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

現在看來,還好皇上當初不擇手段了,不然的話,又怎會有今天的大明,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想到這些,對於崇禎當初的毫無節操的表現,沒有下線的“敲詐勒索”,只是因爲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上不了檯面的理由,就將人家的子侄關入錦衣衛和東廠的大牢之中,這兩個駭人聽聞的tè wù jī gōu,三人不僅理解了,反而還有一些慶幸。

結合當今的大明情況,西北愈演愈烈的旱災,三人能夠想象,如果朝廷價稅加賦的話,莫說平復陝西的民亂,只會越鎮壓強大,亂軍只會越來越多,直至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短時間無法除去。

壓榨了京城的權貴,卻換來了西北的民心,換來了西北的穩定,簡直太值了。

至於用rén dà膽,自不必說,盧象升、孫傳庭、劉若宰、洪承疇等人,哪一個不是青壯年?

而這,又是三人爲之折服的地方之一,崇禎太有魄力了,爲人鑽營之中,又不失大氣的表現。

雖然其中也不乏耄耋老人,高齡的官員,但絕大部分人,都在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一下子啓用瞭如此多的年輕官員,還都是委以重任,恐怕也可以曠古爍今了。

畢竟,那個時候的大明,可以說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多災多難,內憂外患,四面環敵,崇禎做出這樣的用人舉動,面臨巨大的壓力,頂着極大的風險。

即便是他們這些人,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經歷了世事滄桑,若是易地而處的話,恐怕也不敢做出這樣的舉動。

壓力太!風險也太大!

不過,三人很快就從這種紛雜的思緒中脫離了開來,心裡震動之餘,再次迴歸到主題上來,心間更是同時冒出了同一句話,確切來講,應該還是那四個字,外加一個問號,暗暗揣摩起來。

有必要嗎?

不口否認的一點,從崇禎務實而愛財的表現來看,如果裁撤掉南京的那個中央機構,毫無疑問,大明可以節省出一大筆財政支出,用於“養閒人”。

不錯,南京的那些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等衙門的官員,說白一點,就是一個閒差,自然而然地,像樣的官員也就是閒官,因此,南京的中央機構,與養閒人何異?

話雖難聽,形容的卻也相當貼切。

因此,如果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外面的那些傳言,朝廷,歐不,應該是皇上,想要廢除兩京制,裁撤掉南京的中央機構,就有着極大的可信度了。

空穴來風,必有其因。

就在來道宗等人思緒翻飛之時,暗自思量傳言的可信度,周道登卻忽然開口了,打破了屋子裡的平靜,說話的語氣,更是給人一種詭異感。

“三位大人,如今之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極爲缺少人手,各地也急需相應的主政官員,上到一府的知府,下到一縣的知縣,都有許多的空缺,急需朝廷派能臣幹吏填補上去,以便穩定地方......”

雖未明言,但周道登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廢除兩京制,裁撤掉南京的中央機構之後,將會空出大量的人手,許多的官員,若是派到地方的話,正好一解燃眉之急,緩解了朝廷正缺人手的尷尬窘境。

順着周道登的話語,一念及此,思緒翻滾之間,來道宗、楊景辰和劉鴻訓都是滿臉的震驚之色,儘管有了一定的猜測,卻沒有任何的心裡準備,聽到周道登的這番話,神情是那麼的意外。

毫無疑問,一旦消息坐實,皇上廢除兩京制的旨意辦法,傳到南京城之後,金陵的官場非得炸開鍋不可,雖不是引起軒然dà bō,但也會弄出加大的震動,怨言四起。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便那些官員在如何不滿,但也翻不起幾朵浪花,鬧不起來,實在是,他們沒有一點的實權。

即便如此,三人還是面面相覷,忍不住地對視了一眼,目光一觸即離,轉而又看向了周道登,臉上的神情爲濃濃的複雜之色所取代,像是在擔憂什麼。

聽着周道登的言語,還在不斷地講述,剎那間,三人的腦海裡忽然有一絲明悟,心中有了某種猜測,外界的那些流言蜚語,恐怕與皇上和周道登脫不了關係,故意放出的消息。

尤其是前者,那可是有着前科,皇上可沒少做這樣類似的事情,先放出一些風聲,看看衆人的反應,然後再看人出牌,從而達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漸漸地,屋子裡的氣氛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到處都瀰漫着那種難以言明的氣息,似凝重,像壓抑,又像輕鬆......

周道登的滔滔不絕,侃侃論述,終於結束了,作爲顧命大臣,又有擁立之功,還是來道宗開口了,但說話的語氣是那麼的謹慎,顯然是經過了一番的深思熟慮,仔細斟酌。

“可是,周閣老,不管怎麼說,南京的那些同僚,都沒有什麼過失,廢除兩京制,裁撤掉南京的那些中央機構,如果是平調的話,到地方主政一方,爲老百姓排憂解難,倒也沒有什麼。”

“可是,一府的知府,也不過是正四品的官階,如此一來的話,又如何安置南京城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呢?”

“尤其是像正二品、從二品的同僚,縱觀大明的疆域之內,除了新納入版圖的tái wān島以及正在進行改制之後的遼東,推行郡縣制,兩者加在一起,可以安插五六個正二品或從二品的官員,其他就沒有地方可以安置了,總不能將其降階使用吧~?”

“而京城之內,各個衙門,那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兒,已經沒有空缺了。”

來道宗的這一番話,概括下來,也就是一句話,如何合理的安置那些南京官員,讓他們服氣,最起碼也要少一些怨念。

毫無疑問,要想廢除兩京制,這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必須要儘快的解決,正如來道宗所講,在遼東和tái wān島,或許可以安置五六個朝廷大員,但南京何止五六個?

官職空缺有是有,但無法和相應品階的官員無縫對接,這是裁撤南京中央機構的最大、也是最棘手的難題。

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