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章 相得

三八章 相得

我不禁大喜,連聲道:“是他,你可上前與張先生見過?”

審其食搖搖頭,道:“張先生隨行之人皆內藏兵刃,恐有私隱之事不欲爲外人得知,其食不敢冒然上前見禮。”

劉邦在旁聽得真切,驅馬走了過來,問道:“夫人,前方究竟是何方人馬。”

我沉吟了一會兒,還是想不出歷史上的張良現在到底在辦什麼要緊的事,不禁搖搖頭,正色對劉邦道:“夫君,妾身想問您一句話。”

劉邦詫異地看看我,道:“夫人請說。”

“不知夫君之志爲何?”我看着他。“一郡之守,一方之霸,抑或天下之主?”

劉邦猛地睜大眼睛,目光炯炯地凝視着我:“夫人此言何意?”

“前方道上之人乃是天下大賢,有管仲、樂毅之才。若夫君之志爲一郡之守,請以朋友之禮待之,若夫君之志爲一方之霸,請以兄弟之禮待之。”我頓了頓,凝視着劉邦那雙忽然變得無比明亮和銳利的眼睛道:“若夫君之志爲天下之主,請以父師之禮待之。”

劉邦面色變幻,沉默了半晌,忽爾哈哈一笑:“有如此大賢在此,便是執弟子之禮又有何妨?”翻身下馬,回身向衆人喝道:“全部下馬,隨我步行往見這位張良先生。”衆人應喏,紛紛跳下馬背,牽着馬匹跟在劉邦身後向張良處走去。

唯有那八百騎軍仍騎在馬上巋然不動。軍馬是騎兵的生命,是他們最親密的戰友,若無軍令,沒有人能讓他們與自己的馬匹分開,這個意識是在訓練騎兵之初,我便令審食其反覆向他們灌輸的,現在看來,確實已經在他們的心裡根深蒂固了。而劉邦也只看了一眼,並沒有說什麼,便腳步匆匆地向前趕去。

剛剛走近,前方那一行人便有所警覺,紛紛站立起來,手搭在了最易於抽出兵刃的位置。劉邦見狀忙轉身令騎兵停下,自己帶着十餘人步行向前,邊走邊拱手爲禮,大聲道:“可是張良先生在前,沛縣小令劉季在此有禮。”

只見一位白衣人穿衆而出,拱手回禮道:“不敢,正是張某在此。”

我緊步跟在劉邦身後,眯着眼看着已有八、九年未見的張良。昔日的一絲青澀早已消失不見,代之的是沉鬱剛毅之色,笑容雖仍然溫柔和,但目光卻更加清冷無波。

劉邦幾步搶上前去,長揖到地,道:“沛縣小令劉季見過張良先生。”

張良忙扶起劉邦,帶着幾分詫異地道:“不敢,劉沛公怎的知道在下之名?”張良隱居下邳多年,雖才華橫溢但卻聲名不顯,人多不知其人。他多年旁觀天下之事,對各路義軍均有知聞,知曉劉邦並不奇怪,但劉邦居然也知道他這個鄉間隱士,且如此恭敬,以大禮大待,不免令他奇怪了。

我微笑着斂衽爲禮,道:“不知張先生可還記得當日於下邳所遇的一名呂姓女子。”

張良看看我,略略思索了片刻,轉眼看見了站在我身後的審食其,不由驚喜道:“原來竟是呂姑娘。”當年我初遇張良之時只有十四歲,身量未成,且常以面紗覆面,想必張良對我面容的記憶相當模糊,直到見到了變化不大的審食其,才認出我來。

我微笑道:“多年不見,先生風采更勝當年。”

張良也微笑着看着我,道:“姑娘詩才,爲良生平僅見。可惜當日姑娘匆匆而別,未及深談,每每想起,均深以爲憾。”

我的笑容頓時凝滯,心道,他該不會還記着那首《觀滄海》吧,若張良突然詩興大發,我可怎麼應付。不由尷尬地笑道:“先生高贊。”轉眼瞟見劉邦正眼巴巴地看着我們對答,忙道:“小女子如今嫁入劉家爲婦,這詩詞之道,已是極少涉及了。”

“噢,可惜,可惜。”張良顯出一絲悵然之色,看看劉邦,卻又笑着拱拱手道:“可喜,可喜。”

劉邦笑笑,繞開了這個話題,道:“不知張先生欲往何處去?”

“正欲前往留縣,面見楚王。”張良坦然道:“昔日河東六國,已有五國重建,唯我韓國未立。良先祖五世相韓,於此時怎可不盡心力,故我欲前往面見楚王,以求楚王之助,尋找韓王后裔,早日復立韓國。”

劉邦似是有些失望,但隨即又笑道:“原來先生與我竟是一路。不瞞先生,我於沛縣起兵,數月間已攻取了周邊數縣,但可恨魏國周市欺我,部下雍齒負我,竟趁我回軍之際偷取了豐邑。劉季力所不及,打了幾仗,也是大敗虧輸,此時無路可走,也只得去投楚王了。”他哈哈一笑:“怎知路上竟遇到先生,這幾仗敗得也不算沒有價值。”說罷,拉住了張良的手道:“先生大才,劉季實有無數的問題需要當面請教啊。”

打了敗仗,原是丟臉之事,但他此時坦然道來,卻似已經毫不爲意,胸襟之坦蕩,連張良也不禁動容,開始認真打量起劉邦,竟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被劉邦拉到路邊的一棵大樹下,兩人盤坐在地,居然就這麼聊了起來,完全視衆人於無物。

蕭何走到我的身後,皺着眉低聲道:“三嫂,這張良究竟是何許人也?我還從未見過三哥這副樣子。”

我只淡淡地笑了笑,遠遠地注視着他們。

自古君臣相得,從沒有超過劉邦與張良這一對的。我一直以爲張良跟隨劉邦至少應該在劉邦少有成就之後,卻沒料到如此天差地遠的兩人竟然這麼早便相遇相識了。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緣份。

“無妨。”我微笑着對蕭何道:“讓他們談吧,能遇到這位張先生,是夫君天大的福份。”

蕭何目光中顯出瞭然之色,點了點頭,徑自回去招呼已慢慢跟過來的那些騎兵紮下營寨。跟隨張良的那一二百青年等了一陣,見兩人談興極濃,也不便前去打擾,商量了一陣,也在旁邊支起了營帳。

天漸漸黑了下來,兵卒們紛紛火造飯。我令人在劉邦與張良的旁邊起篝火,又讓審食其帶着幾個人去打了幾隻野雞,仿着當年在下邳的樣子燒烤起來,此時燒烤物具大多不全,但總勝於那些乾巴巴的麪餅,不多時,燒烤的濃香便嫋嫋地散了開來。

張良正在說着話,忽然頓住,喉頭動了動,道:“是烤雞!”

我笑道:“原來先生還記得。”用幾片洗淨的樹葉,託着已被分割成大塊的烤野雞走到了這兩人的身邊。

張良讚歎地看着焦黃油亮的雞塊,道:“怎麼可能忘記。劉夫人除詩才絕世之外,烹飪之才也獨步天下,當年那隻雞直令人三年不思肉味呢。”說着,也不客氣,伸手取了一隻雞腿吃了起來。

劉邦看看雞,又看了看我,道:“我倒是沾了先生的光,她嫁我這麼多年,可從來也沒有在家做過菜。”雖是抱怨着,卻也飛快地伸手取了另一隻雞腿。

我笑了笑,用樹枝將火堆又撥得旺了一些,道:“張先生,不知項先生和虞姬妹妹可好?”

“前些日子江東項氏起兵,項兄原是項梁堂兄,帶着虞姬投奔項家軍去了。”張良到底是世家子弟出身,見我詢問,雖有點捨不得,還是放下了雞肉擦淨嘴巴,這纔回答我的問題。

一四一章 十一一四一章 十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宿命一零四章 逃離一三五章 首富第三百一十九章 女官一四六章 派對第三百零四章 駕崩(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張敖第二百五十五章 狼皮二八章 傾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發一零六章 傷見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疑一零七章 約法第十章 絕色第二百二十九章 戚姬四三章 訪客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擊六八章 恩怨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援八六章 選擇三八章 相得第二百四十一章 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護具第一百七十一章 承受一一八章 雙喜一二八章 意外第三章 忠奴第三百二十章 距離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八五章 鉅鹿(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忠心三七章 困局第三百零五章 簽約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使一四六章 派對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行二八章 傾家十六章 要約第二百五十一章 家宴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機第七章 天才的存在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簾(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熊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護具二四章 希望五拾章 風雲第二百零七章 簡單三一章 立足一零六章 傷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一三二章 南鄭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四五章 三戶三七章 困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荊軻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語第二百五十七章 難產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頓九二章 灞橋第二百七十二章 飲鴆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發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帶一三七章 拜師第三百零一章 瀕亡一一一章 移民第三百二十三章 太公九七章 決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權八三章 項羽第二百三十六章 信簡五九章 遷都五四章 戰火七一章 衝突十六章 要約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帝(二)一一零章 說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居十七章 武裝第一百九十四章 夫妻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權第一百七十二章 宿命三五章 夫妻第二百一十章 殺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將第二百一十七章 藥毒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三章 悖論十六章 要約一二六章 小宴一三七章 拜師第二百零七章 簡單第三百三十三章 垂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