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

李彥直的老師多了去,取他縣試的知縣,取他道試的提學,以及這一次推薦他卷子的同考官和點中他作舉人的主考,都算是他的老師。不過這些都只是禮貌,只是規矩,只是例行公事。

在蔣逸凡等人面前,只有兩個人李彥直會叫他們做老師,一個是徐階,另一個是李良欽。前者告訴了他什麼是官場,後者告訴了他什麼是武藝。本來還應該有第三個人,那就是李彥直兵法的入門老師俞大猷,不過對這個人李彥直有個更加親密的叫法:大哥!

所以,他的老師就只有兩個人。而住在松江府的,當然是徐階。

徐階離開延平以後,一路高升,先在浙江做了一年多的提學僉事,跟着改任江西副使,仍然是提督學政,再跟着就回了京城,做了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以正四品服色俸給供職。這兩個職位,第一個是在東宮行走,有機會接近儲君,而第二個更是被視爲宰相後備!當時徐階才三十七歲!仕途走到這裡,前面的道路便是一片光明瞭!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徐階的母親去世了。撇開私人情感不說,按照明朝的定製,徐階也必須回去丁憂,而且這一憂就得憂三年,而今年正是徐階丁憂年滿的第三年!丁憂期滿,孝服一除,如果朝廷還記得徐階,他就得走馬上任。所以李彥直要趕在他的動身之前來見他一見。

至於去蘇州、湖州、宜興和景德鎮,那就是出於商業考慮了。蘇州之繡,湖州之絲,宜興之陶,景德鎮之瓷,那都是天下第一品!也是走私出口中利潤極高的貨物。這些年李彥直雙腳不沾海水,卻有心要建立一個海內採購網絡,以抗衡海外正日趨板塊化的走私集團。

李光頭在海外儘管仍有很深厚的根基,但近幾年卻有越來越被邊緣化的趨勢,李彥直一時沒法直接下海幫他叔叔,再則直接在海上去和許棟等博弈那將會是過於激烈的紅海戰爭,也會與他邊考科舉邊經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相牴觸,所以他決定避開直接的競爭,轉爲在海內建立購銷網絡來配合走私商們的活動。

這時候的走私商人,生意做得越大就越難上岸,整個團體都需要一個願意並且能夠與他們配合的海內購銷網絡,李彥直這樣做簡直就是順應時勢,大得衆走私商的歡心。可又有幾個走私商人看出:當這個海內網絡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發展到他們的進貨和出貨都離不開的時候,這張網絡的主人將不下海就能控制他們!

這十年裡李彥直已經把福建省內的商路打通,接下來就要把觸角延伸到浙江和南直隸。這幾個地方既是這個時代最高檔商品的生產地,也是全世界最有消費力的地方!若能在這一帶成功建立起購銷網絡,那麼同利就能實現雙向貿易:用日本的白銀購入絲繡和陶瓷,再賣出香料把白銀賺回來。

不過,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政治保護傘,若是有錢無權,有財無勢,那生意做得越大就越危險。這也是李彥直一定要考舉人的原因。不過這回能考取個舉人固然滿足了他的願望,但一不小心中瞭解元,卻是非他所願。

從多年前開始,李彥直就深刻地理解到低調的重要性,如果他能決定的話,他甚至希望能中個倒數第二名的舉人,最好是貼着安全線通過,那樣他就既有了功名又不太引人矚目,可惜科舉的流程,卻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

李彥直要建立海內購銷網絡的盤算,風啓和蔣逸凡自然清楚,就連駐蘇州、駐杭州、駐宜興、駐景德鎮等地的中層幹部,他也都安排妥當,甚至連店鋪都選好了地點,只等關係一打通了就開張。

“不過,”蔣逸凡道:“明年的會試,三舍你不去考了麼?”

會試一般安排在鄉試的第二年二月,如今已是九月,若要進京趕考,去除走路所需要的功夫,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如果是憑真才實學地去考,倒是人去到了就行,但若要打點關係,那時間上就有點緊張了。李家的人脈集中於閩中、閩西、閩北,旁及閩南,一出省影響就很有限了,至於京城李家幾乎都還沒人涉足過,別看李彥直在福州還算風光,那也是一幫同盟商家給他造的勢,一時熱鬧而已,這個時代真正的上流社會——有進士功名的士紳階層還不大承認他呢!若到了天子腳下,舉人如豬狗,進士滿地走,誰認得李彥直是誰啊!

風啓便建議由自己先進京熟悉一下環境,看看能否替李彥直鋪鋪路,李彥直卻道:“不!現在就進京,太趕了。這一科若沒把握,就等下一科吧。反正現在有個舉人的功名,暫時也夠用了,考上了進士,反而麻煩。”

因爲考上了進士就要去做官,李彥直現在還沒準備好正式投身政府爲皇帝服務呢。

風啓道:“若三舍不打算參加明年的會試,那我們在時間上就寬裕多了。”

行程大致議定之後,三人就分別辦事。這次北上江東,李彥直還給徐階準備了一份厚禮:他要在松江府以徐階之子徐璠的名義辦一個織造廠,松江府是大明重要的棉產地,棉布織造相當發達,棉布織造的產業鏈條也很完整,李彥直已經派人在嘉興訂造了一百臺織布機,只等到了華亭就經營起來,棉布因爲可以大宗生產,又是需求面相當廣的商品,其單位利潤雖不及生絲,但若能實現規模化經營,其發展空間和社會效應只怕還會勝過絲綢。

三人將在福州的剩餘工作料理妥當之後,正要出發,城內忽然傳警,止戈館的一個武生跑來叫道:“不好!倭寇!倭寇!”

李彥直等三人各顯驚異,尤其是李彥直,他先是詫異,隨即由詫異轉爲憤怒道:“現在又不是戰爭時期!怎麼有倭寇來犯省城?日本鬼子也太猖狂了吧!”

風啓和蔣逸凡對望不解,這“日本鬼子”的稱呼他們是第一次聽到,而對李彥直言語間的那種不共戴天的仇恨語氣更是不解。在風啓和蔣逸凡的印象中,日本不過是一個有些麻煩的東鄰,是太祖皇帝列出的不徵之國,他們雖然覺得這個小國喜歡折騰惹麻煩,卻也沒有對它產生太大的厭惡與仇恨。六藝堂學生的行事、風氣多受李彥直的影響,但是對日本的民族仇恨李彥直平時沒機會宣之於口,他們也就沒有共鳴。

李彥直也是一時失態,隨即想起這個時代中華和日本的關係和上一輩子不大一樣,這脾氣發得可有些超前了,便收斂了怒火,他也知道近年來常有海盜滋擾地方,海盜之中又時有倭人身影,但福州畢竟是省城,在地理上有官塘山島鏈爲屏障,軍事上又有鎮東衛、定海所、梅花所、萬安所等衛所拱衛,倭寇要想突破,實在不是一見容易的事。李彥直想了想問在福州呆得較久的風啓:“福州經常受倭寇騷擾?”

“沒有。”風啓道:“以前從來沒有過。”

以前確實沒有過,但正因如此,整座省城反而顯得更加驚慌!尤其是那些文官們,聽說有倭寇來個個方寸大亂。對這幫人的窘態,當時有個大才子李卓吾有一段極爲生動的文字:

“平居無事,只能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於泥塑土偶;以爲雜念不起,便是大聖大賢!一旦有警,則面面相覷,絕無人色,互相推諉,以爲明哲。蓋國家專用此輩,故臨急無人可用!”

文官如此,武官也好不到哪裡去!明太祖、明成祖武功赫赫,傳到嘉靖年間已經銳氣蕩盡,當年賴以鎮懾天下的衛所官軍,到如今只能拉去幹雜役,別說保家衛國,就是連自保都有問題!

自城防官告急之後,福州府趕緊下令諸門緊閉,全城戒嚴,福建都指揮使司馬上傳下命令,調東南鎮海衛、東邊梅花所、東北定海所以及閩安鎮巡檢司、竹崎巡檢司等處官兵、弓兵入援,又與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碰頭,召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參政、參議以及分司諸道官員議事,又傳福州知府以及閩縣、侯官知縣問話,知府、知縣急上城頭巡察,但見城頭上站崗的官兵個個瑟瑟發抖,這些人平時面對百姓時作威作福,極盡威風,這時才聽說賊來就個個狀若木雞!知府、知縣一見,心中拔涼拔涼的,都想:“靠着他們,如何保得住我輩性命!”

回去見到三司,也不知該說真話,還是假話!知府只道:“下官等到城頭望了一望,沒見到倭寇。”

那閩縣知縣卻有些不知進退,道:“或者他們躲了起來,等我們懈怠就要攻城……”

他的話說了一半,知府的臉就像塗了一層狗血,三司更是臉色蒼白,都指揮使孫泰和總算有些武將氣魄,起身道:“我去看看!”到城頭巡了一圈,這時城外第一撥援軍也趕到了,孫泰和上前就地閱兵,卻見稀稀落落的隊伍約莫有三百多號人,便問領兵的千戶:“怎麼才這點人?其他人呢?”

那千戶縮着腦袋道:“屬下……屬下麾下就這點人馬啊……都趕來了……”

孫泰和怒道:“看你服色乃是個千戶,手下當有一千一百餘人,怎麼纔來了三百個就說都來了!”但他也不是第一天當官,馬上就想起這個千戶是吃空餉,賬簿上的一千多名士兵,倒有六七百個只剩下名字!不由得恨恨道:“可惡!可惡!你們就是吃空餉,也未免吃得也太厲害了!就是留個七八百人也……”看看這千戶身後那幫兵油子,個個賊眉鼠眼,一副隨時要逃跑的模樣,就算有七八百人又有何用?登時連生氣都沒力氣了,他畢竟是個厚道人,長嘆一聲道:“罷了!你們也趕緊進城躲躲吧,別讓倭寇忽然衝出來奪了城門!唉,可笑我還指望你們呢!”

他親自在城頭分派屬官,要他們督責諸門防務,這纔回到布政司衙門要找左右布政使以及按察使商量,卻見門口多了十六個好不精神的後生,手持大棒守住了大門,見到都指揮使便喝問:“哪裡來的人?來此做什麼!”

都指揮僉事喝道:“無禮!這是都指揮使大人!你們是什麼人!站在這裡做什麼!”

其中一個後生便出列行禮道:“我們是止戈館的學生,李孝廉奉布政使命,帶我們來此守護,既然是都指揮使大人,就請進吧。”說着便又退回了原位。

孫泰和見了心道:“這止戈館也曾聽過,像是省城一處頗有名氣的武館,卻不知還教出了這等好學生!”不免暗暗稱奇。又問:“你們會使刀不?”

那爲首的後生道:“會!”

都指揮使問:“既然如此爲何不帶刀?”

那後生道:“我等是民非兵,無故不敢帶刀,平時練習,只是用竹刀。”

都指揮使聽他們能守規矩,更是歡喜,連聲稱讚,又道:“如今省城有警,木棒抵得什事!”便命人去武庫取了真刀真槍,分發給他們使用。

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十章 定章程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二章 皇上皇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四十九章 邊角動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四十四章 寬宏大度條件兩個第三章 迎客道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三十二章 三進燕窩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二十四章 李彥直謀立海峽據點第五十八章 洮河口第十九章 賄禍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三十三章 徐府夜話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六十三章 八面圍第十六章 虎狐含笑佯應承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四章 救災行動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八章 入平戶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四章 議徵倭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一一四章 國是定第十三章 預言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三章 回鄉前後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十四章 水價第十二章 下浙東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三十三章 徐府夜話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四十三章 兵家毒計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三十五章 招募武督第九章 裂南北第二十一章 老草根變新頭頭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二章 皇上皇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六章 視察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十四章 縱欺他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三十三章 無敵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三十七章 有將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