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

顏真卿和段秀實走了,沒多久,豐州便進入了秋收季節,修城暫停,所有的士兵都參加了軍田收麥,另外來自河濱、榆林、豐安以及九原縣青壯男女們紛紛投入到熱火朝天的收麥大軍中。

這天上午,九原縣東城外來了幾名騎馬之人,他們是樑蘊道派來的果農,負責指導豐州種植葡萄。

樑靈兒在蝗災來臨前便已經返回了靈州,被他父親送去長安學習禮儀。

按照郭宋之前和樑蘊道達成的口頭協議,樑家將幫助豐州種植葡萄,成爲樑家葡萄酒的重要原料來源地。

在兩個月前,張雷從長安趕到靈州,在品嚐了樑家的葡萄酒後,便達成了三方共同投資在靈州釀製眉壽葡萄酒,張雷和郭宋各投三萬貫錢,各佔三成的份子,樑家負責種植優質葡萄並釀酒,佔四成分子,銷路由眉壽酒鋪負責。

第一批眉壽葡萄酒約五百石已經在蝗災爆發前啓程前往京城,由樑蘊道親自押運,樑靈兒就是這次跟隨父親前往京城。

四名果農進了城,一路打聽,很快便找到了郭宋府宅,正好門口遇到了樑管家,爲首果農和他很熟,上前笑道:“樑管事,我們好久不見了。”

“你是張趣,你們幾個怎麼會來這裡?”樑管家奇怪地問道。

“奉家主的命令來豐州種葡萄,和郭使君約好的,請他在嗎?”

樑管家大概也略知一二,笑道:“我家公子這幾天比較忙,你們先進來休息吃飯,他回來會見你們。”

他帶着衆人進府去了,一邊問道:“馬上要到冬天了,能種葡萄嗎?”

“這次來主要是先看土質,找一片適合種葡萄的地方建園子,我們在豐州最多呆幾天,還要趕回去,等明天春天我們再過來。”

........

這幾天郭宋也特別忙碌,秋收和科舉州試都遇到了一起,別的州是秋收結束後再舉行科舉,但豐州地域偏北,秋收時間比其他州晚半個月,但州試時間大唐是統一的,所以豐州正好是秋收遇到州試。

好在豐州參加州試的士子只有一百餘人,並不算太麻煩,而且也比較寬鬆,一共有兩道程序,先在各州考試,考試成績中上者即爲合格,然後再進行一次面試,面試主要是防止州試作弊的一種矯正手段,只要真是靠自身的本事考試合格,一般面試都會通過。

然後等明年開春後去長安參加省試。

州試在九原縣的一座軍營內舉行,一百六十四名士子聚集在兩座巨型大帳內參加考試,試卷是從靈州運來,這次科舉地方州試,大唐設立了四十幾個考點,豐州屬於雲中考點,試題由雲中考點統一命題,然後發往各州。

原本是準備讓考生集中在靈州統一考試,但由於爆發了蝗災,大量災民涌入靈州,考試院也被災民佔領,考生們不便前往靈州,考試只得改在各州舉行,然後由考官去各州面試。

今年朝廷只開進士和明經兩科,一般而言,北方士子大都選擇考明經,南方士子則選擇考進士,而豐州的士子全部都是考明經科,主要以熟讀經文爲主,像進士科中寫詩作賦,就不是他們所擅長了,那一般都是名門世家子弟或者江南一帶的士子擅長。

明經主要考帖經和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這種題目後世也有,只是名字沒這麼文氣,就叫“填空”,大名鼎鼎,墨義就是名詞解釋,或者句文理解。

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考中明經科者最多,大多年紀輕輕就能考上,而進士科則最難考,考生中不乏白髮蒼蒼的老者,所以一直便有‘三十老明經,四十少進士’的說法。

當然待遇也不同,進士考中,直接授九品或者八品官,而明經考中,則去做九品以下的文吏,用今天的話說,考上進士,至少是正處級縣長,而考中明經,則去當公務員,從最基層的辦事員幹起。

至於鄉長,對不起,唐朝朝廷只管到縣,縣以下的鄉村,由鄉紳自治。

大帳內只聽見沙沙的寫字聲,曹萬年坐在最後一排,他因爲情況特殊,在郭宋上書朝廷後,禮部做出了批覆,淪陷區的士子可以在大唐任何一州參加考試。

郭宋巡視了一圈考場便出去了,考場內各有五名監考官,一百六十四名士子都搜身後才入場,人數又少,基本上能杜絕作弊。

郭宋在考場外遇到了監考巡視官杜宗文,杜宗文便是杜甫的長子,在禮部當一名主事,他和幾名同僚被派到雲州監督州試,正好被分到豐州。

杜宗文的父親杜甫已經在十年前病逝,兩個兄弟也先後去世,只有杜宗文一人奉養着母親楊氏。

他雖是杜甫的兒子,但文才一般,遠不如其父,好在杜家是名門望族,推薦他進禮部做了一名主事,每個月六貫錢俸祿,要奉養妻兒老母,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這次來豐州監考也是他主動要求的,豐州是邊疆,每天有三百文的較高補貼,加上食宿都是地方安排,這一趟州試下來,他能拿到十貫錢的額外補貼,對家裡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杜主事在豐州還習慣吧!”

杜宗文點點頭笑道:“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多謝使君厚待。”

“不必客氣,杜主事願意來條件艱苦的豐州監考,本身就很令人敬佩,加上我個人尤其崇拜令尊的詩文,於公於私我都會善待杜主事。”

杜宗文長長嘆口氣,“父親文學高妙,可惜我這個兒子比較愚鈍,未能繼承他的才學,甚至連父親的很多詩文都無錢雕刻印刷,眼睜睜看着紙張黴爛,我這個兒子着實無能不孝。”

郭宋驚訝,居然還有這種事情,杜甫留下的詩文竟然無法雕刻印刷?

他連忙問道:“需要多少錢才能雕刻印刷?”

“雕刻板子需要三百貫,然後印一卷要一貫錢,主要是人工裱糊貴,如果印一百卷,就便宜一點,印一千卷更便宜,但也要五百貫錢,我實在拿不出來。”

郭宋點點頭,“令尊詩文雕版印刷的錢我來承擔,我回頭給你寫封信,你拿着信去西市眉壽酒鋪找張東主,需要多少錢他來支出,先印一千卷,如果不夠再印,所有的印刷支出都由我來承擔。”

杜宗文呆住了,半晌才結結巴巴道:“這....這怎麼好意思。”

郭宋淡淡道:“我是在給杜工部印刷詩集,和你沒有關係,如果是你自己寫的詩,我是不會出一文錢,你明白了嗎?”

杜宗文默然,他當然明白,郭宋是給自己父親面子,和自己無關,他嘆口氣道:“無論如何,我還是非常感謝郭使君的幫助!”

........

印刷杜甫的詩集對郭宋而言只是一個小插曲,在這個忙碌的季節裡使他很快便忘記了,但對杜宗文卻是一件刻骨銘心的大事,壓在他心中十年的大石終於落地了,他拿到了郭宋寫的信,一夜難眠。

中午時分,郭宋接到了樑管家託人送來的口信,靈州樑府派來種葡萄的人到了。

這可是郭宋盼望已久的事情,他在官衙匆匆吃了午飯,便趕回府中去了。

很快,郭宋在府中見到了四名種葡萄的果農,都是三四十歲的年紀,樑管事笑着給郭宋介紹道:“爲首這位叫張趣,是梁氏葡萄園的管事,在靈州也是種葡萄出名,後面是他的三個兄弟,張二、張三、張四。”

四人跪下給郭宋行禮,郭宋連忙讓他們起身笑道:“辛苦四位了,原以爲你們明年春天才會過來,沒想到現在就來了。”

張趣躬身道:“我們現在主要來看水土情況,尋找一片適合種葡萄之地,明年開春我們會帶種子過來,那時纔開始正式種植葡萄。”

“你們一路上走過來,覺得豐州的土壤適合種葡萄嗎?”郭宋又問道。

“完全沒有問題,豐州土壤和靈州一樣,而且白天光照足,晝夜溫差大,水源充分,這是出產優質葡萄的條件,我們有信心種出最好的葡萄。”

郭宋點點頭,“豐州的土地很多,但我建議最好還是在九原縣附近調查,主要是考慮到人工方便。”

“小人明白,我們等會兒就出城,去東面看看,找一片比較適合種葡萄的土地。”

郭宋欣然道:“我會安排一個嚮導,這幾天吃住就在我府上,結束後我會有重賞。”

四人大喜,一起躬身道:“多謝使君!”

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