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永王下決心

李璘竟不以爲意的笑了。

“甚是禍從天降?天子已經劍指東都,克服已經是指日可待,哪裡還來的天降禍事?”

在他的眼裡,自己這個長子既是急性子,又願意惹人注目,因而常常會誇誇其談甚至危言聳聽,現在不過是故態復萌而已。

然則,這一次李偒的臉上卻絲毫沒有那種以往的自負和桀驁,眸子裡反而時時流露出一種隱憂之色。

“薛鏐刺殺監軍魏恆失敗,魏恆已經連夜逃回長安!”

“又來這一條,不要總是說些危言聳聽……”

話到此處,李璘猛然意識到了不對勁,在猛然頓住後,身體劇烈的起伏着,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聲調大聲質問着:

“你,你再說一遍,薛鏐刺殺了誰?”

“薛鏐刺殺監軍魏恆不成,反被其逃脫!”

霎時間,李璘怒不可遏。

“這薛鏐,本王向來待他不薄,因何如此恩將仇報?去,去把這個不知感恩的野狼帶來見我,倒要問問他,因何如此忘恩負義!”

與其父的失態相比,李偒雖然也顯得情緒焦慮,卻是平靜的多了。

“父王,薛鏐雖然因私怨而殺魏恆,可魏恆也自有取死之道,世人常說,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難道不該殺嗎?”

李璘在暴怒之後,又頹然癱在軟榻上,喃喃道:

“確實該殺,可,可殺他之前就不能找本王商量,商量嗎?”

薛鏐與魏恆的恩怨在大都督府中幾乎盡人皆知,魏恆雖然是個閹人卻有着異於常人的色心,竟以卑劣的手段偷偷猥褻了薛鏐之妻,薛鏐之妻受辱不過便在當夜懸樑自盡。

然則,這一切並沒有爲人所見,等到薛鏐得知其中內情時,已經爲時晚矣。沒有任何證據,魏恆當然抵死不會承認。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魏恆回到長安,一定會向皇兄告刁狀,甚至誣陷……不行,須得立即向皇兄解釋清楚才行,寫信,對,寫信……”

李璘喃喃了幾句,便手忙腳亂的在案頭鋪開了紙張,又提起筆來,可右手抖得厲害,竟難以成字。李偒也是情緒激動到了一定程度,忽而將書案上的筆墨紙硯一股腦的推到了地上。

“父王,都到了這等時候,寫信還能有用嗎?天子相信那魏恆還是相信這沒聲沒語的幾行字?”

“說的是,須得親自返京一趟,對,親自返京,當面向皇兄解釋,皇兄一定會相信的……”

眼見着父親如此失態,李偒竟顧不得父子君臣間的禮制,上前一把扯住了他袖子,做色道:

“醒醒吧,半月以前天子曾頒詔讓父王返回程度侍奉太上皇,父王可曾聽詔而去了?現在解釋,哪個還會相信?返回長安,只能是自投羅網!”

這句話使李璘如遭雷擊,他自問沒有對皇兄不忠的想法,可又想建功立業,如果沒有這場劫難,他也許就會庸庸碌碌的老死在長安十王宅。然則,亂世即到,總不能毫無作爲吧?帶兵平亂,建不世功勳,哪個李家不想如此呢?

太上皇似乎能窺到李璘心中所想一般,先是封其爲江南四道節度使,授江陵大都督,後來又追授了他廣陵大都督。可以說,江南千里之地已經盡在其手掌握,哪個又肯於放棄這唾手可得的功業呢?

雖然李璘也知道皇兄一定會因爲他拒不奉詔的決定而感到生氣,可只要順利的平定了安史亂賊,他便會負荊請罪,皇兄也一定會向以往一般原諒他的……

然則,現在竟被一個閹人把這一切都毀掉了,設想中的功業不但沒來得及實現,還面臨着即將被誣陷的不利境地。

“那你說,該怎麼辦?”

李偒瞪着眼睛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低沉的聲音說道:

“薛鏐、韋子春正在外面候見,父王不如讓他們來說!”

李璘目露怨恨之色,當即恨聲道:

‘讓薛鏐那野狼來見我!’

薛鏐與韋子春同時出現在中堂,李璘有些訝異,這二人平日裡似乎不怎麼友好,怎麼今日竟走到了一處?難道薛鏐的惡事裡,韋子春也有份參與?這可就令人難以置信了,若說薛鏐是個容易感情用事的人,那麼韋子春則是極爲冷靜理智之人,此二人幾乎是互爲水火的存在。

不過,李璘已經顧不得這許多,他要質問薛鏐,爲什麼做這種忘恩負義的事情。

“罪臣薛鏐拜見永王!”

“虧得你還有臉自稱罪臣?”

“臣殺魏恆乃爲私憤,然則只要永王藉此而成就大業,臣願自戮而謝罪!”

“住口,違法殺人在先,現在又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不要以爲本王宅心仁厚就可以口無遮攔!”

李璘又驚又怒,一時間竟忘了追問其罪責。忽然,一旁的韋子春說話了。

“臣亦以爲此乃成就大業的千載難逢之機會!”

李璘不傻,見韋子春都這麼說,當即就明白了其中因由。

李偒和這幾個幕僚整日裡在私下勸說他據江南千里之地,仿照東晉故事而坐擁半壁江山。李璘一直覺得這是天方夜譚,而不肯答應,只想不到他們竟用這種辦法把自己逼到了絕地上。

想明白了一切以後,李璘瞪着長子,本想訓斥幾句,卻忽然發現自己腦中一片空白,竟一個字都說不出來。良久,他才指着李偒道:

“你,你做的好事,難道你就忍心看着爲父淪爲不忠不孝之人嗎?”

這話說的有些悽惶,倒大出李偒的預料,他以爲一定會遭到父王的指責和斥罵,可誰知竟是這樣。

然則,李偒並不因此而覺得內疚,甚至覺得父親冤枉了他。古今但凡成就大事者無不有着非常人之心,當斷不斷只能白白的來這世上走一遭。

“事已至此,父王責怪,兒臣無話可說,只希望父王有得天下之日,能記得兒臣今日的……”

“住口!”

李璘厲聲喝止,但這一聲大喝在最刺耳處戛然而止。他忽然發現,自己果然沒了選擇,刺殺監軍這種事,正如黃泥掉進了褲襠裡,怎麼能解釋的清楚呢?想到從前三個哥哥慘死在太上皇手中,不禁深深的打了個冷顫。

“說吧,你們希望本王如何做?”

此言一出,李偒三人臉上同時現出了喜色。

薛鏐當即說道:

“當務之急,須得控制大都督長史李峴,要麼爲王所用,要麼斬草除根!”

大都督府中負責一切日常事務的,都是地位不顯的長史,因而在平時,大都督更多的是象徵性官職。薛鏐有此建議,也在常理之中。

長史李峴算起來也是李唐皇室遠枝,素有賢名幹才,如果能拉攏此人爲永王所用,自然會添一臂助。

李璘聞言卻驚道:

“李長史麼?今日一早已經因病辭行,返回長安去了!”

“什麼?走了?”

李偒三人再度異口同聲,在這種關鍵敏感的時刻,李峴因病辭行,其中必有蹊蹺。

薛鏐語帶埋怨的說道:

“永王因何就這麼放他走了?他這一走,長安很快便會得知即將起事的消息!留給我們的時間就不多了!”

這時,李璘也有些慌了神。

“這,這,你們若早些過來,本王豈能輕易就信了他?”

李偒也一連聲的埋怨着父親行事過於草率,怎麼就不多問一句,多留他一天呢……

一直不怎麼做聲的韋子春打斷了李偒和薛鏐的抱怨。

“事到如今,也不是釐清責任的時候,倒不如想象對策如何!”

“有何對策?”

李璘問道。

韋子春沉吟了一陣,說道:

“江陵雖有江河之利,又聚集了大批糧食財貨,然則卻不是形勝之地。大都督何不移鎮金陵?”

聞言,衆人都是一愣,薛鏐則擊掌讚道:

“此言大讚!金陵乃六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若以此爲根基,大業就先成了一半!”

韋子春故意強調了李璘大都督的官職,所指的可不是江陵大都督,而是太上皇后來追授的廣陵大都督。因而,李璘若移鎮到金陵也是名正言順的。

眼見兒子和幕僚們都如此的篤定自信,李璘憂急之心也漸漸去了,忽然覺得自己可能過於緊張。想想也是,現在整個江南只要他想要,就可以用四鎮節度使和江陵大都督、廣陵大都督的名義悉數納入麾下,江南各地的兵馬也得悉數聽從調遣。

擁有如此之多的籌碼,就算長安也得審慎對待自己吧?

一念及此,李璘又覺得皇兄未必會真的和自己撕破臉,可一想到皇兄此前對其種種的好處,又有些悶悶不樂和愧疚之心。忽而,韋子春又道:

“永王宅心仁厚,一定會因爲與兄長對立而自咎。臣卻有一言,請永王斟酌,但凡世間事,不可因小義而忘大義,若能據此而成就一番大業,使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便是一代聖君!”

聽了韋子春的說辭,李璘依舊悶悶不樂,但心結已經開始鬆動,畢竟哪個李家的兒郎不想成就大業呢?他雖然身有缺陷,卻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爲的老死在十王宅。

第七百四十二章:唐將甘赴死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一千一十九章:從軍到西域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吐火羅王子第五百一十三章:設計賺城門第九百三十四章:無奈自相殘第二十五章:射殺呼延將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七百六十六:荒唐的談判第六百二十八章:東都忽內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抵達昏陀多第一百七十七章:心底誰最重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倉促定妙計第六百九十二章:舉發謀逆案第九百四十六章:遮天無窮盡第六百零三章:父子皆軟弱第三十八章:再遇胡家子第六百三十六章:兄妹的對話第三百八十八章:崔煥有改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連連有取勝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不死不休戰第一千四十八章:寶刀難出鞘第七百一十九章:宰相的疑惑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心有千不甘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五百六十七章:胡將生新法第六十七章:綿羊亦虎狼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二百七十章:天子心難測第三百一十八章:巧言與重金第五百六十六章:忽聞安西軍第一千零五章:故人再相見第五百九十四章:名將薦名將第八百三十章:生懼欲遷都第九百二十九章:分崩又離析第九百七十四章:不計前嫌也第一千五十五章:廢太子現身第一百五十七章:胡馬擒飛將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七百零七章:重樓宮闕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襲破酒泉郡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第一百一十三章:聰明反被誤第二百三十三章:君臣再相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夜間有警來第九百九十二章:飛來橫禍也第三百三十九章:燕相傳訊息第九百四十二章:權相終伏法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兩頭騎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二章:胡來但自守第八百四十四章:開啓新篇章第三百二十六章:爲民穿新衣第四百零六章:家奴入軍中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第三十章:惡向膽邊生第四百四十七章:天子逃長安第三百七十八章:奸相進讒言第一千八十七章:輕信於斯人第四百五十一章:便橋遇故人第七百九十一章:得意之宰相第五百三十四章:肉湯可退敵第二百二十六章:自古兩難全第六百五十一章:驟聞穎王反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五百五十六章:紈絝又胡爲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木鹿城慘劇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蔥嶺的巧遇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七百六十五:糊塗君臣也第一百五十四章:功虧一簣哉第七百四十七章:終得知真相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四百五十八章:亂起肘腋間第七百八十章:河水低處流第二十一章:石砲顯神威第一千三百零六章:血染陌刀身第二百一十九章:太子悲良才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巧遇名門後第三百五十四章:有虛則有實第一千二百二十章:三十萬流水第三百五十九章:雙管齊下也第三百二十五章:軍法治民夫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八百九十九章:遲暮天可汗第一千三百零七章:行事反其道第二百六十七章:使君巧計策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直抵埃蘭下第五百五十六章:紈絝又胡爲第二十四章:逆胡連入彀第三百四十一章:事有大轉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西征先鋒軍第八百三十一章:小人雙計議第八百四十三章:大夫終進城第一千四百零一章:雄獅豈甘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花無百日好第一百零九章:見面與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