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方來賀(四)

雖然皇太極表面上還是給了豪格一個讚許的笑容,誇讚他偵知處辦事得力,實際上心中已經微微不快,作爲一個君主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臣子跳出自己劃定的框架做事,就算那個人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沒有約束,就會滋生野心,所以做君主的最想看到的是臣子擺正自己的位置,做應該做的事情,當然一點點出格作爲有氣量的君主還是可以容忍的,希望豪格只是一時義氣,想在自己面前爭功,沒有什麼其他企圖纔是。

“大汗,微臣也接到消息,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派了親弟弟料圖臺吉去了大明,索尼大人得知消息,想以料圖不認識自己的優勢前往試探其來大明的真正來意,不想對方實在……”說着說着,范文程自己都覺得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範大人,對方實在什麼?你怎麼老愛說一句,留一句,真讓人急死了!”嶽託表現的極爲急躁道,殿中的都是大金的年輕俊傑,每個人都知道南朝的富貴繁華,眼見索尼在大明醇酒美人,逍遙快活,個個羨慕的要緊,現在索尼出事了,都巴不得他把位置讓出來,好讓自己頂上。

“這件事朕已經知道了,範愛卿,你給索尼下道命令,讓他會盛京吧。”皇太極顯然已經知道索尼在大明之事,但是這是丟大金國臉面的事情他也不願提起,但是不提的話,手下這些臣子們有如何知道形勢的嚴峻,因此說一半,留一半讓他們自己猜測去好了,消息暫時還不會傳到盛京。

“啓稟大汗,索尼也就是一時年輕氣盛。還請大汗從輕發落。”希福忙站出來求情道。畢竟索尼是他長兄的親子,也是自己的侄子,家族中年輕一輩的。也就這個索尼極爲出衆,也許家族的未來就在他身上了,自然要極力維護一些。

“朕自有分寸。”皇太極之所以調索尼回來,並不僅僅是因爲索尼丟醜這件事,更多是怕年輕人經受不住南朝繁華奢靡生活地誘惑。被磨掉了鬥志,這就是大金國地損失了,尤其他對這個索尼也是非常看好的,不想就這樣毀掉一個人才。||||也許回到盛京或許會發揮更重要的力量。

希福眼神之中閃過一絲黯然,雖然他伴君多年,但對主子地心思的揣摩還是不如范文程,范文程對皇太極的心思是洞若觀火。索尼一回來,可能會貶斥一陣子,但很快就會獲得重用,當然,這還要看索尼自己的表現了。

“大汗。謠言若真的是南明所爲。那我大金今後行事就更加要小心謹慎了。”范文程意有所指道。

“範大人地意思是我大金有南明暗藏的奸細?”殿中之人沒有一個是笨蛋,幾乎都聽出了范文程話中所指。

“這不是沒有可能。漢人最不可靠了!”代善冷哼一聲,他對皇太極重用范文程等漢人還是有些不滿的。|||

“不錯,微臣建議對所有的漢臣、漢將進行排查,奸細必定無所遁形!”莽古爾泰大聲說道,他是堅定地不信任漢臣一派,有機會排擠針對漢臣自然不能放過了。

“大汗,此事萬萬不可,奸細若是真的存在,必然隱藏的很深,不然早就被發現了,若是大規模的調查,驚動那奸細不說,還會讓歸附我大金,爲大汗效命地漢臣、漢將們人人自危,到時候他們便不再信任大汗,釀成鉅變就來不及了,微臣建議今天在殿中所有人都不得泄露我大金有奸細這一消息,就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能說,同時暗中調查大金所有能接觸到機密的漢、蒙、女真官員,找出奸細應該不難。|||”范文程忙建議道。

大張旗鼓絕對是最愚蠢的辦法,沒一個上位者都不會這麼幹的,這樣會讓下屬人人自危,搞得人心不安,尤其在這謠言地節骨眼上,大張旗鼓地查找奸細,定是坐實了後金要出兵察哈爾的事實,達不到速戰速決地效果,這對後金是極爲不利的,須知大明可是在一邊虎視眈眈,皇太極自問擊敗察哈爾蒙古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如果明廷橫插一腳的話,結局就很難預料了。

“大汗,臣弟認爲不管我大金隱藏奸細也好,還是根本沒有奸細,只是我們胡亂猜測也好,現在我們要搞清楚的是,南明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他是想挑起我大金和察哈爾蒙古之間的戰爭,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呢?還是有其他什麼目的?”多爾袞一聲道。|||

這一聲如晨鐘暮鼓一般敲醒了在場諸人,范文程對多爾袞更是看高了幾分,努爾哈赤的眼光果然厲害,他選的繼承人的確不同凡響,若不是努爾哈赤死的太早,將來後金的天下根本輪不到皇太極來做。

皇太極聽了之後也在心中暗暗警惕,多爾袞這幾年屢立戰功,軍中威望不斷升高,尤其是他們三兄弟控制下的兩白旗,雖然每次他都會派其衝鋒在前,以圖消耗實力,但是這兩旗越打越強,漸漸成了八旗中最能打的部隊,這也讓他暗暗嫉妒不已,尤其他還逼死了多爾袞三兄弟的母妃阿巴亥,他不相信這三兄弟會對自己一點仇恨都沒有,這是他的一塊心病!

“是呀,十四弟,以你看,南明這一次是何目的呢?”皇太極沉聲問道,鷹目之中閃過一絲寒光。|||

“臣弟愚鈍,還沒來得及細想。”多爾袞也知道自己是皇太極心頭的一根刺,因此藏拙是他本能的反應,他越是表現的太優秀,越是讓皇太極嫉妒,那自己越是沒有出頭之日。

“嗯,你退下吧。”皇太極微笑的揮了一下手。

“大汗,南人素來狡詐而且詭計多端,我們應該小心爲上。|||”希福謹慎的進言道。

“希福愛卿說的有道理,朕也感覺到這一次謠言不簡單,明廷一項喜歡引而不發,發必雷霆萬鈞。”皇太極沉吟一聲道。

“明廷與察哈爾蒙古聯姻,目的在利用察哈爾蒙古對抗和消耗我大金的實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除了互市之外,明廷似乎一直都沒有直接插手我大金和蒙古內部的事務,這一次突然把手伸過來,必有所圖呀,大汗。”范文程冥思苦想了一會兒,說出自己分析道。

“照範大人這麼說,南明是不是要插手我們跟察哈爾蒙古之間的恩怨了?”莽古爾泰不以爲然的瞪了范文程一眼,顯然對他所說極其蔑視和不相信。|||

“南明是不可能坐視我們滅掉察哈爾蒙古的,他們遲早會插上一腳的。”希福支持了范文程的意見。

“兵兇戰危,南明國內剛剛平定,就想插手外部之事,看來南明這個小皇帝也是個窮兵黷武之輩。”代善嗤笑一聲道。

皇太極心中可不這麼認爲,代善勇則勇已,卻是無大智慧之輩,朱影龍的一些新奇語錄都通過范文程的情報機關蒐集好了,呈送到他的御岸之上,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覺得南明這個崇禎小皇帝智深如海,簡直有種深不可測的感覺,與這樣的人做對手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只是些不懂裝懂的人口出無知狂言而已。||||

皇太極和站在臺階下的范文程悄悄換了一個眼色,他們都知道這一戰遲早是要打,但是是提前發動,還是延遲發動,或者是按照既定的計劃不便呢?這是橫在皇太極心頭最大的難題。

本來想聽一聽衆人的意見,但哪知道商議來商議去,意見分歧反而更多,於是有些頭痛的皇太極宣佈衆臣都散了,留下范文程,代善,豪格和多爾袞四人。

“索尼回來,你們說派誰去當這個公使好呢?”皇太極首先發話問道。

漢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舉薦公使人選上,范文程知道自己說不上話,乾脆閉口不言了。

沉默是金,多爾袞剛纔表現的太搶眼了,因此這會兒就算有什麼人選,他也不會第一個發表意見的。

剩下豪格和代善,豪格一心想插手南明秘諜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也不是笨蛋,剛纔雖然在殿上,皇太極雖然誇了他,但心裡必定不開心自己隨意插手南明的情報事務,這個時候他若是推薦什麼人選,保管皇太極都不會同意的,因此他畢恭畢敬的垂着頭,也不開口。

三個人都不說話,就剩下代善一個人了,代善哪知道什麼人合適,金人之中武將無數,可善於察言觀色,長袖善舞的文臣卻是不多,於是代善隨口推薦了一個:剛林。

皇太極否決了,剛林的脾氣不太好,公使可不是學問好就能當好的,不但要心思靈活,還要有急智,更加要隨時放棄自己的尊嚴,忍辱負重等等。

“不如就薩哈轔吧,他精通蒙、漢、女真三族文字,又善機變,還是朕的親侄子,是最合適的人選了!”皇太極最後一錘定音道。

“大汗,這怎行呢,薩哈轔他才學淺薄,恐怕難以擔當此任……”代善的反對自然是無效的。

就在後金君臣正在互相懷疑誰是隱藏在他們中間的奸細和揣測大明暗中在草原上散播謠言的動機之時,有一個驚天的消息悄然在草原上流傳,這個消息不僅讓後金皇太極措手不及,就連察哈爾蒙古的林丹汗也被搞的極其被動。

這就是被歷史學家們稱作的“民族大融合”運動,影響已經超過當初制定者的預測!

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9章 突病(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0章 秦淮(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章 三問(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1章 周王(二)第8章 緩緩徐圖(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9章 主動權(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一)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4章 迫從(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南下(二)第7章 投桃報李(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8章 九·一八(四)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第10章 戰局(一)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5章 藏寶圖(一)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4章 如瑩懷孕(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五)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四)第13章 來信(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8章 日審(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章 甦醒第4章 被迫遷都(五)第10章 梟雄遲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