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

然而,此刻的周道登,神情依舊是那麼的平靜而鎮定,隱隱間,臉上還掛着淡淡的笑意,顯得是那麼的從容而自信,並未被來道宗給難住。

“三位大人,你們先看看這個~”

說話之間,周道登順手從旁邊的一摞摺子中取出一本,動作顯得是那麼的熟練,伸手將摺子遞給三人的過程中,看到來道宗有一些猶疑地接過摺子,連同楊景辰和劉鴻訓,都是滿臉的遲疑之色,目光齊刷刷的看向那本奏摺,金huáng sè的外包裝,使得三人的心臟就是一陣急劇收縮,有着莫名的窒息感,又有一絲好奇油然而生。

聖諭,那是皇上的聖諭,還是非常特殊的聖諭,非重要而機密之事,絕不會用這種樣式的聖諭,重要性不言自明,意義更是深遠。

在來道宗接過摺子的過程中,似乎感受到了三人的那種迫切地好奇之意,,不等他們開口詢問,周道登再次開口了。

“自宣德三年以後,大明統分爲兩京、十三布政司,現在算來,要是朝廷再廢除兩京制的話,就要變爲一京、十六布政司,而且,如果按照朝廷在遼東實行的吏制改革,三司的主政官全都被定爲正二品的品級,如此一來的話,地方的職缺之中,一下子就多出了至少九個的正二品職位。”

“三位大人,你們現在所看的這份聖諭,乃是皇上對大明疆域的重新劃分,在以前的基礎之上,將過往的兩京十三道,化爲一京二十道,其中的湖廣和陝西被一分爲二,分別改爲湖南道和湖北道,以及陝西道和甘肅道。”

“正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另外多出的五個,除了tái wān道和遼東道以外,分別是江蘇道、河北道和安徽道,一下子多出了七道,莫說足以安置南京的那些同僚,綽綽有餘,就是再多一些,也不會有任何的緊張。”

......

漸漸地,隨着周道登侃侃而談的講述,屋子裡的氣氛再次發生了轉變,變得輕鬆了許多,而來道宗三人也早就看完了聖諭裡面的內容,注意力更是隨之發生了轉移。

毫無疑問,一下子多出了七個道{省},僅就三司而言,大明就多出了至少二十一個正二品的職缺,在其他地方,儘管還未推行遼東的那種吏制改革,但也是在可以預期的日期之內,不會太遠。

何況,都指揮使和承宣佈政使,不管怎麼說,還分別是正二品和從二品的官職,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道,也足以安置南京的那些高級官員了。

畢竟,正二品和從二品的官職,大明本就少,何況是作爲陪襯的存在,南京的中央機構不過是一個擺設,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正二品和從二品的官員?

因此,想通了這一點的來道宗,自然不會再關心如何安置那些南京同僚,如若安之不當而引起的小sāo luàn的事情了,而是震撼於手諭裡面的內容。

確切的來講,而是河北道的存在!

以往之時,大明實行兩京制,而在兩京的地方以及周邊直隸,從未有過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所有的行政與軍事,都是直接由朝廷管轄,並未有三司這樣的地方衙門。

毫無疑問,隨着兩京制的廢除,在南京以及周邊,增設“道”這一地方官職,無可爭議,並沒有什麼。

然而,順天府可是不同於應天府,乃是京師所在,乃是真正的中央機構的集中之地,又怎麼可能像應天府那般,也設置“道”的存在。

否則的話,在順天府以及周邊直隸,一旦設置三司,將京師的中央機構置於何等境地?

想到即做到,腦海裡剛剛浮現出這個念頭,周道登的話音剛落,來道宗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周閣老,看聖諭裡面的意思,難道也要在順天府設道?”

顯然,不僅是來道宗意識到這個問題,就在這個時候,不等周道登作出迴應,劉鴻訓緊跟着說道:“閣老,如果也設置什麼河北道的話,就會與京城的衙門出現權力重疊,即便以朝廷的政令爲主,但河北道的三司又如何行使他們的權力呢?”

楊景辰緊隨其後,也說出了這方面的擔心。

“是啊,如此一來的話,從地方層面上來看,京師歸三司管轄,就連皇城,甚至於紫禁城,也成了河北道的管轄之地;若是從朝廷方面來看,河北道的三司又歸六部統屬,受御史臺監督。”

“三位大人,你們多慮了,恐怕是有所誤會,沒有完全明白聖諭裡面的內容。”

然而,周道登依舊很平靜,還是那副風輕雲淡的模樣,猶如無動於衷一般,看着三人一臉凝重的表情,憂心忡忡的樣子,回答的卻是那麼的輕鬆,給人一種搪塞的感覺。

不過,不等來道宗接話,周道登再次開口了,一下子擋住了三人的話語。

“聖諭裡面所載的河北道,並不包括順天府,而順天府將會成爲猶如直隸州般的存在,直接由朝廷統轄,因此,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存在大家擔心的這些諸如此類的問題。”

“不過,順天府的範圍也會有所縮減,將會有幾個州被劃出去,成爲河北道的直隸州,而不歸任何的府管轄。比如密雲、營州、興州等地。”

“因此,所謂的河北道,也就是由順天府的部分州以及順天府附近的州府組成,順天府的架構依舊不變,相對於各道,還是獨立而超然的存在,只受朝廷直接統屬,而不算是地方zhèng fǔ。”

在這一刻,來道宗等人聽得連連點頭的同時,臉上的擔憂之色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神情緩和了許多,腦海裡更是浮現出了那麼一副畫面,疆域被不斷削減的順天府,位於河北道的中心偏北的位置,而京城就在順天府的正中心。

毫無疑問,一旦設置河北道,在二十個道之中,差不多與河南一樣大,僅就面積而言。

由此及彼,隨着思緒的打開,不管是周道登,還是劉鴻訓三人,都想到了更多,更遠,更深。

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八十章 化名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六十章 喜訊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