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

崇禎皇帝默默看完了貼在奏章上的票擬。

這份奏章雖說剛剛纔交到他手中,但是內容大家早就知道。之所以今天才做決斷,是因爲閣臣們收到奏章後需要收集信息乃至交換意見,所以代表內閣集體意見的“票擬”,被拖到今天才出貨。

然而票擬的內容,其實也早就被皇帝和官員所知了。畢竟這兩天閣臣們針對這份奏章,有過和同僚以及門人學生公開討論,然後纔是幾位閣老達成共識。這個過程中,上至皇帝,下至關心此事的衆多官員早就清楚票擬的大致決斷了。

而皇帝今天討要票擬,只是最終確定內容,以及走一遍法定程序而已。結果並沒有超出大家意料:票擬上,針對奏章的要求,閣臣們集體表示了同意。

宰輔用小楷寫就的墨字筆鋒遒勁有力。然而在皇帝眼中,這份票擬總是軟弱了些:不是字軟弱,而是寫票擬的人軟弱。

今天能站在這裡的,都是明帝國的最高層政治人物。既然是最高層,就肯定對天下局面心知肚明。既然清楚,就應該知道,朝廷對於外鎮軍頭,向來是存着一份打壓的心思。

這份心思無關私人,是純正的公事。儘管不便明說,但作爲一個正常的“首都”官僚,打壓牽制外鎮,維護中央集權是最最基本的政治修養,然而皇帝並沒有在票擬中看到這一點,哪怕在言語文字上杯葛少許?

輕輕嘆了口氣,心下略微有點失望的崇禎,擡起頭左右環視,然後抖了抖手中的奏摺,輕聲問道:“諸臣工再無異議?”

皇帝爲什麼說這句話,諸臣工心知肚明。然而皇帝話音落後,現場卻是一片帶着點尷尬的安靜,並沒有臣子站出來爲君分憂。哪怕是幾個在皇帝眼中該跳出來的東林黨人,此刻也同樣屏息靜氣,肅穆地盯着殿前漢白玉地板,一臉沉思模樣。

崇禎倒吸一口涼氣。

憑心而論,皇上是沒打算把這份奏章怎麼樣的。畢竟之前朝廷已經同意了兩廣總督“便宜行事”,再加上彰潮總兵曹川“忠勇無雙”,正是朝廷倚重之時,就廣州那點事,定能准予所請。

之所以皇帝不願意輕鬆放過這份奏章,還是單純的慣性使然:對於天然有離心力的軍閥,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有機會要顯示朝廷威儀。這是帝王的本能操作,忽視這一點的......李隆基那不是喪家跑路了嘛,連自家女人都勒死了。

於是當皇上發現,哪怕是做出暗示,滿堂文武也沒有一個站出來日常嘴炮/走程序性質地杯葛一下下後,青年人的臉色頓時變得陰沉起來。崇禎已經不是剛上臺的那個愣頭青了,他現在已經知道了做皇帝最重要的東西:平衡。

現在,平衡失效了,這是大事。

.................................................

皇上生氣是不假,然而臣子們也很難啊!

其實大夥不是不知道規矩,然而有些事吧,一旦被人捏住了卵蛋,話就不好說出口了。

今天在場的臣子,除了少數打醬油的獨狼之外,其餘人大致分爲三派。

首先自然是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溫體仁領銜的“曹黨”。

當然了,所謂曹黨,一直以來只是個隱晦的聯盟,並沒有被輿論所認定。蓋因某勢力在京城佈置的力量強大,資源充沛,所以絕大多數事情,在北京站這一步就解決掉了,根本麻煩不到曹大人在朝廷的重磅盟友。

這種模式對於溫體仁這些人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不用事事出面維護盟友,從而被政敵抓住“結黨營私”的辮子。要知道老溫之所以上位,恰恰就是靠着在崇禎心目中打造的“孤臣”人設。

所以今天在場的大學士溫體仁,大宦方正化,老溫新盟友禮部尚書閔洪學,乃至老溫上位這一年來陸續勾結成黨的兵部左侍郎唐世濟、副都御史張捷、御史高捷、史範等等事實上的“曹黨”一脈,自然是統統不會發言了。

接下來是勳貴集團。

自從去年勤王后,夷州曹川被冊封爲正牌忠勇伯。從那一刻起,不管願不願意,曹總兵事實上擠進了京城的勳貴集團。

當然了,雖說大明的勳貴日漸頹勢,一開始也沒人看得起姓曹的鄉下土包子。

然而當一車一車的工業品從天津上岸運進北京城後,貴人們便紛至沓來,忠勇伯府天天開宴門檻不堪重負,京城的勳貴們一夜間都變成了曹總兵失散多年的“老哥哥”和“老弟”,大家成了自家人。

......不然呢?被文官打壓,政治權利日益萎縮的勳貴們,可不就和宋朝那些開封將門一樣,蛻化成了商業集團,眼睛裡只剩下那點黃白之物了。

所以勳貴集團今天是不會發聲的。甚至要是有人跳出來敢針對“曹老弟”大放厥詞的話,老哥哥們還要幫着抵擋一二——如果崇禎兄有上朝APP的話,其實他很容易就能通過大數據總結出來一個現象:近一年來的朝會,但凡有關於曹某人的議題,勳貴集團總是人來得最齊的。

最後,自然是今天的謎案重點人物:幾位東林黨徒了。

話說自從崇禎上臺後,東林黨還是短暫高光過一段時間的。然而自打滿清入關兵圍京師,發現被東林黨晃點了的崇禎,轉天騰出手,就開始處理這幫混蛋了。

這之後,崇禎先是剮殺了東林黨軍事方面的牌面人物袁崇煥,接着又流放了東林黨文官牌面,大學士錢龍錫。

隨着錢龍錫爲代表的內閣倒臺,以及和東林黨不對付的周延儒、溫體仁分別晉位首輔次輔,東林黨在前崇禎時代隨即進入了頹勢期:大批黨徒被清出京城官場,諸多東林黨大佬紛紛下野回鄉,“教書育人”,以待來日。

於是這一年多來,東林黨在京城的政治格局中是大大的不妙,話語權降到了最低。

好在崇禎現在會當皇帝了,所以並沒有把東林黨趕盡殺絕,而是保留了幾位用來維持朝堂平衡。結果今天這一出讓崇禎看不懂了:你們應該發揮的平衡作用呢?

可惜了,皇帝目前還沒有學會讀心術。如果此刻的崇禎能聽到這幾位默言人士的心聲,那麼他大概也就不會產生疑惑了。

這個位面因爲有了亂入者的存在,具體地說,是很有技術和充足資源的亂入者存在,原本的大明地主階層,終於在遍及多元位面的無數本小說中,遇到了一個不以徹底剷除他們爲己任的富裕政權。

早在一年之前,曹總兵不但在京城結交勳貴,他老人家當時還在金鑾殿內當衆承諾了一件事:出售夷州的整田。

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當初在這件事上掏出大筆銀子買田吃螃蟹的大地主階層,已經嚐到了甜頭。

廣陌連綿,水渠縱橫的夷州大型農場,時至今日,已然收穫了兩季物產。

這兩季物產在收割之後,馬不停蹄就會被政府統一收購裝船,送到海峽對面的閩粵發賣。田主們連面都不用露,就收到了赤坎區政府下撥的糧款。然後這些糧款再被管家就地採購成工業品,搭船運回家鄉銷售。

這一個簡陋的小三角貿易,給田主們帶來了鉅額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曹某人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在這些售出的田土上,赤坎區政府沒有收農稅。除了必須的農藥化肥引水這些服務費用外,政府沒有額外起一分錢的田課。

這個時代的地主,是沒有工農業剪刀差這個概念的,所以他們並不清楚自家其實被人用工業品偷偷吸了血,反倒覺得目前的合作模式很HIGH:什麼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赤坎政府這個“大號佃戶”來操作,從翻地到播種再到銷售全套服務,最終,地主們在老家數銀子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二去,代表着江南大地主階層的東林黨,就在不知不覺中,與曹總兵從劍拔弩張的狀態轉爲和風細雨了。

而今天在金鑾殿門前的這幾位東林干將,那也是深知其中內情的。他們甚至還知道另外一些“隱秘高端消息”:奏摺中提到的安南大農莊,那是真正真真的沃土,比夷州的土地肥沃多了!而且曹總兵從弗朗機人手中“搞”出來的地契,遠不止明面上那幾處。

換句話說,就是這一次大夥埋在地窖裡的銀子又有地方花了。

於是,最終,在仔細權衡考量了曹氏奏摺背後代表的含義後,一位東林重臣邁着方步走出了隊列,在皇帝由陰轉晴的目光中,說出瞭如下話語:“臣太僕少卿侯恂彈劾總兵曹川無人臣禮,陷君父於不義!”

崇禎聽完有點奇怪,這個罪名不常見啊:“哦?這是何意?”

“現如今國事艱難西北烽煙四起,戶部府倉空空如也,正是急切待補之時。”

“哦......侯卿繼續說,”

“這曹川在如此板蕩之際,竟敢目無朝廷綱紀,公然獻賄於上,果然佞臣一個!”

“啊!?”

“自古明君賢王,莫不以天下百姓福祉爲己任。依臣之意,何妨將總兵曹川用來媚上的那些地契財物歸於戶部,如此就算懸崖勒馬,彰顯朝廷拳拳愛護邊關大將之心意。嗯,順便全了君臣大義,不至君父爲難,不至軍將失足,此爲萬全之策。”

..............................................

當天朝會結束後,崇禎皇帝回到內宮,久久沒有說話。

終於,到了晚飯時分,皇帝下令了:“來人,傳東宮太子講讀見朕。”

“喏!”

不久後:“稟陛下,輪值東宮太子講讀候見。”

“傳!其餘人等都下去。”

“喏!”

“臣卜大醒參見吾皇萬歲。”

“起來吧。”

“謝皇上。”

“卜大醒,再給朕講一講南邊的機器之禍。”

“遵命。”

第14節 兩筐石頭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185節 紛雜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第73節 侵略者們第680節 北歸(五)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19節 來龍去脈第659節 救反賊(五)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77節 雖近亦誅第513節 錯判第191節 海防遊擊第486節 黑導遊第639節 火光第27節 暗青子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507節 PPT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587節 難唸的經第267節 捕魚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640節 立錐第361節 參觀團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539節 談話(二)第246節 升級第239節 火燒連營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713節 收線(五)第594節 上門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675節 幻變(三)第312節 打野第711節 收線(三)第344節 開港(十)第317節 草料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181節 入役第258節 前路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368節 反應第188節 焦姐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461節 過夜第314節 種牛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314節 種牛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684節 北歸(九)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637節 箭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67節 出航前(二)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113節 種瓜得瓜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714節 收線(六)第45節 崑崙神僧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680節 北歸(五)第486節 黑導遊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228節 羣賢畢至(一)第641節 交待第710節 收線(二)第384節 真正的目標第497節 人棍第709節 收線(一)第164節 淨街第116節 夜謀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410節 黑煙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643節 年飯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477節 御花園第196節 夜景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619節 大會(二)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83節 柴系統第659節 救反賊(五)第345節 開港(十一)第110節 楊二和摩雲觀第140節 鍊鋼第218節 黑土第388節 擴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