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

第321章 有才州泰 俊義心驚

先識人,方能用人。

讓糜暘建議何人爲義陽太守,這是劉備對糜暘的進一步考察,亦是他對糜暘的一種鍛鍊。

不然劉備何必讓糜暘一個益北都督,來建議拱衛荊州的義陽太守人選。

劉備的心思,糜暘當然知道。

正因爲知道,所以糜暘纔會對建議何人爲義陽太守一事感到謹慎。

而擇選義陽太守,首要條件肯定是忠誠。

目前在大漢中,能值得糜暘且劉備信任的,大多是元從系及荊州系的人才。

看起來這個候選範圍也不狹小,但是尷尬的是荊州系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天然就不在擇選範圍中。

因爲目前受到劉備重用的荊州系人才,大多是當初他蟄居新野時招募的。

例如傅肜、魏延、輔匡、張南等等,他們全都是義陽郡人士。

按照兩漢沿襲下來的官員迴避原則,他們是不可能擔任籍貫所屬郡的太守的。

而除去對忠誠與籍貫有着嚴格要求之外,義陽太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義陽郡在荊州中的地位,猶如漢中郡於益州中的地位一般,既是一個拱衛後方的門戶,又是將來漢軍從荊州北伐的跳板。

有着這樣重大的戰略意義在,決定了來日上任的義陽太守必須是個有着一定軍事才能,並且在荊州中有着一定威望的人。

因爲義陽郡作爲剛剛歸附大漢的郡,並且義陽郡不如漢中郡那般有着羣山拱衛。

它直接與敵國邊疆相交,若是讓在荊州中沒有威望的人擔任義陽太守的話,那麼有可能會讓義陽郡一直處在動盪不安的境況中。

這一點肯定是劉備所不願意看到的。

在目前這個時間點,大漢的人才不算少,但要想完全兼顧以上條件的人很少。

不過正因爲可選擇的人少,所以纔會被劉備當做是對糜暘的一種考察與鍛鍊。

在思來想去之後,糜暘的心中出現了一個人選。

這人便是李嚴。

本來除去李嚴之外,趙雲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最符合擔任義陽太守的人選。

只是目前趙雲是徵南將軍,承擔着守護益州南部的重任,他目前實際上是有實無名的益南都督。

若將趙雲改任爲義陽太守,其實算是將他降職。

況且就算不考慮這點,在近來南中漸漸不老實的情況下,將趙雲千里迢迢抽調來義陽也不合適。

而在排除掉趙雲之後,糜暘能夠推薦的人選就只有一個了,那便是李嚴。

李嚴雖不是元從系或者荊州系的大臣,但他的忠誠在劉備在世時亦是值得信任的。

李嚴也是目前大漢中爲數不多的軍政雙全的大才之一。

這一點從他之前的履歷中便可看的出來。

雖然李嚴是南陽人士,但當義陽郡從南陽郡中分割出來後。

大漢的官員迴避制度,已然不會對李嚴擔任義陽太守造成困擾。

畢竟無論是東漢的“三互法”還是西漢的“籍貫迴避制度”,都從未反對過官員擔任鄰郡的太守。

而李嚴雖然很多光輝的履歷都是在入益州後發生的,但是在他年輕時,他曾在南陽郡中多縣任長官過,在荊北一帶有着一定的名聲威望。

最後一點就是李嚴的宗族,乃是宛城一帶的大族。

若讓他擔任義陽太守,不但能有效防止曹魏的南陽太守對義陽造成影響。

也許在曹魏的南陽太守能力不佳的情況下,李嚴還能利用自身宗族在南陽郡中的影響力,讓南陽郡產生一定的動盪。

這真是喜聞樂見之事。

所以從各方面來說,李嚴都是糜暘在目前的情況下,能夠想出的最佳義陽太守人選。

在思考好心中的推薦人選後,糜暘便寫好一封上書,快速命人報送給後方的劉備。

在決定好這件事後,糜暘看着剛剛送到的眼前衆多的文書,他輕輕嘆了聲氣。

本來要將原來屬於南陽郡的十數縣,重新劃分爲義陽郡中的屬縣,就是一件十分繁瑣的政務。

在劉備在的時候,他身邊的治政之纔是不少的,他們也很願意協助糜暘。

但劉備可能是出於鍛鍊糜暘治政能力的目的,他讓跟在他身邊的大臣安守本分。

就這四個字,讓糜暘請不到任何外援。

而目前糜暘身邊又沒有信得過的幹練之才從旁輔佐,這就導致很多事需要他親力親爲。

在之前糜暘之所以不能在劉備在的時候,立即對劉備建議出義陽太守的人選。

原因就是那些繁雜的政務,牽扯了他的大多精力。

不過幸虧糜暘在荊州有着巨大的威望,所以在糜暘以“行義陽太守”的身份下達文書時。

不止是新野城中的長吏,就是其他縣城中的長吏收到糜暘的文書後,也都十分配合糜暘的指示。

各縣長吏的積極配合的表現之一,便是在收到糜暘的文書後,很主動的將本縣各級長吏名單,紛紛報送到新野城中讓糜暘審閱。

哪怕目前很多縣中,缺少着縣長和縣令。

糜暘讓各縣快速報送縣中各級長吏的名單,爲的是儘快擇選出合適的縣長或縣令的人選。

目前義陽郡的十數縣之中,有許多長令都因爲漢軍的到來而嚇得棄城而逃。

所以目前義陽郡中,有許多縣的長令一職是空着的。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各縣報送上來的名單中擇選出恰當的人選,委任爲該縣新的長令。

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各縣這幾日報送上來的長吏名單就十分重要。

雖然從各縣的長吏名單中挑選新的縣長或縣令人選,難免會有所偏頗。

但爲了快速穩定好義陽郡的局勢,只能採取這種權宜之計。

當糜暘不斷查看身前的文書,他在看到冠軍縣一縣的文書中的某個名字時,目光不禁微微一凝。

州泰這個名字成功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州泰好似在歷史上是一位曹魏的方面人才。

想到此,糜暘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感覺身體中的疲累一下子就被一掃而空。

曹魏的人才什麼的,他最喜歡了。

就在糜暘因爲發現一位人才而感到欣喜時,宛城的數十里外有着一道巨大的風塵漂浮在大地之間。

那道巨大的風塵,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朝着宛城逼近着。

而隨着那道巨大風塵不斷移動的,還有着上萬聲響徹周圍數裡天地的馬蹄踏地聲。

這一幕幕都在映照着,在那道巨大風塵中的,正是上萬正在高速奔馳的鐵騎。

這上萬鐵騎正是受曹丕所召的,魏左將軍張郃所統領的關中鐵騎。

上萬鐵騎在身前那道精壯身影的帶領下,在以極快的速度接近宛城數裡之外後,開始有意的放慢速度。

所以當到達宛城之外後,上萬關中鐵騎奔馳的狀態亦正好停止。

然後一直圍繞在他們周遭的漫天風塵,亦開始漸漸消散在天地之間。

在漫天風塵完全消散之後,那上萬關中鐵騎的全貌才顯現出來,而作爲他們主將的張郃亦將目光投向了身前的宛城。

一臉疲憊的張郃身穿精甲坐在高大的駿馬上,當他擡頭看着眼前的這座偉岸城池時,他的眼神中在充滿着複雜的情緒。

在曹丕繼位之後,因爲雍涼之地屢有動亂,所以曹丕便任命曹真爲鎮西將軍,配合本來就領兵駐防陳倉的張郃一同討平各地叛亂。

當曹丕急召張郃前來宛城的命令到達關中時,張郃正好剛剛平定了安定郡的叛亂,領着部隊在長安城外修整。

在當年的五子良將中,論地位與受信任程度,他是最低的。

這一切都源於當年在官渡外的那一投。

張郃自然知道這一點。

不過這一點並沒有讓張郃內心中的功名之心有所冷淡。

反而可能是爲了洗涮大魏對他的懷疑,張郃的功名之心一直是五子良將中最盛的。

在強盛的功名之心的作祟下,張郃不會放過任何一次立功的機會。

所以本來領軍修整的張郃在收到曹丕的詔令後,他便馬上放棄了修整的打算。

張郃在憑着曹丕的詔令匯合了長安城中的數千鐵騎後,張郃率領着一共上萬關中鐵騎快速朝着宛城而來。

長安與宛城的距離不算近,但儘管如此,張郃卻能率領着上萬關中鐵騎,在十日左右的時間來到這宛城之下,可見他的內心有多急切。

只是讓張郃沒想到的是,當他剛剛邁入南陽郡的地界之時,他就得到了魏軍慘敗的消息。

襄樊會戰的結果,在時間的發酵下早已傳遍南陽郡中各地。

而在張郃得知這個消息後,他不禁感到無比懊悔。

沒想到他千趕萬趕,卻還是晚了一步。

而且僅僅只差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而在早已傳遍南陽郡的消息中,張郃還知道襄樊會戰中魏軍之所以會慘敗,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於馬超那三千西涼鐵騎的出現。

在知道這點後,張郃心中的懊惱情緒愈發深重。

以張郃的視角看來,若襄樊會戰能發生在他到來之後,那麼魏軍是肯定不會敗的。

但木已成舟,縱算張郃此時如何懊惱也無用。

而在懊惱之後,張郃心中還浮現震撼的情緒,及對漢軍深深的忌憚。

不管怎麼說,這一戰算是徹底打出了漢軍的威風。

特別當張遼兵敗身死的消息被張郃所知後,張郃的心中還浮現一些悲傷的情緒。

因爲同是降將,所以往日中張遼與張郃並沒有深交。

只不過正因爲同是降將,這讓張郃與張遼之間儘管沒有深交,但彼此心中都會有着同病相憐之感。

在悲傷、懊惱以及震撼的各種情緒之下,來到宛城下的張郃,他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

可是就在張郃用複雜的眼神看着宛城城門的時候,提前知道張郃到來的曹丕所派出的使者,亦來到了張郃身前。

在曹丕的使者到來後,張郃馬上條件反應般收起自身複雜的情緒。

他眼露恭敬的跟隨着曹丕的使者,朝着宛城中走去。

而就在進入宛城之前,張郃亦自覺地將手中的虎符交出,交給了隨同使者前來的曹休。

哪怕張郃是立下戰功到來,哪怕曹休是剛剛戰敗的大將,但張郃的這個表現卻顯得很是理所當然。

在跟隨着曹丕的使者一路來到曹丕的寢殿外後,張郃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自身的着裝,然後纔在使者的帶領下緩緩步入大殿之中。

這時在大殿之中的人並不多,只有司馬懿等寥寥幾位魏臣。

張郃在進入大殿中後,並沒有將目光看向司馬懿等魏臣。

他在瞧見坐在御座上的那道身影后,便十分恭敬的低身趨行至曹丕的御座前,對着他深深一拜道:

“臣張郃,參見陛下。”

在張郃對着曹丕拜見之後,曹丕卻並沒有馬上讓張郃起身。

他只是用着一種打量的眼神在注視着張郃。

當曹丕意味不明的打量目光映射在張郃的背上時,竟讓張郃感受到一種如芒在背之感。

這種感覺就像當年夏侯淵戰死後,他在諸將的公推下成爲漢中主將時所感覺到的一般。

而曹丕的這種目光亦代表着,他對張郃的到來並不如張遼到來那般欣喜。

只是雖然曹丕對張郃不如張遼那般信任,但目前的宛城局勢還需要張郃穩定,所以曹丕很快就收起了他的審視的目光。

“平身。”

當曹丕這聲平淡的聲音傳入張郃的耳中後,張郃心中浮現一種如釋重負之感。

他微微直起身子,但還是不敢如其他大臣那般直視曹丕。

張郃的這番作態可以算的上十分恭敬,但是有些事不是恭敬的姿態就可以改變的。

在張郃平身後,曹丕淡淡的問他道:

“張卿可知襄樊會戰的結果爲何?”

面對曹丕的詢問,張郃不緊不慢地答道:“臣已知。”

在聽到張郃的這句回答之後,曹丕微微點點頭,然後他好似不經意間問張郃道:

“昔日五子良將或死或叛,如今只剩張卿一人。”

“張卿功勳累累,在軍中素有威望,而近來宛城內外有議者言:若欲定宛城局勢,必用張卿爲將。

不知張卿對這種言論作何看法?”

曹丕問話的語氣並不嚴厲,但就是他的這番話語傳入張郃的耳中時,卻引得張郃的心神劇烈震盪。

(本章完)

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7章 懾服徐詳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章推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5章 于禁跪伏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