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

曹洪雖未拿下祁山,但之前在他的猛烈攻勢下,駐守祁山的漢軍損失不低。

石苞手中的兵力本就不多,在被連番的消耗之下,更加難以率軍出軍營野戰。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曹洪在留下數千兵馬遮掩要道後,就率領着大部的魏軍來到劍閣之外。

曹洪的自信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能將祁山的漢軍打的出不了軍營,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勝利不是。

儘管曹洪能做到這一點,大多是憑藉着他手中優勢的兵力及犀利的攻城利器。

而曹洪之所以會冒出突然拿下劍閣的想法,也在於他知道現在劍閣中的守軍並不多。

劍閣的城防之完善,曹洪自然是知道的。

可若劍閣的守軍兵力不多的話,那他倒不是不可以試上一試。

只是由於之前陽平關的教訓,這讓曹洪倒也多了幾分小心。

曹洪找來了楊阜,對他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楊阜自得知曹真受傷後,心性敏感的他一直有着忐忑,所以在聽到曹洪的想法後,百般思索之下,他同意了曹洪的想法。

劍閣中守軍兵力不足這是事實,劍閣守將也不是季漢方面有名的戰將,這兩點是楊阜同意曹洪的基礎。

但楊阜之所以會同意曹洪,還因爲他心中的自疑。

就算曹真因爲陽平關之事遷怒於他,可楊阜也是十分了解曹真爲人的,曹真從某些方面來說,算是個十分大度的人。

當今天子曹丕爲太子時有四位好友,其中有一位名爲吳質。

吳質性格孤傲,因爲曹真身軀肥胖,吳質在以往曾多次羞辱曹真過。

曹真每次都氣的咬牙切齒。

可曹真卻並未對吳質如何,這並非是曹真不想,也不是曹真沒能力辦到這種事。

曹真之所以一直未對吳質下手,原因就是看在吳質能幫助曹丕奪嫡而已,對於有用的人,曹真一向不吝嗇他的溫情與寬容。

而是否有用,不就是通過功勳判斷的嗎?

只要他能協助曹洪拿下劍閣,那自然是大功一件,曹真是一定會原諒他的。

而就算曹洪未攻下劍閣,以魏軍的實力,只要不中敵人奸計,那麼也不會有大的損失。

既然如此,爲何不試上一試呢?

曹洪雖然不知楊阜爲何會轉性支持他,但得到楊阜支持的他還是十分開心的。

儘管對楊阜不喜,可楊阜也算是一位智士,他都同意自己的攻城計劃了,那就說明攻取劍閣的計劃有可取之處。

曹洪不是個拖泥帶水的人,說幹就幹。

在領軍到達劍閣外的當日,曹洪便下令加緊打造安裝相應的攻城器械。

並且爲了讓自己的大軍看起來更有威懾力,也爲了徹底阻斷漢軍從劍閣支援漢中的通道,曹洪下令全軍沿山道綿延數裡紮營。

當數萬魏軍在劍閣外風風火火開始紮營的時候,他們的動作自然瞞不住劍閣內的劉封。

這幾日劉封也未曾閒着。

在以雷霆手段除去劍閣原守將之後,劉封便徹底控制住了整個劍閣。

而後劉封馬上派人開始認真審查起,劍閣內到底還有多少可戰之兵。

不仔細審查還好,仔細審查之後,劉封氣的真的想再殺一遍劍閣原守將。

籍冊上記錄劍閣守軍有五千,但最後由親信報上來的實際人數,在除去老弱與空頭名額之後,既然還不足四千之衆!

將近有五分之一的軍士,都是劍閣守將虛報出來的!

這怎麼能不讓劉封感到憤怒?

可是憤怒歸憤怒,劉封也只能無奈的接受這個事實。

不過還是有個好消息的。

儘管劍閣原守將因爲自己的慾望,虛報了許多軍士的存在,但那些真實存在的軍士,可都是當年劉備留在劍閣中的精兵。

這也正常,任何朝代都有着貪官污吏的存在。

可在一個王朝的初創時期,也不可能說貪污的行爲,會導致一個戰略要地中的軍士都是酒囊飯袋。

這一點讓劉封的心中浮現起了些許安慰。

可就在劉封心情剛剛有些好轉的時候,他便收到了曹洪率大軍到達的消息。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劉封趕緊放下手中剛剛整理出的新籍冊,跟着副將來到了劍閣的城頭上察看魏軍的動靜。

在劉封到達城牆上之後,魏軍已經在曹洪的命令,開始沿着山道修築着軍營。

將近十萬人(加上輔兵)在山道中的砍樹建營舉動,引起了漫天風塵。

而那漫天風塵一眼望去綿延數裡,這從側面映證着魏軍的大營在將來有多麼廣袤。

意識到這一點後,不止城牆上的漢軍,就連劉封的臉色也十分凝重。

他沒想到曹洪會來的這麼快。

儘管從之前的情報中劉封知道,曹洪手中最多隻有三萬魏軍,可那只是正兵的數量。

劉封自成年以來,就經常與魏軍作戰,對於魏軍的建制他是十分了解的。

按照曹操生前的規劃,一名魏軍正卒往往會搭配三名左右的輔兵,可若是是魏軍中軍這樣的精銳,相對應配置的輔兵人數將會達到五人。

所以曹洪來日能用來攻城的兵力,最低也是十萬之衆。

有史以來,攻城的行爲,輔兵也是可以完成的。

十萬對四千,哪怕己方有着劍閣這座堅城爲依託,哪怕劉封打過不少惡仗,但他的心中還是不由自主的犯起了嘀咕。

想到此,劉封一臉凝重的走下城牆。

他並沒有將他心中的推斷說出來,這隻會引起關內人心的進一步震盪。

劉封在回到關內的大帳中後,便開始思考着對策。

劉封前半生雖經歷過不少戰事,但他是劉備在新野時成爲劉備的繼子的。

他真正初次領軍,是劉備佔據江夏的時候。

那一年正是赤壁大戰的時期,從那之後劉封或跟隨劉備,或單獨領兵,一直承擔的都是攻擊的作戰任務。

並且那些作戰任務,說實話大多都沒有太大危險,更多的是劉備對劉封的一種歷練。

至於守城這種稍有不慎就會身死的苦差事,劉封過去是一次也沒經歷過。

守城這種事,他是真的沒有經驗。

可一想到劉備對他的囑託,劉封心中就從未有退縮之意。

劉封一直在思索着敗敵之策。

儘管劉封前半生的戰功,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於劉備的培養得到的,但不得不說,知人善任的劉備能花大力氣培養劉封,這就說明劉封對戰爭的天賦並不差。

而劉封也是個很善於學習的人。

劉封在思索敗敵之策的時候,他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近年來,在天下間最著名的那場守城戰例——公安之戰。

公安之戰不要說在近年來,就是在數十年戰亂不休的天下間,也是一場極爲成功且著名的守城反擊戰例,並且這場戰例對當世的格局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

公安一戰令江東元氣大傷,數年之內都無法恢復元氣。

這一戰的最大意義在於,讓江東孫權從此對大漢稱臣納貢,徹底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也讓大漢能夠集中全部的精力,應對北邊的強敵曹魏。

可以說若沒有這場大戰,大漢就沒有接下來的西城大戰與襄樊大戰的勝利。

自這一戰發生後,天下將領凡是守城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這場戰例,想着從其中學到些什麼。

劉封自然也不例外。

而身爲劉備兒子的他,也更能知道那場公安大漢前後的全部始末。

當回憶起公安之戰的全部細節後,劉封很快就從其中得到了啓發。

糜暘當初一開始是怎麼打公安之戰的呢?

當年呂蒙先是派出江東大將孫桓作爲先鋒前往公安,而當時的糜暘力排衆議決意親自領軍出城迎擊孫桓所部。

據關平後來的講述可知,糜暘當時這麼做的目的在於一句話——守城,守得便是人心。

後來發生的事,也完全證明了糜暘的判斷。

在擊敗孫桓所部後,公安的軍心得到了極大的提振,併爲將來的連續數月抵抗吳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當下劍閣面臨的情形,雖與當年公安面對的有着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

在曹洪率數萬魏軍到來後,劍閣的軍心,顯而易見的受到了極大的波動。

若是不想辦法儘快提振劍閣內的軍心的話,那麼劍閣是沒辦法長守的。

而當下的劉封,有沒有可能做到主動出擊魏軍並且取得勝利這一點呢?

是有可能的。

或許曹洪是宿將,不會像年輕的孫桓一般,犯下輕敵的致命錯誤,但現在曹洪大軍正處於安營紮寨的過程中。

魏軍人數是多,但他們人數越多,代表着他們想在狹窄的山道中安營紮寨,就越是要耗費許多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中,魏軍大部都會處於陣型雜亂的狀態之中。

這一點,便是劉封的機會。

優秀的將領,會善於學習優秀的戰例,但學習絕不是一味的模仿!

在想到這一點後,劉封的精神開始振奮起來。

他是不善守,但兵無常勢,他爲何一定要執着於守城呢?

精神振奮起來的劉封,讓人召喚來心腹將領,開始具體商討起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就在漢中的戰局呈現漢魏兩軍相互對峙的態勢之時,剛剛隨同大軍到達陰平縣外的姜維,也出乎意料的收到了兩封信。

經過多日的修養,姜維腿上的傷勢已經痊癒,這讓他能夠再度隨軍參戰立功。

可姜維剛到陰平縣外,他便收到了楊阜送來的一封信。

這是從陳倉出發之後,楊阜第一次主動聯絡姜維。

對於自己的恩主來信,姜維還是十分重視的。

當他打開楊阜的來信看過之後,發現信中並沒有異常的內容,楊阜在信中只是讓他一定要好好跟隨郭淮建立功勳,爭取得到郭淮的賞識。

楊阜之所以會寫這封信,還是因爲他心中的自疑。

自疑之下的人,難免會想尋找盟友,而郭淮便是楊阜心中最好的盟友。

楊阜讓姜維爭取立功,一方面是爲姜維好,一方面是爲讓郭淮繼續賞識姜維,最好能將姜維引爲心腹。

這樣縱算將來曹真想處罰他,憑藉着同爲世家及姜維的紐帶關係,郭淮也會在曹真面前爲他美言。

當然姜維並不知道楊阜寫這封信的緣由,他只以爲楊阜只是單純的叮囑他要多爲大魏立功,於是姜維將楊阜叮囑的話,深深地記在了腦海中。

若是楊阜的這封信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話,姜維收到的第二封信則是讓他詫異不已了。

這封信是來自於陽平關,是糜暘親自寫給姜維的。

姜維在得知糜暘有信件送給他後,整個人都是懵懵的。

儘管志向遠大的姜維暗自在心中將糜暘當做他的敵手,可在明面上糜暘與他的地位、聲望猶如雲泥之別,姜維實在想不到糜暘爲何會突然寫這封信給他。

在收到糜暘來信的一瞬間,姜維心中不禁浮現一個想法:

“漢白鹿竟知天下有幼麟乎?”

除去疑惑與驚訝之外,姜維心中還有着竊喜與激動。

糜暘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能得到這種人物的親筆來信,這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呢?

在複雜的心情之下,姜維打開了糜暘的來信。

看完信中的內容後,姜維得知了糜暘寫這封信的緣由——原來是那次與馬超的交戰後,馬超因爲賞識他特意將他的存在告知給了糜暘。

而糜暘在得知他能得到馬超的賞識,並且得知他的父親是爲了守護大漢國土而戰死後,便動了心思想寫信與他相交。

儘管糜暘的理由不是那麼站得住腳,但姜維最後還是選擇相信。

畢竟季漢中的人,是一羣富有理想的人,他們會對大漢忠臣之後有着好感很正常。

就像當年劉備選擇劉封爲他的繼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重劉封乃是忠義之後。

不然天下間漢室宗親那麼多,劉備又何必選擇一個外姓人作爲繼子?

劉備都有這樣出乎意料的舉動,身爲他弟子的糜暘有類似的行爲,那更是正常至極了。

況且若不是這個理由,糜暘爲什麼會突然寫信給他呢?

難道是想要千方百計的拉攏他?

這無疑是個笑話。

姜維雖自傲,卻不自大。

他與糜暘之間的身份差距太大,能讓糜暘動心思拉攏的人至少也該是郭淮那個層面的人物。

像他這樣有些名聲的雋才,益州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糜暘完全沒理由這麼看重他。

在去除心中的疑心之後,姜維便開始書寫起給糜暘的回信。

當世是極爲看重禮節的,糜暘這種大人物突然來信,姜維無論如何也得回信一封以示感謝。

守禮是身爲一個世家子弟最基本的操守。

但姜維不知道的是,在他的回信還未發出的時候,糜暘給他寫信的這件事,就已經被郭淮知道了。

也許是上天眷顧大漢,在糜暘書信到達的時候,楊阜書信也在這幾日到達。

在得知楊阜與糜暘短時間內皆不約而同給姜維遞送書信後,郭淮的眼睛眯了起來。

他從來不相信巧合。

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