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

聽了龍謙的責問,方聲遠朗聲大笑。

“龍將軍何必故意試探方某?庚子年方某尚留學日本,已聞山東勤王軍之輝煌戰績,留日之同學評論爲庚子國難間的唯一勝績。那時,方某便得聞將軍大名……”

“等等,”龍謙擡擡手,“不知方先生留日,學的是什麼專業?”

“方某是福建人,大清海軍將佐,福建人最多,自成一系。戊戌年後,日本官紳紛紛來華,遊說朝廷派遣留學生赴日學習軍事。其參謀總部的福島安正和宇都宮太郎,曾力訪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實權督撫,陳說派遣留學生的重要。家父其時正在江寧,與劉督有舊,受其影響,便決定赴日學習軍事了。初時想學習海軍,但在成成中學速成班唸了幾個月,發現自己完全不是搞軍事的料,遂斷然改行,幾經周折,考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

“哦,原來方先生是學法律的……”龍謙的目光落在方聲遠擱在桌面上的手指,修長秀氣,的確是個文人,“不過,回到剛纔的話題,方先生學了屠龍術,似乎找錯了地方……”

“屠龍術?好,這個詞好。”方聲遠笑笑,身子前傾,“將軍有所不知,自庚子年得聞將軍威名,方某便花大力氣收集將軍故事。俟方某歸國,專程遊歷魯南,認定當今可以救國救民者,非將軍莫屬。”

這頂帽子就太高了,龍謙不能接受,“夠了。方先生的這頂大帽子,龍謙可戴不起。方先生若是想一展胸中抱負,蒙山軍廟小,怕是容不下真神……”

“將軍何必自謙?”方聲遠粲然一笑,“放眼天下,似將軍這般既目光遠大又腳踏實地者,再無他人。且慢,且容方某將話說完。滿清之統治不久矣。或者十年八年,或者三年五年,滿清必亡。爲何?蓋因天下大勢難違也。滿清朝廷爲何實施新政?絕非其本意,而是情勢使然,不得不如此。新政之核心,在於鼓勵工商,在於整頓武備。鼓勵工商。必然培育出一嶄新之階層,正如二百年前歐洲革命之起源。就以將軍苦心經營之魯南,工商階層已悄然形成。這個階層,正是西方政治之主流。他們必將在政治上主張民主。在經濟上主張自由。滿清之政治,不能爲其滿意。他們必然會尋求自己政治經濟上的利益代言人……整頓軍備,更是讓滿清加快覆亡。如今有實力的督撫,都在大力整軍,不惟北洋而已。北洋不過是佔了中樞之有利條件而已。方某將話說在前頭,朝廷整頓陸軍武備,其結果必然培育出一批新的軍閥。包括將軍所統領的蒙山軍。所以,滿清不搞新政,是等死,搞新政,是找死!”

龍謙忍住駁斥的衝動,繼續聽方聲遠說下去。

“縱觀天下,無論是張之洞,還是袁世凱,都不如將軍深謀遠慮又腳踏實地……兵練的好。實業辦的更是一等一的高明。不過,魯南一隅。怕是不夠將軍展布,所以將軍才借黃河水患之機,向天下展示蒙山軍的赫赫軍威。將軍之本意,是爲了爭取在朝廷整軍之際佔據主動吧?”

龍謙的目光陰冷下來,“方先生,威勝軍右翼食朝廷俸祿,自然忠於王事。抗洪搶險,爲的是減輕百姓之苦難,爲朝廷分憂。龍某在魯南所做的一切,都遵循這一原則。但你說來說去,認定龍某心懷不軌,是何道理?”

“哈哈哈哈……”方聲遠仰頭大笑,龍謙不由得暗自搖頭,難道這些所謂的策士都會這一招?

“恕方某直言。將軍之出身,已然決定了不會爲滿清殉葬。天下大勢如何,將軍看的應當比方某更加清楚。漢高祖提三尺劍誅暴秦,唐太宗起義兵滅隋煬,明太祖光復我漢家河山,當時或許有人罵其爲叛逆,但煌煌歷史留下的是流傳千古的美名。無他,順應潮流耳!將軍之規劃,是借滿清這杆破旗,隱藏實力,以待時機罷了。但天下局勢之演變,未必如將軍所願。如果將軍不能乘勢而爲,恐爲他人所乘。今日方某不來,隨後不知有多少勢力來遊說將軍。將軍信也不信?方某默察天下大勢,深感時機之急迫,故冒昧前來,願隨將軍左右,開創一宏大之新局……”

龍謙微微一笑,“方先生定然是蘇秦張儀一類人物了。若要取富貴,何苦來我這小廟?久聞袁制臺求賢若渴,以方先生之見識,定然能獲得袁某人之青眼,前程之廣闊,豈是我區區魯南可比?”

“不瞞將軍,方某自東瀛回國,第一站便是北洋。將軍視袁氏爲大敵,原也不錯。若是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將軍與袁氏,實乃一時瑜亮。非是方某當面奉承,袁氏雖爲一世梟雄,卻萬萬不是將軍之敵手。何故?袁氏之長,將軍皆有,將軍之長,袁氏卻不具備。時間越久,將軍之優勢越大……”

“方先生,”龍謙笑着打斷了方聲遠的話,“袁世凱乃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已位極人臣,深得太后信任,眼下又掌握了全國陸軍的編練之權,豈是龍某區區一個兩州鎮守使可比?還講什麼袁氏之長我有,當我是三歲孩童般好糊弄嗎?”

“朝廷自李文忠薨逝,劉坤一,張之洞俱垂垂老矣,年青一代,無出袁世凱之上者。袁氏獲此高位,勢所必然,不足爲奇。袁氏善鑽營,識大體,深明軍權之重要,又會籠絡下級,這些都是他的優點。若無將軍,袁氏當世實無敵手。不幸的是,袁氏恰恰遇到了將軍,想當初將軍憑着一隅之地,千餘殘兵,竟能力抗袁氏不屈,連其手下頭號大將王士珍都做了將軍的俘虜,足證將軍練兵有方,指揮高明,這是軍事上強於袁氏的明證。將軍精通經濟,白手起家,打造出魯南如此恢弘的局面,這是將軍經濟上強於袁氏的鐵證。若論朝廷之奧援,袁氏見重於太后是事實,但將軍在太后眼中之重要,卻不輸袁氏。將軍是身在局中而已。方某細緻研究慈禧之爲人,僅靠當年救駕之功,將軍已獲慈禧之絕對信任。只要將軍不造反,太后絕不會動將軍。實際上,將軍主政魯南,經濟上獲大發展,軍事上苦練精兵,政治上卻保守異常。魯南輿論,絕無令朝廷不滿之處,這點深得太后讚賞。眼下將軍慮及新軍整編,擔心所部出路,要我看,根本就不需擔心,太后絕不會允許北洋一枝獨大!整編新軍六鎮,威勝軍右翼至少會獲得一個鎮臺!”

這卻是龍謙最爲擔心的,“唔,依先生之意,朝廷肯定不會打我軍之主意了?”不覺間,龍謙的態度發生了大變化。他最近也跟魯山、王明遠談及蒙山軍的前途,但魯、王二人卻不如方聲遠如此篤定。

“絕不會!最多安插幾個親信而已。此番新軍整編,蒙山軍必獲擴張,至少是一個鎮臺!”

龍謙沉默不語,手指輕叩桌面,眼睛望着窗戶的某一點陷入沉思。

“將軍,爲今之計,當務之急的是利用周馥而獨霸山東。山東物產豐饒,人口密集,實乃帝王之資也。想當初曹阿瞞憑藉一支青州兵竟能削平北方,以將軍之才,借山東的地利,只要有三五年光景,足以練就強兵,奠定一統天下之基業!”

“方先生,雖然你私下多方探查龍某,但龍某究竟是何種人,其實你並不清楚。你說以龍某之出身,應當通曉天下大勢。你只說對了一半。沒錯,龍某出生生長於美利堅,對泰西諸國的政治制度還算了解。中華數十年來飽受列強之凌迫之原因,龍某亦有心得。龍某之所以捨棄美利堅之優渥生活,甘願回國,是因爲龍某永遠難以改變的是中華血統,是華夏子孫。龍謙心中所願,乃我中華富強起來,復我祖先之榮光,如強漢盛唐,讓我普天下之中華子民,不再受列強之欺凌。使我中華神聖國土,一寸一釐都不得流失於外,像那臺灣、澳門、琉球、海參崴,統統收回祖國之懷抱。但龍某深知,願望之實現,在於從現在做起,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強大的經濟支撐。強大的經濟,亦須清明之政治保障。龍某自掌軍蒙山,都是從小事做起,治一村,則幸福一村,治一縣。則造福一縣。以中國之大,局勢之複雜,發展之不平衡,龍某之纔有限,萬萬不去想做什麼救世主。所以,統一天下的迷夢,龍某不去做,先生也不要提。張養浩那首山坡羊說的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歷史上那些被文人景仰推崇的大人物們,有幾個是爲了百姓?”

方聲遠肅然起立,“將軍仁心,感天動地。將軍在鄭家莊,在魯南所爲,正如將軍所言,一切都是爲了百姓之安康幸福。但天下洶洶,由不得將軍置身局外。如將軍不棄,方某願追隨將軍,爲實現將軍心目中的那份理想鞠躬盡瘁!”

“哈哈,方先生願加入我軍,龍某深表歡迎。”龍謙也站起身,伸手與方聲遠相握,“方先生,蒙山軍格局尚小,規矩卻大,先生能夠放下身架,從底層做起嗎?”

“這個自然。方某自願追隨將軍,當然要遵循將軍的規矩。主公在上,受方某一拜!”方聲遠對龍謙深施一禮,算是定下了名分。

第15節 北京五第17節 規勸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0節 升允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4節 于右任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北京二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10節 生意第12節 政治版第4節 春節三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0節 兗州行四第5節 事與願違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5節 太原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4節 黑溝臺二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2節 回國三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14節 突圍一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7節 規勸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28節 招商會四第7節 蔣繼英第37節 起步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北京十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3節 新局面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3節 軍規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7節 變化三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8節 戰後一第7節 意外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5節 演習第2節 抉擇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破莊六第30節 戰長沙三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5節 平叛五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2節 破莊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1節 秋瑾二第9節 別離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9節 國慶日二第6節 軍餉第8節 彼得堡四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節 干涉第4節 無錫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4節 無錫二第28節 戰長沙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2節 平叛二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4節 軍方第35節 風起一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3章 唐紹儀第5節 事與願違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