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

理論上說,增城最好的石灰石資源是在縣城北邊的派潭和高灘一帶的。然而這兩處地方距離縣城超過了50裡,後世有森林公園和溫泉,在明代真真是屬於山區僻壤,道路狀況慘不忍睹,眼下還無法大規模開發當地的礦產資源。

所以雷劍將初期的石料場定在了距離縣城比較近的荒七灘一帶。這裡雖說石灰石資源差點,但是支持一個縣級水泥廠初期運作還是可以的。

在穿越衆的規劃中,關於增城的水泥和礦業項目要分兩大步。

第一步,石料廠和水泥廠。石料廠位置確定後,水泥廠就會在不遠處得到河流邊建址,這樣能儘量縮短原料運輸費用。要知道像水泥這種粗貨,其實最大的商業銷售成本就是運輸。即便在後世飛機火車高速路遍佈的情況下,通常一個水泥廠的銷售半徑也不會超過500公里,再遠就沒得賺,利潤全送給交通部了。

由於派潭和高灘地區不光有石灰岩資源,還有鐵礦銅礦鎢礦以及高嶺土等等礦產,所以在水泥廠投入運營後,第二步就是打通通往派潭地區的水旱兩路,建設高標準的砂石以及水運通道。

在一張由四個杌凳拼成的木桌上,雷劍攤開了一副精確的進口電腦版彩繪增城地圖,然後將以上規劃給在座諸位展布了一番。

雷劍講完後,衆人貌似紛紛點頭。拋開這個工業投資計劃不說,事實上有幾位明人老爺剛纔的第一關注點卻是這張地圖——如此精細的彩色地圖在這個時代是沒有的,更何況這是一張專門針對增城地區的大比例地圖。

在看到地圖的第一時間,有那麼兩位老爺的臉色就微變了一下:有如此詳細的縣域地圖,那麼自然是有全廣東的地圖嘍?

由此引申,整個南方的地圖有沒有?北方呢?京城呢?......這位曹大人才駕臨廣東幾天就能勾畫出如此詳細的增城地圖?怕是早早就派人預備了吧,還真是其心可......處心積......嗯,未雨綢繆啊!

大家這一刻各懷心思。

然而今天有資格到場的,可以說都是主動上了曹船的人。這些熱衷於工商的地主此刻是揹負着壓力的,雖然眼下還沒有到押上身家性命的地步,但是他們這種少數派和本地衆多的租佃地主之間,無疑是處在隱形對立面的,所以看到這張地圖後,儘管有些人心情複雜,但是現場並沒有人說什麼——觀一葉知秋?眼下還是初春呢,還早。

“雷大人,如此多的工役事宜,這個,委實有些繁雜了。不瞞您說,學生現在是一頭霧水......沒有掌握要領,還望大人不吝賜教。”

胖乎乎的潘老爺在聽完雷劍這一番市政規劃後,第一時間替在場所有人說出了問題所在。

“沒問題。”雷劍點了點頭:“我給大家說一說投資重點。”

就像早期的穿越衆搞不懂明人一些衆所周知的生活習慣,同理,其實明人對後世人人熟悉的市政投資招標這一套也不是很懂,這無關智商,說白了還是見識問題。

雷劍聽到潘老爺這樣說,第一時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場的老爺們不知道如何在這種綜合工程中投資取利。

“這一整套項目裡,最簡單的,就是投資水泥廠,石料廠和今後的礦場。這就是和將軍府合股做買賣,各位投銀子入股,年底坐等分紅。”

“這個最簡單不過,投資多受益多,按照股份來,將軍府也不會虧待大家。”

雷劍說到這裡,伸出了兩根手指:“還有一種就是接工程。水泥廠基建,水泥廠碼頭,石料廠公路,還有通往派潭的公路和水道清淤,這些工役都會分成標段一一包給大夥。凡是手底下有人手,願意從將軍手中賺一筆工役銀子的老爺,回頭來招個標,中標後就能領到開動銀子了。”

谷老爺聞言一驚。身爲縣令,他可太清楚官府的市政工程是怎樣運作的了。往常但凡要修個路鋪個橋,他得磨破嘴皮子去各處富戶那裡“勸捐”,堂堂縣太爺爲了點銀子各種威逼利誘,臨了收獲一堆白眼和冷話後,才能真真辦點實事。

而今天他別的沒注意,唯獨在雷劍嘴裡卻聽到了另外一種全新的修路方式:將軍府出資,地方人士承包。於是他急忙問道:“如此說來,這路不要富戶出錢糧,將軍府一力承擔?”

“是的。”

雷劍對眼睛亮閃閃的谷縣令笑笑,然後篤定地說道:“以上這些工役,將軍府一律先錢後工,按照工程進度撥銀子。倘若將軍府賴賬,各位儘可扔下鎬頭回家,不做白工。”

“雷大人說什麼話來。”

“哪裡哪裡。”

“曹將軍何等樣人物,我等定是信得過的。”

聽到雷劍這樣承諾,一向習慣於被官府擠牛奶的明人士紳頓時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這次工役和以往不同,是有人買單的。再配合平時親眼見到的將軍府豪闊的一面,反應過來的大夥趕緊一疊聲地表示相信將軍大人。

谷縣令是其中最高興的一個。這種破天荒的我修路你掏錢模式倒也罷了,然而那路修好了可是挪不不走的,不管誰掏錢,這可都是他老人家的政績啊!

搞明白了新的投資和市政工程模式後,一衆“開明士紳”當即展開了比較熱烈的討論——這次的活很多,貌似賺錢機會大把,大家需要更多的信息來輔助判斷。

雷劍這時又作出了補充:哪怕沒有一個人入股,將軍府也會全額投資以上所有項目。等項目將來運轉開始賺錢了,大家可以視情況再投資......當然,那個時候的投資就不是天使輪了,收益肯定沒有現在下注來得多。

這個理論在座明人都是懂的,風險越大收益越大,無論做什麼事都是這樣,所以大家紛紛表示回去後一定好好考慮。

就這樣,一場明代版的市政工程吹風會就結束了。與會的開明士紳們,享受到了後世縣太爺小舅子的待遇,得以提前知道了增城縣今年要上馬的工程詳細情況,掌握了最優質的投資信息,這些都會讓他們再未來的歲月裡大賺一筆。

另外,比起小舅子,明人包工頭們眼下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他們永遠不用爲甲方的工程款發愁,穿越衆富有四海,絕不拖賬。

石灘會議結束後,與會的白舉人和吳掌櫃匆匆回到了白府,關起了書房們,開始秘密商議起來。

第319節 大田作物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364節 意向協議第264節 熟悉環境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424節 校場(三)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720節 鯁骨第592節 毛承祿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305節 建制(三)第317節 草料第277節 升官第263節 入住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422節 校場(一)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52節 新貴第196節 夜景第69節 靠近第99節 許心素第472節 間隙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8節 兩隻老闆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413節 炮打徐府第440節 三屯營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337節 開港(三)第224節 噩耗第73節 侵略者們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407節 交公第182節 三大肥第716節 收線(八)第243節 小軍閥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20節 攔路虎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466節 解惑第437節 休假第306節 建制(四)第86節 崑崙人第400節 方岳貢第725節 接力第30節 杭州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720節 鯁骨第4節 暫住第652節 勳章和墨寶第586節 初見第380節 落腳第43節 合作模式第208節 殺王(五)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572節 鴻基堡第724節 雞肋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482節 分流第341節 開港(七)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82章 分基地第597節 撫遠號條約(一)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558節 接收(一)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441節 悄悄地進村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276節 惡意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35節 綁票(二)第718節 清場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635節 鄭和島第257節 辭職第667節 共襄大業(四)第711節 收線(三)第160節 亮相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637節 箭第675節 幻變(三)第491節 李大嘴第229節 羣賢畢至(二)第631節 調停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