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

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

在夏口城外的港口之上,矗立着一處大營。

這處大營中,屯紮的便是不久前抵達的兩萬漢軍。

這時在大營的主帳之中,兩萬漢軍的主將關羽正在撫髯對着下首的糜暘言道:

“子晟,果不出你所料,這猾虜無信,反覆無常,竟然真就對質子一事有反悔之意。”

在糜暘的首次採用之下,“猾虜”作爲孫權的外號,已經被整體漢軍所熟知,如今凡是漢軍中不齒於孫權的將率,皆是用“猾虜”稱呼孫權。

糜暘在聽完關羽所說之後,口中亦是言道:“孫權小人,素無信譽,乃是人盡皆知之事。”

“加其狡猾,故而多加防範總是無錯。”

“只是令暘沒想到的是,猾虜竟然妄想寫信誆騙大王,真是惹人嗤笑。”

糜暘的言語令關羽的臉色亦浮現了不屑的笑容。

之前糜暘雖建議劉備爲了防備孫權欺詐,故最好派遣大將,將孫登親自接回。

但那時漢水北岸的魏軍並未完全退卻,所以劉備爲了穩妥起見,並沒有馬上安排關羽與糜暘率兵東下。

劉備也沒有將這件事告知諸葛瑾。

而就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令劉備出乎意料的事。

劉備本來只是順手寫了一封信,想詢問一下孫權何時將孫登送來荊州。

若是提前知道孫權送孫登的時間及交接地點,劉備亦好安排下一步的交接工作。

結果令劉備沒想到的是,孫權面對一封正常的來信詢問,竟然連續發了兩封回信。

雖然孫權在信中言辭懇切,並隱約以當世名士孫邵與張昭的名聲作保,但孫權的這番舉動卻讓歷經世事的劉備頓生警惕之心。

本來糜暘的建議在劉備看來是有備無患,但在孫權曖昧不清的態度下,劉備幾乎已經斷定孫權是在故意拖延時間。

於是在近來漢水北岸的魏軍已經退卻的差不多後,劉備當即命關羽與糜暘率軍進至夏口,以兵威讓孫權交出孫登,讓他不要妄想再做任何拖延。

歷史上,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曹丕與孫權身上。

當時孫權因爲恐懼劉備東征,便遣使向曹丕求和,曹丕在答應孫權的求和後,就要求孫權遣子入朝爲質。

孫權嘴巴上答應的好好的,結果卻一直在行拖延之舉。

結果等到夷陵之戰結束了,曹丕竟然還懷抱着孫權會遣子入朝的想法,直到被孫權反覆欺騙多次之後,曹丕才幡然醒悟,怒而興師東征。

但那時孫權早已取得兩場大戰的勝利,吳軍士氣如虹,加上他已經佈置好了各防線,所以最後曹丕的數十萬大軍只能飲恨而歸。

縱觀全場孫權欺詐曹丕事件,孫權全程是將曹丕在當做猴一樣在耍,曹操要是知道他的兒子有這番作爲,估計都得被氣的活過來改立太子。

正是孫權有這種前科在,所以那日糜暘才特意提醒劉備要將兵迎質。

沒想到孫權還真的如歷史上一般,想再來個國際詐騙案。

但劉備可不是曹丕,哪怕沒有着糜暘的提醒,劉備都有可能看穿孫權的把戲,更何況在經過糜暘提醒之後呢?

糜暘看着關羽的臉上浮現了不屑之色,他對着關羽言道:“我軍到達夏口已經有數日,想來我軍的動向已經被孫權知曉。

爲了保守江東,有我兩萬大軍之威脅,孫權最後亦只能將孫登乖乖交出。”

糜暘有這番判斷乃是基於事實出發。

歷史上曹丕在孫權的詐騙之下,給了孫權足夠的時間佈置防線,而且歷史上的孫權並沒有公安之敗。

如今孫權剛剛大敗一場,加上兩萬漢軍來的如此快,孫權估計還沉浸在他計謀得逞的美夢裡,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是沒辦法再有所推脫的。

況且因爲江夏的特殊性,糜暘料不遠的張遼也應該得到兩萬漢軍到達夏口的消息。

他就不信這個曹魏善於冒險的徵東將軍,會什麼反應都不做。

關羽聽着糜暘的判斷,臉上流露出贊同之色。

就在準翁婿兩正在商討的時候,在漢軍大營不遠的夏口城外出現了一支數千吳軍步卒隊伍。

那數千吳軍步卒隊伍中,打的正是“鎮西將軍陸”的旗幟。

而一直守候在大營外的鄧艾,在看到數千吳軍步卒出現在遙遠的地平線外後,他立即就跑入了大營之中。

不久後,大營主帳中的關羽與糜暘,見到了來稟報軍情的鄧艾。

鄧艾在被允許進入主帳後,見到了一身威勢更在糜暘之上,威震華夏大名鼎鼎的關羽,他的呼吸有些急促。

但他還是保持着冷靜,將他所看到的一幕稟報給了關羽與糜暘聽。

關羽在聽完後,臉上流露出笑意道:“這是陸遜親自將孫登送來了。”

聽鄧艾的稟報,陸遜所率領的那數千吳軍並不入城,只是徑直朝着城外的漢軍大營而來。

數千吳軍跋涉而來,當然不是來攻擊漢軍大營的,排除這個可能,那就只可能是來送孫登給漢軍了。

在知道孫登已經被陸遜送來後,糜暘對關羽言道:“還請將軍在營中安坐,暘領兵出營將孫登接來。”

對於糜暘的這個請求,關羽點點頭。

如非戰時,主將一般是待在大營中不輕出的。

況且單單論在江東的威名,糜暘在其之上,由糜暘出營去接的確適合。

而就在糜暘要起身出營去點兵的時候,關羽卻看着鄧艾言道:“聽子晟言,汝頗有智計,不如以後跟隨吾擔任一從事如何?”

當關羽此言一出,鄧艾的臉上瞬間浮現驚色。

就連糜暘臉上亦有一絲詫異閃過,但是他很快就明白了關羽的用意。

關羽的招攬大大出乎鄧艾意料之外。

關羽是何等身份,那是地位權勢僅在漢中王之下的荊州之督。

況且如今關羽招攬他的用的是從事一職,比糜暘給他的書佐一職品秩高了好幾級。

如果他能以從事一職加入關羽的幕府中,那無疑前景要比待在糜暘那裡好上許多,可以說是一步登天。

而按照關羽在天下間的信譽,他既然會說出以上那句話,那自然不會是欺騙。

以關羽當今在天下中的身份,他提出的邀請不可謂不誘人,而他拋出的條件亦不可謂不優厚。

但鄧艾臉上在浮現驚色後,一點思索猶疑都沒露,他就對着關羽一拜道:

“艾,艾多謝前將軍厚愛,然艾智淺,恐擔不得前將軍從事之職。”

“況且艾已有主,無心他投。”

說完後,鄧艾臉上浮現了堅定之色。

方纔鄧艾臉上浮現驚色,是因爲他沒想到關羽會突然出言招攬,並不代表是他心動了。

他鄧艾雖然因爲出身貧寒,並從小受盡欺辱,故而一直想施展抱負,證明自己。

但正因爲他少時的不幸,所以他才更珍惜那些難得的真情與信任。

而他一直苦求而不得的真情與信任,除了他母親外,唯有糜暘給了他。

糜暘待他爲國士,鄧艾就必以國士報之,這是鄧艾心中堅守的義。

能屈能伸,方爲大丈夫,但能屈能伸,不代表要捨棄自己心中堅守的義。

看到鄧艾果斷回絕了自己的招攬,關羽的眼中流露出幾絲笑意。

他揮揮手言道:“去吧。”

在糜暘與鄧艾離開後,關羽喃喃自語道:“此子忠義,如此方能配的上子晟。”

剛纔關羽之所以會對鄧艾突然有招攬之舉,並非是他意欲要搶奪糜暘身邊之人,他是在幫糜暘試探鄧艾的品性。

唯有突然試探之下,才能最容易試探出一個人的真性情。

剛纔鄧艾所有的反應,都落在了關羽的眼中。

糜暘與鄧艾相識的過程,早已經在襄陽城內外傳開。

關羽在知道此事後,將糜暘當做兒子的他,不免有些爲糜暘擔心。

他擔心鄧艾是否是個忠主之輩,如若不是,那將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是很危險的。

因爲此擔心,所以關羽纔有此試探之舉。

如若剛纔鄧艾答應了他的招攬,他依舊不會食言,只是他亦會看清鄧艾的爲人。

如今鄧艾沒答應,纔是最好的。

糜暘帶着鄧艾出了主帳,很快就來到軍營中的校場,點齊了兩千兵馬。

在點齊兩千兵馬之後,糜暘與鄧艾紛紛跨上高馬,率領着兩千大軍朝着大營外走去。

待糜暘率領兩千漢軍來到大營外不遠後,陸遜的五千大軍亦到了不遠處。

陸遜身後的五千大軍在看到糜暘身上的明光鎧及糜暘身後的大纛後,肅整的軍陣中立馬出現一陣騷動。

怎麼是這殺神!

五千吳軍的臉上都出現了恐懼之色,他們紛紛左顧右盼,想看看四周有沒有伏兵。

這五千吳軍乃是陸遜從廬江郡中抽調來的精銳,並沒經歷過公安一戰。

但饒是如此,經過公安一戰後,糜暘的威名早已傳遍江東。

因爲公安一戰發生在不久前,糜暘此刻在江東的威名隱隱還在張遼之上。

畢竟若論對殺傷吳軍的數量,糜暘幾乎殺光了江東一半的精銳。

這種殺神,就算是江東名將都會爲之膽寒,何況這些普通士卒。

察覺到這一幕的陸遜,馬上令身後軍陣中的督戰隊紛紛抽刀。

在己方督戰隊抽刀威懾的情況下,五千吳軍的軍陣方纔勉強保持住穩定。

但這亦僅僅表面維持穩定而已。

而五千大軍見到他後產生騷亂的那一幕,亦落在了糜暘身旁鄧艾的眼中。

看到這一幕的鄧艾臉色潮紅,雖然對面數千吳軍怕的不是他,但這也令身爲糜暘屬吏的他與有榮焉。

大丈夫當如此!

鄧艾手指對面數千吳軍的軍陣,對着糜暘言道:“將軍,若此時兩軍交戰,我軍可勝。”

對於鄧艾此言,糜暘點點頭。

有他的威名在,以兩千士氣高昂之精銳漢軍,正面擊破對面五千吳軍也許是不難,但威名的作用亦不是無限的。

不然的話,當初張遼早就殺穿江東了。

況且糜暘知道,就離這夏口不遠處,有着兩位曹魏名將正在虎視眈眈着。

糜暘看着五千吳軍陣前的陸遜,這是他第二次見到他了。

糜暘傳令讓身後的漢軍退後五十步,對面的陸遜見狀,也如糜暘一般下令讓身後的吳軍後退五十步。

在糜暘與陸遜的各自傳令下,兩軍軍陣瞬間相隔數百步之遠。

隨後糜暘輕提繮繩,朝着兩軍軍陣中間的空地中走去。

當糜暘驅馬行動之時,陸遜正要如糜暘一般驅使戰馬上前,但卻被身旁副將所阻。

看着身旁副將那畏鹿如虎的樣子,陸遜怒道:“糜暘亦是人,難不成乃天神乎!”

說完後陸遜不顧副將勸阻,執意驅馬上前。

很快,糜暘與陸遜就在兩軍陣前的中心點交匯。

在陸遜來到身前後,糜暘看着歷史上名傳千古的名將陸遜笑着說道:“伯言,看來你在軍中威望不高呀,想獨自上前都有人敢阻止。”

聽到糜暘這麼說,陸遜認真答覆說道:“那是自然,汝之人頭尚未取,吾之威望何著?”

陸遜的話語令糜暘大笑起來:“伯言,世人多言汝性格溫和,沒想到亦有血性一面。”

“吾之人頭一直在西,若有本事儘管來取。”

“只恐伯言有心,而江東無力矣。”

“猾虜能再起十萬大軍乎?”

對於糜暘的此番話語,陸遜只能冷哼一聲。

當初要是他爲十萬大軍主將,勝負尚未可知。

見陸遜冷哼不答覆自己,糜暘不想浪費時間,他主動問道:“孫登何在?”

在糜暘的詢問之下,陸遜掏出身上的令旗一揮,隨即他身後的大軍就齊齊分成兩列。

一輛馬車上載着一位幼童,從兩軍讓出的通道中,緩緩朝着糜暘而來。

糜暘看到這一幕,亦揮舞着手中令旗,而後漢軍中的幾騎便飛奔而出,朝着孫登而去。

那幾騎中爲首的是王甫。

王甫去年曾作爲關羽的使者,前去江東拜會孫權過,在那次會面的宴席上,王甫見過孫登。

這次關羽攜帶王甫隨軍出征,便是讓王甫來驗明正身的。

在王甫率領幾名騎士來到孫登的車駕之前後,他認真查看了孫登的樣貌,發現與印象中並無差別後,便轉身對着糜暘點頭。

在確認是孫登無誤後,糜暘令王甫護送着孫登朝己方大營中走去。

而後糜暘對着陸遜拱手,就要離去。

就在這時陸遜叫住糜暘,對其問道:“當日吾寫信麻痹關羽之時,這計策是否就已經被你識破。”

見陸遜問起這件事,糜暘並沒有正面回答。

他抽出腰間長劍,俯身在他與陸遜之間的地上畫了一條界限,而後對着陸遜言道:

“今日伱我兩家重訂盟約,各守疆界,互不侵犯。之前各爲其主,往事已不必提。”

“爾軍新破,創痍未復,汝主始求通親,以爲自補,可自顧療傷耳。”

“若再起歹心,欲重新以傾覆之兵,遙遠東來而送死,那吾必不再讓你軍有一人逃命。”

說完後,糜暘回劍入鞘,駕馬往己方大軍中駛去。

陸遜看着糜暘快速離去的背影,糜暘頭盔上那抹迎風高高飄揚的紅色簪纓,成爲了陸遜眼中難忘的回憶。

那抹紅色,乃是數萬吳軍血染。

在孫登被送入漢軍大營之後,糜暘亦駕馬來到了大營中。

而後孫登被王甫攙扶着下了馬車,雖然孫登一直在強裝鎮定,但自小長在深院之中,受盡孫權寵愛長大的他,突然來到陌生的數萬大軍的軍營中,軍營中那種肅殺的氣氛令孫登的小腿有些打顫。

他畢竟還只是一個自小嬌生慣養的少年。

糜暘看到了這一幕,他想起了他少時因爲戰亂,而四處逃命時的過往。

他心有所感,有不忍之意,爲了不讓孫登出醜,他在下馬之後,就來到孫登身前,將其一把抱起往着主帳走去。

糜暘的動作極快,等孫登反應過來時他已經在糜暘的懷中。

若說方纔孫登因爲良好的教養,面對軍營中的蕭殺氣氛所引起的不安感,還能強裝鎮定的話,那當他被糜暘抱起的那一剎那,他心中的所有鎮定就再無一絲。

眼前這個年輕英武將軍,可是那可止吳兒啼哭的糜暘呀。

孫登在糜暘的懷中強忍心中懼怕,看着糜暘帶着他一步步朝着那幽深的一處營帳走去,他身體顫抖着於糜暘的懷中問他道:

“將軍欲抱殺我邪?”

孫登此言一出,糜暘的腳步頓時停下。

他低頭看向這個滿臉驚懼之色的少年,然後將其輕輕放下。

他本來出於好心想寬撫孫登的不安,卻沒想到他卻忘記了,自己也許纔是孫登最大的恐懼來源。

在將孫登放下後,糜暘令王甫將孫登帶入關羽的主帳中。

在孫登離去後,糜暘問身邊的鄧艾言道:“你說這亂世能什麼時候結束呢?”

也許孫登是無辜的,身份特殊的他,小小年紀就成爲了這影響天下大勢的一個籌碼,身不由己。

但當年小小年紀的他,包括已經喪命在魏軍刀下的兄弟姐妹,誰又不是無辜的呢?

這就是身處亂世的無奈。

鄧艾思考了一番糜暘的問題,而後鄭重的答道:

“艾不知道這亂世會什麼時候結束,但艾覺得,將軍將來會是親手終結亂世的人。”

糜暘詫異,鄧艾怎麼對他這麼有信心。

“爲何?”

“因爲將軍有奇略在身,因爲將軍有艾輔助。”

“更因爲我們年輕。”

在聽完鄧艾的回答之後,看着鄧艾臉上那充滿自信的神色,糜暘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一小小書佐與偏將軍,竟然會是將來亂世的終結者。

這也得虧鄧艾才能說出這番話。

但糜暘在笑完後,卻拍着鄧艾的肩膀言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試上一試。”

志向嘛,說說怎麼了。

萬一成真了呢?

那四個陪同還沒到夏口,永安離夏口更近。

提醒一下,免得掛念阿恪的讀者,問我他哪去了。

大家早點睡,晚安。

明天得考試,更新又會晚。

明天3章還是2章看情況。

考試挺重要的,升職加薪。

(本章完)

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10章 三駁潘濬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33章 誰敢殺我?第25章 于禁跪伏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章 先斬後奏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章 父子對質章推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1章 第三條路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