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

當年獻出山海關,引辮子兵入關,聯合多爾袞在“一片石”與李自成激戰。時隔經年,再次來到山海關前,以前所經歷的種種彷彿昨日之事依舊曆歷在目。

只不過,現在的吳三桂根本就沒有感慨唏噓的心思,而是一手挽着絲繮對身後的心腹說道:“朝關上喊話,就說我有攝政王之調令,是奉命入關,若拒不開關放行,半個時辰之後我就要強行過關!”

“強行過關”絕不是虛言恫嚇,更不是隨便說說。吳三桂猛一揮手,幾萬關寧軍迅速擺出攻擊隊型,分成大大十幾個方陣,馬、步、弓箭錯落有致,沉穩肅穆的殺伐之氣讓人呼吸爲之一窒!(注,雖然無所謂的軍隊確確實實是當年兩遼明軍的老底子,而且是以關寧軍爲基礎,但關寧軍這個名字是明朝的,現在再使用這個稱呼其實很不嚴謹,應該稱爲吳家軍更貼切,但關寧軍這個名字卻使用的做多,作者沿用了這個錯誤的稱呼,讀者君不必在意。)

夕陽照耀着雄偉的山海關,同樣照耀着不動如山的關寧軍……

只等了片刻,吳三桂就已有些不耐煩了,用馬鞭遙遙指着山海關大聲呼喝:“上前!”

得道命令的關寧軍發出一聲整齊的的吶喊,聲若驚雷震的倦鳥驚飛,一個個箭上弦刀出鞘邁步向前。步兵斜挺着長矛,排頭的騎兵已經衝到了關前,紛紛催動戰馬來回遊走。

密集厚實的長槍方陣緩緩前進,長槍密集如林,方陣沉穩似嶽,完全就是一副大軍攻取的氣勢,紛紛一扇巨型的磨盤緩緩的壓了上來。

只有身經百戰的精銳纔有這般雄壯肅殺的氣勢。

這一番動作把山海關的守將嚇的心驚膽寒,雖然他們並不是很擔心吳三桂會真的強行攻打,但只要有一矢落下來,就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作爲清軍一部分的關寧軍竟然要強行過關,這邊卻不肯放行,到時候追究起來必然有很多人的頂戴花翎被打落在地。

吳三桂確實持有攝政王的手令,但大軍入關這種事情不是說只有攝政王的一道手令就能可以的。

必須有朝廷的調令和兵部的批文,否則的話就是私自入關,這是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政治事件,一旦出了紕漏,誰都擔待不起。

經過仔細權衡之後,守關之將知道這種事不是自己這樣的角色能夠摻和的,索性就隨波逐流了:“開關,放行!”

大軍入關之後,守關的將官馬上前來“拜會”吳三桂,其實就是要趁機索要一個“奉命入關”的書面“憑據”,而且一定要吳三桂親筆簽字。只要有了這個東西,萬一以後有什麼政治風波,也好當做證據使用。

吳三桂卻懶得理會守關將官的這點心思,因爲他在籌劃更大的事情。

“全體將士休整一夜,明日卯時開拔。”

“六日之內必須趕赴京城,若有延誤者,斬!”

作爲吳三桂手下第一心腹愛將,夏國相憂心忡忡的說道:“王爺,千里行軍不敗也敗,是不是應該在灤州或者是開平休整一下再去京城?”

從錦州駐地到山海關,四百里的路程只走了五天,這對於龐大的軍隊而言真可謂是神速了。從山海關到京城還有六百里的距離,繼續保持高強度的急行軍,就算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戰鬥力必然會衰減的不成樣子,最合適的做法就在半途之中休整一到兩次。

這個最現實的考慮卻遭到了吳三桂不容置疑的拒絕:“京城大變在即,必須儘快趕到,六日之期不可延誤。”

“是。”

“湖廣那邊有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暫時還沒有湖廣的最新消息,一切只能推測,末將以爲黃石必然不保。從時間上推算,明軍必然正在攻打黃州,說不準已經把黃州打下來了呢。”

“打下黃州?”吳三桂站起身來,看着懸掛在面前的那副軍用地圖,雖山水阻隔遠在三千里之外,目光卻穿透了空間看到了湖廣的局勢:“若本王所料不錯,明軍的前鋒已經到了武昌府……這武昌是萬萬保不住的……”

阿濟格遠在長江邊上,無所謂卻在東北,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精準的判斷,並非全都是依靠推測,而是由着非常充分的事實依據。

英親王阿濟格掛大將軍銜,橫掃河朔平吞江夏,一舉佔領湖廣,甚至威脅淮、贛一帶,一時兵鋒極銳,但這麼廣大的地盤其實根本就不是阿濟格打下來的,真正的功臣應該是吳三桂。

當年,在陝西擊敗了李自成的主力之後,繼續沿途追擊,雖然主帥是阿濟格,但真正的執行者卻是吳三桂——當年的吳三桂就是阿濟格的副手。

轉入荊襄進逼武昌,沿長江進軍一路向東進入九江,死死的控制住整個長江中游,隨時都可以威脅下游的江南,這個戰略的制定者和實施者就是吳三桂本人。

當時的清軍兵分兩路,分別從長江中游和淮揚方向威脅江南,一統天下的大勢已成,各種政治勢力和軍事局面都對清廷非常有利,各地的前明官員和地方實力派紛紛望風而降。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清廷對吳三桂這個“前明重臣”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雖然屢屢加官進爵其實卻是外示恩寵心存忌憚,當局面變得非常有利之後立刻就把他從前線召回,把他從南方調到了東北的錦州,美其名曰“藩屏龍興之地”,其實就是對他的一種提防和戒備。

自從這以後,清軍凌厲的攻勢也就出現了明顯的回落,緊接着就是多鐸戰死江南,又有了現如今的湖廣之敗。

“聽說明軍中的領軍人物是個叫做李吳山的?你對此人知道多少?”作爲前明的重要軍事首領,整個明朝能征善戰的將官吳三桂都很熟悉,但是對這個李吳山卻沒有多少印象,就好像那是一個憑空出現的人物。

“回王爺,據末將所知,這個李吳山本就京畿一帶的民團頭子……”

“原來如此,怪不得我不知道這個人呢。”吳三桂說道:“這個李吳山也算是個有本事的,但也就僅此而已罷了……”

攻克九江直逼武昌,打的阿濟格狼狽萬分悽悽慘慘,對於吳三桂而言,其實也不過如此,因爲這一套戰略根本就是他的翻版。

首先攻取九江,掐斷順江而下的可能,然後沿長江一線猛烈攻打,這一套最基本的戰略和當年吳三桂攻佔湖廣的戰略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反過來而已,甚至連其中的很多細節都多有雷同之處。

對於吳三桂而言,湖廣的局勢怎麼樣,那李吳山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全都遙遠的事兒,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注意力。

手指在地圖上虛虛的划着,從山海關一直延伸到了京城,然後在京城的位置上重重一戳,登時就把厚厚的地圖戳出一個大窟窿:“這裡纔是核心!”

夏國相說道:“此次王爺奉攝政王之命入關,卻沒有朝廷的旨意和批文,怕是還有不少麻煩……”

吳三桂哈哈大笑起來,聲音洪亮直震動屋瓦:“大變在即,哪裡還顧得上那些個繁文縟節。我你之輩,同萬千將士蜷縮於錦州苦寒之地,這分明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故事。只有這次進京纔是天賜良機,說不得就是一場潑天的富貴,這天下大勢盡操於我等之手……要說這個機會,還是那李吳山送上來的……”

若是沒有李吳山的犀利攻伐,若是清軍敗的不是那麼慘,吳三桂就只能老老實實的繼續慫下去,繼續留在錦州。在接到多爾袞的密令之時,他明明知道這麼幹有違朝廷制度,還是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率兵開拔。

凡大奸大惡之徒必大智大勇之輩,吳三桂雖然是天下第一大漢奸,但卻是個目光如炬的能人,最擅長把握機會,當年獻出山海關投靠了清廷就的最好的說明。

現如今,朝廷內部紛爭不休,已都了決出勝負的關鍵時刻,作爲一支關鍵的力量必須要出現在京城這個決戰之地。若是弄好了,就會局面一新,或者是有更大的局面也說不定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當此明清交替之際,正是英雄輩出之時,吳三桂若是僅僅只滿足於一個區區的王爺,當時直接死心塌地的投靠李自成就好了,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頂着第一大漢奸的罵名改換門庭投靠外虜?

不管是明朝還是清廷,當然也包括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李自成,對於吳三桂而言都只不過是一個機會而已。

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終於任何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

什麼千古罵名,不過是過眼雲煙,投靠清廷的人多如牛毛,還不是貪圖一身的富貴?

好名聲管什麼用?清軍動輒屠城,還不是照樣定鼎天下了?

在這樣的世道里,忠孝節義只不過的騙人的鬼話,只有兵強馬壯纔是硬道理!

只要拳頭夠硬,只要刀子夠銳,抓住機會,未嘗就不能效一效隋文、宋祖的當年故智,這天下到底是誰的還說不準呢……

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四百二十章 報以涌泉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七章 姐妹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九章開闊眼界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四十章 是何居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三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熱血少年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一百六十章 較量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一百三十章 欲速不達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三十七章 江湖騙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