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

龍謙最關心的自然是新軍六鎮的編組。他一手打造的情報組織的觸手還進不了朝廷的核心決策層,只能打聽些外圍的消息,比如榮祿的病逝,比如商部的籌組。

龍謙曾想借爲榮祿弔唁的機會去趟京師,找機會見一見慈禧,當然奕劻那裡肯定是要拜會的。但他去京師必須有兵部的命令,否則就是違紀。而當時又在抗洪的關鍵時刻,最終未成行。只是派人去京師送上一道不菲的祭禮而已。自庚子年結識榮祿,總體上這位陰沉多智的寵臣對自己還算不錯。榮祿的性格,龍謙現在也說不清楚,這個人不貪財,比起同僚來,榮祿算是廉潔的了。榮祿似乎也不是很戀權,很有些放得下的感覺。大概正是這點被慈禧所欣賞吧。如今榮祿死了,朝廷怕是再沒有人能製得住袁世凱了,靠奕劻?想都不要想。

朝廷那道大而化之的諭旨下來,算是對蒙山軍抗洪的肯定。意味着最高當局是知道他的所作所爲的。隨後奕劻又寫來一封私信,說老佛爺對威勝軍右翼很是滿意,卻沒有透露朝廷即將開始的新軍整編。

這老東西,嘴巴什麼時候變的如此緊了?說起來,負責本次整編的中央練兵處的一把手正是奕劻本人。兩年來,光是送給奕劻的金銀珠寶都快有十萬兩了吧?搞得負責聯絡奕劻的北京站都多有不滿。

龍謙將奕劻的私信取出來再看了一遍,心裡冒出那個消瘦的白鬍子老頭的摸樣。滿清無人,竟然用這等貪鄙之人……不過,對自己倒不是壞處。一絲壞笑浮現在龍謙面龐,說起來,給奕劻的那些金銀不過是原物奉還罷了。正像春秋列國晉國假道滅虢的故事,虞國國君貪戀晉國獻上的名馬珠寶,原意借道給晉軍攻打鄰國虢國,不聽良臣宮之奇的諫言,最終亡國。而晉君最終取回了名馬珠寶,嘆息道。馬還是那匹馬。不過是老了幾歲罷了。

現在給奕劻的金銀不過是暫存彼處罷了。不過,這個道理,世上又有幾人能懂?

今年的洪汛算是過了,部隊仍散佈在大河兩岸未曾撤離。周馥要求威勝軍右翼再駐紮一段時間。龍謙也答應了。

龍謙將自己的司令部設在青城田鎮一家姓王的大地主家裡。隨着汛情和緩,龍謙也不像前段時間每天到大堤上視察了。他安排情報處對武定府做一份詳盡的社會調查,列了個提綱。讓江雲分解題目,完成一段就給他看一段。沒事的時候,也與好客的房東王玉德先生聊一聊青城縣的風土人情。日子倒是過得愜意。

七月十四那天,龍謙正在院子裡與王玉德閒聊,警衛進來稟報說王之峰有事求見。

龍謙點點頭,讓王之峰進來。王之峰是情報處第一批任命的三個科長之一,負責內部防諜。

身穿便衣的王之峰快步進來,“司令,抓了一個奸細。這個人我們注意很久了,在魯南我就注意到他了,沒想到一路跟我們到了青城,他說他要見你。”

“見我?他是什麼來頭?”龍謙第一感以爲是朝廷派來的。

王之峰似乎讀出了龍謙的心思,“這個人叫方聲遠。可能是海外革命黨。但絕不是朝廷的人。我們沒有對他動粗……”

“革命黨?”龍謙來了興趣,“那,請他來吧。讓我看看是何方神聖。”

“將軍,”王玉德壓低聲音道,“吾久聞海外革命黨鬧的兇,最好不要沾他們……”

“哈哈,革命黨也不是青面獠牙,三頭六臂。見見又何妨?”龍謙看着王玉德,“佩瑾(王玉德字)先生還是迴避下好。”

“老夫倒無所謂。將軍前程遠大,不要因小事被朝中御史所糾……”

“放心吧,沒人會知道的。其實知道了也無所謂……”龍謙有些好奇。

跟着王之峰走進來的是一個身穿白色西裝的青年,年紀與龍謙相仿,相貌可比龍謙英俊多了,中等身材,打着黑色的領結,腳下是棕色的皮鞋,左手捏着一頂白色鑲黑邊的禮帽——沒有留辮子,右手拎着一根柺杖——應當叫文明棍……這身打扮,別說在田鎮,便是擱到天津衛,也夠新潮的。

龍謙第一眼看到來人,便認定此人定是從海外歸來。

“方先生是吧?我便是龍謙。不知有何見教?”

“不敢,方聲遠得見將軍,實乃三生有幸。不知將軍能否給方某一個機會?”此人甫一見面,竟要單獨相談。

龍謙看了眼王之峰,“也好,這邊請。”

龍謙的貼身警衛目光嚴厲起來。王之峰對警衛做了個手勢,意思是已經檢查過了,沒有武器。警衛點點頭,看龍謙轉身進了他的臥室兼書房。王之峰則跟着客人跟了進去。

“請坐吧,方先生。之峰,你去忙你的。”龍謙打發走了王之峰。屋子裡只剩下了龍謙與這個不速之客。

“謝謝將軍。先介紹下我自己吧。”方聲遠將他的文明棍放在一旁,手裡依舊捏着禮帽,“鄙人方聲遠,福建興化府人,曾留學日本。今春從日本歸來,由南至北走了一趟,在魯南足足停留了兩個月時光,大軍北上,方某又跟着北上,先到京師,隨後又來到了武定……沒想到將軍手下有能人,早已盯住了方某。哈哈……”

警衛端來了茶,眼光瞄着客人。

“請用茶。”龍謙面無表情,“不知方先生有何事指教?”

Wωω★ ttКan★ co

方聲遠將茶杯擱在桌上,微微欠了欠身,目光銳利起來,“天下板蕩,大亂方至。方某不願碌碌一生,想着尋求一明主,蠅附驥尾。也不埋沒此生……”

原來是縱橫家一流的人物,龍謙面無表情,端起茶杯,吹開了浮在水面的兩片茶葉……

“原先總以爲,這平定天下恢復我漢家河山的救世之主尚未出世,沒想到回國一圈走下來,竟然就在面前。”

龍謙依舊面無表情,他將茶杯放在桌上。剛纔的舉動,也可視爲是端茶送客,結束這個無聊的談話了。但對方竟然視而不見。繼續着他的遊說。

“方某在日本時,見過了以保皇爲宗旨的康有爲和梁啓超。梁氏銳氣尚在,但康氏已經朽然,總以爲將大權歸還於今上。自然萬事大吉。論及國內板蕩。全球爭雄。無一策可施。似乎只要歸政於今上,所有問題即可迎刃而解。豈不可笑!”

這句話顯然打動了龍謙,他的目光盯住了方聲遠。“康梁不足論矣,即便利用國內的保皇勢力搞出點名堂,已無關宏旨。倒是孫文一派,頗爲鼓動人心,不出所料,今後數年,必將風起雲涌,攪動天下!”

“唔,方先生不是孫文一黨嗎?”

方聲遠燦然一笑,露出一口整齊的白牙,“不瞞將軍,方某曾醉心於革命,曾以爲要救中國,非得走革命的路。但後來與孫文一派聯繫緊了,方某反而心生失望。靠孫文一黨,或許可以鼓動天下之亂,但治理江山,他們不行。”

“哦,爲何?龍某雖偏居魯南,對海外革命黨亦有所聞。方先生爲何下此斷言?”

方聲遠終於等到龍謙肯與其交流,自然精神一震,“方某敢問將軍,對滿清朝廷有何看法?”

“龍某受太后厚恩。想必方先生早已打聽清楚了,這個話,最好不要講……”

“滿清已是冢中枯骨,凡是稍有頭腦之人,無不看個清楚。不錯,滿清諸帝不比前明,表面上並無失德。這也是國內舊派知識分子聊以自慰的地方。但自洪楊之亂,中樞威權喪失,加上這數十年列強欺凌,割地賠款不斷,早已喪失人心了。將來只要有一個機會,必將出現分崩離析之態……”

龍謙一驚,如果此人不是湘中大儒王闓運的弟子,這份見識完全是自己推斷而來,那就了不得。畢竟,可以斷定滿清垮臺的形式不是件簡單的事。

“打住。方先生,我倒是想聽聽你對孫文革命黨的看法。至於朝廷,不要談了。”

“革命黨不成事。”方聲遠微笑道,“方某遊歷世界,總算明白了世界大勢所趨。中國要想擺脫被動挨打之局面,非得革命不可,非得推翻滿清,實行民主共和不可。康梁不識天下大勢,幻想立一個明君以救國,不啻緣木求魚。孫文假革命之名,行封建之實。因爲其在黨內搞效忠領袖那一套,方某鄙視之,斷言其不會成功。近年來,孫文煽動武裝暴動,遠的不講,今春在廣州再次策劃起義,結果依舊是慘敗。孫文遠居海外,沒有親臨一線的勇氣,對內沒有自己的嫡系武裝,而是花錢僱用會黨的力量,不是很可笑嗎?若是籌備幾十萬兩白銀,僱用幾個亡命徒便可以奪取這萬里江山,這江山來的不也過於容易了嗎?鄙以爲,推翻滿清,建立共和,非具備兩個條件不可!”

“哦,願聞其詳!”聽到這裡,龍謙已經斷定,這個方聲遠是有見識的。關於孫文起義失敗的原因,他所總結的,雖然不那麼全面,但將主要的核心都講出來了。在這個時候,孫文更大規模的武裝暴動尚未展開,此人便斷定其不成事了。

“其一,有一支精銳的軍隊,就像將軍一手建立的蒙山軍,令行禁止,所向無前。其二,要有一個先進的政黨,宣傳主張,掌握輿論。二者缺一不可。”方聲遠看着龍謙,“將軍治軍,已然聞名中外,這建黨一事,不如就交給方某如何?方某研究將軍久矣,若論統軍征戰,將軍麾下倒是不缺勇武之士,若是文治,將軍卻沒有得力之人。將軍所重視的陳超等人,才具不過中人,唐紹儀才具是有的,但唐氏骨子裡還是袁世凱的人,而且,唐某人馬上就要離開沂州到東北高就了吧?”

很張狂,不過他說的是事實。

“方先生,”龍謙決定敲打敲打這個狂生,“你且等等。剛纔你的一番話,我已經全聽明白了。你久居海外,受革命黨的影響,鼓吹排滿革命,龍某姑妄聽之也就罷了。而你竟然要幫助我建黨,建什麼黨?龍某受太后厚恩,日思夜想,只是爲了報效朝廷,便是龍某率兵抗洪,也是爲了分太后之憂。我看你是個聰明人,是不是找錯了廟門?再說了,龍某治軍理政,以人才爲第一,魯南新政之推行,全仰仗陳越之一幫俊彥,到了你的口中,竟然成爲了酒囊飯袋!方先生,你不覺得你過於狂妄了嗎?”

第4節 方聲遠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5節 整編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6節 許家第2節 懷來第23節 行刺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9節 戰長沙二第17節 龍楊會第6節 袁世凱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5節 外交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7節 武昌二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節 戰後三第17節 犧牲一第22節 授勳第5節 江雲第9節 戰後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5節 新生活第4節 南京一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抗洪三第22節 義軍第19節 視察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7節 破莊七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2節 蔡元培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司徒均二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2節 春節一第24節 風箏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1節 變化七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8節 平叛之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0節 生意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4節 破莊四第11節 封國柱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2節 義軍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3節 出征三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4節 鐵良發難第34節 清廷第5節 黑溝臺三第2節 召見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8節 日本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31節 出征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6節 諜戰第15節 七月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35節 沂州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7節 蔣繼英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5節 突圍二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7節 彼得堡三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5節 演習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節 春節二第16節 末日三第2節 西沽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