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

高有謀起身行禮道:“黃大人,晚生也想爲國效力,今日請縣尊前來就是做個見證,晚生自願帶着八個武藝出衆的家丁追隨‘紅旗軍’,晚生這九人不要官職、不要軍餉,只願爲朝廷盡綿薄之力。”

高有謀已經四十出頭了,在不到二十歲的黃漢面前一口一個晚生有些逗,他還提出自願參戰不要任何報酬也不在意官職,很明顯他背後應該是有高人指點。

確實如此,高有謀在豐潤辦成了買賣軍功的大事即刻趕回濟南府城報告父親,暫居在此的高第老懷大慰仔細問黃漢的情況,又問“紅旗軍”的軍容和軍紀。

高有謀當然把看到、聽到的一切和盤托出,高第經過思考後語重心長對兒子道:“有謀啊!你已經科舉了七次對不對?”

高有謀瞬間面紅耳赤,他慚愧道:“父親,孩兒無能,至今都未中舉,無地自容啊!”

高第嘆氣道:“這也不能怪你不用功,北直隸鄉試百中取二三人可見何其艱難,鄭國昌家的三公子不也是屢試不中?他現在‘紅旗軍’做隨軍主簿對不對?”

“父親,您的意思莫不是也讓兒子效仿鄭家三公子?”

“咱們高家跟黃家沒有那份交情,況且爲父已經告老還鄉在朝中雖然有人脈,但已是昨日黃花,你要去‘紅旗軍’中歷練可以如此如此……。”

щшш● тт kan● C O

老高第深謀遠慮,知道高家如果不再出士大夫早晚會沒落,因此他建議兒子另闢蹊徑,爭取混到軍功擠入士大夫行列。

高第是萬曆十七年的進士,在朝爲官接近四十年,做過正三品大同巡撫、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一直混到正二品封疆大吏以兵部尚書經略薊遼。

四十年的官場老油條,本領豈是白給的,門生故吏究竟有多少?一旦高有謀得到了實打實的軍功,要上位恐怕輕而易舉。

高有謀也不想蹉跎一生,咬咬牙決定去軍中吃幾年苦看看運氣如何,因此精挑細選了八個最能打的高家族人帶在身邊。

高家鉅富,他們九人擁有全套的山文甲裝備,擁有十八匹阿拉伯戰馬,弓箭、武器等等都是上等貨。

高有謀從父親門生故吏的口中得知鄭國昌進駐豐潤縣城,點將名錄裡有黃漢,急匆匆趕來了,他已經在縣城住了七八天,跟縣太爺也商量好了見到黃漢之時的說辭。

黃漢何嘗不知朝中無人莫做官,他來到大明就必須適應潮流,首先不能走在文官集團的對立面,高家跟黃家其實屬於同鄉,好好結交乃是上上策。

其實末世的大明面臨後金政權和諸多流寇輪番禍害導致亡國。

來自後世的黃漢認爲統一戰線尤其重要,只要是不投降建奴,不肯從闖賊、獻賊的人都是統戰對象,高家長子送上門給黃漢統戰,怎麼能拒之門外?

況且老高第不是東林黨,他應該屬於大明爲數不多的無黨派人士。

崇禎最厭惡黨爭,最喜歡不結黨的孤臣,他的兒子日後在東林黨被崇禎拋棄之後上位,說不定能夠得到重用。

黃漢對高有謀道:“‘紅旗軍’紀律嚴明官兵一體同吃、同住、同勞動,你恐怕吃不了這份苦。”

高有謀早有心理準備立場堅定,他道:“晚生比鄭公子還要壯實一些,他能夠受得了軍中之苦,晚生肯定也能行。黃將軍放心,晚生和家丁但有違犯軍規之事,您儘管嚴懲不貸。”

黃漢瞧了瞧高有謀,發現他看上去確實身強體壯,由此可見大多數讀書成績差強人意的秀才公,他們的體質好過苦讀聖賢書有中舉希望的廩膳生。

鄭孝文的體格就不錯,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從來沒有見他生過病,他也能夠跟着隊伍長途行軍不掉隊。

反正軍中已經有了讀書人,再多幾人無傷大雅,況且如果能夠讓讀書人投軍蔚然成風,大明纔會大有希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小日本的實力拿明末的建奴相比強了無數倍。

民國政府拿末代大明的實力相對比弱了許多,但是政府掀起了知識青年從軍運動,廣泛動員學生參加青年軍,進行緬北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爲抗戰發揮了積極作用,最終等來了小日本的投降。

如果大明的童生、士子也能夠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豪情,有投筆從戎的壯舉,區區建奴亡國滅種就不遠矣!

黃漢答應高有謀的請求,道:“如此本官也以見習主簿的職務上報兵部報備,高公子以爲如何?”

高有謀大喜一躬到地,道:“卑職謝將軍成全,您放心,卑職在軍中一定多做事少開口。”

第二天黃漢和郭必昌、高有謀求見鄭國昌,老高第其實是鄭國昌的前輩,兩人雖然私交不厚也算相熟,黃漢留下高有謀當見習主簿纔多大事?

在明末,大凡秀才公、舉人、進士願意去軍中效力基本上都能夠得到滿足,而且會優先升遷,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袁都督的發家史。

袁崇煥乃是萬曆四十七年的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後,以他這樣的出身如果從一個小小從七品下縣知縣開始混官場,估計熬到知府恐怕要花一二十年,還需要有好運氣。

但是這小子會忽悠,自詡知兵並且廣泛宣傳,然後他就是因爲主動要求去遼東軍中任職,幾年內連升十幾級,最後混到正二品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玩死了自己。

高有謀這個出身世家的秀才公主動要求從軍,這乃是正能量的大好事,鄭國昌自然會成人之美。

他安排幕僚協助高有謀辦理了相關文書,即刻派人送報備公文前往兵部用印。

已知建奴主力退了,“紅旗軍”如今已經發展壯大了數倍,斷然不能空耗光陰。

在永平府老家地界作戰,即便留在關內駐守四城的後金軍能夠機動的兵力都來對付“紅旗軍”,黃漢相信自己應該能夠獨立應對。

最起碼帶着麾下跳出包圍圈完全沒問題,或者乾脆玩騎兵對衝殺出重圍也可以做到。

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一百九十二章:執着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二百七十六章:永平參將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鎖消息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一百二十四章:查殺奸細第二百六十五章:徹底崩塌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飆第八百二十六章:廝殺一番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計第十二章:不再孤獨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一百九十二章:執着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五百二十五章:窩囊廢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喚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第四百九十章:放棄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第六百零四章:呼鷹嗾犬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錢第五百四十七章:福王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八十四章:打馬長安街第四百九十章:放棄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七百五十九章:鄭芝虎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頭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動第一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七十四章:顯擺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二十九章:墜馬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計孔有德第七百九十九章:窮兇極惡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啓科學院第三百零二章:圍困復州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八百七十三章:挾天子而令諸侯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