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

如此情況之下,萬曆皇帝制造了明暗兩大危機,天啓能夠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足以說明他的能力不凡,已經算是功勞一件了。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天啓雖然沉迷於木匠工藝,但也有着無爲而治的味道,畢竟,不管怎麼說,也無法否認存在這一點的可能。

只是到了後來,隨着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伴隨着各種天災的不斷,什麼旱災啊,地震啊,雪災啊,瘟疫啊,等等,再加上遼東的女真日益勢大,除非歷史上的那個朱由檢有着經天緯地之才,有着神鬼莫測之能,否則的話,根本就改變不了大明的結局。

何況,朱由檢的資質平平,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還是一個善於猜忌的年輕帝王。

不管是袁崇煥也好,還是孫傳庭也罷,亦或者是孫承宗、盧象升、洪承疇等人,雖然他們都有着極爲高超的軍事能力,即便能夠擋得住dá zǐ的入侵,即便能夠鎮壓得了亂軍,但那也能是一時的苟延殘喘,治標不治本而已。

尤其是後者,亂軍不僅侷限於軍隊的譁變,還有來自於百姓的暴動,已經不單單是派軍鎮壓,就能解決得了的那麼簡單,這已經牽涉到大明的本源問題,吏治的腐敗,致使民心向背,民怨沸騰。

一旦失去了民心,無論是誰,也救不了大明,也改變不了歷史。

在這一刻,經過自己的一系列動作,一再地改變歷史的運行軌跡,使得大明邁入了正軌,前途一片光明,但崇禎還沒有真得就自大到以爲,同等條件之下,會比朱由檢和朱由校做得更好。

畢竟,崇禎清醒地知道,自己最大優勢,之所以可以一再地扭轉歷史,頻頻化不利爲有利,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也是決定性的因素,那就是自己不僅是一個穿越者,還對諸多的歷史信息有着相當程度的熟悉瞭解。

說白一點,崇禎是佔了事後諸葛亮、馬後炮的優勢,對於大明的情形有着清晰地瞭解,並有着諸多的事例和手段可以借鑑,並不是他這個人的能力有多麼強。

很快,隨着畢自嚴的講話接近尾聲,崇禎也從萬千思緒中清醒了過來,神色凝重地看着畢自嚴和林宗載,滿含意味深長之色,略微沉吟了一下,這才沉聲接話道:“礦監稅使制度,確實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否則的話,天下的商賈,將會永無出路,永遠也無法發展壯大起來。”

崇禎頓了頓,語氣加重了幾分。

“畢愛卿,林愛卿,你們商議一下,整理一個方案出來,對礦監稅使進行改革,既能達到對商賈監督的目的,防止偷稅漏稅的發生,也能避免礦監稅使的肆意而爲,違法亂紀,破壞大明的商業。”

不管是林宗載,還是畢自嚴,都沒有接話,他們的心裡更是清楚,崇禎所講的方案,遠沒有說得那麼簡單,不僅僅是有着相應的獎懲,還要涵蓋相應的律法懲治機制。

確切的來講,皇上這是想進行吏制改革,而最先被開刀的就是礦監稅使!

一念及此,同時想到了這一點的畢自嚴和林宗載,忍不住地對視了一眼,眉頭都是微微蹙了起來,感覺肩上的擔子愈發的沉重,責任更大。

當然,也不可避免的是,將會得罪許多人。

畢竟,不管是擔任礦監稅使之人,還是各地收稅衙門的官吏,除了微末不入流而沒有官階的稅使,稍大一點的官吏,都會有着非同一般的背景。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不管是哪個朝代,稅務衙門,絕對都是一個肥缺,即便是最底層的稅使,也是爲人所追捧的對象,自然而然地,稅務衙門的水,不僅很深,還很渾。

這也就不難理解,一旦對稅務衙門進行吏制改革,隨着一些官吏的紛紛下馬,或是被問罪,或是被裁撤,亦或是被罷黜爲庶民等等,將會牽涉出他們背後的勢力,自然而然地,得罪人將會是必然。

不知道是看出了他們的心思,還是本就如此,原本就準備這樣說,崇禎接下來的話語,正好驗證了畢自嚴與林宗載的這種心裡猜測。

“對礦監稅使制度的改革,雖然涉及到了吏部和刑部,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戶部和商部,畢竟,改革的是否順利,能否奏效,將會直接關乎到朝廷的財政收入,以及大明的商賈,自然也就主要集中在戶部和商部兩個衙門。”

“不過,礦監稅使,之所以腐敗嚴重,不僅僅是因爲相應的懲處律法缺失,相應的懲處手段不夠嚴厲,主要還是在於,礦監稅使的權力過大,已經不單單是監督那麼簡單,而是還涵蓋了收稅的權力。”

“因此,你們制定相應的改革方案之時,不僅要制定出更加嚴厲的懲處手段,讓他們不敢腐敗,不敢貪污,還要細化其中的職位劃分,進行分權,xiàn zhì他們的權力。”

......

儘管心知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但聽到崇禎這一番的言詞,其中的諸多建議,從兩個方面設計方案,嚴厲的懲罰機制和細化職權,將監督與收稅獨立開來,畢自嚴和林宗載也不得不認可這個思路,滿臉的深以爲然之色。

不口否認,礦監稅使的惡劣行徑,之所以臭名昭著,爲人所詬病,不僅僅是因爲他們是宦官,爲皇上所直接委派,有着帝王的故意縱容,但主要還是在於權力的過大。

如果礦監稅使的權力,僅限於監督方面,即便他們有着深厚的背景,巨大的靠山,但所製造的禍亂和危害,也要小得多,還能在所接受的範圍之內。

畢竟,萬曆年間的礦監稅使宦官,無法無天四個字,已經不能形容他們的行徑,直接在交通要道設卡收稅,亦或是打上門去收稅,與強盜何異?

即便是那些手段稍微溫和的宦官,也是假借防止物料損壞的名義,商人交物品之時,規定物品必須要包裝,然而,那些宦官卻趁機擡高包裝費,使得商人們索要支付的包裝費,已經超過了物料的價值。

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九十四章 帥才?梟雄?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