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

聽完賀管事關於徭役的敘述後,這邊吳掌櫃還沒有表態,一旁爲此煩心已久的賀老爺卻越想越氣,狠狠將瓷酒碗往桌上一墩,怒顏說道:“就見不得咱爺們過兩天舒心日子,真真是混賬東西!哼,如此殘民,我看這大明官府也長久不了了!”

“酒話,酒話。”

看到中年老爺發怒,一旁兩個“老朽”趕緊一疊聲的勸慰了幾句,將老爺安撫了下來。

寬慰之後,吳掌櫃沉吟一下,覺得還是和盤托出的好,畢竟賀家寨是老朋友兼老客戶,不能見老客戶倒黴不是?

於是吳掌櫃就將徭役一事的內情講了出來。

徭役一事發展到現在,看到應役的人前後都被送去了黃埔港,大夥再在縣衙稍稍打聽一下,背後到底是誰在推動就一目瞭然了。

這股新來的勢力一夜間就將縣域內的武裝力量一掃而空,即便是面對最硬的山寨,曹氏兵馬也毫不手軟將其拿下,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能攻下最硬的山寨,也就同樣能攻下普通的農莊,這個隱藏含義大家是懂的。再加上徵發徭役畢竟是官府理直氣壯的政事,軟硬兼施下,於是沒人敢在這件事上作梗了。縣城周邊的大戶在考慮清楚後,最終都老老實實在徭役一事上做出了配合。

當吳掌櫃把這一切都講出來後,賀家兩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最近發生在賀家身邊最大的兩件事,居然是同一夥人搞的!

賀家人吃虧就吃在信息不暢上。賀桐他們知道剿匪,知道徭役,卻偏偏沒有把這兩件事聯繫到聯繫到一起。

“我道是爲何如此好心,自家出糧出兵馬來平匪呢,原來在這兒候着呢。”

人就是這樣,賀老爺之前還對剿匪一事充滿好感,然而一旦發現曹總兵侵害了他的利益,馬上就變了臉:“如此說來,這位曹大人派兵來增城,怕是目地不純啊......哼,這算是掠民了吧?如此荒唐之事,朝廷居然任此輩施爲,谷泰這昏官真是該死!”

“好我的賀老爺,使不得,使不得!”

聞聽賀老爺大放厥詞,生怕在地主階層還算年輕氣盛的這位和曹總兵對着幹,被夾在中間的吳掌櫃頓時大急,趕緊伸出雙手亂搖:“今時不同往日,這等話再也休提!”

深知內情的吳掌櫃接下來趕緊給賀老爺分析了一番當下局面,詳細介紹了曹總兵在政軍兩界的實力,並且力勸賀老爺不要試圖拿雞蛋去碰石頭:“縣南的趙家和鹽幫馬老爺,之前都被人家扣了通匪的罪名,一夜間滅了門,家小都要被流配夷州了。”

“賀老爺,如今局面總歸是好轉的,些許小利,讓了也就讓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可千萬莫要和朝廷軍將頂着幹啊......指不定人家這會正挑娃樣子立威呢!”

經過吳掌櫃這一番疏導,原本藉着酒勁憤憤不平的賀桐清醒了過來,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這一次官府的實力出奇強大,不再是之前只會派差徵糧,實際上卻拿大戶們沒有辦法的樣子了。

想明白這一點後,賀桐也就將自己之前“再拖一拖看看局面”的心思按捺住,打算遵照吳掌櫃的意見,先忍痛將遠超往年數量的徭役人丁給縣衙送過去了。

得知賀老爺的打算後,吳掌櫃連連稱讚對方有魄力能屈能伸,他自然是最不願意見到自家客戶踩雷了,現如今渠道爲王,發展個老客戶多難呀。

吳掌櫃對現如今的增城局面是有深刻了解的。他是深度接觸過曹氏軟硬實力的人,在他看來,凡事最好不要和這位總兵大人對着幹,相比之下,看似雲裡霧裡,但是順着來的話,說不定還能得到些好處。

事實證明,吳掌櫃的感受是準確的。在之前和今後漫長的歲月裡,凡是一開始忍受了穿越衆制定的那些奇特規則的人,事後都享受到了好處,並且在新國度中取得了先機。

....................

當天晚上大家興致都很高,聊了不少話題。到頭來,吳掌櫃和賀家二位喝酒喝到了深夜,最後統統喝醉後歇息不遲。

第二天上午,吳掌櫃在拜別老友後,便騎着一匹黑驢,帶着商隊,一身輕鬆地離開了賀家寨。

這一次來山裡送貨,吳掌櫃不但見到了老友,鞏固了自家商行的銷貨渠道,並且傳達了信息,幫助老友認清了形式,從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幫了曹總兵的忙,皆大歡喜——這一切都讓吳掌櫃十分滿意。

商隊出山後,沿着往日不太敢走的林間小道一路下山,平安來到了派潭渡口。這之後隊伍租了船一路順水而下,來時用了兩天的路程,回程只用了大半天時間,趕在晚上關城門之前,就進了依江傍水的增城縣城。

現如今的增城縣城是在永樂年間重新堪址修建的。之前在漢朝和唐朝時分別各有一座老縣城,現如今幾百年下來,廢棄的老城早已化爲普通村舍農田,不見往日蹤跡。

掛着一塊核桃木黑漆牌匾的白記雜貨,就坐落在縣城大菜市的市口,屬於商業黃金地段。

吳掌櫃回到商行後,先是吩咐迎出來的夥計趕緊將帶來的貨物稱驗入庫,這之後他又與坐鎮商行的大掌櫃交割了帶回來的貨款和賬本,最後,他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了距離商行不遠的家中。

吳掌櫃家中是一院四間瓦房,門前還貼着春聯,明顯一副中產人家的殷實模樣。

他家中除了老婆和一雙兒女外,還有鄉下跑來投奔的親戚,所以四間房都擠得滿滿當當沒有富裕。

回家後,吳掌櫃草草洗漱一番就歇息了。

第二天一早,他元氣滿滿的起牀後,先是喝了一碗魚雜粥,然後將自己收拾利索後,出門徑直去了縣城西邊的白家大宅。

吳掌櫃的東家,白舉人白申明,就是大宅的主人。

進了宅子後,沒等候多久,身材微胖,舉止很有一番氣度的白舉人就迎了出來,帶吳掌櫃來到了書房。

第592節 毛承祿第473節 彈劾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725節 接力第449節 大貝勒第21節 王國棟第47節 荷月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8節 兩隻老闆第477節 御花園第407節 交公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499節 山精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257節 辭職第559節 接收(二)第681節 北歸(六)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714節 收線(六)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463節 懟第252節 機械廠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227節 有光號第685節 北歸(十)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12節 屍體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12節 屍體第407節 交公第473節 彈劾第400節 方岳貢第275節 養豬第651節 落腳第200節 展銷會第626節 討逆(四)第199節 外強中乾第158節 小書房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73節 侵略者們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503節 臺北(二)第60節 姜十三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17節 銀元寶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448節 連戰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671節 暖風吹得遊人酔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254節 一把軍刺第229節 羣賢畢至(二)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158節 小書房第130節 暫一營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637節 箭第45節 崑崙神僧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726節 歷史(一)第65節 秋闈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355節 開港(二十一)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503節 臺北(二)第592節 毛承祿第134節 砸響窯第709節 收線(一)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180節 新槍原型第348節 開港(十四)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435節 淬火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465節 溫尚書第344節 開港(十)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360節 去舟山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95節 疏浚新港溪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