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棒恫嚇

作爲內廷三宮之一的坤寧宮,素來就是皇后的居所。

在傳統的國學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坤寧二字取的就是“地得一以寧,萬物以生”的意思。或許是真的應了那句“寧”字,自從紫禁城修建完成之後,雖然各大宮殿都發生或火災、雷擊等等諸多天災,但坤寧宮卻一直都平靜祥和,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幺蛾子,這種奇特的現象一直維持了兩百多年。

自從大清定鼎之後,坤寧宮就成了太后的居所。也不知是因爲福緣太淺還是真的傷了天和,這個科爾沁女子搬過來沒有幾天,就發生了一場大火,幾乎將坤寧宮毀於一旦。

重新修繕過的坤寧宮已面目全非,完全照搬了盛京清寧宮的格局與風格,雖然依舊富麗堂皇,卻終究不復原本的宏大氣勢,顯得有些家子氣了。

這幾年來,住在坤寧宮的太后一直都覺得有些不舒坦,畢竟這是給皇后住的地方,而她這個太后卻是母憑子貴,事實上她從來就不是皇后。

後宮中流傳着一些風言風語,說她命淺福薄享受不了這麼大的排場,所以纔會燒起大火……

雖然這樣的傳言未必可信,但總是覺得有些彆扭。剛好皇帝的大婚已提上了日程,藉着這個機會,太后就從坤寧宮中搬了出來。表面上是說把坤寧宮從新裝修一下留給未來的大清國母居住,其實根本就是太后想搬家想挪挪窩了。

從坤寧宮搬出,遷居慈寧宮,太后終於覺得舒坦了。

這慈寧宮原本是仁壽宮,明朝的兩代太后曾在此居住,全都壽享綿長。居住在這裡不僅更能彰顯太后的尊貴,還是一個很好的彩頭。

正式搬遷之後的第一日,文武百官宗室勤王全都上了恭賀的表文,祝賀太后的“喬遷之喜”,就連順治皇帝本人也上了一份賀文。

孝莊太后根本就無心理會那些滿是陳詞濫調的表文,而是不動聲色的看着拜伏與下的吳三桂,用不帶絲毫感情色彩的語氣說道:“難得呀,還真是難得。難得你平西王還記得我們孤兒寡母……”

自從攝政王多爾袞不惜“屈尊降貴”親自去面見了吳三桂之後,吳三桂就愈發打定了待價而沽的算盤,等着朝廷去主動和他聯絡。

現如今攝政王和太后鬥法,雖然吳三桂當着攝政王的面表現的絕對恭順,而且非常直接的表達了效忠多爾袞的意思,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真實想法。

吳三桂不準備向任何人效忠,不論是多爾袞還是別的什麼人,除了他自己之外,他不對任何人負責。

既然太后和攝政王斗的厲害,攝政王已經來過了,還送來就幾十萬兩銀子和相對數量的糧米,想來太后也會有所表示,以表拉攏之意。

想不到的是,一直過去了十多天,朝廷裡邊沒有任何動靜,對這個突然帶兵入關的吳三桂不聞不問,直接就把他晾起來了。就在四天之前,嶽託的西大營突然東調,和吳三桂關寧軍遙遙相對。緊接着科爾沁蒙古的吳克善大貝勒與喀爾喀的納顏大貝勒也來了,分別率領幾千蒙古精兵駐紮在關寧軍的左右。

這是什麼意思?

老奸巨猾的吳三桂早已心中雪亮,登時就明白了:朝廷對他的防範與戒備之心極重,這是在防着他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吳三桂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最好的局面就是雙方同時拉攏,讓他得到諸多好處。左右逢源是吳三桂的基本方略,在局勢沒有徹底明朗之前,絕對不會倒向任何一方。

想不到的是,以太后爲代表的“帝黨中人”竟然沒有絲毫拉攏的意思,反而把敵視的態度表達的如此明顯。

吳三桂不是誰的孤忠之臣,而是個典型的投機者。察覺到自己的形勢有點不利之後,已經在京城之外駐紮了十幾天的吳三桂一改對朝廷不理不睬的態度,趁着太后“喬遷之喜”的機會上了一份賀表。

朝廷對他的態度極其冷淡,連一句寬慰或者勉勵的客套話都沒有,而是讓他進宮覲見。

按照吳三桂的的本意,他是絕對不會在局勢明朗之前進城的,更何況是進宮?

但若是不進宮覲見的話,就等於是和太后一黨中人徹底撕破了臉皮,等於是把自己綁定在多爾袞的戰車之上了。

經過一番審慎的權衡之後,無所謂還是進宮來了。

聽到太后這句不冷不熱但卻夾槍帶棒的話語,吳三桂趕緊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伏拜於地:“臣吳三桂累受皇恩,時時事事都想着皇上,想着太后……”

“這些個抹了蜜糖的拜年話兒說的可真是好聽,我們孤兒寡婦的,怎敢勞動平西王惦記着?既然你已經攀上了高指兒,就別拿這些個動聽的言辭搪塞了。”

“我大清億兆臣民,無比視太后爲母,臣惶恐。”

太后似乎不想給吳三桂一點好臉色看,慢悠悠的摘下腦袋上的旗頭,端起奶茶飲了一口,繼續不冷不熱的說道:“人心隔肚皮呀,口中所言與心中所想並非一致,口是心非的人兒我已見的多了……”

“臣一片忠誠之心,天日可鑑。臣恨不得把心肝剖出來給太后看看……”拜伏在地的吳三桂頭也不擡的表達着自己的忠誠之意,言辭懇切聲淚俱下,連他自己都差一點就信了。若是大清國也設個奧斯卡表演獎的話,吳三桂肯定能得一座金人。

“忠誠不忠誠的不是說出來的,”太后背過身去,慢悠悠的問了一句:“哀家就是想問問平西王,你這次入關帶了多少兵啊?”

聽了這話,吳三桂趕緊把身體伏的更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起來:“臣所帶的兵將,全都效忠我大清的忠誠之士。臣自知此次帶兵入關必然招致非議,所以纔不敢入城,一來是爲了避嫌,再者也是爲了等聖旨。若無朝廷的旨意,臣不敢動一兵一卒……”

明明已經把軍隊從關外帶到了北京城下,還在說着“不動一兵一卒”的鬼話,臉皮之厚可見一斑。

“我知道你是奉了攝政王的命令,哀家也不怨你。”太后說的輕描淡寫:“攝政王也是我大清的柱石,你服從他的命令也沒有什麼。哀家知道你的手下多是些驕兵悍將,憑我一個婦道人家根本就調不動你,遇到緊急的事情也只能想辦法到孃家搬救兵了,好在孃家人還算照應,又有禮親王、莊親王他們一衆宗室皇親願意幫襯我一下,勉勉強強還能湊出些人手……”

這幾句話說的雲淡風輕,但卻暗含殺機,分明就是在向吳三桂示威:我知道你的關寧軍厲害,但我也不是隻能紅口白牙的說大話,科爾沁蒙古和喀爾喀各部,還有察哈爾六部,幾萬蒙古精兵都是支持我的,更有代善、濟爾哈朗等老牌勳貴的支持,我的實力一點都不比你弱,甚至還在你之上。你要是真的敢亂來,大家就拼個你死我活,到時候你吳三桂未必就能討到好果子吃。

既然多爾袞能把你調過來充門面,我就能把孃家人拉過來助陣。相對於滿蒙一體的蒙古軍而言,吳三桂這個外臣反而顯得更加疏遠了。

你的關寧軍雖然厲害,也打不過半個蒙古吧?

和多爾袞的拉攏手段完全相反,太后用的手法是威懾和恫嚇。

吳三桂這種人,最是畏威而不懷德,太后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質。

吳三桂對誰都不忠誠,純粹就是個投機者,他想的就是藉助混亂的局勢爲自己撈好處,在他的心目當中,忠誠二字一錢不值。

對於這樣的狼子野心之輩,若是一味的用好處去拉攏,就如同以肉飼狼,只會把他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說不準哪天就會露出對主子森森獠牙。最有效的做法是讓他看到主子手裡的大棒,讓他不敢露出爪牙。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更多傾向於多爾袞陣營,但若是說讓他爲了多爾袞拼盡全力,那就純粹是一個笑話了。吳三桂此人,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一旦多爾袞露出明顯的頹勢,他一點都不介意撲上去撕咬幾口!

說起對關寧軍的瞭解,太后或許真的不如多爾袞,但要太后更加深刻的知道吳三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足夠了。

“我聽說平西王還尊奉前朝的崇禎皇帝爲故主,依舊心懷前明,是不是有這回事啊?”

雖然吳三桂已經降清,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還和明朝保持着聯繫,甚至還接受過江南弘光朝的“軍費”,弘光帝還給了他一個公爵的封號。而吳三桂當年也說過“絕不以一矢相加故明舊主,只願擊破闖賊爲君父復仇”的話語。

這些屁話當然是爲了彰顯自己的風骨,確實得到了一些士大夫階層和江南弘光政權的讚賞,卻成爲他被雪藏在錦州的一個重要因素。

清廷對他外示恩寵內存猜忌,處處提防事事防備,吳三桂心知肚明,漸漸不再提“故主”這樣的說法,就是爲了表明自己已徹底洗心革面效忠清朝的意思。只是始終沒有得到新主子的徹底信賴,若不是因爲高層的爭鬥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他根本就沒有機會重新迴歸到政治舞臺。

“臣只知有清而不知有明,臣雖肝腦塗地……”

“對於平西王的言語,哀家只能聽一聽也就是了。到底應該怎麼做終究勉強不得,哀家乏了,你告退吧。”自始至終太后都沒有回頭再看吳三桂:“回去之後好好的思一思想一想,別把自己個兒給耽誤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四章 銀雀兒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六十四章 大智如妖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五百一十九章 成本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七章 姐妹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三百二十四章 扛把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六十四章 全面失控第五百零七章 大股東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敢死隊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點石成金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十章 大比賽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二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九十八章 結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