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血戰寧遠中(二)

“大帥,後金大營有動靜,好像在秘密調兵?”袁崇煥正在燈下思考眼前的出路,忽然間滿頭大汗的趙率教闖了進來急聲稟告道。

“什麼?”袁崇煥刷的一下子就站立起來,顧不上責碼趙率教擅闖之罪,拿起衣甲到:“走,快隨本帥去看看!”

趙率教等一干親衛簇擁着袁崇煥急急匆匆的爬上了城樓,望後金大營方向望去,雖然後金大營基本上將燈火都熄滅了,但還是能依稀看到營內人馬攢動模糊的情景。

“偵察的斥候回來了嗎?”袁崇煥覺得有些不對勁,難道皇太極想在這個時候攻城?

“還沒有,應該馬上就快回來了!”身旁一個遊擊看了看一直沒有動靜垂到城下的繩子回答到。

“大帥,快看!”副將朱梅指着後金大營的一角道。

袁崇煥順着他的手指看去,似乎看到有一支軍馬離開了後金軍大營。

“大帥,會不會是後金撤軍了?”參將何有綱猜測道。

“不可能,後金糧草充足,都圍困我們寧遠二十六天了,這個時候撤軍,豈不會功虧一簣,皇太極不會這麼傻的。”趙率教性格機敏,反駁道。

“快看,他們走的方向好像是在向北!”朱梅一直在觀察那支在黑暗中行軍的後金大軍。

突然天空上烏雲蓋頂,本來還可以藉助望遠鏡和點點月光看到點模糊影子,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了,寧遠城樓上衆將都露出沮喪的臉色。

“向北,那是回錦州、遼陽的路線,難道說皮島的毛文龍偷襲遼陽了?”何有綱這一次到猜得不錯,毛文龍是偷襲遼陽了,但是那兒大貝勒代善已經在那兒等着他了,毛文龍部本來戰鬥力就不強,常常打勝仗都不能殺死八旗一個兵丁,而且還是數倍於敵軍之下,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後金沒有水師,毛文龍能不能呆在皮島上花天酒地還不知道呢。

“有這個可能,不過就算皇太極分出一半的兵馬回遼陽,只要他還留下幾萬兵馬死死的困住我們,我們還是必敗無疑。”趙率教被皇太極的閃電攻擊錦州的強悍戰力嚇怕了,到現在還心有餘悸,從心裡產生了對皇太極的一絲恐懼和不安。

袁崇煥一直神色冷峻的看着後金大營,除了問了一句“偵察的斥候回來了嗎?”,一句話再也沒有說過。

“大帥,在我等衆志成城抵抗後金之際,趙率教卻說出我軍必敗,如此這等動搖軍心之語,實在是居心叵測!”監司邢慎言對趙率教的投機奉迎一向很是不滿,此刻趙率教說出這等必敗的喪氣之語,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教訓一下這個趙率教他自然不肯放過。

袁崇煥心裡明白趙率教胸中真材實料不多,但這個屬下對自己還算不錯,辦事也盡心盡力,他也是人,有普通人所有的感情,錦州淪陷,大淩河等諸城在上次寧錦戰役中被後金全部拆毀,還沒有來得及修築,致使皇太極攻下錦州之後直接南下包圍了寧遠,趙率教的責任很大,但也不能全怪他,誰能知道朝廷會突然發生變故,又有誰能有這樣的氣魄,在大敗之後還能迅速抓住戰機,以閃電的戰術攻佔錦州,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錦州等城池的丟失,況錦州丟失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還有錦州總兵吳襄的責任,他這麼想其實也是爲趙率教開脫,當初他一到寧遠要殺趙率教也是因爲考慮不周,加上錦州的丟失他也要向朝廷有個交代,因此才決定要殺趙率教,後來因爲滿桂等人不棄前嫌爲趙率教求情,這才讓他冷靜下來,殺了趙率教容易,那被俘的吳襄呢,自己斬殺了趙率教不就等於斷了吳襄的後路嗎?所以應了滿桂等人的所請,將趙率教貶爲遊擊戴罪立功。

“邢監司說的對,趙率教這等喪氣言論決不能姑息,倘如在軍中流傳,必然動搖軍心,請大帥明察。”寧遠總兵杜文煥道。

“你們,你們……”趙率教瞪着身邊諸將氣得說不出話來。

“好了,本帥知道你們都是爲了守住寧遠才說出心裡的想法,這個時候不能自亂陣腳,趙率教這麼說是有動搖軍心之嫌,本帥也不會袒護他,不過眼下用人之際,本帥就先給他繫上二十軍棍。”袁崇煥冷靜的道出處罰決定。

既然主帥都這麼說了,那麼杜文煥等人包括趙率教本人自然都躬身遵從,至少暫時沒有異議,同心協力堅守寧遠城。

“大帥,拼了吧,趁現在還有些糧草,再過幾天,恐怕我們連拼的力氣都沒有了!”大淩河總兵左輔眼珠子通紅道,在黑暗中,如同擇人而噬的野狼,他這個總兵當的實在窩囊,城池讓後金大軍給全拆了,還沒來得及重新修築,錦州一丟,他接應了逃出來的趙率教等一千多殘兵,知道大淩河根本守不住,爲了減少太多無謂的傷亡,兩人合兵一處決定退守寧遠。

“拼,怎麼拼?眼下我們總共三四萬兵馬,但大部分都是步軍,少量的車營和騎兵,就這點兵力,除了守城,與八旗的精銳騎兵浪戰,這仗怎麼打?”趙率教反駁道,反正現在也只有他敢這麼說了,而且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諸將也提不出任何駁斥之言,除了說他動搖軍心,別無他辭。

忽然間垂到城下的繩子動了三下。

“回來了!”剛纔那回答袁崇煥的那個遊擊欣喜的道。

“快,快把他拉上來,千萬不能驚動城下的辮子兵!”

那遊擊小心翼翼的在幾個士兵的幫助下,緩緩的將長繩往上收起,費了好大的勁,這纔在沒有驚動後金辮子兵的情況下將派出去偵察敵情的斥候拉了上來。

“怎麼樣,後金軍營有什麼動靜!”袁崇煥上前急切的問道。

“我,好冷,快給我點熱水!”只見這名斥候緊閉着雙眼,嘴脣已經凍的青紫,不住的發抖,袁崇煥連忙命人給他送來一碗暖湯,喝下之後才緩緩睜開了眼睛,看見最高統帥就在面前,嚇的他趕緊掙扎的站起來要給袁崇煥跪下。

這二十幾天晚上派下去的偵察的斥候,活着回來的只有三個,另外兩個在拉上來的時候被射成了刺蝟,就眼前這個完好無損的坐在眼前。

“剛纔你在皇太極的大營都看到些什麼?”

“小的是換了他們衣裳,讓他們當作死人擡進去的,大營防守很嚴,小的偷偷從死人堆了爬出來,大約是酉時三刻時分,小的看到大約有一萬後金騎兵拔營起寨,並且用粗布包裹馬蹄,一律禁聲禁火的從大營的東側開拔向北而去,小的不敢跟着,趁他們換防的時候,偷偷的跑了回來。”那斥候一口氣將前前後後一股腦說了出來。

“一萬騎兵,粗布包裹馬蹄還禁聲禁火,還向北,皇太極這是要幹什麼?”袁崇煥吩咐人將這名斥候帶下去好好的犒賞,自言自語道。

“大帥,我們與朝廷已經斷了二十二天的聯繫了,會不會朝廷有什麼動作,派大軍來救援我們了?”朱梅道。

“朝廷就算派了救援大軍,也應該從南面來,這一萬騎兵可是北上的!”左輔眉頭一皺,不同意朱梅的看法道。

袁崇煥也在想是不是朝廷有了什麼動作,才迫使皇太極分出一萬精兵去對付?

現在他們被困在城中,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該不會是滿桂不聽自己的命令,擅自從山海關出兵救援自己來了吧?如果是這樣,那就有危險了,山海關的兵力一旦分出,兵力空虛,必定讓皇太極趁虛而入,皇太極派出的全是騎兵,如果這一萬騎兵閃電繞道攻擊山海關,猝不及防之下,山海關淪陷,那可是大明的噩夢到來了,相比而言,寧遠又算什麼?袁崇煥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山海關要是落到皇太極的手裡,那死守寧遠根本就沒有用了,皇太極下一步就是厲兵秣馬,俯瞰中原!

其實皇太極聲東擊西的策略早就被袁崇煥看穿了,毛文龍小小一個東江島,兵力不足二萬,戰鬥力更是低下,如果不是因爲盤踞海島,皇太極拿他沒有辦法,不然他那兩萬人還不夠塞牙縫呢,但東江那個位置也的確重要,如果有一支勁旅駐紮在那裡,配合強大的水師,皇太極想南下就有些麻煩了,只可惜毛文龍不是那塊料子!

“城中還能湊出多少騎兵?”袁崇煥突然問了一句道。

“大概能湊出三千左右吧。”邢慎行現在管的是軍需和糧草,寧遠城有多少馬吃草他自然最清楚。

“三千就三千,傳本帥的將令,挑選三千弓馬嫺熟之兵,組成突擊營,由左輔左總兵親率,副將朱梅、參將孫祖壽、尤世祿。明日一早出城突圍!”袁崇煥臉色凝重下達命令道。

“大帥,這是爲何?”趙率教第一個發問道,衆將都不明白這個莫名其妙的將令

袁崇煥長舒一口氣道:“本帥滿桂不聽本帥將令私自出兵山海關馳援寧遠,這樣以來,山海關比然兵力空虛,皇太極使聲東擊西之策,他那一萬精銳的騎兵其實不是向北,而是在半途中折往南,繞過滿桂的援軍,目標就是中原的門戶山海關!”

衆將聽了之後均吸了一口涼氣,經過袁崇煥這麼一解釋,衆將頓時領悟過來,仔細一想果然是這樣,山海關一失,寧遠就成孤城,中原的大門也爲皇太極打開,後果不堪設想,難怪大帥會下了這個讓他們摸不着頭腦的命令,將城中的機動力量全部拿出,破釜沉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這三千騎兵如果不能衝出包圍把消息通報給滿桂撤回援兵,恐怕就大事不妙了。

;

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7章 夜審(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4章 再次和談(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六)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2章 遭受軟禁(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9章 突病(二)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2章 兵臨城下(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1章 開封第9章 微服南巡(十九)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9章 勒索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章 風雲變幻(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第10章 浴火鳳凰(三)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8章 星火基金(一)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4章 真相(五)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8章 交換(一)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9章 血戰(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8章 星火基金(一)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2章 人才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二)第1章 停戰和談(一)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五)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4章 脫身(二)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