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

龍謙正式委任方聲遠爲威勝軍右翼參議,具體職責實際爲龍謙的私人秘書。在此之前,龍謙沒有設置秘書一職。這份突乎其來的任命令蒙山軍司令部感到驚訝。龍謙專門掏腰包置辦了兩桌酒席,請司令部各處及附近駐軍營長以上軍官吃了一頓,正式將方聲遠介紹給諸將。

時間往前推,1901年初夏,全權主持與洋人談判的李鴻章病逝於北京東城賢良寺,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將他在山東屢敗於蒙山軍的武衛右軍主力帶至了直隸。那時洋兵尚未從北京及天津撤退,袁世凱只得在直隸省會保定府設立總督衙門,深知軍權重要性的袁世凱在上任之初便設督練公所主持訓練新軍事宜。

當年年底,北洋軍擴編成立三個協,第一協協統王士珍,第二協協統段祺瑞,第三協協統王英楷。這時,龍謙所部已改編爲威勝軍右翼,返駐魯南。

1902年夏,佔領北京的聯軍已全部撤出北京,流亡太原近一年的朝廷也返回了京師。駐紮於天津的洋兵也開始撤退,根據《辛丑條約》,中國不得在天津周圍30裡駐兵。但天津如不駐兵,將無法行使政權。袁世凱想了個改頭換面的辦法,從新軍各營抽選精兵3000人改編爲“巡警營北段”,派其乾兒子段芝貴統帶,開往天津分段接收洋兵退出的要點。

1903年春,袁世凱以“全國軍制、操法、器械未能一律”爲由,建議清政府成立中央練兵處,並極力推戴慶親王奕劻主辦此事,自己甘做副手。這是他既要擴充親信武力。又避免朝廷猜忌的一箭雙鵰的妙計。

清政府批准所請。4月正式下令成立練兵處。派慶親王奕劻爲督練新軍大臣,袁世凱爲會辦大臣,不久,又派滿人鐵良襄辦此事。

袁世凱奏請徐世昌爲練兵處提調,練兵處設三個司。軍令司正使段祺瑞,軍學司正使王士珍,軍政司正使劉永慶。

慶親王昏聵,貪贓枉法,大權基本落入袁世凱手中。1903年初夏,袁世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成立北洋六鎮。

龍謙最爲擔心的是慈禧受到袁世凱蠱惑。將自己一手打造的蒙山軍拆散併入即將誕生的六鎮之中,那樣的話蒙山軍就完了,龍謙根本沒有信心維繫軍心。

方聲遠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狂生提到了建黨。其實龍謙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建黨之事。但他確定的方針是隱藏實力,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即使建黨,也不願意打出反清的旗號。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的政黨就是一盤散沙。能有多少凝聚力?除非公開起兵反清,以建立一個新王朝爲號召,手下那幫將領纔會在開國功臣的誘惑下團結奮戰。可是,以區區魯南一隅,連子彈都造不出來,獨抗全國軍力,又有幾分成功的把握?

方聲遠出現之前。龍謙秘密與魯山、王明遠等心腹部將商討過北洋六鎮的組建,必須從最壞的情況入手,制訂對策。但魯、王二人也苦無良策,均認定決不能將蒙山軍拆散,萬一出現那種情況,只有舉兵反抗,突襲北京了。龍謙甚至親自擬定了一份計劃,集結蒙山軍主力,以清君側之名一舉擊潰北洋,爲此。龍謙下令司徒均抓緊從德國人手裡購買武器彈藥,特別是炮彈和子彈。一句話,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

龍謙真的不想出現那種情況。他認爲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但袁世凱不會放過兵不刃血消滅蒙山軍的機會的,龍謙堅信這一點。怎麼辦呢?那段時間龍謙表面鎮定如常,實際上憂心如焚。感覺到這是他蒙山整軍以來的最大危機。

情報處也接到了龍謙的嚴令,想盡辦法探知朝廷組建六鎮的方案,但一直沒有獲得準確的消息。

方聲遠突然出現了,而且大話炎炎,斷定朝廷不會任由袁世凱一家坐大。龍謙細細思考,感到方聲遠說的很有道理。過去讀史書或者歷史類小說,總有一個詞覺得很神秘,那就是“帝王心術”,現在他總算明白了,所謂帝王心術,不過就是平衡術而已,說穿了一錢不值。可以肯定,北洋一家坐大的局面最高統治者是絕不願意看到的,尤其在軍事上,最高統治者不得不更加小心。

坐等總是令人心焦。龍謙將江雲派去了北京,命江雲直接接觸慶親王,具體的整軍方案,奕劻這個老貪官不可能不知曉。

江雲順利地見到了奕劻。吃人的嘴短,這兩年奕劻沒少拿魯南的錢,所以江雲報出龍謙的名號,立即得到了奕劻的接見。陪着江雲去見奕劻的,是情報處北京站負責人李寧,他祖籍北京,跟着父親跑口外販皮貨,1900年蒙山軍勤王之役駐紮太原時,經賈繼英牽線,與蒙山軍掛上了線。一來二去,李寧竟加入了蒙山軍。經過短期整訓,李寧被派往天津協助賈繼英打理晉源票號,頗受賈繼英賞識。去年江雲組建北京站,將李寧調回北京,在東四開了一家豐裕茶樓做掩護,李寧正式出任北京站站長。主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聯絡奕劻,具體的內容就是給奕劻送禮,開始時是賈繼英親自辦的,後來則由李寧完全接手。只要奕劻家裡有喜事,比如福晉側福晉王子格格生日,李寧必有重禮奉上。奕劻當然曉得錢是誰出的,李寧陪着江雲拜會慶親王,立即被王府總管引見給慶親王。

江雲遞上龍謙的親筆信,裡面夾着一張晉源票號開出的銀票,江雲見奕劻抽出信箋瞄了一眼,想必看到了那張銀票了。見老親王的目光轉向了自己,清一清嗓子,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朝廷整編新軍,鄙上尤爲關注。本來由王爺主持其事。鄙上十分放心。但近來傳言紛紛,說袁總督公報私仇,有將威勝軍所部拆散混編之提議,導致所部官兵軍心動搖。鄙上深爲憂慮,本欲親來拜會王爺。陳說厲害,但王命在身,不敢擅離職守,特派卑職前來拜會王爺,萬望王爺主持公道……”

奕劻驚訝於江雲的年輕老練,他倒是聽說過龍謙手下有這麼一號人物。“龍鎮守使爲何對自己沒有信心呀?他有勤王救駕的大功,魯南剿匪辦的好,新政亦是首功,這些都記在太后她老人家心裡呢。本次整軍嘛,朝廷豈會虧待功臣?你且回去,稟報你家大人。就說本王要他好好練兵,朝廷有厚望於他。”說着,奕劻伸出他的手,岔開五指,衝江雲搖了搖。

江雲未得要領,從王府出來,跟李寧商議。李寧說,瞧慶王的意思,絕不會出現司令擔心的情況。江雲說,意思是那個意思,但他最後伸手亂搖是啥個意思?不要讓我們找了嗎?

帶着疑惑,江雲飛馬折返青城,將他見奕劻的情況原原本本向龍謙做了彙報,當時聽彙報的還有魯山、王明遠及方聲遠。

“恭喜司令了,”方聲遠笑道,“慶親王的意思是。朝廷將第五鎮的番號給了咱們了。”

龍謙一震,隱約記得歷史上山東確實編了個第五鎮,但部隊都是袁世凱嫡系,難道奕劻是用這個法子告訴事情已經確定了嗎?

“將軍,唯一可慮者。是朝廷以練兵處的名義派人來出任第五鎮所部主官。畢竟威勝軍右翼是一協編制,組建新鎮,至少要擴軍一倍吧?”

“這個好辦。”龍謙隨口應道。他想,只要第五鎮在自己手裡,來上幾個人不會翻出什麼浪花來,反正自己暫時不會與清廷翻臉。

“司令,如果朝廷以咱們爲主擴編組建第五鎮,魯南一地怕是不夠了,馮國璋的兵怎麼辦?會不會將馮國璋所部與咱們合併?”魯山提出了新的問題。

“這個且不去管他。現在就看方先生的判斷是否準確了……”龍謙含笑望向穿了軍服的方聲遠。

“將軍提前籌劃人事安排吧,方某估計不出一月,正式的旨意就到了。”

“好,我們拭目以待。鳴皋(方聲遠字),我讓你準備的關於東北局勢的材料搞得如何了?”

“已經完成了。”

“甚好,擇日召集相關人員開一個會,你給大家講一講,放開講。”

“行。”方聲遠答應一聲。龍謙交給他的第一件任務是準備一份材料,詳細分析東北的政治軍事形勢,特別是日本及俄國的在東北的情況。好在參謀處及情報處之前已經做了細緻的工作,方聲遠在佔有這些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俄日兩國的瞭解,很快擬好了一份報告。原以爲是給龍謙閱讀,沒想到龍謙讓他給部將們做報告。

“將軍,是不是等朝廷關於組建六鎮的正式結果出來後再開這個會?”想了想,方聲遠又提了個建議。

“也好。”龍謙明白了方聲遠的意思。這是個聰明人,不需要自己講就會明白爲何研究東北的局勢。

八月十二,朝廷關於組建新軍六鎮的旨意正式傳至山東威勝軍右翼總部,命令是以兵部下的,以威勝軍右翼爲主,組建新軍第五鎮,駐山東,授龍謙第五鎮統制官。同時撤銷威勝軍右翼的番號。命令明確指明,陸軍第五鎮轄第九、第十兩協,第十七~二十步兵標。鎮臺另轄炮、工、騎、輜重各一營。要龍謙在十日內將各部官佐上報兵部批准,所缺兵員,在山東就地招募。

這份文書還通報了其餘五鎮的組建及駐地情況:以威勝軍左翼及京營常備軍組建陸軍第一鎮,駐北京豐臺,鳳山(滿族)爲統制官;以北洋第一協爲主擴建成立第二鎮,駐張北,王英楷爲統制官;以北洋巡警營北段爲主擴建爲陸軍第三鎮,駐山海關,段祺瑞爲統制官;以北洋第二協爲主擴建爲陸軍第四鎮,駐保定,吳長純爲統制官;以馮國璋所部及北洋第三協整編爲陸軍第六鎮,駐衡水,馮國璋爲統制官。

沒有提派員“摻沙子”的事!而馮部竟然北調直隸,將山東讓給了龍謙的第五鎮!而且,兵部竟然將第五鎮各部官佐的任命權給了龍謙!

這真是天大的喜事!直令龍謙喜出望外!

龍謙第一件事便是讓方聲遠替自己起草一份給慈禧的謝恩摺子,說的越肉麻越好,核心的意思就是一定替太后看好山東,替太后練好兵,第五鎮絕對是太后的護身坎肩,太后指向哪裡,第五鎮官兵就殺向哪裡!龍謙在這份謝恩摺子裡還露骨地表示出對太后的思慕之情,希望太后允許他進京當面謝恩。

方聲遠筆走龍蛇,馬上擬好了謝恩摺子,龍謙看過後一字未改便發出了。

這個結果肯定不是袁世凱願意看到的。但情況正如方聲遠分析的那樣,慈禧不願看到除第一鎮之外的新軍全部出自袁世凱所部,又深悉龍謙與袁世凱的矛盾,故將第五鎮及山東完全交給了蒙山軍!慈禧認爲,在山東留一支與袁世凱有矛盾又絕對忠於自己的武裝是有利無害的。所以對於中央練兵處(實際是袁世凱的計劃)的整編方案數次駁回,袁世凱越是圖謀肢解威勝軍右翼,越是惹出慈禧的疑心。慈禧甚至訓斥奕劻昏聵,小龍子是我信任的人,難道非要將這支忠於本宮的兵拆散不可嗎!

慈禧的性格對於朝臣尤其是光緒皇帝而言顯得天威難測,喜怒無常。但對於龍謙來說並無神秘。她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也是個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的女人,吳棠的故事可以極好地詮釋慈禧的性格。龍謙率軍勤王,在最困難危險的時候出現在慈禧身邊,已經奠定了慈禧最大的信任。在慈禧眼中,授予龍謙兩州鎮守使根本就不足以酬功!因爲龍謙的出身,因爲龍謙的年齡,慈禧不可能將二十來歲的龍謙調入中樞,實際上,自1901年後她並未召見過龍謙,有關龍謙在魯南的情況,一是來自龍謙源源不斷的書面彙報,二是來自山東省官府的奏報。慈禧自認龍謙在山東的所作所爲卻一直在她的密切監視中。在孫文革命黨在海外鬧騰的越來越不像話的時候,慈禧最爲擔心的是龍謙和孫文一黨搞在一起,但慈禧沒有得到任何關於龍謙與孫文友來往的報告,這讓慈禧放了心。而她對龍謙在魯南不問政治埋頭練兵及大力發展實業的態度讓慈禧感到滿意。慈禧私下對親信講,龍謙這小子總算沒有辜負我對他的信任!

龍謙兩年前的冒險終於收穫了豐碩的成果。。)

第2節 齊河第24節 假戲真唱第36節 風起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5節 七月第10節 兗州行四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38節 大勢七第2節 春節一第17節 平叛七第9節 天津三第8節 兗州行二第21節 司徒均第39節 大勢八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6節 許家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6節 政黨之議第6節 孫娟們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2節 變化八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5節 風起一第27節 風波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節 鐵良發難第4節 無錫二第8節 人才第40節 考察第11節 平叛一第4節 要塞四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9節 北京九第34節 清廷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3節 潘亮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8節 北京八第32節 變化八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17節 末日四第6節 軍餉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節 喀山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節 破莊三第20節 軍委會第2節 召見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8節 犧牲二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5節 方時俊第5節 洹上第4節 軍方第3節 潘亮第22節 義軍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2節 蔡元培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1節 平叛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2節 北京二第12節 中樞第25節 變化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0節 戰長沙三第30節 戰長沙三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2節 軍銜第2節 國會二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4節 上海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9節 對策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34節 沂州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