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節 吳掌櫃的日常(十)

時間:工程會之後,地點:白府小書房。

吳掌櫃和白舉人今天從荒七灘回來,先是感慨一番將軍府做生意的手筆和豪闊,接下來兩人細細商議了白家今後的應對。

通過分析會上得來的信息,兩人首先確定的是:白家不適合接工程。原因很簡單,根基不足。

白氏成爲本地有頭臉的人家是從白舉人這一代纔開始的,之前白家主要的活動區域在縣城,也談不上什麼根基,普通小百姓而已。

雖說這些年白家在鄉下也備辦了一些田產,招募了一些佃戶,但那一是傳統思維的慣性使然,二是“資產多元化”配置的原因,白家的根子還沒有轉到稼穡,在這方面談不上什麼太大的影響力。

白家這種情況的基本盤,在接工程時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接工程一是要有富裕的勞動力,二是要在工程標段所在地“有資源”,說白了就是地頭蛇,能就近提供人手和其他補給的勢力最好。在如今這種原始的工程開發項目上,後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更加重要。

所以經過和吳掌櫃分析,最終通盤考慮後,對商業方面更加熟悉的白舉人,還是決定將資源投入到水泥廠這種企業當中去。至於說修路接工程......還是留給那些鄉下土棍吧,算他們運氣好,路從門前過,合同天上來,合該這幫土財主掙一筆。

就這樣經過一夜反覆商量,白老爺在自家書房裡做出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決定:將白家超過一半的流動資金投入到購買水泥廠股份的行動中去。

在不出售產業的情況下,這一半資金差不多有兩萬五千兩現銀,算是白家這個初代中式貴族的老底子了。

再要籌措現銀也不是拿不出來,但是那樣的話就要影響到白記雜貨以及白家其他鋪面的日常運作;儘管白老爺十分看好水泥廠的發展前景,但他還是忍住了孤注一擲的想法,保持了舊產業的運轉。

10天后,白舉人再一次親自出馬,和吳掌櫃帶着大批下人押送着銀車,去了縣衙隔壁的“廣東一建增城項目部”籤合同交錢。

爲了提高權威性從而在縣衙隔壁開張的項目部只是一個統稱,這裡面不但有工程招標處,還有獨立的水泥廠籌備處,屬於合署辦公。

白舉人到來後,和其他有志於投資工商業的縣內老爺一起,分別簽了合同,按了手印,再稱量完從銀車上搬下的一封封銀子後,大家就正式成爲了即將開辦的增城水泥廠的股東了。

總得來說,幾位老爺這一刻的心情還是有點忐忑的。

雖說民間商人們合夥做生意的情況很常見,但是他們面臨的可是和傳統完全不一樣的局面——前所未有的龐大工坊計劃,前所未有的鉅額投資和新產品,前所未有的強勢創始人,以及在投資過程中夾雜着的各種考量和政治投機,這一切都令在大明治下游刃有餘的老爺們感到無所適從。

然而這些先行者們終歸是走對了路。比起日後那些被社會大潮強制改變命運的人們來說,先行者的這點不適應根本算不了什麼,新世界的大門正在對所有人敞開,敢於吃螃蟹的人一定會得到最豐厚的回報。

......................

成爲水泥廠的股東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股東大會等等一系列程序要走。等到白老爺忙完這些,再一次帶着吳掌櫃和下人站在荒七灘的時候,這裡已經變成了一處熱鬧的大工地。

不管是不是小冰河時期,比起北方年節時的凍土來,廣東這邊都是可以全年開工的。由股東們提供的,以及被豐厚的工錢和伙食吸引來的本地民工,現在已經分成了兩股人馬在工地上忙碌。

臨着增江支流的河灘地是第一處大工地。由於這裡需要修建一處礦業碼頭,所以河面上不但已經有清淤船開始做業,還有人正泡在泥水中修建着圍堰。

礦石碼頭需要的結構強度比客運碼頭更高。圍堰修成後,這裡會進駐幾臺冒着黑煙的工程機械來輔助修建碼頭,到時候增城的吃瓜羣衆們就能體會到工業化的恐怖力量了。在這之後,還會有煤氣驅動的貨物吊裝系統常駐碼頭,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距離碼頭工地不遠的亂石場上,同樣有大批民工在勞作。這裡的地面正在被清理,亂石都被裝框收集起來小推車運走。這些石頭最終會被一一分揀,石灰岩拿去燒煉,其餘的粉碎後會作爲修建道路的材料。

亂石灘清理完,原址上會修建起宿舍和料場。工人們今後每天都會從這裡出發,去北方的丘陵地帶,揭去那些小山包上面的土層和植被,然後將這些石灰岩基質的小山用炸藥一點一點分解開,用來給水泥廠提供燒煉石灰的原料。

在西邊的另一塊空地上還有第三處工地。這裡就是未來的水泥廠址,此刻同樣有大批人手在清理地面。

作爲1631年度的重點工程,工地上有一臺沉重的煤氣壓路機正在組裝中——這玩意太重,縣城碼頭吃不住,是分解狀態下被大批民工硬生生擡過來的。

看着一眼望不到頭的熱鬧景象,站在土坡上的白舉人不由得連連點頭。

拋開日後能爲白家帶來滾滾財富的工廠不說,就是眼下的工地,白家也已經開始享受押寶的紅利了:工地上使用的籮筐,麻袋,草繩等等這些雜貨都是從白記進貨的,數量很大,而且今後還需要更多。白記雜貨連鎖眼下正組織商隊去附近的各處村落裡下單組織貨源,順便忽悠消息閉塞的鄉人前來工地抗活,全店上下忙得不可開交。

“老爺,快看,那邊是丁大人來了!”

就在這時,吳掌櫃猛地拉了一下白舉人的衣袖,然後伸手指向了縣城方向。

“嗯?果真是丁大人。”

白舉人自然是見過丁立秋的,之前他去廣州競標時,丁立秋就是競標會的主持人:“這是來巡看了,快隨我前去!”

話音未落,白老爺便匆匆走下土坡,迎着前方以丁立秋爲核心的人羣走去。

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202節 授業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48節 緊鑼密鼓第447節 打援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674節 幻變(二)第99節 許心素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134節 砸響窯第67節 出航前(二)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61節 學霸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185節 紛雜第175節 前程第394節 大手筆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18節 胡管家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311節 瘟疫第35節 綁票(二)第714節 收線(六)第187節 接觸第339節 開港(五)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81節 船期和新城第504節 臺北(三)第31節 塘莊第684節 北歸(九)第514節 兜截第48節 緊鑼密鼓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471節 面聖第650節 夏口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70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四)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631節 調停第709節 收線(一)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473節 彈劾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122節 利潤點第449節 大貝勒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50節 王對王第42節 反賊們第712節 收線(四)第80章 執照第343節 開港(九)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239節 火燒連營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671節 暖風吹得遊人酔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192節 勘探隊第160節 亮相第456節 各方(一)第289節 龍巖戰記(十一)第360節 去舟山第491節 李大嘴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518節 徭役第477節 御花園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593節 定約第579節 官邸會議(三)第467節 穩固三角第20節 攔路虎第682節 北歸(七)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383節 上硬菜第17節 銀元寶第457節 各方(二)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