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長安行

大唐長安城,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爲宏偉壯觀的都城,爲當時世界第一大城,擁有百萬人口,它位於龍首原之南,由隋文帝楊堅於開皇二年正式頒詔興建,始稱大興城。

長安分宮城、皇城、外郭城三大部分,平行排列,皇帝居宮城,宮城則象徵北極星,爲長安中心,而皇城是百官衙署等政府部門所在,象徵環繞北極星的紫微垣;而外郭城則是生活居住所在地,共分一百零八坊,象徵着最外圍向北環拱的一百零八星。

其中長安縣在西,領五十五坊;而萬年縣在東,領五十三坊,它們的中軸線便是朱雀大街,向北延伸爲承天門大街,又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壓在中軸線的北端,以其雄偉的氣勢來展現皇權的威嚴。

這一天是慶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此時天色黃昏,萬道金黃灑在長安高song巍峨的城牆之上,明德門外擠滿了要進城的百姓人羣,人聲鼎沸、熱鬧非常。

張煥一行人過了鳳翔後又走了三日,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唐王朝的都城長安,衆士子們一路上情緒盎然,到此時更是激動萬分,就彷彿他們已經金榜題名,過了此門便一步登上天子之堂。

路上發生之事張煥沒有告訴衆人,雖然他已經隱隱猜到了崔慶功的目的,但沒有見到家主之前,他不想輕舉妄動,以崔家的龐大勢力,豈是他一個小小的應考士子所能撼動。

衆人依次進了明德門,一條氣勢恢弘的大街立即呈現在眼前,寬約八十丈(相當於兩個多足球場的寬度),這就是長安的中軸線—朱雀大街,兩旁皆是高高的坊牆,被塗成了褚紅色,掩映在兩排高大的常綠樹冠之中。

大街上擠滿了熙熙攘攘的長安市民,時而幾個寬衣大袖商人談笑而過;時而輕狂少年左右喝呼,策馬奔來,惹得路人紛紛避讓;一隊從西域來的駝隊從他們身旁經過,晃晃悠悠向東市方向行去,駱駝背上載滿了沉甸甸的箱子,十幾個棕發碧眼的胡人高坐在駝背上打量着這座舉世最偉大的城市,眼中充滿了崇敬嚮往之色。

終於到了分手的時候,辛朗他們將住在隴右書院在京城的一處分院,位於緊鄰西市的延康坊內,而張煥要去的地方是位於平康坊的高升第六客棧,客棧的掌櫃是趙嚴的表舅,早在他們從太原出發前一個月,趙嚴的父親便修書一封,替他們安排好了食宿。

“去病,立功之事暫時不要過多考慮,還是要靜下心來準備應考,過幾日,我安頓好了,自會來看你!”

張煥點了點頭,他向隴右書院的士子們拱手笑道:“只剩半個月了,時間很緊張,你們也要好好準備,但願我們大家都能金榜題名。”

“我們來比試一下,看今朝狀元落誰家?”

“哈哈!自然是我們晉陽書院奪冠!”

衆人依依惜別,張煥四人問清了道路,便折向平康坊而去,平康坊位於東市和皇城之間,這裡也是士子們的聚居之地,每年數萬進京趕考的士子大多住在這裡,所以平康坊內客棧、酒肆、青樓密集,商業極爲繁盛,‘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

張煥四人尋到客棧時天已經黑盡,林知愚與林巧巧已在此住了多日,張煥他們的平安歸來使二人歡喜無限,林巧巧拉着丈夫回房去敘別離之情,鄭清明與宋廉玉雖已疲憊之極,但兩人早被一路上京城的繁榮所吸引,結伴逛街去了。

長安的繁盛也同樣吸引着張煥,他信步來到客棧對面的一個小酒肆裡,酒肆裡燈火通明,坐滿了從各郡來的士子,一名年輕的胡姬拎着個酒壺笑吟吟地在店堂裡穿行,不時士子們調笑幾句,替他們斟滿酒後便如蝴蝶般飛走。

張煥找了一個角落坐下,目光敏銳的胡姬一眼便看見了他,她手腳麻利地替他擺上酒杯碗筷,並給他酒杯裡斟滿了酒,拋了一個媚眼道:“公子怎麼沒有同伴?怪冷清的,可要京娘陪你喝幾杯?”

張煥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便對胡姬笑道:“叫小二先過來,我有點小事要問他。”

胡姬又溫柔地替他將酒滿上,隨即笑盈盈地將跑堂的小二叫來。

小二慌忙跑來,恭敬地對張煥道:“客官要不就來幾個小店的招牌菜,再來一壺酒,如何?”

張煥點點頭道:“酒菜你就看着辦吧!不過,我倒很想知道隴右的戰局,你可知道情況?”

說到隴右的戰局,小二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他一豎大拇指道:“昨天傳來戰報,崔元帥在金城郡以北全殲了來犯之敵,據說是因爲對方丟了糧草,軍心大亂所致。”

提起糧草,旁邊的胡姬臉上露出了無比崇拜的神色,她幽幽地嘆了口氣,“大家都說是崔小將軍單槍匹馬殺入回紇人的糧草重地,火燒二十萬石軍糧,實在是我大唐的英雄豪傑!”

“確實是這樣!”鄰座的一名士子插口道:“是斥候校尉崔雄在馬鞍嶺發現了回紇人的存糧處,他趁夜摸進大營,一舉燒燬了所有的糧食,今天上午兵部的大門前已貼出功績榜,首功便是崔校尉。”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崔慶功既然打算在半路殺人滅口,那他必然就是想冒自己的軍功,張煥淡淡一笑,這就是崔家麼?

他將酒一口喝乾,丟下一把銅錢大步走出了酒肆,酒肆外寒風拂面,但它無法冷卻張煥胸中的熱血,他向客棧掌櫃問明瞭道路,便騎馬向家主的官邸馳去。

張若鎬的官邸位於崇仁坊,他的家在太原,這個官邸也就是他的單身宿舍,事實上,這是一座奢華的大宅,裡面亭臺樓閣、花園池塘應有盡有,就連僕從侍妾也不下百餘人。

張煥報了名,很快便被一個管家模樣的老人領到一間客房,他是個喜歡嘮叨的老家人,在張家做了近五十年,很早便隨家主來到長安。

“你們這些後生郎,個個都忘了本,到長安科考竟不來拜見家主,最可恨是那大公子,整天出沒於青樓妓院,還居然寫信說他忙於功課,哼!他忘記家主了。”

老人顯然對張煊很不滿,他顫巍巍地推開一扇門,回頭對張煥道:“只有你這娃還好,剛到便來拜見家主,你在這裡坐一會兒,我稟報家主去。”

張煥走進房間,他四下打量一下,房間不大,佈置十分簡單,兩支荷葉青銅燈突突地點燃,

房內只有一架竹榻,榻上墊着軟褥,上面再擺放着一張小几,几上文房四寶俱全,而四周牆邊都是書架,上面圖書卷軸應有盡有,看來這是一間書房。

“十八郎怎麼今天才到長安?”身後忽然傳來張若鎬的聲音,張煥急回頭,只見張若鎬正站在門口,他身穿一襲白色寬身禪衣,神態悠閒,目光裡透出溫和的笑意。

張煥連忙向他躬身行一禮,“十八郎參見家主!”

“來!坐下說話。”

張若鎬讓張煥坐下,這時有丫鬟過來上了茶,張若鎬端起茶杯吹了吹,微微地笑道:“今年張家有二十二名子弟參加科舉,你是最晚來京,卻是第一個來見我,老夫就這麼不受人歡迎嗎?”

張煥歉身解釋道:“我聽說今年有近十萬士子參加科舉,超過歷屆,或許是大家都很緊張,一時抽不出身,若不是我有要事相告,恐怕也會在科舉完後再來拜見家主。”

“或許別人是這樣,可我那個逆子卻決非如此,算了!不提他了。”張若鎬嘆了一口氣,他又瞥了一眼張煥,道:“你有什麼要事須連夜趕來相告?”

張煥沉吟一下道:“我從開陽郡到鳳翔,只用了一天時間,可鳳翔援軍卻在路上走了三天,直至城破後才趕到開陽郡,家主認爲這可合理?”

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2章 揮琵琶(上)第95章 崔小芙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95章 崔小芙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5章 張家主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4章 第三勢力第17章 相親會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6章 仗刀行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60章 罷官職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86章 置新宅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6章 碎葉築城.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51章 聯姻難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50章 鳳翔行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60章 殘月如血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21章 柳條箱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24章 同船渡第52章 戰朝堂(一)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6章 仗刀行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8章 綁佳人(中)第41章 故人信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74章 爭兵權(三)第41章 公主歸來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63章 別佳人(下)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06章 扼守張三城(上)第81章 巧栽贓第44章 過新年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180章 磨刀(下)第47章 崔皇后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