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千里奔襲(一)

千兵馬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左良玉首次統領大 且是千里奔襲之戰,以前他上頭還有滿桂、祖大壽,他完全可以聽從軍令行事,衝鋒陷陣就可以了,現在不行了,他是一軍之主帥了,凡事都要自己拿主意了,想到這裡他既興奮又緊張。

每一個名將在成爲名將之前,都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能讓他成爲名將的機會,現在這個機會就在左良玉面前,就看他有沒有能力把握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晝伏夜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熟悉道路的嚮導,這一點熊廷弼已經爲了想好了,這個嚮導原本是個行腳的商人,做的那那種見不得的人的生意,比如走私食鹽等等,只要是能賺錢的,他都幹過,這一次他犯在盧象升的手裡,正好有這個機會,讓他可以贖罪,於是他當上了左良玉這五千大軍的嚮導。

左良玉出發的五天後,熊廷弼揮軍南下,率領四萬五千大軍南下,玉左良玉不同的是他大軍路線是,他是有南下經過西安府,走藍田、商州、丹鳳、商南。路過灞水堡,進入河南境內,然後路過鄭州,走樊城關,繞道襄陽,東進隨州,然後南下途經安陸、應城,到達目的地漢 陽。

左良玉則先南下,路過西安,折向西路過寶雞,南下繞道漢中府,然後再向東,由白土關進入湖廣,進入湖廣之後,避過襄陽,走南下宜城,直撲宜都,熊廷弼在明,左良玉在暗。兩條線取湖廣,兩個人的戰略目的又有所不同,左良玉五千兵馬是奇,熊廷弼的四萬五千大軍則爲正,奇兵的效果是打亂敵人的陣腳,最終還是需要正面對抗地。

魏忠賢一直將長江防禦的重點放在長江東面,因爲哪裡對岸盤踞這五萬大軍,而對中西部的防禦則比較忽略,雖然對九江、武昌等軍事重鎮都加派了部隊,但由於對岸實力較弱。一直都不太留意,而且魏忠賢財力也有限,他還要顧着個人的享受,還有朝政的腐敗,這些都制約這他能拉扯出一直強大的軍隊來,故而朱影龍看出來他搞出來的長江防線根本就不堪一擊,若不是遼東的皇太極捆住了自己的手腳,自己也兵力不足,恐怕早就出兵南下收拾他了,讓他芶延殘喘了近一年時間。太便宜他了。

爲了給熊廷弼贏得最有利的條件,朱影龍從山東、山西抽調了近一萬五千兵馬,由參將劉澤清統帥南下歸雄兆??節制,命令其做出對南進攻地姿態。迷惑魏忠賢。

“左將軍,咱們這是去哪兒呀?”左良玉身旁的一個親衛小校忍不住問道,都走了快十天了,還沒有到目的地。也難怪他會生出疑問來。

左良玉神色冷峻的看了他一眼,嚇的他立刻閉口不言了,熊廷弼之君甚嚴。順帶這他手下的將領們個個不敢馬虎。左良玉更是不遺餘力的學習熊廷弼的治軍辦法。若是在遼東軍中,軍令下達。絕對不會有什麼疑問的,因爲服從軍令,已經深入了遼東軍的骨子裡去了。

這個親衛小校是左良玉來陝西之後在整編大軍地時候發現,他的名字叫曹虎,早年曾讀過私塾,後來家鄉鬧饑荒,他隨家人離開家鄉尋找活路,他倒是活下來了,可家人卻死個精光,因爲讀過書,有些頭腦,被一個流賊的首領看中,收爲義子後來這爲流賊首領被朝廷大軍殺了,他就帶領殘餘盜賊投降了朝廷,其實他雖然被那流賊首領收爲義子,其實他心裡根本就沒有那個所謂的義父,只是他不從,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他爲了活命,只有從命了,因爲他是帶着人主動投降地,所以他被盧象升劃撥給了熊廷弼的大軍,被左良玉看中了他的有些智慧,於是就成了他的親衛小校。

“曹虎,傳令下去,原地休息,你去把嚮導叫過來!”左良玉朝曹虎道。

不一會兒,那戴罪立功地嚮導被曹虎請到了左良玉的面前。

“左將軍,您找小人何事?”那嚮導甚是懼怕左良玉,說話有些畏畏縮縮的。

“我們現在到了何處?”左良玉命人取來地圖和火把,攤開地圖問那嚮導道。

嚮導接着火光,指着地圖道:“左將軍,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亭子 山。”

“亭子山?”左良玉閉上眼睛思考了一下自言自語道,“大軍還剩下三日地隨身口糧,也就是說要在三日之內到達宜都?”

嚮導臉上露出爲難之色道:“左將軍,三天之內恐怕難以趕到宜 都。”

“爲什麼?”左良玉雙目睜開,朝那嚮導射出堅韌地厲芒問道。

“左將軍,越往南走路越是崎嶇,三天恐怕難以通過。”那嚮導很是害怕左良玉那種近乎殺人地目光道。

“如果日夜趕路呢?”左良玉收回目光道。

“這個,這個也至少需要兩天半!”嚮導遲疑了一下,這才道。

熊廷弼估計不足,十天哪能到達宜都呢,但每個人攜帶十天的口糧已經極限了,所以熊廷弼給了左良玉五萬兩銀票,一旦口糧吃光了,可以沿途派人購買,如果不是熊廷弼想在了前頭,估計這五千大軍現在就要餓肚子了,所以左良玉現在地時間很寶貴,他拖不起。

“兩天半就兩天半,傳我將令,從現在其晝夜行軍,任何人不得掉隊!”左良玉命人收起行軍地圖,朝傳令的斥候下達軍令道。

那嚮導暗暗叫苦,就是以前他販賣私鹽,被官兵圍追堵截也沒有吃過像現在這樣的苦,整整走了十天了,腳上都起了血泡了,還是要走,不然他就得在大牢過他的下半輩子,有誰願意呢,咬緊牙關走下去,不但可以免去罪名,還可以有一筆足夠自己舒舒服服過下半輩子的賞錢,他也豁出去了,咬一咬牙,忍着腳底板傳來的鑽心的痠痛,走到了大軍的最前面。

大軍迅速的通過金竹坪,蜿蜒曲折的往白虎關進發,進過南津口,次日便到達夷陵州。

第1章 停戰和談(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6章 獻身(一)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7章 夜審(三)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12章 東林黨(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3章 聖姑(一)第3章 揭開謎底(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2章 借刀殺人(四)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5章 多爾袞(二)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5章 真病(一)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7章 南下(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4章 雙賢第9章 突病(二)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5章 歸順(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9章 突病(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7章 班師返京(五)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3章 揭開謎底(五)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8章 日審(四)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3章 故人(二)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7章 有鳳來儀(一)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12章 袁崇煥(一)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7章 劫色第2章 整合(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13章 來信(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7章 李瑤情動(二)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3章 聖姑(二)第9章 青城之戰(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1章 姐妹團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