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撤離

晨曦差不多快要散盡了,太陽馬上就要露頭,東方的天空通紅如火,就好像是一塊擦的發亮的紅銅。

聽着遠處的轟鳴和此起彼伏的爆炸聲,宣武門耳子房裡邊的鄭頭兒和他手下的兄弟們無不膽戰心驚。

聽着這動靜,分明是用上了火炮。

這是天子腳下啊,竟然敢這麼鬧騰,這幫人的膽子真是大到了天上去。

不過話又說回來,畢竟是絕死勇士,當初在徐州格殺李柯子的時候,在軍營裡就鬧騰過一場,又怎麼會把京城放在眼裡?

在絕大多數的心目當中,絕死勇士就是擁有無敵金身的可怕存在,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就算是哪天忽然聽說了絕死勇士們衝上金鑾殿的消息,也不會有人感覺很意外。

絕死勇士,曾是無數升斗民市井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說起這些死士之時並沒有多少懼怕之心。這是因爲絕死勇士只對惡貫滿盈的漢奸賣國賊下手,一般的平頭百姓,真心犯不到那個地步,也決計不會招惹他們。

但是這一次,傳說中的絕死勇士就在門外,還穿上了清軍的衣物“替”他們值守,近在眼前的那種感覺真讓人直冒冷汗

好在還有鄭頭兒,要是沒有他的話,大家早就被嚇尿了。

那些個心情忐忑的手下相比,鄭頭兒還算是鎮定,至少從表面上看不出絲毫的慌亂,就好像是個沒事兒一樣看着窗外。

就在這是時候,一羣人蜂擁而至。

看到這羣人過來,也不知李初九他們那些人從哪裡搬來幾個大大的“包裹”,很“隨意”的堆放在宣武門後面的樞閘處。

直到李初九點燃了導火索,鄭頭兒才陡然明白過來:那些個“包裹”就是傳說中的“火雷包”,據說這玩意是攻堅克城的神

這些手持刀劍弓弩之類的武器,走的很急。他們滿身是血,有些人還帶着傷,顯然剛剛經歷過一場激烈的廝殺。器,最是爆烈萬分。

鄭頭兒下意識的用雙手死死的掩住了耳朵……

“轟”

驚天動地的轟鳴聲中,鄭頭兒清清楚楚的看到碾盤大的生鐵樞閘飛起來城門樓子那麼高,然後重重的落在街心,在地面上砸出一個坑。

在樞閘被破壞的瞬間,因爲沒有了鏈條和齒輪的牽引,宣武門的大鐵閘完全不受控制,“當”的一聲猛然落下,瞬間封死進出通道……

如此一來,裡邊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也別想出去,除非是繞道而行。

這是爲了隔絕追兵!

目送這些人離去之後,李初九等人卻不急於逃離,而是走到耳子房這邊,不慌不忙的打開了反鎖的房門,朝着耳子房裡驚魂未定的衆人說道:“讓諸位受委屈了,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兒,不得不如此啊。”

“我們的事情已經做完,大帥馬上就要殺過來了,是繼續給清廷賣命還是順勢而爲,何去何從諸位好自思量。他日相見之時,希望還能把酒言歡,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這一番話之後,私鹽販子山子……哦,不,絕死勇士李初九一招手,帶着他那幾個穿着清軍服色的人鑽進了衚衕,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耳子房裡的這十幾個清兵還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呢。

能從絕死勇士的手下保住性命,已經是滿天神佛發了慈悲,是老天爺保佑的結果,萬分慶幸之餘,腦子唯一的一個念頭就是:以後該怎麼辦?

連火炮都用上了,在京城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朝廷必然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追查到底。雖說大傢伙都是被脅迫的,終究在事實上配合了絕死勇士的行爲,一旦追查下來,有九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雖然絕死勇士放過了他們,但清廷決計不會輕饒。

怎麼辦?

“跑!”鄭頭兒用萬分壓抑的聲音低吼着:“這得多大的事兒啊,天要塌了,都別他娘發呆了,趁着混亂趕緊回去收拾收拾,帶上老婆孩子趕緊跑吧。若是跑的慢了就等着挨刀子吧……”

對,對,鄭頭兒時候的對。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就別想着矇混過關了,更不能有任何僥倖的心理,得趕緊跑,有多快跑多遠,有多遠就跑多遠,先找個地方避避風頭,等大旗軍打進京城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之後再回來。

繼續留在京城,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又能往哪裡跑呢?

“往南邊跑,有親的投親有友的靠友……”看着兄弟們茫然無助可憐巴巴的眼神兒,鄭頭兒的心又軟了,無奈的說道:“要是你們有誰實在沒有穩妥的去處,就跟着我,咱們一起去齊家莊……”

鄭頭兒用一種足以讓人窒息的語氣說道:“那邊有咱們的人接應……”

“快去準備,快點兒,一個時辰之後在騾馬市上匯合,我最多隻能等你們一個時辰……”

這句話透露出很多信息,大家都聽懂了。

鄭頭兒說的“騾馬市”是一個集合地點,很有可能就是最後的集合點,那邊早就安排了人手,早就有了接應,只要在一個時辰會內趕赴過去,就有辦法出城。

出去之後,還有人接應,而且肯定是早已約好的可以絕對信賴之人。

那些人必然就是大旗軍的內應。

而鄭頭兒反覆提起的“齊家莊”一定就是大旗軍安排在京城附近的一個據點!

至於說那邊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安排,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根本已經顧不上了。

十幾個大頭兵一鬨而散,急急吼吼的跑回家去,把隱藏在牀下、箱子底的金銀細算草草收拾一番。不由分說就拽起父母妻兒,朝着城西南的騾馬市匯合過去……

當十幾個大包裹拖家帶口的大頭兵來到騾馬市的時候,戒嚴已經開始了。

騾馬市不是一個市場,而是一地名。這個地方原本是一處貿易場,形成於元朝中晚期,是各地的胡人交易騾馬牲口的場所。因爲頻臨“米糧市”,貿易活動非常頻繁。到了明朝的中期才逐漸興盛,逐漸成爲一個比較穩定的商業區。

和普通的住宅區不一樣,位於外城的騾馬市的居民多不是京城土著,而是一些來自於五湖四海的胡人,其中多是帶着皮帽子的蒙古人,還有些販貨的波斯人和南洋商人,甚至還有不少金髮碧眼的佛郎機人。

前些年,傳教士們開始在這一帶發展信徒,光是尖頂的教堂就建了好幾處。

因爲落後的組織架構和通訊方式的天然限制,戒嚴不是說把城門一關就可以了。內城那邊可以關閉城門隔絕內外交通,城外怎麼辦?

那就只有驅散人羣,然後慢慢盤查了。

成羣結隊的清兵大聲吆喝着,不問青紅皁白把正在進行牲口交易的人羣全部驅散,防止人員聚集。

趁着混亂,鄭頭兒等人夾雜在一羣販賣牛馬的牲口販子當中,直接就被趕出城去了。

一大羣“牲口販子”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被驅散,卻沒有就近安頓,而是一路南來,走了整整一天,纔在城南的齊家莊止住腳步……

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一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章 吃大戶第四百六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四百九十八章 神說要有光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名昭著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爾袞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三百八十九章 豕突衝鋒第五百三十章 萬分惶恐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三百零五章 那個女人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九十五章 壓箱底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一百九十章 勝利在望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八十八章 只是漸凋零第三百六十章 組長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二十三章 泥潭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四百三十六章 恩斷義絕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七十章 勸善書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點石成金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三百七十九章 蝴蝶之翼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四百四十八章 點石成金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