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七章:河東蠢欲動

“撫君救救封大夫吧,這麼多年來,他心裡苦啊!如果不是病況嚴重,末將也不會擅自做主來求撫君!”

說着話,那位旅率長身而起,跪拜在杜甫的面前,淚流滿面。

旅率口中的封大夫正是當年威震西域的封常清,洛陽失守以後,玄宗皇帝一紙詔書讓他回京受死。不過,最終他還是沒有乖乖的回京受死,而是帶着部下出走,北上幽雲之地,一直襲擾着安史叛賊的老巢。

杜甫當然是同情封常清的際遇的,但不論玄宗抑或是當今天子在位時,任何一位掌權者都不願意赦免他,儘管天下正當用人之時。原因很簡單,封常清不奉詔命而私逃,這直接挑戰了天子的威權,如果輕而易舉的原諒,那麼天下人勢必會對天子威權失去了敬畏之心而有樣學樣。

直到秦晉克復長安掌權以後,曾多次派員往幽雲之地與封常清接洽,希望他能迴歸朝廷。但封常清卻有着他的難處當初背棄天子而私逃,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如今沒有尺寸之功就回到長安去,就算天下人不對他有非議,他自己也難以心安理得。

不過,封常清的部下由於缺少補給,原本數千上萬人的兵馬經過數年大戰以後已經減員到了千餘人,而且還是疲敝之師。用這樣一支人馬又怎麼可能直搗史賊叛軍在幽州的老巢范陽呢?

做不到這一點,封常清的內心也就愈發的苦悶,病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然則,同情歸同情,杜甫卻知道在這個時候讓封常清返回長安,會給秦晉帶來不小的麻煩。玄宗皇帝雖然已經死了,當今天子也大權旁落,可秦晉的反對者依舊林立於朝野之中。就算處處小心翼翼都會時不時的遭到詬病,再把封常清這顆招風的大樹移回去,只會招惹麻煩。

就在今天一早,天子使者到了太原城,朝廷已經正式對河北道採取行動,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盡全力從旁配合,封常清在這種關鍵時刻回到長安恐怕是不合時宜的。

杜甫知道,秦晉對封常清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崇拜和同情,如果這件事傳到秦晉的耳朵裡,以秦晉的性格一定會力排衆議將封常清接回去。

權衡一番之後,杜甫決定,這件事暫時就到太原爲止,不過他也不想對封常清見死不救。

“就在今日一早,朝廷的使者到了,平原郡太守顏真卿奉天子符節巡撫河北,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那旅率當然不是個糊塗人,立即就明白了這番話背後的意義。

只見他的眼睛裡閃爍着興奮的火焰,幾乎是失聲問道:

“朝廷,朝廷已經決定進兵河北,徹底剷除史賊叛軍了?”

杜甫鄭重的點點頭,又緩緩說道:

“不但都畿道各郡縣發動起來,就連河東道、朔方道都已經做好了策應的準備,禍亂天下近十載的安史叛賊覆滅之日已經不遠了!”

杜甫的話裡帶着些許感慨和唏噓,那旅率眼中的興奮火焰跳動間,大顆大顆滾燙的眼淚從眼眶中滾落。

“封大夫等的,等的就是今日,可他的身體卻……”

話到此處,他已經哽咽不能言。這些跟隨封常清逃到北地的*將士,心中都是憋着一口氣的,一方面是對朝廷的怨恨,一方面也是對主帥的忠誠和同情。封常清雖然是有着赫赫武功的名將,但讓他帶着一羣由囚犯和市井之徒倉促組成的烏合之衆去擋住幽燕鐵騎,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但是,玄宗皇帝偏偏就是要拿封常清做替罪羔羊,寧可殺了於國有功的功臣宿將,也不願意將責任承擔下來。

所以,這些跟隨封常清逃到北地的將士們,心底裡都有一個期望,那就是有朝日直搗范陽,爲主帥洗刷所有不公的恥辱。而今,朝廷已經決定正式對盤踞在河北的史賊叛軍動兵,封大夫的身體卻不合時宜的病倒了,如此又怎能不讓人惋惜和難過呢?

沉默了一陣,杜甫又徐徐說道:

“此去長安路途遙遠,一路顛簸,身體難保不會愈發的惡化,封大夫不如搬到太原城中來,老夫現在就遣人到長安城中尋名醫而來,如何?”

能有這種安排,那旅率已經十分知足和滿意了,他就怕杜甫像之前的那些官吏一樣遷延推諉,現在得了一句準話已經高興的不得了,怎麼可能還奢求其它呢?

“只要有撫君這句話,末將便立即回去,不日便將封大夫請來太原!”

那旅率是個直率的人,不會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心中想些什麼便說什麼。杜甫微微苦笑,他早就不是當初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窮酸小吏了,爲了使謀劃得以實施,也學會了曲中求直。而今見到了封常清這個不通人情世故的部將,他便格外的有所感觸。

當年如果不是秦晉近乎於偏執的提拔,或許他仍舊踟躇在孜孜求官的困頓之路上呢。當然,求官並非杜甫的最終目的,達成心中的抱負和理想纔是終極目標。

所以,在通往這條理想之路上,就不可避免的學會了變通,學會了一些必要的手段。然則,再怎麼變化,杜甫的本心是沒有變的,他不會坐視封常清在塞外病餓而死。

那旅率在得到了巡撫的特許之後,選了幾十匹好馬,補充了路上死掉的缺額,連夜出城北返。

月上半空,杜甫處置完最後一疊公文歪坐在書案前歇息,疲憊的身體極度放鬆,腦中卻在飛快的轉着念頭。

“撫君,盧節度求見!”

登時,杜甫半眯着的眼睛睜開了,盧杞夜間來訪難道是有緊急軍務?

“快請!”

說話間,他已經起身開始整肅官袍。盧杞是河東節度使,並非尋常官吏,自然不能在這平日處置公務的後堂接見,須得中堂正中接待。

盧杞的臉上帶着稍許的疲憊和風霜之色,見了杜甫便開門見山道:

“下吏今日去了太行山臨近太原的山口,史賊叛軍並無頻繁調動跡象,不過有些情況卻頗有些蹊蹺,特來與撫君商議一番!”

巡撫和節度使均持有天子符節,但品秩上卻有高下之分,節度使作爲使職,職官一般授御史大夫,而秦晉在設置巡撫這一使職時,爲了能夠節制節度使,便加授尚書右僕射的職官。因而,盧杞在杜甫面前便以下吏自稱。

“有何蹊蹺?”

盧杞正襟坐了下來,說道:

“朝廷遇在河北有所動作,史賊叛軍應該有所應對纔是,下吏卻發現許多人馬不是向南,而是向北行進。”

這種情況也讓杜甫吃了一驚,他身爲巡撫河東的朝廷大吏,當然對史賊叛軍的兵力部署諳熟於心。一直以來,史思明都是陳重兵於鄴城一線,現在忽然有大批人馬北上,自然是不同尋常的。

“盧節度有何見地?”

盧杞似乎早就想好了答案,脫口道:

“以下吏推測,一定是史賊內部生了變故,這些北上的人馬或許爲了爭權!”

盧杞說着話,又一面盯着杜甫的臉,注意着他任何一個表情變化,繼而又道:

“下吏以爲,河東應在此時派出一支偏師,深入河北道,以探查情況,如果當真,當真起了內訌,可就是天賜的良機啊!”

向來以穩重著稱的盧杞在此時,連說話的聲音都隱隱然有些發抖,可見其內心只激動和興奮。

自打設立巡撫以來,杜甫與盧杞的合作頗爲默契,他當然知道盧杞深夜前來並不僅僅是爲了探討軍情,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同意、贊同出兵。

杜甫也不說虛的,直接問道:

“需要多少兵馬?”

盧杞伸出手指,比劃了個一字。

“一千?”

盧杞搖了搖頭,說道:

“至少一萬!”

河東有神武軍五萬,除了拱衛太原以外,至少有一半用來隨時提調,以支援受到襲擾的各郡縣。現在盧杞一張口就要派往河北一萬人馬,如果萬一打了水漂,這種損失不是河東能夠承受的,所以杜甫有些猶豫了。

他被委以重任,持天子符節巡撫河東,自然有着極重的責任,而盧杞的計劃有些過於冒險,說到底還是爭功的心思在起作用。

“如果這是史賊叛軍的圈套,盧節度可曾想過應對之策?”

盧杞笑道:

“遊走於各軍之間,本就是神武軍的強項,一旦遭遇強敵,尋機撤退就是,又何必與賊兵正面對抗呢?”

無論如何,杜甫不能如此草率的答應下來,便道:

“此事關乎重大,杜某建議,一則向朝廷請示,二則召集衆官吏羣策羣議!”

盧杞早就預見到了這種冒險的策略不會輕易說服偏向保守的杜甫,便長舒一口氣,說道:

“既然撫君不肯出兵,下吏還有個建議,幽燕塞北不是有一支現成的人馬嗎?”

忽然,杜甫就明白了,盧杞壓根就沒打算派出一萬精銳神武軍,而是希望用封常清那支滯留在塞北的人馬替神武軍做一次刺探之舉!

第八百三十三章:叛將的悔意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可薩人來訪第八百八十五章:建寧王之死第七百六十七章:虛張聲勢否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意外遭遇戰第一千二百零六章:一怒心頭熱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大戰之前夕第四百五十九章:誅盡楊氏賊第四百二十五章:蕃將巧獻計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以夷制夷也第十五章:風雪將欲來第一千四十七:過家門不入第一百七十三章:得勝未有心第四百六十五章:後繼豈無人第一百一十章:相公欲離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阿巴斯之敗第三百七十二章:惡戰在眼前第五百五十五章:勝利隱危機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肅大風潮第九百六十三章:權貴藏污垢第二十八章:願借千里足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盤算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六十一章:有女爲君憂第一百一十七章:安知人心惡第十六章:誅殺賣國賊第一百二十九章:金甌不自持第二百九十九章:沽名又釣譽第八百四十三章:大夫終進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倉皇知天意第一千九十三章:史賊終圍城第一千一十一章:囚徒實邊軍第一百一十章:相公欲離間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釋放郭八郎第六百八十九章:廷議決生死第三百八十四章:算計反算計第一百五十九章:演武分高下第一千二十七章:戈壁寸寸行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梵衍那之殤第二百一十三章:南內受阻礙第二百一十七章:天道難有常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蔭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兄弟夜襲營第六百六十二章:共商甘露殿第八百零三章:再用達奚珣第五百五十七章:咎由自取之第三百七十五章:名將已入彀第八百一十四章:城門驚失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登高望東方第一百一十六章:聲名兩不同第二百三十三章:底氣終耗盡第三百四十八章:殺賊反不成第三百二十二章:使君與明府第四百二十五章:蕃將巧獻計第八章:雪暗凋旗畫第六十六章:胡兒非良馬第七百五十六章:註定必落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化繭已成蝶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朝廷有使者第一千八十七章:輕信於斯人第四百九十五章:發難既功成第一千一十三章:亂事再發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盤算第七百八十六章:子琦存死志第三十七章:驚悉爲長史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暴雨欲來也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清理西門外第六百五十八章:左拾遺爲將第四百九十九章:小人亂攀咬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翻越焉支山第九百七十五章:一人與天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雄獅入囚籠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禍根已深植第一百三十二章:聖人亦可憐第九百八十章:興辦新學校第四百四十九章:忠奸難分明第一千九十四章:叛軍勢如虹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當及時行樂第八百三十二章:雞飛又蛋打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覆滅在眼前第二百六十三章:兄弟促膝談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抽絲又剝繭第五百五十九章:怪招馴烈馬第六百一十四章:毒瘤難迴避第四百八十四章:蟲娘傷心思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驍將王仁禮第二百一十五章:刀槍又相向第一千四十章:閒人自討苦第六百三十二章:王子的變化第四百零八章:當頭一棒喝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自作孽難活第四十五章:故人今非昨第七百八十五章:天降橫禍也第四百二十五章:蕃將巧獻計第三百五十七章:將軍欲聯手第一千一十二章:清丈土地難第五百二十二章:半路有奇遇