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

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

吳懿所理解的政治本質,便是交易。

這是他自小家族長輩便告訴他的道理。

由於從小浸潤在這種思想中,所以吳懿成人後的作風無一不展露着這種特點。

而以往他所做的那些各取所需的交易,也都爲他帶來了不小的利益。

敢於投機、善於交易這種作風不僅是吳懿有,可以說當世絕大多數士族出身的人都有,所以不能以此來論斷吳懿是好是壞。

數十年來的作風,已然讓吳懿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

他知道他出手保住鄧賢的必要性,但他也知道在今日法邈光明正大抓捕鄧賢的情況下,鄧賢是一定會受到嚴懲的。

只是嚴懲有很多種,縱使放下死罪的鄧賢也不一定會死。

關鍵就在於他能拿出什麼樣的籌碼。

吳懿自認爲他目前拿出來的籌碼,足以打動坐在他身前的糜暘。

以他的威望,以他的地位,若他以後在梁州對糜暘唯命是從,那麼整個梁州中還有誰能掣肘糜暘?

這樣的誘惑,想來沒有一個男人能夠不動心。

吳懿料的沒錯,他提出的這個交易成功打動糜暘了。

到了這一步,糜暘才知道今日吳懿求見他,就是要和他做交易的。

糜暘知道吳懿爲何要執意保下鄧賢的性命。

穿越來當世已有數年,加上有着前身的記憶,糜暘的思想已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或許以後世的觀念來看,鄧賢犯下死罪是一定要被處死的。

就連吳懿爲保住鄧賢性命而私下交易也算是一種犯罪,但是就算不提當世親親相隱的傳統,就說如今的社會體制是封建社會。

在封建社會中,吳懿的行爲是再爲正常不過的事。

糜暘要想在當世有所作爲,他就必須要融入當世,不能再完全以一個現代人的目光來處理事情。

所以糜暘對吳懿的行爲是表示理解的,甚至他心中對吳懿提出的籌碼也有着心動。

只是在認真思考一番後,糜暘卻在吳懿目光的注視下,緩緩地搖頭。

看到糜暘的這副動作,吳懿不禁心急起來。

他不明白糜暘爲何拒絕。

以糜暘的身份與權勢,他想保住鄧賢一命,只是一句話的事而已。

而且他並沒有要糜暘寬宥鄧賢,只要保住他一命即可,吳懿自認爲他提出的要求,已經算是很低的了。

再加上他所提出的籌碼,糜暘怎麼會拒絕他呢?

情急的吳懿想着繼續上前說動糜暘。

但他的舉動卻被糜暘身後的丁封怒目所阻。

見丁封對他怒目而視,吳懿方纔後知後覺的發現他剛纔的行爲有些逾矩了。

他連忙止住了自己的腳步。

不過雖然停下了自己的腳步,但吳懿心中焦急的心思卻一點未少。

情急之下,吳懿脫口而出道:“牧伯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儘管提出來。”

吳懿現在以爲糜暘拒絕他,乃是因爲他的籌碼不夠。

吳懿誤解糜暘了。

若說糜暘之前的所作所爲是完全爲了滿足個人權欲的話,那麼吳懿所提出的籌碼一定會讓糜暘答應這個交易。

可是糜暘的本心並不是如此。

看着身前的吳懿臉上的焦急之色,糜暘站起身來主動朝着吳懿走去。

糜暘本就比吳懿高一個頭,再加上現在是吳懿有求於糜暘。

所以當吳懿看到糜暘朝着他走來時,見糜暘臉上嚴肅的臉色,吳懿不禁被糜暘身上所展現出的氣勢所逼退數步。

糜暘察覺到這一點後,及時止住他的腳步,並沒有繼續朝着吳懿走近。

就這樣在整座大殿中,目前梁州中地位最高的兩位漢臣,隔着數步互相對望。

對望一會後,糜暘對吳懿問道:“吳公今日所求,我並不奇怪。

若是鄧賢犯下其他罪行,我都會考慮吳公的所求,但今日鄧賢所犯之罪,至少在我這裡就是不赦之罪。”

當糜暘擲地有聲的說出“不赦之罪”四個字後,吳懿臉上流露不解之色。

“爲何?”

吳懿是真的不理解糜暘的話。

鄧賢是犯了軍法不錯,但以往罪行比鄧賢更嚴重的將領被赦免的例子也不是沒有過,既然有先例,糜暘爲何就不能做這種事。

面對吳懿的疑惑,糜暘輕笑了一聲,他對着吳懿問道:“吳公知道今日城外的大營中,發生什麼事了嗎?”

見糜暘如此問,吳懿更是一頭霧水。

糜暘將魏延平定兵亂的事告訴了吳懿。

而吳懿在聽完這件事後,臉上的疑惑之色頃刻間轉爲震驚之色。

吳懿也是帶兵的將領,當然這件事要是處理不好的話,危害有多大。

在吳懿臉上流露出震驚之色後,糜暘負手繼續對吳懿言道:

“夫軍國之弊,以結黨相連,壞法亂度爲先。

吳公或許以爲鄧賢所犯之罪行,僅僅是一貪腐之罪,並未害人性命,更未有危害大漢社稷之舉,故可求,可赦。

吳公或許還以爲人皆向利,故鄧賢貪腐行爲乃是人之常情。

但是吳公卻忽略了一點,貪腐一行,則結黨必隨,結黨一生,則軍法綱紀必被置若罔聞。

兵者兇器也,若無綱紀約束,則將來必有大禍發生。

鄧賢爲漢中軍正,卻知法犯法,已然罪加一等。

更爲重要的是,他參與縱容軍中貪腐一事,已然在悄然間動搖着我軍根基。

今日大營中數十逆將動亂之事,就是最好的明證。

以我的權力,我可以饒鄧賢一命,以我的權力,我亦可以完全赦免鄧賢。

憑藉我現在的威望,要想堵住悠悠之口,無非尋找一些緣由即可。

但若是我對鄧賢有寬宥之舉,衆人悠悠之口可堵,諸將爲禍之心卻必會悄然滋生。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今日不殺一鄧賢,諸將的僥倖之心就會大起,來日就會有更多的鄧賢藏在大軍中,用我大軍的根基來滿足他們的私慾。

而大軍中的諸將除去軍職外,大多還兼有政職,嚴厲的軍法都不怕,來日他們還會怕國法嗎?

一旦等貪腐之事盛行梁州的軍事、民事中,國將不國,軍將不軍,我便是梁州的千古罪人。

當日陛下在離開時曾對我告誡過一句話:梁州治亂,在我一人。

我想讓梁州大治,並不想梁州生亂,所以鄧賢必死。”

將心中的所有想法都對吳懿說完後,糜暘最後直接宣判了鄧賢的死刑。

毫無半點轉圜餘地。

數年以來,糜暘的觀念已然與當世人十分相似,但這並不代表他完全忘記了後世的一切。

以當世人的觀念來說,接受吳懿的交易對他是最有利的。

只是有着後世見識的糜暘,他是不會答應與吳懿的這個交易的。

而吳懿在聽完糜暘的話後,特別是在知道糜暘堅若磐石的態度後,他最後只能無奈的閉上了眼。

他想起方纔對鄧賢所做的承諾,他很想履行他的承諾,但現在他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更好的籌碼他不是沒有,只是在糜暘心中,誅殺鄧賢一事根本就不是可以用來做交易的事。

這也許便是糜暘與當世的肉食者之間最大的不同。

仰望着身前果決敏銳的梁州牧,吳懿的臉上的失望之色清晰可見。

不過吳懿並不是胡攪蠻纏的人,他也不是會威脅糜暘的人,感到失望的吳懿有些失神地對糜暘一拜,然後就要離去。

可就在吳懿轉身之際,糜暘卻輕聲叫住了吳懿。

在被糜暘叫住之後,吳懿停頓住身形。

他本以爲糜暘叫住他是想說些安撫他的話,但是糜暘接下來的話卻讓吳懿驚出了一聲冷汗。

“益州士林盛讚吳公高勁,泛愛衆,可稱仁。”

“只是我若記得沒錯的話,陛下在聽到這句話,曾感慨過:“惜其泛愛”。

還望吳公回府後,能以這句話爲戒。”

聽到糜暘所說的之後,吳懿的臉上適時浮現驚疑之色。

高勁一詞指的是人品德高尚,而糜暘所說的“泛愛衆,可稱仁”乃是由《論語》中的一句話改變而來。

其中泛愛講的是博愛,與任何人都親善友好。

若從字面意思來看,益州士林對吳懿的評價可謂是很高。

但就是這很高的評價,被劉備加上一個惜字,意思可就是完全變了。

泛愛可以理解爲博愛,也可以理解爲面面俱到,特意廣結善緣,毫無堅定立場。

這種性格特徵,也可以從吳懿今日所爲看出。

明知鄧賢犯下的是死罪,卻爲了維護自己的政治資源,而來向糜暘求情。

吳懿的這種性格特徵,若放在一般大臣身上,不算得什麼大事。

但是吳懿是劉備的外戚,是東州派的領袖人物之一,這兩重身份恰恰需要的是堅定的立場。

例如糜暘是劉備的外戚,卻與一向心懷鬼胎的益州大臣不對付。

這件事整個大漢都知道,但大漢第一老好人糜竺,從未因此說過糜暘。

還例如法正與李嚴這兩個東州派大臣。

李嚴倒還好,只是經常有欺辱益州大臣的情況出現。

法正在世時,那可是打着“睚眥必報”的旗號,直接對益州派大臣動刀子的。

但法正與李嚴的行爲,劉備就當不知道一般,反而因爲他們這樣的行爲,對他們越來越信任。

而吳懿呢?

兩種身份皆有的他,本該更加堅定立場的他,卻跟益州大臣如膠似漆。

甚至當初吳氏能成爲劉備的正妻,也是吳懿尋找到益州大臣的協助才成事。

吳懿的這種種行爲讓他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讓劉備對他的信任越來越少。

歷史上身份地位高於李嚴,能力並不比李嚴弱的吳懿,卻被劉備安排託孤大臣時視而不見,原因就在這裡。

甚至現在的吳懿漸漸被排擠出大漢的核心圈子,也正是這個原因。

不是他能力不佳,是他的態度與立場很讓人疑惑。

論對政治的敏銳,吳懿並不比常人低。

以往他只是身在當局中所以不知道這點,但現在有糜暘這個旁觀者的點撥,吳懿很快就明白了劉備那四個字的利害之處。

怪不得他爲何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

在明白這點後,吳懿內心中驚懼不已。

伴君如伴虎,劉備現在對他心存疑慮而不加重用。

但若將來隨着劉備內心中疑慮的增加,難保劉備就只是對他不重用。

但吳懿內心驚懼的同時,他也用十分不解的目光看向糜暘。

爲何糜暘會告訴他這點?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以他與糜暘之間那敏感的關係,都不應該是糜暘提醒他這點纔是。

面對吳懿疑惑的目光,糜暘笑而不語。

他不顧吳懿想知道原因的熱切目光,揮了揮手讓丁封送吳懿走。

看到糜暘的舉動後,丁封立馬來到吳懿身前,做出手勢請吳懿出去。

看到丁封的手勢及他嚴肅的神色,吳懿不得不在丁封的注視下緩緩退出大殿。

當吳懿一步三回頭的走出大殿之後,大殿外的吳班見狀立馬迎上前來。

吳班迎上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詢問吳懿結果。

只是這時吳懿哪有心情回答吳班這個問題,他現在腦海中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着糜暘告訴他這點的用意。

在不斷的思考之下,吳懿聯繫糜暘入主南鄭以來的所作所爲,他的腦海中似有一道亮光閃過。

糜暘告訴他這點,算是他對自己的一個補償,也是他對自己的一個警告。

在明白這點後,吳懿失神地告訴了吳班糜暘的決定。

吳班得知糜暘的決定後,他先是有些驚訝,然後就是有些憤憤不平。

“兄長已然做出如此付出,他卻還拒絕兄長,他簡直就是大漢的夏日之陽。”

吳班口中說糜暘是夏日之陽,是在借用一個典故映射糜暘的行事太過霸道,不留情面。

擁有夏日之陽評價的第一個人,正是當初力保晉國霸業不失的春秋名臣趙盾。

當年酆舒向狐射姑詢問晉國兩代執政大夫,趙衰和趙盾的執政風格如何,狐射姑心中既怨恨又畏懼趙盾,於是便回答說:

“衰,乃冬日之陽;盾,則夏日之陽。冬日則賴其溫,夏日則畏其烈也!”

吳班言語中將糜暘比作趙盾,很明顯是在表達內心對糜暘的不滿。

可是吳懿在聽完吳班的話後,他卻臉露凝重地對吳班言道:“暘,亦是冬日之陽。”

聽到吳懿的這句話後,吳班臉露大大的不解之色。

冬日之陽,賴其溫得以生存,吳班覺得糜暘哪點作風當得起這個評價了?

吳班覺得糜暘擔不起,吳懿卻覺得糜暘擔得起。

糜暘方纔的那個點撥,對他來說不正是化解寒冷的冬日陽光嗎?

而且梁州的上下軍民來說,糜暘也是冬日之陽。

他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梁州大治。

數百年來世人對冬日之陽與夏日之陽誰高誰低並無定論,但現在糜暘卻是兩者皆有,那他以後又該如何自處呢?

想到這吳懿望着高掛在天上的太陽,他重重的吐出一口氣。

“一會回到府中後,就立馬對外宣稱我突染惡疾,以後概不見客。”

還在不解中的吳班聽到這句話後,他變得更爲詫異。

面對吳班詫異的目光,吳懿意有所指地言道:“夏季將近,當避烈日。”

說完這句話後,吳懿便頭也不回地朝外走去。

方纔糜暘的示好與警告都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以後在梁州境內,糜暘的任何決定,他絕對都不會插手半分。

他惹不起。

但總躲得起。

(本章完)

第32章 小心有詐第23章 誅心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章推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8章 關羽之憂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