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

臺灣從蠻荒時代到荷據時期,再往後鄭氏拓荒,隨後清代大移民,民國,一直到日據時期的20世紀初,人口都是處於增長階段的。

在這期間,大量涌入的外來移民掩蓋了瘧疾的高死亡率,事實上,直到20世紀初的日據時期,臺灣才真正意義上有瘧疾統計——日本人也遭不住了,準備全臺大肆滅蚊,填埋死水,修建暗溝......

1910年,日本人統計,最近5年間臺灣土著平均每年死亡10832人,而日本人死亡221人,這個佔當時人口比例是千分之3.62和3.28。

數字乍一看似乎不高,然而這只是發病後的死亡率,當時還有一個統計數字,是日本官吏5年內的患病比例——千分之907。也就是說,之前5年內,幾乎所有的日本官吏都患過瘧疾,至於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的漢民......

當時已經有了奎寧,沒有奎寧的話,這些官員活下來的比例會很低,生活在寒帶的本子會像早期歐洲人在非洲一樣,大批死於瘧疾。

1941年7萬美菲聯軍在巴丹半島向日軍投降......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因爲瘧疾爆發,打擺子不太嚴重,還能拿得動槍的士兵不到四分之一。

1942年美軍在瓜島的部隊無一例外全部患上瘧疾,儲備的奎寧很快消耗一空......

這就是蚊子+瘧疾最可怕的地方:強傳染性,而且是重複傳染,沒有免疫一說,不從根本上改變環境,藥物其實是無效的。

在面對瘧疾方面,臺灣土著並不比南洋那些矮子強多少,事實上大家都一樣,都在通過中古時代的肌肉秀來掩蓋高死亡率——看似都能拉出來一票光着身子,肌肉強健的戰士,然而這背後30歲的平均壽命,像割草一樣成批病死的部落民,沒人統計過。

穿越衆所在的17世紀,情況就是這麼糟糕,臺灣是一片蠻荒,沒有後世幾百年移民通過高死亡率換來的熟土,只有每進一步都要和蚊子殊死鬥爭的殘酷。

......

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瘧疾+工傷的高死亡率,才令某些後世和平時代穿過來穿越衆撕開虛僞,從而催生出大員政權的奴隸貿易。

穿越衆的基本盤是明人移民,這是政權的根本,不可動搖,事實上他們也沒得選——從最基礎的血統認知上,就已經把其他民族排除,更不要提信仰,膚色,髮色這些明顯的東西了。

所以穿越衆現在不得不建立兩條成本差距巨大的人口輸入渠道。

明人這條渠道很便宜,摩雲觀的乞丐流民幾乎不用花錢就能收羅到,即便每個養肥送到大員的明人,身上都擔負着在摩雲觀吃肉穿衣看病住宿以及船費,每人50兩銀子也撐破天了。

明人價格便宜,但是地位高:穿越衆會讓明人去窯區學技術,去部隊參軍,唯獨不會把明人派去送死,物理+生物雙重暴擊——伐木拓荒。

那麼高死亡率的拓荒工作誰幹?只有買奴隸去幹。

海貿從漢唐時代以來,就是利潤最高的商貿活動,17世紀正是地理大發現的年代,大航海時代方興未艾,全球的航海家們都在高死亡率和高利潤之間走着鋼絲。

在這個時代,隨便從大明出發一船日用雜貨,漆器,瓷器,鍋碗瓢盆,土布,胭脂,縫衣針......無論這艘船北上日本,還是南下菲律賓,只要沒有遇到海盜和風暴,那麼到地頭,船上的貨物最少也能獲得200%的利潤。

這就是海貿的特點,高風險伴隨高利潤,否則的話,家門口擺個攤得了,大小商販們何必冒着風暴海匪病溺的危險出海呢?

說回奴隸貿易。

現在的局面是,大員政權既沒有本事自己派軍隊去南洋抓奴隸,又想要奴隸來開荒,所以穿越衆沒辦法,只能找歐洲人買。

做慣奴隸貿易的歐洲人自然不會弱智到把奴隸等同於雜貨。

首先,奴隸不會自己跑到船艙裡,無論是殖民者發動戰爭,還是從部落購買,一樣要付出成本。

其次,奴隸和鍋碗瓢盆不一樣,奴隸船比雜貨船多了一道巨大的,無可躲避的風險:從上船的那一天起,奴隸就會在擁擠悶熱屎尿橫流的船艙裡不斷死去,所以奴隸販子其實是在和時間賽跑,在全船的奴隸和包括奴隸販子在內的全部船員死絕以前,到達目的地。

這種高昂的成本,會均攤到每個活下來的奴隸身上,所以,沒有400%以上的利潤,根本不會有人去操作這種風險巨大的生意。這個道理很簡單:沒人會拿着販捲菸的利潤去販大煙,風險不一樣,報酬自然不一樣。

穿越衆從歐洲人那裡購買南洋奴隸,歐洲人是有參考價的。

歷史上17世紀英國幣制改革後,英鎊和白銀的比值是1比4.3。

奴隸販子從非洲西海岸獲得一個黑奴的成本約爲25英鎊(107兩白銀),運到美洲以後,他們大概可獲得價值約150(645兩白銀)英鎊的物品,利潤率爲600%。

到18世紀,黑奴貿易的利潤進一步上漲,在非洲用50美元購買一個黑奴後,到美洲可以用400美元的價格售出,利潤率高達800%。

以上是史實,隨便打開度娘一搜就有。

所以,後世某些YY小說裡,隨便花兩個錢就能大批從東亞往美洲運人,這就是搞笑的。從更加遙遠的東亞運到美洲,歐洲人要腦殘到何等程度,纔會花費一年時間,在利潤低於600兩/人的運費下運輸流民?

另外,即便是有吊牀睡的船員,在航海途中一樣會大批死亡,那麼擠在艙裡的流民,能活到美洲的有幾個?如果沿途有休息站放風就不會大批死人的話,奴隸大概早就買三贈一了,人類還發明盤尼西林幹什麼。

......

所以,在上述這種價格體系之下,荷蘭人勢必不會把奴隸的利潤降成和雜貨一個價格,200%利潤的話,安安穩穩販點香料硝石就可以,爲什麼要販奴?

所以穿越衆在無奈之下,只能用300%以上的利潤來誘惑荷蘭人販奴。

或者自己派船去南亞抓人?

......沒有一個類似於菲律賓之類的補給大據點,一艘船孤零零出發,一路火花帶閃電,跑去熱帶島嶼抓人......這個更腦殘,成本會遠遠高於300銀子/人,然後再搭上幾條穿越老爺的命......這一點都不稀奇。

所以,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政治正確是一種很昂貴的正確方式,穿越衆想要逼格,不想背上一個“殘害祖宗”的惡名,眼下就必須花費高昂的代價——除非有一天艦炮懟到菲律賓門口,戰士們吼叫着開始衝灘,那時候奴隸價格纔會拉出大陰線。

第650節 夏口第551節 明葡戰爭(三)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140節 鍊鋼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76節 江山多嬌第345節 開港(十一)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252節 機械廠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477節 御花園第78節 本子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651節 落腳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464節 暗中佈局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420節 白酒業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485節 女流氓第117節 政局第341節 開港(七)第72節 油畫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110節 楊二和摩雲觀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148節 海底撈第175節 前程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8節 兩隻老闆第266節 股東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335節 開港(一)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642節 小年第147節 駁運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204節 殺王(一)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713節 收線(五)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728節 歷史(三)第660節 救反賊(六)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50節 王對王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16節 靶場第157節 滯銷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429節 生養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467節 穩固三角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460節 真理第405節 同心圓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635節 鄭和島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609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第675節 幻變(三)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181節 入役第496節 裂縫第580節 春雷營(一)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6節 迴歸第317節 草料第27節 暗青子第275節 養豬第470節 京觀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625節 討逆(三)第586節 初見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508節 熊文燦的選擇第163節 新服務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465節 溫尚書第609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