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

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

劉備用有些審視的目光看向諸葛瑾,這時他眼中的柔和已經消失不見。

劉備問諸葛瑾道:“子瑜的意思莫非是,孫權那小賊有意向孤求和?”

劉備的詢問聲傳到諸葛瑾耳中,劉備言語中那有些恥笑的意味展露無疑。

乃怕是諸葛瑾作爲孫權的使者,但當劉備言語中的恥笑之意被他捕捉到時,諸葛瑾的臉上心中亦浮現了羞愧之色。

只是作爲孫權的臣子,他諸葛瑾既然接下了出使的重擔,那自然就不能再退縮。

諸葛瑾對着劉備一拜道:“我家主上正有此意。”

“大王親至襄陽,恐怕是因爲驃騎將軍意圖奪取荊州,謀害關將軍,怨念頗深,故而覺得要向驃騎將軍討算此仇。

然大王此間用心過小,未留意於大者也。

瑾試爲大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

大王若抑威損忿,好好考慮瑾今日所說的話,事情可以馬上決定下來,事情亦會得到轉機。

今漢賊曹操上凌天子,下虐百姓,九州佔其六,兵勢威加海內。

自赤壁以來,劉孫兩家聯和已十數年,中間雖有摩擦,然最終卻能和好如初。

因兩家聯和,故曹操昔有赤壁之敗,今有漢中之辱。

由此可見劉孫兩家,合則兩利,爭則兩傷。

大王以爲私怨何如國仇深重?荊州大小孰與海內?

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當諸葛瑾說完後,帳內瞬間陷入了一片寧靜中。

諸葛瑾說的有道理嗎,當然是有道理的,在之前,這是劉孫兩家的共識,亦是諸葛瑾弟弟諸葛亮想一手打造的局面。

但諸葛瑾在現今這個時間點,說出以上的這番話,卻令帳中羣臣臉上的不齒之色更濃。

得虧是張飛不在,否則已經直接開口破口大罵了。

劉備聽完諸葛瑾的話後,不禁冷笑了幾聲。

他微曲身子用危險的目光看向諸葛瑾,口中懷抱着冷意說道:

“子瑜果真好見識,但孤想問一句,子瑜既然有這番見識,那當初孫權起兵偷襲我荊州之時,子瑜爲何不如此勸諫你主?”

“若是當初子瑜沒有以此道理勸諫你主,那今日你又有何面目以此言語來勸孤?”

“若是當初子瑜不能以此道理,勸阻伱主興不義之兵,行小人之事。

那今日子瑜又有何自信,能以此道理來勸住孤的王者之師,弔民伐罪之舉?”

“子瑜可能解答孤的疑惑?”

劉備現在的臉色已經密佈肅殺之色。

在劉備的三連反問之下,諸葛瑾臉上已經開始浮現了冷汗。

劉備征戰數十年,乃是一步步從底層靠着自身的打拼走到今日漢中王的寶座上。

在他口中帶着冷意質問諸葛瑾時,他身上那股王者氣勢就對諸葛瑾展露無疑。

諸葛瑾從沒在孫權身上感受過這種氣勢,所以面對着劉備強勢的威壓,諸葛瑾心中的懼怕之心瞬起。

再加上劉備的反問,讓諸葛瑾根本回答不上來。

因爲劉備的反問,乃是基於事實、人情、道義三方面,這讓諸葛瑾怎麼反駁?

諸葛瑾口口聲聲一則大局,二則國仇,但先破壞大局的,先遺忘國仇的是孫權。

是孫權背信棄義,偷襲盟友在先,劉備在面對盟友的偷襲背叛之下,想出兵雪恨,彰顯人間正義,能有什麼錯?

見諸葛瑾在自己的反問之下,啞口無言,頭冒冷汗,劉備嘴角的不屑之意愈加濃厚。

一母同胞,卻猶如天差地別。

還是孔明好。

在諸葛瑾不知所措之際,劉備直接站起身來,向諸葛瑾走來。

這一幕令諸葛瑾的身形不自覺往後退後幾步。

劉備手按王劍起身,他用清冷的目光看向諸葛瑾,口中言道:“建安二十年時,雖說孫權有奪取之心,但至少那時他還敢明目張膽,出兵攻打荊州。”

“但在去年,在孤與其已經湘水劃界之後,他竟然敢不顧盟約,用出暗中偷襲的這種卑劣手段。”

“手段之歹毒,世所罕見,如今彼之大軍爲子晟所敗,損失慘重,這時卻又想起再度向孤求和?”

“試問天下間,哪方諸侯能忍受如此卑鄙之猾虜存於世間。”

“孤信孫權,孫權卻背叛孤,這對孤來說是仇,亦是辱。

難道子瑜以爲就憑君顛倒是非的三言兩語,就能令孤忘卻這莫大的仇辱嗎?”

劉備言語犀利,並且有理有據,他每說一句,就手按王劍靠近一步,在劉備言語及身上威壓的進逼下,諸葛瑾不斷後退,已經快出了帥帳了。

年少時劉備少言語,後來他起兵周旋四方,因爲早期事業不順,他經常客居別方勢力之下。

在那段時間裡,爲了自保,他鍛鍊了自己的口才。

單論口才,他並不下於他哪一位臣子。

而帳中的關羽及荊州羣臣,看着劉備言語犀利,步步生言的樣子,他們腦海中回想起了一個年輕人的身影。

當初樊城外的軍帳中,糜暘亦是如此步步駁斥潘濬的。

原來這點糜暘是向大王學得呀。

在諸葛瑾快要退出王帳外之時,他最後還是強忍着自身的失措,止住了自己的身形。

他知道劉備終究是英明之主,不是單單能以言語說動的了。

既然言語說不動,那就只能放出實利了。

諸葛瑾在穩住身形後,強忍着心中對劉備的畏懼,對着劉備一拜道:“大王所言有理。”

“當初瑾勸過吾主,但奈何吾主不聽,瑾是臣,無法違背主上命令。”

“今日出使,瑾亦知大王對吾主憤懣必深,求和不易,然主讓臣往,臣不得不往。”

“在瑾離開永安之時,吾主曾對瑾言明,只要大王能允諾吾主求和之情,兩家再締結盟好,吾主願將長沙、桂陽二郡歸還,以作誠意。”

聽到諸葛瑾這麼說之後,劉備臉上的冷色才稍微降低了些。

但他覺得單單就歸還兩郡,並不夠。

劉備對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孫權從孤這裡分走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

“今既然他違背當年簽訂的湘水之約,那就將那三郡全部歸還吧。”

當劉備此言一出,諸葛瑾臉上神色大變。

在他離開永安之時,孫權可是握着他的手,對其說了“保守江夏”四個字。

這說明,這四個字在孫權的心中,是底線。

因爲江夏一郡對江東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江夏東接江東,西鄰荊州,北傍豫州,乃是大漢東南極爲重要的一塊樞紐,是三家必爭的一塊戰略要地。

除此之外,江夏對江東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夏境內水域縱橫,水運發達,並且南方第一大河長江流經江夏全境,將江夏一分爲二。

長江在進入江夏境內後,於夏口附近有個拐角處,在經過那拐角之後,長江水勢便浩浩蕩蕩直朝江東而去。

若是一旦江夏郡被劉備所得,那麼劉備將來要是在夏口打造舟船大舉入侵江東,完全處於下游的江東水軍就會陷入下風,那樣對江東極爲不利的。

失去江夏郡,等於將江東腹地都暴露在劉備的兵鋒之下,這樣的結果對於孫權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諸葛瑾立即對着劉備一拜言道:“當年江夏大部本就在吾主手中,湘水劃界之時,雖兩家規定各分荊州三郡,但實際上吾主那時得到的只有長沙、桂陽二郡。”

“今大王若討要江夏一郡,未免有些強詞奪理。”

諸葛瑾這點說的是沒錯的,在湘水劃界前,劉備實際掌握的區域是南郡、及荊南四郡。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發生前夕,孫權在周瑜的輔佐下終於攻殺黃祖,奪取江夏郡大部,只是還有一些縣並未拿下。

但同年劉琦爲避難,他知道黃祖身死的消息後,便向劉表自請爲江夏太守,出鎮那些孫權尚未拿下的縣。

而這些縣後來也成爲劉備到江夏後的初始據點。

後赤壁大戰取得勝利,劉備覺得困居在江夏數縣無法實現理想,故而向孫權提出以江夏數縣換取南郡的一部分,作爲棲身之所。

在劉備的建議下,加上那時周瑜攻打江陵需要劉備的援助,故而孫權便答應了此請。

自此之後,劉備才以部分南郡爲根基,漸漸攻佔了荊南四郡。

後來周瑜死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答應將南郡江陵諸縣借予劉備,劉備才徹底佔據了南郡。

也就是說,在湘水劃界時,江夏郡其實已經在孫權的手中。

湘水劃界劉備只是實際上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並在名義上正式將江夏的歸屬權交予孫權。

儘管諸葛瑾說的沒錯,但是劉備在聽完諸葛瑾的話後,他對着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之時,孤與你主已約定好,平分荊州再不以此起爭端。”

“當年公瑾與子敬之情,孤已通過讓出長沙、桂陽二郡償還。”

“半個南郡,孤以兩郡償還,孤對孫權已經仁至義盡,再無虧欠。”

“但去年孫權卻再起歹心,偷襲荊州,如此天怒人憤之事,若此番僅僅只是償還長沙、桂陽二郡,豈不是太過便宜孫權?”

“人做錯了事,就該付出代價。”

“子瑜無須再言,若孫權真有求和之意,就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交予孤。”

“否則戰端一開,江東生靈塗炭,孫權到時候莫要追悔莫及!”

面對劉備強硬的態度,諸葛瑾大急,他正要下拜再度爭取,但劉備卻拂袖怒道:

“子瑜,你以爲今時還是當年嗎?”

“當年孤擔憂曹操吞併漢中,要及時回兵,故而才與你主湘水劃界。”

“但如今孤北退曹操,東破你江東十萬大軍,兵鋒正盛,而你江東元氣大傷,盡皆殘兵敗將。”

“孤肯接受你主求和之議,對你江東已是萬幸。”

“你莫要再過多贅言,孤敬你乃是孔明之兄,才與你分說這些,莫以爲孤之禮待,乃是不會興兵攻你江東。”

“記住今非昔比這四個字!”

“你速速回轉江夏告知孫權,十日內,若孤得不到他的答覆,那就等秋收之後,兩軍交戰吧。”

說完後,劉備轉身背對諸葛瑾,對着帳內的甲士言道:“送來使出營。”

劉備王命一出,帳內的甲士立即就上前來到了諸葛瑾的身後。

感受着背後甲士虎視的目光,諸葛瑾只能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他已經盡力了。

諸葛瑾對着劉備的背影一拜,身形落寞的緩緩離開了劉備的帥帳中。

在諸葛瑾從襄陽離開後,因爲劉備給的十日期限,他通過水路快速趕回到永安城中。

在永安城中的孫權,一聽到諸葛瑾回來的消息後,他馬上就在議事廳中召見了諸葛瑾。

在諸葛瑾走的這段時日來,孫權一直焦急得等待着諸葛瑾歸來。

在一見到諸葛瑾的那剎那,孫權臉上流露了欣喜的神色。

孫權命諸葛瑾在廳下入座之後,馬上問諸葛瑾道:“子瑜此番出使荊州,替孤表達求和之意,劉備可曾應允了?”

這時孫權對諸葛瑾能否求和成功,還是懷抱着信心的。

因爲在諸葛瑾離去的當時,孫權已經透露出他的意思,只要能保守江夏,那麼長沙、桂陽二郡是可以割捨的。

這種條件在孫權看來,已經很豐厚了。

但面對着孫權的詢問,諸葛瑾臉上浮現苦澀,他對着孫權言道:“漢中王有應允求和之意,然前提是需要至尊再割讓江夏。”

諸葛瑾在說完這句後,還將劉備說的話,大致都說給了孫權聽。

當然,那些劉備罵孫權的話都被諸葛瑾有意省略了。

在聽完諸葛瑾這麼說之後,孫權的臉上先是浮現驚色,最後就是顯現怒色。

他掀案而起,憤慨言道:“劉備老賊可恨,孤已經做出如此讓步,他竟然還不知足。”

“江夏絕不能失,否則日後孤便是劉備案上之魚肉。”

“既然老賊不允孤求和之意,那麼孤不和便是!”

被孫權掀起的桌案從半空而起,高高落在大廳中的地板上發出一聲巨響。

看着孫權那副怒氣難抑的樣子,廳中的其他江東臣子全都噤若寒蟬。

這時廳中唯有陸遜一臣敢面對着孫權的怒火向他進諫,“至尊暫且息怒。”

孫權看是陸遜出身,他臉上的怒氣暫且消歇了點。

但他口中還是充滿怒氣:“伯言,你也聽到了。”

“劉備欺人太甚,得兩郡還不滿足,竟還想要江夏。”

“江夏一郡豈是可以割讓的?”

孫權身爲江東之主,深知江夏對江東一地的重要性,而陸遜身爲當世大才,對這點又豈能不知道呢?

只是陸遜有着自己的看法。

陸遜對着孫權言道:“今春耕在即,劉備不會當即發兵攻打我軍。”

“然一旦等今年秋收結束之後,依劉備之脾性,他說到做到,勢必會出兵江夏的。”

“我軍公安一戰,已經元氣大傷,而如今劉備雄踞荊益兩州,實力強橫。”

“若屆時他大軍來臨,兩軍交戰,敵強我弱,情勢對我軍不利。”

“最重要的是,若到時曹操趁我兩軍交戰之際,發兵攻打廬江郡,到時我軍腹背受敵,我軍危矣!”

“故而這時與劉備交好方是上策。”

在聽完陸遜的建言之後,雖然他也知道陸遜說的有理,但是他卻懷抱着另一絲希望。

孫權問陸遜道:“今劉備既然得寸進尺,欺人太甚,那孤亦可加強與魏王之聯盟。”

“屆時有魏王相助,孤亦不一定會怕了劉備!”

孫權的話在陸遜聽來,卻令他的臉上浮現憂思。

陸遜對着孫權鄭重一拜道:“至尊!曹操狼子野心,素來無信。”

“先前至尊與曹操多次交好,最後曹操亦不是多次出兵攻我江東?”

“公安一戰後,我軍至少還需要五年,才能恢復元氣。”

“今天下三足鼎立,曹操最強,雖說曹操與劉備乃是死敵,然劉備今已經佔據襄陽,有漢水爲防線,曹操要想擊敗劉備,已經不易。”

“若曹操久攻劉備不下,他勢必會調轉槍頭,來攻我江東,到那時,我江東何以爲憑?”

“而若與劉備盟好,以劉備信譽,其不會如曹操一般隨意撕毀盟約。”

“屆時,若曹操攻我江東,我軍亦可藉助劉備之兵力自保。”

“而且劉備在與我軍訂下盟約後,他勢必會時刻以北伐爲念,屆時曹操、劉備兩虎相爭,我軍纔能有喘息之機。”

聽完陸遜的這番話後,孫權臉上的怒氣漸漸消散。

但是他心中還是有着不甘心,他對陸遜問道:“難不成孤就真的只能交出江夏郡嗎?”

面對孫權的這個顧慮,陸遜心中卻有個折中的辦法。

陸遜對孫權進言道:“劉備想要江夏,無非是擔心我軍會再次攻打荊州。”

“吾料其暫時並無吞併江東之心,否則不會同意和議之請。”

“既如此,臣建議至尊奉送長公子去往荊州。”

“有長公子在荊州,劉備想來也能安心。”

孫權在聽到陸遜奉送孫登的提議之後,他臉上浮現驚怒之色,他對着陸遜大喝道:“你大膽!”

孫登那可是他最疼愛的長子呀。

面對孫權的怒喝,陸遜跪倒在地,但他臉上卻沒有後悔提出這建議的神情。

陸遜跪地答道:“劉備素有仁義之名,長公子入荊州並不會有生命危險。”

“而唯有如此,劉備纔會對我軍放心。唯有這樣,才能保全江夏。”

“臣之建言,完全出於一片公心,還望至尊明察。”

“臣希望至尊莫因小愛,而棄萬里河山基業!”

在說完後,陸遜對孫權伏首叩拜。

陸遜的話語落在孫權的耳中,孫權聽着陸遜的話語,腦中回想着當今的時勢,最後他臉上的怒色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有無奈與悲切之色。

孫權身形不穩,跌坐在了座位之上。

許久之後,在一片寂靜的大廳之中,孫權顯露蒼老的聲音響徹在大廳之中。

“文則,你親自回建業,將登兒接來吧。”

修改超時,問題不大。

(本章完)

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6章 幼時情誼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番外:亡國之恨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5章 于禁跪伏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