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

爲了保護姜維的安危,謝牽方纔已經來到了姜維的背後。

近在咫尺的距離讓謝牽成爲宴廳內,最早以及聽得最清楚姜維那句話的人。

而自小博覽羣書長大的謝牽,當然也知道姜維的那句話脫始於何處何人。

那句話脫始自傅介子的“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數百年前傅介子奉漢大將軍霍光之命,出使樓蘭國。

爲了震懾心懷不軌的西域諸國,傅介子當機立斷於宴席間斬殺了樓蘭王。

斬殺樓蘭王后,面對不斷包圍過來的王室貴族及衛兵,傅介子便昂首挺胸得當衆喊出了這麼一句話。

而就是憑藉着這麼一句話,傅介子以幾人之軀,硬生生地逼退了數百衛兵地包圍,最後更是大搖大擺地安然走出樓蘭國都回到長安。

傅介子是涼州人士。

加上他的這等事蹟太過傳奇,傅介子數百年來一直是涼州士人膜拜的對象。

謝牽在以往當然也是膜拜傅介子的士人中的一員。

原本謝牽以爲,古人的事蹟只能膜拜追尋,卻再難複製。

但在今夜,謝牽看着那個偉岸年輕人的背影,他的心中卻不由得浮現了一聲重重地感慨。

“今夜,得見傅君也!”

別看傅介子斬殺的是樓蘭王,而姜維斬殺的只是一區區將領。

可華夏向來強大,平心而論,當年樓蘭王手中握有的軍事力量,還未必比的過當下的王生。

從這點來說,謝牽在心中將姜維與當年的傅介子相提並論並不爲過。

而在這聲感慨後,謝牽不禁又想的更多了些。

今夜姜維做的事,將來定然會與傅介子一同名留青史。

但當年的傅介子,與今夜的姜維之所以能夠成事,靠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膽略。

最重要的是,他們身後分別站着兩位令世人畏懼的大將軍。

傅介子背後站着的是被稱爲大漢之明月的大將軍霍光,而姜維背後站着的則是威震當世的糜暘。

若說故大將軍霍光是大漢的皎皎明月,曾經爲大漢指引過前進的道路。

那麼當世的大將軍糜暘則是大漢的熠熠夏日。

夏日之下,一切魑魅魍魎都必將化爲齏粉。

這不是謝牽心中對糜暘的吹捧,而是建安二十四年以來,糜暘一直在做的事。

那位大將軍正在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正一點點地讓那個強漢慢慢復興。

強漢,將歸矣。

這一刻,謝牽的心中不由得變得澎湃了起來。

因爲他現在也是漢臣!

讀過史書的謝牽,自是知道大漢在鼎盛時期,那是何等的輝煌與驕傲。

誠然曹操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能夠在明面上,讓大漢從華夏正朔的寶座下暫時退下。

但惶惶大漢,統治天下四百餘年,他在世人心中的影響,又豈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他只是一直隱藏在,世人的心中深處而已。

他只是需要一位英雄,在世人心中重新喚醒他而已。

而當下關中夏季已至,屬於大漢的夏日之陽,自然也來了。

想到這裡的謝牽,精神變得一振。

他在看到宴廳內的百餘魏軍精兵盡皆放下手中武器,擺出一副投降的姿態後,他便上前對着姜維獻言道:

“伯約,王生已死,敵軍軍心已喪,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之前謝牽心中還覺得自己可以與姜維平起平坐,畢竟他不僅是姜維的叔父,還是略陽縣的執掌者。

但現在謝牽心中,已經全然沒有這種想法。

謝牽現在只將自己當成姜維的一位謀士,願意爲他出謀劃策。

這種轉變並不突兀,只因姜維是糜暘派來的使者。

姜維倒是沒有察覺到謝牽的轉變。

但姜維知道謝牽說的是有道理的,於是他點頭對謝牽言道:

“接下來,還要多拜託叔父了。”

面對姜維的請求,謝牽微微一笑後,便帶着一衆縣兵走出了宴廳之外。

大將軍將至,他接下來一定要好好表現。

是曹魏的餘孽,還是大漢的復興之臣,看的不就是他接下來的表現嗎?

等謝牽離開宴廳內之後,姜維命人取來一個木盒,然後他將王生的首級放了進去。

這是他給糜暘的禮物,得好好保存。

在做完這件事後,姜維下令將方纔那幾位帶頭鼓譟的王生族人紛紛拿下。

儘管當下的局面利於他,但姜維不會放過任何不穩定的因素。

在宴廳內的縣兵捉拿那幾位王生族人的時候,他們高喊着想讓往日的同袍一起反抗,可惜當下任他們喊破了喉嚨,也沒人上前襄助他們。

不僅如此,宴廳內一些機靈的魏軍,見姜維有意要擒拿那幾位王生族人,他們還主動幫助縣兵將那幾人擒下。

要不是那些魏軍動作太快的話,想來不久後宴廳內一些善武的賓客,也會很樂意幫姜維這個忙的。

謝牽的想法是普通人的想法。

而當下的宴廳內,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了。

在完全控制住局勢之後,姜維的目光捕捉到了宴廳外的一道人影。

那道人影正是滿寵。

滿寵所在的偏廳,與宴廳只有幾步之遙,剛纔宴廳內發生那麼大的騷動,滿寵不可能聽不到。

可他卻要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方纔想着過來看上一眼,這不是滿寵膽小,是他不想與姜維爭功。

畢竟以滿寵的老辣,哪怕今夜沒有糜暘大勝的消息,憑藉滿寵之前的佈置,今夜的局勢就不會失控。

更何況今夜還有着滿寵的神助攻呢?

姜維在看到滿寵的身影后,他感激地對滿寵一拜。

以姜維的聰慧,他當然不難猜出,方纔滿寵在暗中對他做的幫助。

若無滿寵的授意,信使是絕對無法進入略陽縣城的。

而滿寵在看到姜維對他的一拜後,他的臉上流露出了笑容。

隨後在姜維詫異的目光中,滿寵竟也對着姜維微微一拜。

以滿寵在世間的名望,他的這一拜是很貴重的。

況且在姜維看來,滿寵沒有理由要對他拜謝。

只是這是姜維的想法,卻不是滿寵的想法。

滿寵會對姜維一拜,不是他的客套,更不是他要討好姜維。

他是真的在向姜維致謝。

一直在門外站着的滿寵,是聽到了姜維的那句“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族矣!”的話的。哪怕滿寵的身份,比宴廳內的人都高出了一大截。

但當他聽到這句話時,他心中的感慨並不比謝牽少。

而與謝牽相比的是,滿寵的心中還多了不少唏噓。

想當年,他不也是漢臣嗎?

年輕時候的他,心中也曾想過要匡扶漢室。

滿寵的拜謝,是在謝姜維今夜讓他得以重窺,昔日大漢的一二煊赫國威。

這種感覺久違了。

但意外的是,卻格外的讓人舒適。

現在滿寵好似有些明白了,季漢中人這數十年來一直在堅持的,到底是什麼了。

在略陽縣發生着一場驚變的時候,街亭處的魏軍大營也不好受。

只是相比於略陽縣內衆人的震驚,魏軍大營內的一衆魏軍,卻是在心頭籠罩着一股悲哀的情緒。

前幾日,魏軍在漢軍大營外,被漢軍大敗。

那一戰,單單上萬的洛陽中軍就折損過半,更不用提那喪生在烈焰中的大量魏軍了。

儘管具體的戰損人數還未統計出來,但魏軍大營中的每個人都知道,那一日的大戰,他們遭受到了重創。

這樣的境地,怎麼會不讓一衆魏軍感到悲哀呢?

明明是進攻一方,卻被打成這個鬼樣子,實在是令人痛徹心扉。

而相比於尋常的魏軍,曹彰的心中悲哀更甚。

或者說,曹彰心中的情緒應該是悲憤纔是。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曹彰並不想承認自己無能。

但以當下魏軍獲得的結果來說,曹彰那一日的進攻之舉,的確是將魏軍帶入了危險的境地中。

因爲心中的悲憤,曹彰這幾日一直將自己關在大帳內。

當然性格剛猛的曹彰,倒不會因爲這一敗而一蹶不振。

曹彰之所以將自己關在大帳內,爲的是逼迫自己想出一個能夠扭轉劣勢的辦法。

曹彰知道,若是他再不盡快想出那個辦法,那麼街亭他就守不住了。

對,就是守。

那日大敗後,魏軍已經失去了進攻漢軍的本錢。

在這種情況下,魏軍能夠守住街亭就已經是萬幸了。

曹彰是有志氣的,可惜饒是他連續數日苦思冥想,但最後他還是未想出一個能夠扭轉劣勢的辦法。

在曹彰閉門不出的時候,全軍上下只有張郃能夠見上曹彰一面。

今日張郃帶着統計出的那一日的戰損情況,再次來到曹彰的大帳內。

只是張郃在看到披頭散髮的曹彰後,他並沒有將懷中的文書呈給曹彰。

張郃不想在這個時候,再給着曹彰一個重擊。

張郃的到來吸引了曹彰的注意力,不疑有他的曹彰擡起佈滿血絲的眼睛望向張郃問道:

“可是略陽有消息傳來了?”

這是曹彰近段時日來,最爲關心的一件事。

曹彰到底是名將,一場大敗並未讓他喪失基本的判斷力。

略陽是魏軍的後勤通道所在。

略陽安穩,魏軍不僅依舊能得到糧草兵力的補充,還能讓己方隨時有着退路。

所以只要略陽不丟,就算漢軍再如何驍勇善戰,那麼魏軍就不算進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中。

曹彰能知道這一點,張郃自然也知道。

面對曹彰的詢問,張郃立即拱手回答曹彰道:

“數日前郃就派出信使前往略陽,想來應該就在這幾日,略陽縣長謝牽及我的部下王生就能得到軍情。

到時候王生若率數千鐵騎前來支援,我軍就還有一戰之力。”

張郃的話,讓曹彰心中擔憂的情緒平復了不少。

對於張郃部下鐵騎的戰鬥力,曹彰是見識過的。

那一日的大戰中,最後若不是張郃親率鐵騎斷後掩護步軍撤退,恐怕魏軍大營早就被漢軍攻破。

就連他自己也很可能會死於亂軍之中。

如果王生真能率數千鐵騎來援,那麼不說攻下漢軍大營,至少魏軍大營的保障是有的。

可曹彰卻覺得糜暘,應該還留有後招。

故而他又馬上出言提醒張郃道:

“再派出信使催促王生,讓他儘快率騎軍來援。”

“另外再上書朝廷,請求陛下增派兵力支援街亭。”

在聽完曹彰的軍令後,張郃想起當下大營內流傳的悲傷情緒,他並未將一些將領的請求告知給曹彰。

那些將領想請求曹彰退兵。

大敗一場後,魏軍的軍心大損,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有着退兵的提議冒出來。

可張郃知道,這種提議曹彰是一定不會接受的。

就算是他,也不可能會在當下退兵。

原因很簡單,以當下隴右的局勢,街亭的魏軍不是想退就能退的了。

誠然,當初張郃率軍趕到街亭,是爲了進入隴右支援遊楚。

只是現在遊楚已經投降漢軍,街亭的這支魏軍,從表面上看已經失去了作戰目的。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街亭不僅是魏軍進入隴右的通道,也是漢軍進入安定郡的要道。

要是街亭的魏軍撤離,那麼再不受到阻礙的漢軍,便可長驅直入安定郡。

到了那時候,糜暘便可逐步蠶食安定郡,從而回軍將背後的河西走廊佔據。

河西走廊既是曹魏控制西域的戰略通道,更是天下間一處得天獨厚的牧場。

一旦讓糜暘攻佔了河西走廊,那麼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對曹魏都是極爲不利的。

這種不利的局面,對於任何忠於曹魏的有識之士來說,都是不願意看到的。

除此之外,若是要是順利讓糜暘突破街亭,那麼就算河西走廊糜暘短時間內拿不下,但曹真那支大軍的安危怎麼辦?

現在關中漢軍與魏軍主要呈對峙的局勢,而對峙的地點一個是街亭,另一個便是上邽。

這兩個地點背後有着要道相連。

以糜暘那天馬行空的用兵風格,誰能保證他在突破街亭後,不會急行軍繞道至曹真大軍的背後,與劉備的大軍合力對曹真進行前後夾擊?

曹真單單與劉備對峙,就難以取得什麼大的優勢,等到糜暘率軍趕到後,那結果還會有懸念嗎?

綜合以上的擔憂,當下街亭魏軍是絕對不能放棄的。

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63章 空城計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1章 江陵城中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請假一日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訂婚啦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106章 公安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