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

農場的選址條件其實很簡單:沿海的鹽漬地不要,接近中央山脈的土地同樣要:表層土下面不是堅巖就是鑠石。所以,平原中間勉強算得上肥沃的微酸性沖積土地帶,就是首選。

再考慮到至關重要的電力供應,地址自然呼之欲出:窯區對岸,往上游一點的地方。

新農場的位置離窯區很近,只要扯一根動力線過來,就能解決灌溉提水和給設備充電的問題,當然,想灌溉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修好水利。

樑樂天一開始只給農場規劃了200畝的地塊,就是擔心水利問題。農場的土地位置在窯區上游一點,新港溪分出來的一條支流從外圍流過,正好用來灌溉,還不用擔心窯區的工業污水。

不過臺南的大小溪河每年都有3個月的狂暴期,夏季洪水期和冬季涓流期的水量是天壤之別,所以樑樂天不敢掉以輕心,撥給他的300勇士,有200號人現如今都在整修這條支流——清掏,深挖,沿途修儲水站,各種分流渠灌......

農場周邊現在已經看不到什麼植被,秉承着穿越衆一貫作風,由麻豆社服勞役的土人動手,新港溪對岸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擴展“腐地”運動。

農場剩下的100號人手,這些天已經把200畝地基本清理出來:樹林被砍伐後送去對岸,地裡所有的樹根石塊都被挖出來,其餘的低矮植被統統伐平,暴曬幾天後一把火燒成灰,然後撒進土裡當肥料。

樑樂天他們坐着電三輪來農場的時候,這裡正在進行第一次平整後的漫灌,水泵正在往新修的溝渠裡不斷提水。新開荒的土地現在根本不考慮產量問題,尤其是現在沒有肥料和農藥的情況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除草。

第一遍漫灌後,用不了幾天,地裡被焚燒時熱量催化的草種就會冒頭,到那個時候,大辦公室答應樑樂天他們的電力拖拉機估計能到貨,正好趕上犁地,將新草滅殺在地裡。

然後繼續漫灌,繼續犁地......這種樸實無華,蠻橫,但是有效,不需要農藥的工作還會視情況再重複一兩次,直到被誘殺的野草數量降低到可以忍受爲止。

下一步就是播種。

臺灣氣候終年溫暖,臺北是溼暖,臺南是乾暖。即便處於小冰河時代,臺南最冷的冬季氣候也沒有低於過15℃;所以常見的糧食現在都可以播種。

當然,穿越衆在可以預見的很長時期內,是不會種植水稻的。

水稻是一種需要高投入,才能高產出的東東。在良種,肥料,農藥三寶齊備的情況下,畝產千斤不是夢;如果搞齊良種田配套設施,再從後世德魯伊那裡進口點超級雜交種,畝產1500斤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雜交種口感不好,不過這不重要——看到油膩的肥肉會眉花眼笑的赤崁人民,不會在乎水稻的口感。

咳,以上都是做夢。

良種,化肥,農藥這三寶目前穿越衆一樣都沒有,所以水稻這種高富帥也就帥不起來啦,就像離開豪車美女和爸爸的富二代,如果要強行種植,畝產能達到三四百斤,樑樂天估計就要燒高香。

所以,老老實實先種點大豆探路纔是王道。

大豆屬於自帶流量的小花——天然固氮,所以在眼下一窮二白的樑樂天眼中,大豆就是最好的開路先鋒。

先種一季大豆,這個肯定要瘋狂人工鋤草N多次,然後在摸清楚當地的土肥氣候這些條件後,農場再上馬土豆,紅薯,玉米三種爆人口專用大殺器,配合各種海產副食品,這纔是穿越政權解決糧食自給的正確路線。

至於水稻......只要杭州還是漕運總站,少數供大員老爺們吃的稻米還是不在話下的,不是有太倉白糧嗎,皇帝都愛吃,大員這兒也蹲着一位呢,每天閒逛,驕奢淫逸,望之不似人君。

當然,不種水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瘧疾。

......

這裡要重點講述一番瘧疾的兇殘。

瘧疾起源於非洲,是隨蚊子傳播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俗稱打擺子,熱病,寒熱症,在17世紀,瘧疾是絕症。

天花,鼠疫和瘧疾是同檔次的大殺器,然而瘧疾比前者更加耐久——在天花早已滅絕的後世,瘧疾依舊感染着超過2億人口,每年直接和間接死於瘧疾的人口超過100萬人。

歐洲人早在15世紀發現美洲後就開始移民,然而近在咫尺的非洲卻無人問津——瘧疾。

直到1870年,歐洲人控制的非洲土地還不到10%,廣袤的非洲內陸無法深入——瘧疾。

沙子堆裡跑來的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將黑皮膚的原住民定義爲“不可觸摸者”——瘧疾。

所以,瘧疾和天花鼠疫一樣,都是一直在深刻影響着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種疾病。

人類在千萬年的對抗中,被迫進化出地中海貧血和多胞胎這些生物武器來抵抗瘧疾:後世非洲原住民地區的雙胞胎,多胞胎概率大大高於其他種羣。

少數班達奴隸能在大員恐怖的伐木拓荒環境中多活一段時間,就是因爲他們輕度貧血,是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攜帶者:從非洲發源的地貧症,沿着熱帶南亞地區一直分佈到閩粵溼熱地區,這和瘧疾的傳播地圖是相符的,後世兔國有3000萬地貧基因攜帶者。

然而這些被動的抵抗終歸不是解決辦法,地貧症這一類副作用巨大的變異基因,只能保證百分之一左右的輕症個體活到留下後代的年齡,從而使種羣不被滅族。至於瘋狂傳染的瘧疾,在17世紀,依舊是熱帶地區高效率殺死大批土著的元兇,歐洲人直到發現金雞納樹皮後,纔開始挺近非洲內陸,不是沒有原因的。

......

穿越衆太清楚瘧疾的威力。

自從佔領大員的那天開始,焚燒植被,填埋死水,修建排水系統就是領地擴張時的必備前置項目,從來沒有改變過。

預防比治療重要,這一點誰都清楚,何況,穿越衆也不會拿藥出來治療土著的瘧疾。

這裡面有個很大的倫理問題:給誰治不給誰治?

藥物是有限的,而未來被送到大員的人口數量,會呈幾何式上漲,到時候一旦瘧疾防治沒做好,茫茫多的病號趟在那裡,治不治?

有一就有二,哪一個該死?

所以穿越衆一開始就沒有把藥物治療當成重點。除了少量存貨留着自用外,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腐地”無蚊區,纔是所有人都能受益的正路。

第383節 上硬菜第359節 開港(二十五)第562節 接收(五)第374節 公文第672節 知交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441節 悄悄地進村第457節 各方(二)第454節 降將第190節 迂迴第713節 收線(五)第205節 殺王(二)第8節 兩隻老闆第110節 楊二和摩雲觀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257節 辭職第465節 溫尚書第74節 忙碌第531節 吳掌櫃的日常(十)第91節 大樟村第431節 罐頭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95節 疏浚新港溪第386節 節奏感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722節 腹心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619節 大會(二)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22節 買槍第472節 間隙第200節 展銷會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254節 一把軍刺第624節 討逆(二)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198節 播種機第277節 升官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1節 守株待兔第239節 火燒連營第449節 大貝勒第384節 真正的目標第724節 雞肋第592節 毛承祿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406節 全體覆沒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69節 靠近第91節 大樟村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464節 暗中佈局第711節 收線(三)第682節 北歸(七)第179節 淘汰賽第338節 開港(四)第29節 告辭第572節 鴻基堡第311節 瘟疫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427節 病友第720節 鯁骨第511節 教頭第47節 荷月第131節 大員鷹第72節 油畫第44節 丐幫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400節 方岳貢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431節 罐頭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405節 同心圓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78節 本子第326節 會議(一)第130節 暫一營第639節 火光第100節 兩個世界的家底第420節 白酒業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712節 收線(四)第69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四)第309節 建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