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勳貴兩宮皆納捐,國朝上下俱驚詫

周老太后想到的則是更多,尤其是上次妙安小福寶說癡虎兒表述的那句“忙則無禍患,閒便生是非”。

便與張皇后嘆道,兩宮後族可不就是驟得富貴閒生事端麼?!

整日裡沒得事情可做,不通詩文又不熟武藝。自然是鬥雞遛狗,與那些浪蕩子一塊兒瞎混的了。

張皇后聽得老太后的話亦是感慨點頭,言道家中老父曾爲國子監貢生。

老父在世時管束極爲嚴,亦不講吃穿用度多與仕林、賢能往來於是讚譽頗多。

至老父去世兩個弟弟沒了管束,這纔開始飛揚跋扈以致多次釀成大禍啊!

再說了,癡虎兒給的車馬行那可是一門好營生啊!

既然小公爺給了皇帝一輛,自然不會忘了兩宮和太子這邊的啦。

皇后的鸞駕、太后的鸞駕,還有太子的車駕自然是都準備好的。

車駕之華麗那是自不必說的,足利鶴當時還親自上車給演示了一番。

原本給兩宮駕車的中官們,早已經被送去培訓過了。

爲了讓大家的車伕適應新式轉向馬車,張小公爺自然而然配套的成立了“駕校”。

除了學習駕駛這種新式馬車,還會告知如何保養、如何臨時修理。

當然,這暫時是免費滴買車配套服務!

兩宮之主自然也從中官、女官那裡得知了小公爺這車馬行,到底有多掙錢啊!

這還只是京師一地,全大明兩京十三省,張、週二家拿下兩地做車馬行。

那銀子還不得流水一般嘩嘩的來麼?!不會經營沒關係啊,癡虎兒的幾個弟子可都在呢!

若是能學的癡虎兒那計然之策半分,將來還會憂心生計問題麼?!

再有,此策好處便是能夠多與太子、與癡虎兒幾個弟子親近親近。

將來也算是有幾分情誼在,自己等人能熬多少年?!他們可是青蔥年少啊。

那江潮江天信、那許庭光許本謙,可都是翰林之才。

唐寅唐伯虎、徐經徐衡父現下也是入了陛下法眼的人兒,將來必有重用。

那李兆先李徵伯自然不必說了,據聞如今其才學在錢福錢與謙教導下大進!

所著策論甚至連謝木齋、張柏崖這等狀元出身的老臣,見之都擊節拍案讚賞不已。

言道若是來日開科,此子當爲狀元之才!

一念至此當下兩宮互看一眼,拍板便將此事決定下來:就這麼辦了!

次日早朝,先是內閣大學士劉健站出來上稟陝西地震事宜。

並告曰當地受災嚴重,產糧絕收恐災後亦無法支應。

李東陽則是跟着站出來表示,可由國朝支應將流民引往京師安置。

成國公朱輔此時上稟,國朝貴戚聽聞陝西地龍翻身、國庫空虛恐施救困難,因而甚敢焦心。

《國語·越語下》有云“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吾等世受皇家國朝大恩怎可不報?!

是以各家決意爲陛下、爲國朝納捐,各家所納銀錢已成賬簿。

下朝後可請戶部及內庫可依賬簿所記,往各家提取捐銀。

那朝堂上連同劉大夏、馬文升再到各部官員們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珠子:喵喵喵??這特麼神馬操作?!

這羣恨不得摳腚眼兒都吮手指的豪門貴戚,這會兒轉性子了?!

還是上次被陛下嚴厲打擊以後,全都開竅了?!

還沒等他們做出反應英國公張懋又出列上稟曰:老臣家中孫兒雖不甚成器,卻也知道憂心國朝。

於是請老臣代奏,自請爲陛下前往迎接賑撫災民以安民心。

弘治皇帝一臉肅然,端坐在龍椅上言道癡虎兒果不負朕之誇讚!

又有內官來報,太后、皇后皆言爲解陛下、國朝之憂,她們已命外戚兩家一併爲陛下納捐了。

聽得這話弘治皇帝差點兒感動的要哭了,誰是自家人、誰是外人這頓時一目瞭然啊!

卻見弘治皇帝猶豫都不帶的,直接命蕭敬與內閣準備擬旨。

敕命回京述職之前應天府提學御史方誌方信之,暫領“欽差總督陝西賑撫使”職。

命司禮監太監戴義爲監軍,大明帝國皇家軍事學院總教習張侖爲副。

司總督軍務、賑撫、接應,並安置災民事宜。

領本次殿試新科進士、武舉衆舉子並京營一部,酌期開赴迎接陝西災民入京賑撫。

同時命沿途各區域支應災民所需,待災民抵達後國朝依其耗損減免稅賦、補替。

職銜前冠以“欽差”二字明宣德時期就有了,如“欽差總督軍門”、“欽差巡按察使”。

自宣德後,欽差的分工更加細化和具體。同時也皆冠以“欽差”二字以示領敕命而行。

到了清朝就形成了我們熟悉的“欽差大臣”四字,比如虎門銷煙的林元撫。

他當時領受的職銜便是“欽差大臣兵部尚書督察御史右督察御史”,唔……很長。

馬文升、劉大夏等人見狀頓時傻眼了,按說一般內巡撫乃由吏部會同戶部推舉。

邊地巡撫則是默認由吏部會同兵部推舉,然而弘治皇帝這次居然連流程都不走直接讓內閣擬旨了。

甚至內閣三大學士、戶部尚書佀鍾、刑部尚書白昂,及新任禮部尚書張升皆無反對而稱善。

吏部尚書倪嶽、去歲剛剛升任工部尚書的曾鑑則是保持着沉默,他們顯然看出來勳貴納捐此事必有內情。

如今國朝勳貴最爲尊貴者無疑爲英國公家,成國公或許能說上話。

但要說一呼百應、衆勳貴皆服者唯英國公耳。

所以這些勳貴們突然肯納捐出錢賑撫災民,肯定爲英國公家那位癡虎兒的手筆。

人家推動此事又不惜親身往賑撫、安置災民,那有什麼好阻止的?!

國庫現在雖然進了些許銀錢,可帝國四處漏水哪兒都得花錢啊!

人家勳貴願意掏錢還要親赴接回災民,這有什麼不好的?!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也不吱聲了,現在朝堂上他們的話語權變得極小。

兵部將逐步被削權已成必然,既然如此馬文升還有啥好說的?!

劉大夏這左督御史現在基本就是個光桿司令了,手下不是在城外修造營房就是在夷州挖礦。

他這更沒心思說啥了,而且他上了好幾次奏摺希望能補充御史。

然而都被留中不發,這意思就很明白了:陛下覺着這御史=狗屎。還是沒了的好。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張小公爺都不在意,他現在已經在指揮第一批的鑄造工匠們澆灌試驗中的銅炮。

華夏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廣泛的採用了泥範鑄造工藝了,甚至還衍生髮展出來鐵範和熔模鑄造。

但張小公爺現在想做的是到十九世紀纔出現,後來鑄造業中常用的工藝——砂模鑄造!

泥範法在當時很優秀,但鑄造出來還是會因爲流動性、透氣性、密度……等等問題。

造出來的鑄炮會出現氣泡甚至坑洞,張小公爺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子門生字難扛,邃庵九邊欲平亂第六百一十八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足利妙計平紛亂,不敵妙安小嬌憨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螭虎展利器,帝臣皆心悸第六百二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貳)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一百零六章 翩翩公子踏海來,輕取扶桑攝津國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捌)第六百五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陸)第四百六十八章 歸至京師二三事,穩妥司機玉螭虎第九十四章 富貴豪遮小公爺,皮條負責老津春第五百二十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五)第七百六十四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拾)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九邊亂想初啓始,總制石淙職將停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柒)第五百四十四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中)第七百三十八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貳)第七百零三章 罪己詔下安南王,濱海地產周瑾山第一百五十二章 寶文堂前嘆癡虎,滿朝文武皆混蛋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八百零一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貳)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家虎兒要你死,虎頭太師讓你亡第二百七十三章 敵手底牌亦出盡,唯有一戰決生死第八百三十一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是弟子誰管你,嫡傳弟子才肯教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七百七十四章 鑄敵甲盔豎君威,重舉大明雄風聚(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肆)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補章)第八百七十三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鮮花着錦繁華至,烈火油烹釜欲穿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精騎三千探車陣,螭虎高塔折射雕第六十一章 王家院子,鮮血鋪地第八百六十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完)第五百九十七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一)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三百九十五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京師野豬辦營生,張家螭虎活財神第八十八章 寨門前對峙,足利戰妙安第五百九十七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一)第五十四章 陌上玉公子,直取三案首第七百四十四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拾)第三百九十六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中)第六百八十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第五百七十一章 名利從來危中取,富貴唯有險中求(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陸)第二百六十五章 將有大用謝玉田,以身爲餌玉螭虎第八百二十七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上)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十章 京師議紛紛,皇子聞其名第十三章 皇家熊娃打上門,一局一百小財神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衆教習皆兇猛,解元舉子盡認慫第五百九十八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爾等不能死,夷州要人手第六百四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柒)第一百三十一章 左臉煞筆馬伯穎,右臉青年劉叔舟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捆了陳甲升,揭出叛逆徒第五百一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並非無有聰慧者,只是未必挑明言第四百八十七章 怵目驚心九邊事,御書房內議政忙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工明確平紛亂,京師勳貴救螭虎第四十章 奪人風頭,咬我不着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捌)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下)第二百六十章 九邊消息來,國朝風雲涌第二百四十五章 護持災民錦衣衛,逼反百姓陳千戶第八十六章 欲送雪中炭不得,足利家女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傳書附銀往大內,待我功成戰妙安五百五十七章 作孽熊娃遭收拾,堅持築城朱厚照第六百七十章 佔婆之略早行至,安南之行將起航第五十八章 少年癡虎初臨陣,掌中刀快血如風第五十三章 妙安梨花槍,縣試終開考第八百二十六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下)第二百零三章 我做自嘲罵清流,老張護孫不拆臺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六百六十二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無路莽應龍(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補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熊娃終得試火炮,大馬猴子朱厚照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諮政元老院,再釐帝國三司法第七百六十六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上)第八百零三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肆)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一百四十五章 家中規矩需有變,癡虎御前再獻寶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伍)第八百五十九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狐狸多算計,暗裡行棋鬥不明(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有千結李福達,撒金布銀進通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