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相由心生也

太極宮,李亨召見宰相崔渙時,特地提及了關於李璘的事件,表示一場有可能突然而發的大禍消弭於無形。言及其中種種複雜的心境,他也不由得連連唏噓感概。但忽而崔渙隻言片語就把話頭引向了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宦官魏恆。李亨又頓時表現出了對此人的厭惡,甚至於憎恨。

當然,崔渙作爲宰相,在天子面前說任何話都不是沒有原因的。換言之,他提及始作俑者的魏恆,也自有其目的。

“陛下,宦官爲一鎮乃至數鎮的監軍,乃是代天子行事,身上責任重大,可閹人未曾受過孔孟教化,良莠不齊,萬一再出現幾個像魏恆這般的人物,又豈能每次都有聖明天子將其一眼看穿?”

魏恆攜私報復襄城王手下的幕僚,竟不惜連永王李璘都拖下水,其心機不可謂不陰毒,此種禍害必欲殺之而後快。

而崔渙的話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驟然投下了一塊巨石,頃刻間水花四濺,波瀾起伏。

李亨不禁愣住了,是啊,似這種攜私報復竟不惜牽連天子之弟的惡劣事件,可是聞所未聞的。這也由不得他不反思,自己大肆任用宦官到地方上做監軍,甚至親掌兵權的舉措,如此種種,究竟是對是錯。

原本他以爲宦官沒有家室後代,又是天子家奴,這種人是最沒有私心的。而且,最根本的一點是閹人沒有立身的根基,他們一切的權力都來自於天子,只要天子牢牢的牽住手中的枷鎖,便可予取予奪。任用這種人監督兵權,掌握兵權,自然是最理想的了,從此便可免去了日夜憂心武將造反的煩惱。

對宦官的大肆任用,有唐以來李亨並非是先行者。這個先行者恰恰是李亨最畏懼,最牴觸的太上皇李隆基。李亨在奪得帝位以後,幾乎選擇吸收了李隆基的大部分手段,包括任用宦官參與兵權,制衡武將。他甚至在李隆基的基礎上走的更遠。

比如,以李輔國爲左衛大將軍,直接掌握十二位之一的左衛軍。非但如此,李輔國還一手掌握着禁中宿衛,整個皇城的守禦之權責,也盡數操於此人之手。、

李亨忽然發現,如果李輔國產生了異心,他竟沒有可以制衡的人和手段了。

左衛軍在李輔國的執掌之下,負責長安外廓的治安,禁中宿衛也在李輔國的執掌之下,負責皇城和太極宮的守禦。如此一來,皇城內外的兵權盡數操於一人之手,豈非大大的不妥?

一念及此,李亨登時汗透重衣,心下後怕的同時,又大有深意的看向了崔渙,心道此人果然不負宰相之名。

由此,李亨任由自己失神,心下權衡琢磨着,究竟該以何人制衡李輔國。

就實而言,李輔國是李亨身邊最信任的人,此人能夠在他最危險,最落魄的時候都能做到不離不棄,又怎麼可能有異心呢?然則,感情上的因素並不能取代理智的思維,擔負涉及到江山社稷,就不得不未雨綢繆。

秦晉自然是一個人選,但李亨卻不想將他捲進朝廷內部的鬥爭中來,此人是要有大用的,如果平白的爲其樹敵,只會使之陷入無窮的麻煩之中。

在考慮的人選中,廣平王李豫並不在其列,反倒是他的另一個兒子,建寧王李琰,其輪廓在腦中越來越清晰。

李琰的性格嫉惡如仇,敢作敢爲,又顧念兄弟情分,真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想到這裡,李亨的嘴角不由得浮現出了一絲笑意。

崔渙也不急着打斷皇帝的思路,只雙目微垂,靜靜的等着,等着皇帝說話。

半晌之後,李亨終於開口說話:

“監軍使職已經存續三十餘載,即便朕有此心,也不能在一朝一夕間廢止,重要循序漸進!”

崔渙面無表情,躬身讚道:

“陛下聖明!”

李亨又道:

“不過,左衛軍的主將朕已經有了更合適的人選!”

聞言,崔渙的眼皮猛然張開了,眸子閃出灼人的光芒,但依舊是靜靜的等着。

“建寧王素有能力,以此人掌左衛軍。不過畢竟年資淺薄,便先任爲左衛將軍吧!”

左衛將軍比左衛大將軍次了一等,但以李琰爲作爲將軍實際負責軍中常務,就等於間接制衡住了李輔國。

崔渙的眼皮又跳了跳,似乎對李亨的這個決定並不甚滿意。

“陛下,建寧王雖有能力,老臣卻以爲廣平王更勝一籌!”

言下之意竟是覺得李豫更合適執掌左衛軍。

李亨則擺手道:

“崔卿誤會了朕的初衷。廣平王朕是要有大用的,讓他捲入朝內紛爭,並不合適!”

這番話卻出於崔渙的意料之外,愣了一下,竟追問道:

“敢問陛下,將委以廣平王何等重擔?”

李亨也不隱瞞,直言道:

“房琯克復東都以後,朕打算派廣平王坐鎮洛陽,居中提調,直搗安賊巢穴范陽!”

陡得,崔渙竟一揖匍拜。

“陛下聖明!”

直起身子時,低垂的眼皮間竟似有一絲晶瑩的光芒!

又了卻一樁心事,李亨的心情舒暢了不少,話頭一轉就提起了他剛剛收入囊中的人才。

“崔卿可聽說過渤海郡高適?”

崔渙眯起了眼睛,琢磨着這個名字,半晌後才悠然道:

“陛下所指,莫非是‘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的高仲武?”

李亨擊掌笑道:

“看來此人詩名在外,連崔卿都有所耳聞。”

高適的律詩尤其以邊塞爲最,其高亢雄渾的風格也正迎合了時下文人的審美,因而當李亨第一次讀到高適的詩文時,立即就被粗樸直白的文字所吸引了!相比之下,詩中多愁苦之意境的杜甫詩文則不被時人所喜。

讚了幾句高適的詩文水準,李亨話鋒一轉,又問道:

“高適此人崔卿以爲當得大任否?”

崔渙道:

“詩文可見才情胸襟,但究竟能否勝任有關職司,老臣也不敢妄下斷語!”

對於崔渙的回答,李亨有些失望,但這是老成之言,在沒有考校之下,怎麼能通過詩文來斷定一個人是否有經世致用之才呢?

“此人就在京中待詔,不如請崔卿考校一下!”

崔渙眉頭隱隱一挑,宰相乃是代天子總領國政,並非充任天子因人設事的佞幸之臣。如果高適本人果真有才學,便應按照朝廷體制,或以登科入仕,或以軍功入仕,或以門蔭入仕,似這等逾越規矩的行爲,是他難以容忍的。

如果人人都以倖進爲飛黃騰達的終南捷徑,天下人便只以鑽營爲榮,大唐官場豈非要亂套了?

“陛下,老臣以爲……”

這一次,李亨沒有給崔渙繼續勸諫的機會,而是將其打斷。

“崔卿且聽朕一言。現在乃是內憂外患的危難之時,就該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重用人才,如果因爲他沒有資歷便不能任用,抑或是過不了吏部銓選就棄用人才,這纔是國之損失!”

崔渙想不到,李亨竟還有這樣一番說辭,他想反駁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見崔渙默不作聲,李亨乘勝道:

“此人究竟如何,崔卿過眼便知!”

實際上,李亨也是想借崔渙的眼來斷一斷高適此人究竟如何!

大約小半個時辰的功夫,高適便由宦官引領進入殿內。

崔渙初見高適其人,不禁大爲驚異,他一直以爲高適是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一見之下卻發現已經是鬢髮隱隱斑白之人。

其實這也怪不得崔渙,在此之前高適的官運一直不好,三年前還是個封丘縣尉,去歲稍有轉機,也只在哥舒翰麾下做過一任左拾遺的小官。

如此一來,崔渙反而對高適頓增好感。這也是他與尋常人的不同之處,如果尋常人見到一個年過半百卻毫無建樹的人,一定以爲這個人沒什麼真材實料,可他偏偏覺得,只有經歷過數十載苦難磨礪的人才有資格委以重任,在關鍵時刻才能鎮得住局面。

如果一個人年紀輕輕,二十出頭就屢立大功,官位如脫繮之馬一樣的躥升,這對於當事者絕非好事。在心智尚未沉澱的人身上,這種經歷很容易就會將其引上歧途,桀驁不馴,目中無人,甚至於……

“臣高適拜見皇帝陛下無恙!”

一句聲若銅鐘的拜語讓崔渙頓感精神一震。此人聲音洪亮,眉目方正,絲縷鬚髯點綴頜下,端得是一副忠臣幹才皮骨。

說來也怪,崔渙剛剛還覺得高適是個依靠鑽營的倖進之徒,現在居然一反初衷,對其好感倍增。

李亨善於察言觀色,自然已經將崔渙的表情看在眼裡,知道他對高適的看法有了改觀,便也不說話,只靜靜的繼續看着他的反應。

只有高適端坐於君前,渾然不知天子和宰相對他的品評。一個人的外貌如何,往往會使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第一印象,如高適者,崔渙就依照五官鬚髯斷言這是忠臣皮骨。這原本也沒有什麼根據,不過也還有相由心生一說,奸惡之人多數都被人冠以鼠目獐眉之名!

第十八章:張網待逆胡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八百零九章:賊營突生亂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幸哉第五琦第八百五十三章:貪心欲奪權第一千七十九章:沙場爲國死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一千二百零七章:連連有取勝第八百八十四章:牽出建寧王第四百零七章:私度使君意第一千四十七:過家門不入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突發之狀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丞相的條件第八百九十六章:胡營遭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錦瑟五十弦第二百六十一章:相公千叮囑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一千一百零三章:刻舟求劍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丞相之策略第五百九十一章:重整政事堂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七百二十九章:將相起爭執第四百六十八章:宗正卿發怒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神武軍威武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孝節又反覆第八百八十九章:太子西逃路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陳兵沙裡河第五百四十二章:正是反擊時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動中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葛羅祿葉護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大戰之前夕第三十六章:誤救邊監門第七百一十四章:內監又反覆第四百五十章:使君追天子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優素福之殤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第七百二十一章:重返新安城第五百六十二章:禍起蕭牆間第一百八十三章:小荷尖尖角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堅守終有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收降哈西姆第二百二十四章:門下再敢戰第四百一十章:斷燕軍糧道第九百三十九章:大戰終開幕第四百七十章:東宮突失火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九百八十一章:安西起波瀾第一百六十三章:天子巧作弊第七百零三章:功虧最後時第六百二十四章:大夫生負疚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一千零八章:身份大白時第二百三十七章:先生難食言第七百五十五章:叛軍臨換將第一百九十六章:善人以致用第五百四十一章:殺盡譁變卒第四十六章:回天乏術否第二百三十章:相殘自有時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四百四十一章:老將欲求戰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五百六十五章:天象有異常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馬赫迪之劍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三十五章:孟德惜雲長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將計就計也第十章:夜進長石鄉第六百九十四章:人贓俱獲矣第四十三章:但使飛將在第四百九十九章:小人亂攀咬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王子有哀嘆第二百三十章:原形始畢露第九百三十九章:大戰終開幕第八十二章:衣沾不足惜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開府並建衙第四百九十二章:陰謀又再起第九百八十五章:倉場之談話第四百七十四章:秦使君勸進第九章:蕃將夜遁逃第七百六十六:荒唐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二章:直入風陵關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康國戰米國第七百七十六章:騎虎又難下第二百二十九章:骨肉爲路人第七百四十五章:激戰啞口上第八百七十四章:宵小盡出洞第一千五十九章:少尹又升官第二百二十三章:黃粱無一夢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五百六十七章:胡將生新法第四百三十一章:大破蔡希德第一百二十六章:生死一念間第八百六十六章:刺殺秦大夫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虎口終奪路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