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第266章 發苗

縣署恢復了往日的安靜。

清晨,烏鴉立在屋脊上悠閒地看着風景,樹枝中不時傳來鳥鳴。

尉廨裡,郭渙將幾卷文書放在殷亮的案上。

“殷錄事過目,這些是各家的隱田簿,當年都是小老兒經手的,敢說比他們自己還要熟悉。”

殷亮絕口不提郭渙當時被郭家喚回去之事,爲了家中婦孺,他能理解。

他拿起翻看了一會,隨口問道:“分田括戶之事,編戶爲此雀躍,可許多逃戶卻寧可匿於高門,而不願重歸編戶,你認爲該如何做?”

郭渙稍作沉思,應道:“開元十二年,在宇文融被任爲括地使之後,朝廷頒發了《置勸農使詔》,對編戶後的流民免徵正稅,待宇文融被貶謫,此政名存實亡……但朝廷並未明文廢除此政,故而,縣尉可以免新附編民的稅賦。”

“若如此,如何減輕現有編戶之負擔?”

“縣署即使免了新編民的稅,收到的賦稅還能多,因爲清丈田地之後,大戶便不能隱稅。我朝稅賦其實百畝不過二石,問題在於田地與吏治……”

郭渙既能夠幫諸家巧取田地,對其中的彎彎繞繞自然是極了解。正侃侃而談,他兒子郭憬匆匆趕來,說是郭太公喚他回本宅一趟。

“又喚我?”

“是伯翁病重了。”

郭渙這才趕往回郭鎮,一進大門,又是許多人紛紛對他投來鄙夷的目光,小聲嘀咕。

那些聲音細細碎碎,罵他總想把郭家的田地交出去向薛白表忠,郭太公都奪回來了,再次因他的背叛而功虧一簣。

甚至說是他氣得郭太公病發。

進了主屋,繞過屏風,只見郭太公躺在牀上,面色發黑,奄奄一息。

但這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卻因爲還沒見到郭渙,掙着一口氣不肯嚥下去。

“大伯。”

“來……來……”郭太公無力地招了招手。

郭渙看向自己的堂兄弟們,見他們目光警惕地站在牀邊,他便不上前了。

他幼年喪父,雖是郭太公撫養長大,卻不打算分家業,因此在縣署謀了份差職一做就是一輩子,如今也是老頭了。

“阿渙。”郭太公再喊了一聲,“我走之後……你當族長……”

“阿爺!怎能如此?!”

郭渙還在詫異,他的堂兄弟們已然紛紛嚷嚷起來,正房內當即一片嘈雜。

郭太公還有很多話想說,卻被他兒子們的聲音蓋下去。

“三十五郎仇還未報,郭渙就投靠薛白。阿爺不管親孫子,只在乎侄子嗎?!”

“他把郭家害成這個樣子……”

郭渙看了一會,走上前,俯下身子,附耳到了郭太公嘴邊。

“你看人比我準,縣尉絕非等閒,必有大作爲,可惜老夫看走了眼……”

郭太公非常遺憾,但其實就算重來一遍他也未必能押中薛白,因爲世上很多事就是要經歷過才明白。

可惜他已沒有時間了,只好將一塊玉佩交到郭渙手上。

“伱能做好嗎?”

郭渙想了想,應道:“別的不敢說,以縣尉的本事以及在朝中的人脈,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一縣之權,我若再年輕十歲,或能追隨至他封侯拜相。”

話都說到封侯拜相了,一縣之地的田畝之爭又算什麼?

“好……”

郭太公看向自己那幾個兒子。

郭渙也轉過頭,見他們還在喋喋不休,等他再回過頭來,郭太公已經嚥氣了。

老人已死,對於郭家而言,正是破舊立新。

~~

郭家佔來的田地重新分了回去。

回郭鎮西邊的官道上,縣署士曹趙六帶人在路邊支了張桌子,把地契交還給農戶。

“劉才。”

“這裡,小人就是,本來阿爺想讓小人叫‘劉財’的,不識字。”

因趙六沒有官威,臉上還帶着些笑,劉才終於敢多說兩句話,

“這張。”趙六遞過地契,擡頭一看,道:“我見過你,關阿麥那個案子?”

“是,阿麥和小人同村……”

兩人唏噓了一會兒,劉纔回了農舍。

如今他籤給郭家的賣身契已經作廢了,妻兒也從織坊接了回來,無非是日復一日地耕作、種地。

小心翼翼將地契藏好,他挑了一擔肥水就去澆地。赤腳走在田裡,一勺一勺潑下肥水。

末了,他坐在田邊,想着要不要把關阿麥的屍身起出來,訂一副棺材安葬了。

確實也是有些擔心婆娘不答應他出這一份錢,之後他咬了咬牙,下了決心。

但等到走到關阿麥葬身的地方,想要說說話,定睛一看,卻是愣了愣。

只見那地裡長出了幾株麥苗。

可他分明沒有在這裡撒種子,那隻能是被掘來埋屍體的土壤裡藏着種子了,且有着頑強的生命力。

劉纔不由想起關阿麥的阿爺給他起名時,就念叨着“麥子要長得好啊,長得好”。

想到小時候在村裡玩鬧的情形,他無言地仰起頭,看向了湛湛青天。

微風撫過,地上麥苗伸了個懶腰,顯得十分自由……

~~

郭太公一死,薛白也前往弔唁。

郭家有幾個子弟原本已經準備好放幾句狠話讓薛白下不來臺,認爲縣尉算什麼,他們必然要爲郭三十五郎的死討個說法。

然而,從薛白踏進郭家開始,那股官威一壓下來,他們便息了聲。

至於跟在薛白身後的姜亥更是殺郭三十五郎的兇手,卻無人敢多看這殺神一眼。

拋開這點瑣事,縣尉弔唁,算是給足了郭渙面子。

須知宋之悌以右羽林衛大將軍之職致仕,令狐滔不敢奏其罪,定案時只說宋勉私鑄銅錢、收買山賊,但薛白就沒去給宋之悌弔唁。

看似小事,對偃師縣的影響卻十分深遠。

“少府。”郭渙披麻戴孝,卻沒有因爲伯父的喪事而耽誤公事,低聲道:“崔晙、鄭辯等人也在。”

“這邊談。”

“少府今已掌權,要讓高門大戶守規矩,以權威逼壓,再添之以智取即可,崔晙第三子欲謀進士,然則文采平平,崔晙不願爲他打點,少府可收買之……”

宋家死、郭家附,接下來對付旁家自是會輕鬆許多,更何況有郭渙這樣的當地老人在。

薛白既讓他們退了第一步,當然是爲了讓他們再退第二步。

“還有呂縣令。”郭渙又道,“他爲人軟弱圓滑,小老兒已勸他不必再想着扳回一城,等着遷官別處爲宜,他聽了。”

“嗯。”

談呂令皓,薛白也只應了這一個字,再談了一會編田括戶之事便出來。

今日杜家姐妹打算去陸渾山莊,遂與他一道過來了,鄉下的道路不宜乘馬車,他們並轡而行,信馬由繮,邊走邊談。

“控制洛陽不可能,如今我們能控制住洛陽下方的河口。北倚邙嶺,首陽山中可養少量心腹,鍊鐵、鑄幣、集糧;南臨洛河,借河道採買江淮物資,興報紙、辦飛錢……假以時日,實力當不小於一高門世族。”

薛白負責把這個思路理清,杜家姐妹再順着這個方向安排人做事就會清晰一些。

杜妗道:“還有幾樁小事,宋家可還沒殺乾淨,有些在外爲官的子弟很快就會回來。”

“不能再殺了。”杜媗擔心他們又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來,連忙提醒道:“宋家之案,朝廷未必不疑,此時做事當謹慎。”

薛白道:“有人回來豈不正好?我們可名正言順地控制陸渾山莊。”

“對,我已安排人去打探了。”杜妗調侃道:“早些將陸渾山莊之事整頓好,你纔好帶兩位李小娘子過去踏青?”

“踏青嗎?今年這天氣,只怕要有些旱。”薛白自然而然轉移了話題,“當早些組織百姓修渠了。”

說着話,向東又走了一段,快到首陽山下時,恰好遇到了有一隊人在踏青。

~~

這一帶既非邙嶺又無洛水,風景並不好,李十一娘很快就看厭了,正安排僕人先做好打馬球的準備,又抱怨早些把李騰空、李季蘭送到王屋山得了。

“在洛陽都沒住兩日,反倒在偃師住了三日了,當旁人不知你們的心思?玉真觀的名聲都要被你們敗壞了……”

李騰空、李季蘭根本就沒在聽李十一孃的囉嗦,她們遠遠看到薛白一行人過來,往前走了一段路看了看風景。

野外風大,李季蘭整理了一下被吹亂的髮絲,擡眸一看,訝道:“咦,是薛郎?”

“嗯?”

李騰空轉過頭去,疑惑這麼巧遇到薛白。

“他與杜家姐妹關係很親近呢。”李季蘭道。

“生死之交。”李騰空如此評價道,“杜家救過他,他也救過杜家。”

兩人目光看去,見杜妗十分颯爽,扯了繮繩想往這邊過來,卻被薛白止住了,交頭接耳不知說了什麼,杜妗遂向她們揮了揮手,與杜媗領着人往北面去了。

待薛白過來,李季蘭不由問道:“二孃要來與我們說話,薛郎如何攔下了?”

“她們事忙,我說只管去,你們不會介意的。”

“嗯,當然不會介意。”李季蘭用力點頭,捏了捏裙子,問道:“薛郎可看了我寫的詩?如何呢?”

“你平時看起來開開心心的,寫的詩詞卻帶着愁情,倒也奇怪。”

李季蘭那麼好的詩,沒得到任何精闢的指點,只聽到了這一句隨意的對答,她卻也一點都不失望,馬上便應道:“因爲見到薛郎了啊。”

好在李騰空了解她,沒因這一句話誤會,還幫忙找補了一句。

“故友重逢,當然開心。”

薛白其實也是開心的,當世車馬緩慢,久別重逢十分難得。

三人都笑了笑,像是回到了長安之時,而偃師縣城以北這片風景不算好的郊野,似乎忽然變得有趣起來。

聊了一會,因楊齊宣夫婦就在旁盯着,再加上薛白公務繁忙,遂約定過幾日帶她們去首陽山玩,之後便告辭了。

李季蘭目送着他的身影走遠,道:“以前只覺薛郎才華橫溢,如今方知他還悲憫百姓,能治理一方。”

“你是要把能誇的詞都用一遍嗎?”

李騰空應着,見道路邊有一羣農人路過,其中幾個都是面有病色,連忙喚人將他們招來,爲他們看病贈藥。

其中有個小女孩不過六七歲年紀,黃癉已頗爲嚴重,遂又問了她的住址,打算多過去行醫。

李十一娘對這些髒兮兮的農人頗爲嫌棄,心中嘀咕李騰空便是想多在偃師留些日子,也大可不必用這樣的辦法。

李騰空卻沒想那麼多,伸手把小女孩臉上的污痕擦乾淨,溫柔地笑道:“等你病好了,很漂亮的……”

~~

薛白還未走遠,莫名地回頭看了一眼。

視線裡,坑坑窪窪的官道那邊,頭戴蓮花冠、身着錦帔青羽裙的李騰空正蹲在一個髒兮兮的小娘子面前。

地上的塵煙幾次被風吹動,把她的冠褐也染得髒髒的,失了往日的高貴氣質。

但薛白忽然發現,她其實很漂亮……

“阿兄?阿兄?”

回過頭來,薛白髮現薛嶄不知何時跑到他身邊來了。

“何事?”

“老涼發現了高尚的蹤跡了……”

288.要晚十來分鐘吧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472章 靈武138.第135章 分利第372章 彭娥16.第16章 煞婢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433章 南下剿賊307.第301章 遮羞布167.第164章 洗兒宴第452章 長安亂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13.第13章 奸相第454章 身份322.第314章 設套第375章 私怨第384章 畫師264.第262章 奪印第462章 忠與逆183.第180章 貪心158.第155章 事不關己第460章 寶雞314.第308章 嚴網60.第60章 犧牲品25.第25章 攀高枝175.第172章 引見167.第164章 洗兒宴200.第197章 刊報院162.第159章 切割294.第288章 冬至103.第103章 名單233.第230章 敵我255.第253章 爐火(2合1)277.第273章 禁歸126.第124章 隱情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165.第162章 志不滅第441章 都不團結315.十一月總結第344章 西南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82.第82章 自立門戶169.第166章 教坊315.十一月總結159.第156章 高高掛起325.第317章 掖庭宮132.第129章 金飯碗第390章 心證139.第136章 用人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間第352章 十月渡瀘324.第316章 太池宴25.第25章 攀高枝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319.第311章 禮成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第358章 奪城81.第81章 鄰居217.第214章 長生殿270.第266章 發苗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370章 移棺63.第63章 佳節195.第192章 秘書省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第5章 安頓331.第323章 螭31.第31章 尋親217.第214章 長生殿249.第247章 接手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355章 兵臨城下192.第189章 輸贏第381章 誰更執拗74.第74章 親近277.第273章 禁歸第347章 大渡河第424章 自欺欺人71.第71章 燈火闌珊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261.第259章 地主之誼第450章 驅狼吞虎184.第181章 誰貪148.第145章 繼任者191.第188章 戲曲第412章 詩言志82.第82章 自立門戶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129.第126章 自由170.第167章 念奴嬌第462章 忠與逆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222.第219章 賜浴332.第324章 今時寵256.第254章 深耕第465章 大局第427章 傳檄68.第68章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