧食的人必須立刻出城回家種地去,不肯走的也呆不下去,因爲沒有了免費食物,馬上面臨餓肚子的困境。

許多人拿了十五斤雜糧千恩萬謝回家了,他們知道成天困在城裡不是個事啊!回家伺候土地得到收成才能夠有希望。

大多數人走得很急,知道農時不等人,錯過了,今年的日子就難捱了。

回家的老百姓一路上還會摘到野菜充飢,十五斤糧食省着吃堅持十幾天完全沒問題,大部分出城的戰爭難民都結伴而行,以每天走五十里計算,大多數人都能夠趕回家鄉。

但不是每一個老百姓都具備回家種地的條件,李三娘子就不敢回家,她家在遵化北,離官道不是很遠,房子已經被正藍旗建奴燒了,她一個人帶着才三歲的孩子回家如何生活?

況且誰知道建奴、韃子會不會再來?

因此她就在遵化南門外等着,等着“紅旗軍”出城就跟着這支能夠帶給她活路的隊伍。誰知跟她有同樣想法的寡婦真的不少,幾天下來居然聚集了三百多。

這當然是“紅旗軍”的所作所爲讓這些悽惶無助的女子看到了希望,她們選擇等待這支仁義之師。

黃漢看着滿面風霜的女人們瞧着孩子們懵懂的眼神,回味着李三娘子的話深有感觸。來到這個時代就應該有所作爲,人心向背真的很重要。

“跟着‘紅旗軍’有活路。”這是升斗小民給予“紅旗軍”的信任,此時拋棄這些孤兒寡婦於心何安?

黃漢叫過李三娘子,問她道:“汝剛纔說你家男人閉眼前說什麼了,本官沒聽清楚,你再大聲說一遍。”

李三娘子哭得泣不成聲,她顫抖着聲音道:“大人,我家男人臨死前囑咐奴家一定要跟着‘紅旗軍’,只有跟着‘紅旗軍’纔會有活路。”

這是老百姓的信任,這份信任真的是沉甸甸的,黃漢不禁有些動容,覺得眼角有些溼潤。

他大聲問身邊的袍澤和勞役道:“老百姓說唯有跟着‘紅旗軍’纔有活路,本官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老百姓了,諸位兄弟你們來告訴本官,該如何處置今天之事?”

隨軍勞役們同病相憐,他們立刻呼啦啦跪下了,異口同聲道:

“求大人收留這些可憐人吧!她們沒了男人還帶着孩子哪裡活得下去。”

宋鵬飛振臂高呼道:“跟着‘紅旗軍’有活路這話沒說錯,卑職請求大人留下他們。”

“紅旗軍”戰士們都大聲道:“請大人留下這些老百姓,‘紅旗軍’有飯吃絕不會讓他們餓肚子。”

“哇!……”幾百婦女感動得受不了,更加哭得起勁兒了。

本性善良的憨子覺得自己受不了落難的孤兒寡婦這份悽慘,覺得眼淚快要掉出來,他可不想被人發現自己掉眼淚。

連忙扯開嗓子大叫道:“願意跟着‘紅旗軍’走的立刻擦乾眼淚止住啼哭上馬車,老子保證所有人都有活路,選擇留下哭鼻子的請便,咱們繼續上路嘍!”

這一嗓子效果特別好,所有的女人都瞧見了憨子這個高人一頭膀大腰圓如同山神般的粗壯武官,都嚇得不敢哭了,乖乖的帶着孩子上車。

添香在馬車上伸出雙手接過李三娘子懷裡抱着的孩子,笑着對她道:“上我們這輛車,放心吧,我們的家主是菩薩心腸,他答應收留你們一定說到做到。”

宋鵬飛道:“‘紅旗軍’餓死也不劫掠老百姓,鄉親們放心吧,跟着咱們所有人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

小宋經常參與統計繳獲,知道“紅旗軍”的家底,也知道師傅胸有大志,收留這些人完全養得起,他當然敢放豪言壯語。

已經連升兩級現在擁有盧龍縣正八品縣丞虛銜的隨軍主簿鄭孝文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動,他不失時機大聲帶頭唱起了凱歌:

“萬衆一心兮,羣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戰士們都齊聲高唱“……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建奴兮,覓個封侯。”

戰士們人人昂首挺胸,他們是愛民的“紅旗軍”,他們驕傲!

女人們被憨子嚇着了,不敢啼哭,此時拼命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她們偷眼瞧着這些威猛的軍人,人人覺得有了靠山終於找到了歸宿,以後真的會不愁活路。

隨軍勞役和他們的家小有三千多,他們親眼看見了“紅旗軍”主將和麾下猛士對待老百姓的態度,許多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更加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選擇,堅定了追隨“紅旗軍”的信心。

黃漢真的不是矯情,他是發自內心願意給千萬漢民活路,此時有了救下這幾百婦孺的能力,自然不遺餘力,況且以後要謀發展需要有人口這個生產力的第一要素。

數千人馬曉行夜宿,人人都能夠吃到飽肚子喝到涼開水,整個隊伍裡漸漸地少了悲悲慼慼,多了歡聲笑語。

許多十三四歲的懵懂少年都用無限崇拜的眼光瞧着威猛的“紅旗軍”戰士,他們渴望早日長大從軍殺韃子爲自己的親人報仇雪恨。

六千餘人的隊伍往豐潤縣城開拔的路上倒是沒有被後金軍騷擾,“紅旗軍”的斥候放出去一二十里,遭遇後金軍哨馬會毫不猶豫攻擊,因此敵軍根本做不到探報“紅旗軍”主力的動向。

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三百三十九章:炮擊金州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九百零三章:站隊很重要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第二百四十章:追殺卓爾畢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終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五百五十六章:夔州城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一百零九章:人體盾牌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三十一章:投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種田第二百五十一章:暢快淋漓第六百零五章:鞭長莫及第二百四十六章:無比幸運第三十一章:投軍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復燃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蘆兵第八百九十九章:漢文明之光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軍第十九章:殺建奴第九十五章:突襲第四百一十六章:臭名昭著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三百六十八章:並肩作戰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寧遠第七百五十七章:平賊將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發威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聖意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三百五十一章:炫耀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二十章:發財了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餉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十三章:殺敵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臉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緩一年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三百六十四章:勸降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